专利名称: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小麦面粉中的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约占面粉蛋白质总量的80%以上,它们 是形成面筋的蛋白质。在和面过程中,二者吸水膨胀,经过机械力搅拌或手工揉搓,使其充 分混合,形成网络结构的面筋并使其包容淀粉颗粒,从而得到面团。面筋网络的质量决定了 面食品的加工品质,影响中式面食品(如馒头、面条、水饺)的风味和口感。除了面粉质量、 加水量、和面时间外,和面的方式与力道都对面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和面机的转动 轴有针式和轴式,转动轴又有直弯和有无搅拌叶等多种样式。根据和面机和面的过程,可 分为一步式和二步式。前者将面与水按比例加到搅拌槽(或腔)内,通过机械强力搅拌、揉 混直接得到面团;后者是先将面与水按比例混合搅动形成小面疙瘩(或者连成面穗),再将 面疙瘩揉混形成面团。但是,和面机在和面过程中,转动轴每转动一周,就会使已经形成的 面筋断裂,其和面的过程就是面筋网络多次形成与多次断裂的过程。而手工和面过程中,通 过手的按压、揉搓,面筋网络在不断裂的前提下持续形成。因而,手工和面的面食品具有独 有的风味和口感。此外,在中式面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还需要在面团醒发后,进行手工第二 次揉面,这样,制作出来的馒头柔软、面条和水饺柔韧,口感好,但手工揉面劳动强度大、效 率极低,缺乏竞争力。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的 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外面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一传动 装置连接一横向支撑在壳体内的蜗杆轴,所述蜗杆轴上间隔设置有两蜗杆,两个蜗杆各自 带动一蜗轮,所述两蜗轮分别通过一立轴支撑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两立轴的中部设置有一 对形状对称的凸轮,其中一侧立轴的顶部设置有一半齿轮,与所述半齿轮啮合的是一支撑 在所述外壳顶部的外齿圈,所述外齿圈上设置有一盛装面团的面袋,所述半齿轮上最中心 的一个齿与凸轮的长端呈180°设置;所述壳体底部中心设置有两个弹性支架,所述两弹 性支架的顶部连接一对形状对称的弧形挤压片,所述两挤压片的背部分别通过一拉簧连接 所述壳体的侧壁。
所述外齿圈上表面间隔设置有2 3对凸台,与其对应,所述面袋上口设置有2
3对小孔,所述小圆孔分别挂接在所述外齿圈的凸台上。 所述壳体顶部枢接一上盖。 所述壳体顶部设置一圆环形压盖。 所述面袋上口下部设置一捆扎绳。[0009] 所述捆扎绳上设置有两个尼龙弹簧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两个 蜗轮带动两个凸轮转动,并通过两个凸轮挤压两弧形压片向中间压縮面袋中的面团;同时 通过一个与一侧凸轮同轴的半齿轮带动一个外齿圈,并通过外齿圈带动面袋转动,因此可 以实现对面袋的边转动边挤压的复合仿手工揉面操作。2、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凸轮的长端与 半齿轮最中心的一个齿呈180°设置,因此当两个凸轮挤压两弧形压片向中间压縮面团时, 半齿轮的光面不会带动外齿圈转动,面袋不会发生转动;反过来当半齿轮的齿面带动外齿 圈连带面袋转动时,两弧形压片却在两拉簧的作用下逐渐向两侧分开复位,而不影响面袋 的转动,从而实现了电机连续转动,而对面袋的挤压运动和角度转动间歇交错进行。3、本实 用新型通过机械方式完成仿手工揉压面团的动作,整个设备成本与已有技术相比有较大幅 度降低,而且采用本实用新型加工出的面团做出的的馒头柔软,和面条和水饺柔韧,口感非 常好。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面袋上口靠下的位置一捆扎绳,并用在捆扎绳上设置尼龙弹 簧扣锁紧,可有效防止面粉的外溢,使加工面食干净卫生。本实用新型与人工揉面相比,有 效提高了加工面食的速度,节省劳动力,它适用于家庭、高档饭店、小型食堂等中小型面食 加工场所。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挤压片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挤压片压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面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 、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壳体1 ,在壳体1的外面设置有一 电机2,电机 2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装置3连接一横向支撑在壳体1内的蜗杆轴4,蜗杆轴4上间隔设置有 两蜗杆5、6,两个蜗杆5、6分别带动一蜗轮7、8,两蜗轮7、8分别通过一立轴9、 10支撑在壳 体内,两立轴9、10的中部对称设置有一对形状对称的凸轮11、12,其中一侧立轴9的顶部设 置有一半齿轮13,与半齿轮13啮合的是一外齿圈14。半齿轮13上最中心的一个齿与凸轮 11的长端呈180°设置。 壳体1底部中心设置有两个弹性支架15(比如两压簧),两弹性支架15的顶部分 别连接一形状对称的弧形挤压片16,两挤压片16的背部分别通过拉簧18连接壳体1的侧 壁。壳体l顶部中心设置一支撑架(图中未示出),在支撑架通过轴承设置上述外齿圈14, 外齿圈14的上表面间隔设置有2 3对凸台19,与其对应,面袋20上口设置有2 3对小 孔21,面袋20装入待和面的面团后,可以将其上的小孔21分别挂接在外齿圈14的凸台19 上。 在壳体1顶部枢接一上盖22,在壳体1上部设置一圆环形压盖23,圆环形压盖23 可以枢接在上盖22上,也可以枢接在壳体1上。当面袋上小孔21套在外齿圈14上表面的 凸台19上时,可以通过圆环形压盖23压住面袋20。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在电机2与蜗杆轴4之间的传动装置3,可以是一组齿轮传动 装置,也可以是一组链轮传动装置,还可以是一组链轮和齿轮结合的复合传动装置。[0018]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首先将待和面的面团装入面袋20 (如图3所示),在面袋20上 口靠下的位置用捆扎绳24捆扎起来,或者通过两个常规的尼龙弹簧扣25配合捆扎绳24捆 扎锁紧。如图1所示,面袋20下端位于两挤压片16之间的中部,电机2通过传动装置3带 动蜗杆轴4,蜗杆轴4通过其上的两蜗杆5、6带动两蜗轮7、8转动,两蜗轮7、8分别通过立 轴9、10带动中部的两凸轮11、12转动,由于两凸轮11、12呈180°对称安装,因此可以同 时从两侧顶着两弧形压片16向中间压縮面袋20中的面团(如图2所示)。当弧形压片16 压縮面袋20时,与凸轮11、12长端呈180°设置的半齿轮13的光面对准外齿圈14,因此不 会带动外齿圈14转动,即面袋20不会发生转动。当两凸轮11、12的长端转离两弧形压片 16时,设置在两弧形压片16背部的两拉簧18会将两弧形压片16向两侧拉开复位(如图1 所示),此时半齿轮13的齿面逐渐转动到与外齿圈14啮合,从而带动面袋21转动一角度, 该角度的大小,取决于半齿轮13设置的齿面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当电机2启动后,将会一直旋转,通过凸轮11、12的带动两 弧形挤压片16做间歇的挤压运动,并通过外齿圈14的带动面袋20做间歇的角度转动,挤 压运动和角度转动两种运动交错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和连接方式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进行的各种变化和等同替换都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权利要求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的外面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一传动装置连接一横向支撑在壳体内的蜗杆轴,所述蜗杆轴上间隔设置有两蜗杆,两个蜗杆各自带动一蜗轮,所述两蜗轮分别通过一立轴支撑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两立轴的中部设置有一对形状对称的凸轮,其中一侧立轴的顶部设置有一半齿轮,与所述半齿轮啮合的是一支撑在所述外壳顶部的外齿圈,所述外齿圈上设置有一盛装面团的面袋,所述半齿轮上最中心的一个齿与凸轮的长端呈180°设置;所述壳体底部中心设置有两个弹性支架,所述两弹性支架的顶部连接一对形状对称的弧形挤压片,所述两挤压片的背部分别通过一拉簧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圈上表面间隔设置有2 3对凸台,与其对应,所述面袋上口设置有2 3对小孔,所述小圆孔分别挂接在所述外齿圈的凸台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枢接"~~"上盖o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枢接"~~"上盖o
5.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壳体顶部设置一圆环形压盖。
6.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面袋上口下部设置一捆扎绳。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袋上口下部 设置一捆扎绳。
8.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7所述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扎绳上设置有两个尼龙弹簧扣。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绳上设置 有两个尼龙弹簧扣。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绳上设置有两个尼龙弹簧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仿手工挤压式揉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壳体,壳体的外面设置有一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装置连接一横向支撑在壳体内的蜗杆轴,蜗杆轴上间隔设置有两蜗杆,两个蜗杆各自带动一蜗轮,两蜗轮分别通过一立轴支撑在壳体内,两立轴的中部设置有一对形状对称的凸轮,其中一侧立轴的顶部设置有一半齿轮,与半齿轮啮合的是一支撑在外壳顶部的外齿圈,半齿轮上最中心的一个齿与凸轮的长端呈180°设置;壳体底部中心设置有两个弹性支架,两弹性支架的顶部连接一对形状对称的弧形挤压片,两挤压片的背部分别通过一拉簧连接壳体的侧壁。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适用于家庭、高档饭店、小型食堂等中小型加工面食的场所。
文档编号A21C1/02GK201451175SQ20092011049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3日
发明者倪中福, 刘广田, 孙其信, 尤明山, 梁荣奇, 解超杰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