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藤茶、藤茶提取物及藤茶饮料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587095阅读:1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酵藤茶、藤茶提取物及藤茶饮料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藤茶及其制品的生产方法,属生物技术领域,技术工艺为 固态发酵。
背景技术
藤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科(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W.T.wang,系葡萄科蛇葡萄属中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福建等省区。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 毒、祛风湿、强筋骨、消炎、镇痛等功效。民间将其幼嫩茎叶制成保健茶,用于治疗感 冒发热、咽喉痛、黄疸肝炎等症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典型的药食两用植物。化学 成分研究表明藤茶中含有黄酮、多酚、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谷留醇、挥发 油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二氢杨梅素。
近年医学实验表明,其粗提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降血脂和抗氧 化、杀菌等作用,既可深加工为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高血压的新型药物,又可 粗加工为食品抗菌防腐添加剂、新型类茶风味饮料等。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下的藤茶, 在藤茶茶汤冷却以后,存在沉淀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藤茶及其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食用菌发酵 技术制备发酵藤茶及其系列饮品。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产品富含水溶性黄酮、多 酚、茶色素等功能因子;产品易于冲泡,活性成分便于人体吸收,是一种功能性更佳的 上等保健茶饮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藤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tepU取藤茶原料,加水浸润,高温蒸料制备发酵料;
Step 2,取黑曲霉、米曲霉、红曲霉、酵母菌或乳酸菌中一种或多种益生菌用作 种子液,接入所述发酵料中,在观_401发酵120-240小时;
Step 3,发酵后,发酵料干燥后即为发酵藤茶。
其中,Step 2中,益生菌通过培养获得种子液,培养方法为益生菌接种于固 体或液体培养基,28-40°C培养,再扩大培养制成孢子粉(可转用作种子液)或种子液。 此外,在Step 2中,发酵料在发酵之前需经100-12(TC蒸汽灭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酵藤茶提取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tepU取藤茶原料,加水浸润,高温蒸料制备发酵料;
Step 2,取黑曲霉、米曲霉、红曲霉、酵母菌或乳酸菌中一种或多种益生菌用作 种子液,接入所述发酵料中,在观_401发酵120-240小时;
Step 3,发酵后,加水提取,过滤,滤液浓缩、干燥,即为发酵藤茶提取物。
其中,Step 2中,益生菌通过培养获得种子液,培养方法为益生菌接种于固体或液体培养基,28-40°C培养,再扩大培养制成孢子粉或种子液。此外,在Step 2中, 发酵料在发酵之前需经100-12(TC蒸汽灭菌。
根据上述生产的发酵藤茶以及提取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酵藤茶饮料的生 产方法,将生产的发酵藤茶以及提取物,添加水,以及氨基酸或维生素或有机酸或三类 物质任意组合,调配成发酵藤茶调味饮料。其中,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选用常规饮 料产品中使用的物质即可,添加量根据具体产品要求和特点决定,适合饮用为准。
本发明的食用菌发酵藤茶制备方法,包括食用菌发酵、提取、浓缩和干燥技 术。本发明采用食品级安全菌株黑曲霉、米曲霉、红曲霉、酵母菌、乳酸菌以及它们的 复配菌。产品和目前市场上的相关产品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和其它茶品相比,藤茶不含茶碱和咖啡因,因此不影响睡眠;
2、和藤茶相比,发酵藤茶及其制品含大量茶色素,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 缓解作用;
3、与普通藤茶相比,发酵藤茶及其制品中水溶性黄酮和多酚含量大幅度增加, 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度更高;
4、发酵藤茶及其制品富含茶色素、多酚、黄酮、皂苷等功能因子,不含咖啡 碱,是藤茶的升级产品。
5、本发明的产品——发酵藤茶及其制品属首次提出,填补了国内空白。
本发明以藤茶为原料,采用人工接种食用菌发酵技术生产的发酵藤茶及其制 品,是藤茶的升级产品。产品中富含茶色素、茶多酚、黄酮、皂苷等功能因子,不含茶 碱和咖啡因,是茶品中的上品,是集营养、保健、药用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健饮品。


图1是发酵藤茶及其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利用食用菌发酵制备 发酵藤茶及其相关饮品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过程
1、将食用菌接种于固体或液体培养基、28-40°C培养,再扩大培养制成孢子粉 或种子液;
2、藤茶原料,加水浸润,高温蒸料制备发酵料;
3、发酵料冷却后接入食用菌种子,28_40°C发酵120-240小时;
4、发酵结束后,发酵料干燥即为发酵藤茶;
5、发酵结束后,发酵料加适量水提取,过滤,滤液浓缩、干燥,即为发酵藤茶 提取物;
6、上述发酵藤茶以及其提取物可直接加水饮用,也可以添加氨基酸、维生素、 有机酸等原料,调配成发酵藤茶调味饮料。
本发明食用菌发酵藤茶的生产方法,在步骤2中,发酵料需经高温灭菌处理。
实施例1:称取藤茶50kg,加水55kg,浸润1-2小时,100_12(TC蒸料20分钟。 按藤茶重量的3%接入米曲霉孢子粉,30-32°C发酵150小时。成熟发酵料80-100°C干燥,得到发酵藤茶49.4kg。
实施例2 称取藤茶80kg,加水80kg,浸润2-3小时,100_120°C蒸料30分 钟。按藤茶重量的5%接入黑曲霉种子液,28-30°C发酵168小时。向成熟发酵料中加水 1500kg, 40-50°C提取1小时,过滤,滤渣再加水800kg,40_50°C提取1小时,过滤,合 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得发酵藤茶提取物35.2kg。
实施例3:称取藤茶100kg,加水120kg,100_120°C蒸料20-30分钟。按藤茶 重量的8%接入红曲霉孢子粉,30-32°C发酵240小时。向成熟发酵料中加水3000kg, 40-50°C提取2小时,过滤。加入柠檬酸、苹果酸、氨基酸、维生素、稳定剂等,调配成 发酵藤茶饮料,灌装、杀菌,即为成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关于食用菌发酵藤茶及其制品的生产方法,具体 包括以下内容
1、提供食品级黑曲霉、米曲霉、红曲霉、酵母菌、乳酸菌;
2、提供一种藤茶发酵料,该发酵料是藤茶和水的混合物;
3、藤茶发酵料经高温灭菌,冷却后中接入食用菌,28_40°C发酵120-M0小 时;
4、发酵结束后,发酵料干燥即为发酵藤茶;发酵料加适量水提取,过滤,滤液 浓缩、干燥,即为发酵藤茶提取物;
本发明在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上都有较大的改进
1、本发明首次将发酵技术运用于藤茶加工,形成了藤茶加工的新思路,创建了 藤茶发酵新工艺和新方法;
2、本发明的产品发酵藤茶及其制品,属藤茶加工新品种,填补了该领域空 白;
3、发酵藤茶及其制品含大量茶色素,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缓解作用;
4、发酵藤茶及其制品中水溶性黄酮和多酚含量大幅度增加,有效成分的更易吸 收和利用,功能性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酵藤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51、取藤茶原料,加水浸润,高温蒸料制备发酵料;52、取黑曲霉、米曲霉、红曲霉、酵母菌或乳酸菌中一种或多种益生菌用作种子 液,接入所述发酵料中,在28-40°C发酵120-240小时;53、发酵后,发酵料干燥后即为发酵藤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酵藤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通过培养益 生菌获得种子液,培养方法为益生菌接种于固体或液体培养基,28-40°C培养,再扩大 培养制成孢子粉或种子液;在接入发酵料中时,所述种子液以发酵料3-8%的重量比接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酵藤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发酵料在发 酵之前经100-120°C蒸汽灭菌20-30min。
4.一种发酵藤茶提取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51、取藤茶原料,加水浸润,高温蒸料制备发酵料;52、取黑曲霉、米曲霉、红曲霉、酵母菌或乳酸菌中一种或多种益生菌用作种子 液,以发酵料3-8%的重量比接入所述发酵料中,在28-40°C发酵120-240小时;53、发酵后,加水提取,过滤,滤液浓缩、干燥,即为发酵藤茶提取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发酵藤茶提取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通过培 养益生菌获得种子液,培养方法为益生菌接种于固体或液体培养基,28-40°C培养,再 扩大培养制成孢子粉或种子液;在接入发酵料中时,所述种子液以发酵料3-8%的重量比接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发酵藤茶提取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发酵 料在发酵之前经高压灭菌。
7.—种发酵藤茶饮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生产的发酵藤茶以及提取物,添 加水,以及氨基酸或维生素或有机酸或三类物质任意组合,调配成发酵藤茶调味饮料。
全文摘要
一种发酵藤茶、藤茶提取物及藤茶饮料的生产方法,以葡萄科蛇葡萄的嫩茎叶为原料,采用发酵技术生产,步骤为取藤茶,加水润湿,蒸料。配制种子培养基,高压灭菌,冷却后接入食用菌,28-40℃培养24-120小时,制成种子。按藤茶量的3-8%接入种子,28-40℃发酵120小时以上,经干燥制成发酵藤茶。经提取、浓缩、干燥,制成发酵藤茶粉。本发明食用菌包括黑曲霉、米曲霉、红曲霉、酵母菌、乳酸菌以及混合菌株。本发明在藤茶发酵过程中,可溶性黄酮、多酚、茶色素等活性成分含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了藤茶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增强了藤茶的药理功效。此外,本发明的生产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藤茶茶汤冷后沉淀的技术难题。
文档编号A23F3/34GK102018083SQ20101054597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6日
发明者张春枝, 李翠朵, 陈莉 申请人:张春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