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绕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15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风绕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械,特别是一种旋风绕团装置。
背景技术
面条的绕团加工是新食面加工过程中的必要步骤。其目的是将切断后的面条绕制 成团状。传统的面条绕团方式大多采用手工进行操作,具有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卫生 性欠佳的不足。申请人前期研发了一种自动绕团装置(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920316164. X),其采用一种由步进电机驱动绕团指叉旋转,实现对米线/面条的绕团加工。但是其仍存 在效率低,无法实现连续化大批量生产的不足,而且,绕制成的面团较为松散,不易保存及 后期加工处理。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连续化大批量生产 的旋风绕团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旋风绕团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支架、筒体、芯轴构成,筒体包括竖直安装 在支架上部及下部的上筒体及下筒体,上筒体与下筒体内部连通,上筒体顶部及下筒体底 部均敞开,在支架上安装有连通至上筒体底端内部的进风口,该进风口对称并设置在上筒 体的切线位置,在上筒体中部通过顶端的芯轴支架固装芯轴。而且,所述的进风口均通过接头连接压缩空气管路,在压缩空气管路上安装电磁 阀。而且,所述的上筒体及下筒体均为透明的有机玻璃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旋风绕团装置面条在进入筒体内部下落过程中通过切线方形的进气使面条 在装置内部产生旋绕,从而实现绕团,绕制成的面团更为紧凑,不易松散,易保存。2.本旋风绕团装置的上筒体及下筒体均为透明的有机玻璃管,其更加方便观察面 条的成型状态。3.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绕团质量好,效率高,自动进料出料, 无需人工辅助,连续性好等优点,适合高速生产线加工生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一种旋风绕团装置,其创新之处在于主要由支架3、筒体、芯轴5构成,筒体包括 竖直安装在支架上部及下部的上筒体4及下筒体2,上筒体与下筒体内部连通,上筒体顶部 及下筒体底部均敞开,在支架上安装有连通至上筒体底端内部的进风口 1,该进风口对称并 设置在上筒体的切线位置,在上筒体中部通过顶端的芯轴支架6固装芯轴。进风口均通过 接头7连接压缩空气管路(图中未示出),在压缩空气管路上安装电磁阀(图中未示出)。上 筒体及下筒体均为透明的有机玻璃管。本旋风绕团在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面条自上筒体顶部进入,在面条沿 上筒体下降的过程中,打开电磁阀使压缩空气 (压力为0. 4-0. SMPa)通过进风口进入装置内部,约保持1秒后关闭电磁阀,使面条自由下 落,面条即在芯轴上缠绕成团状,然后滑至下筒体底部所安装的面盒内,经输送装置进入下
一道工序。
权利要求1.一种旋风绕团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支架、筒体、芯轴构成,筒体包括竖直安装 在支架上部及下部的上筒体及下筒体,上筒体与下筒体内部连通,上筒体顶部及下筒体底 部均敞开,在支架上安装有连通至上筒体底端内部的进风口,该进风口对称并设置在上筒 体的切线位置,在上筒体中部通过顶端的芯轴支架固装芯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绕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均通过接头连接 压缩空气管路,在压缩空气管路上安装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绕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筒体及下筒体均为透 明的有机玻璃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风绕团装置,其主要由支架、筒体、芯轴构成,筒体包括竖直安装在支架上部及下部的上筒体及下筒体,上筒体与下筒体内部连通,上筒体顶部及下筒体底部均敞开,在支架上安装有连通至上筒体底端内部的进风口,该进风口对称并设置在上筒体的切线位置,在上筒体中部通过顶端的芯轴支架固装芯轴。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科学合理,具有绕团质量好,效率高,自动进料出料,无需人工辅助,连续性好等优点,适合高速生产线加工生产。
文档编号A21C9/00GK201911239SQ2010206323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王绍雄 申请人:圣昌达机械(天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