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2527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蚶制品,尤其是涉及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泥蚶(T^iWarca ^rmom)俗称花蚶、血蚶等,是一种栖息于浅海软泥滩中的广温性双壳类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域的中国、韩国、泰国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半岛以南沿海,是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产量颇丰。泥蚶肉有重要的食用、药用价值,《医林纂要》注“蚶肉补心血、 散瘀血、除烦醒酒、破结消痰”,《日华子本草》注“蚶肉益血色”,《本草纲目》记载蚶肉“润五脏、益血色”,具有散积消淤、制酸化疾、补血健胃之功效,自古以来是民间喜食的珍贵滋补佳品,唐代时曾为宫廷贡品。泥蚶肉营养丰富,蚶血鲜红,肉味可口,沿海居民往往不经烧熟煮透而生食。但随着沿海经济的腾飞,海水养殖环境恶化,贝类极易受到各种微生物污染,食用生食水产品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因此如何不破坏贝肉原有风味,又能彻底杀灭生食贝类中的微生物、病毒和寄生虫,延长保质期,提高贝类食用安全性一直是水产加工业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对泥蚶的加工研究较少,除鲜食外,只有少量制成泥蚶罐头销售,其加工几乎未形成产业化,加工量的限制已很难满足泥蚶养殖业快速增长的需要。因此寻找养殖泥蚶加工新途径,开发泥蚶加工产品已成为贝类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食品辐照源主要包括放射性核素6tlCo或137Cs产生的Y射线和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或X射线。传统的食品辐照源多采用6tlCo产生的、射线,辐照装置需要不断补充钴源、并存在辐射安全、废源回收处理等问题;而电子束的产生仅依靠电能作为能源,不需要借助任何放射性元素,无核恐怖概念,此外相同的输出功率电子加速器辐照站比6tlCo辐照站的总造价低,占地面积少。所以随着钴源售价的飞涨、废源处理费用的上升,电子加速器辐照装置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保优势,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迅猛发展。至今全球已有200 多种辐照食品在4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每年的加工量近50万吨,大量辐照食品进入了商业化和国际贸易,辐照水产品也是世界上除了香辛料、根茎类植物(抑制发芽)外主要的辐照处理食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口感适宜、味道鲜美、食用安全而保质期限较长的酱泥蚶生食水产品。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生食酱泥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包括暂养干净的鲜活泥蚶,用带壳泥蚶重量1. 5 2. 5倍的调味液浸渍7 10d,包装后进一步经3飞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即得到可以生食的酱泥蚶制品。冷藏条件下保质期能达到6个月以上。所述的调味料由黄酒、水、酱油、糖、味精按重量比为1 :0. 67 1.33 :2 2. 67 0. 5 0. 67 0. 13 0. 33的比例配制而成。所述的调味液浸渍7 10d,每隔1天需要搅拌一次。所述的鲜活泥蚶经调味液浸渍后,用塑料袋包装后进一步经3、KGy剂量电子束
_田 ο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鲜活泥蚶,清洗外壳淤泥后,洁净海水浸养6、h,洗净浙干表面水分;
(2)取上述暂养干净的带壳泥蚶,加入带壳泥蚶重量1.5^2. 5倍的调味液浸渍7 10d, 每隔Id搅拌一次,得到酱泥蚶;
(3)将上述含有调味液的酱泥蚶用塑料袋包装,进一步经3、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冷藏。所述的调味料由黄酒、水、酱油、糖、味精按重量比为1 :0. 67 1.33 :2 2. 67 0. 5 0. 67 0. 13 0. 33的比例配制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用带壳泥蚶重量1.5 2. 5倍的调味液浸渍 7 10d,包装后进一步经;Γ5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得到的生食的酱泥蚶制品,浸渍时,鲜活泥蚶能自动启开双壳将调味液灌入鲜蚶中,使泥蚶具有浓郁的酱香味,同时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采用电子束冷杀菌技术具有操作方便、不升温、无二次污染、低能耗、安全可靠、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原有风味等优点,辐照电子剂量太低达不到灭菌效果,太高(10 KGy以上) 有可能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采用;Γ5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可保障其食用安全性并且冷藏条件下保质期能达到6个月以上。调味料由黄酒、水、酱油、糖、味精按重量比为1 0. 67 1. 33 :2 2. 67 :0. 5 0. 67 :0. 13 0. 33的比例配制而成,调味效果好,使其既不失原有风味,又具有较佳口味;调味液浸渍过程中,每隔Id搅拌一次,使调味液较好的灌入鲜蚶中,且在蚶肉中均勻分布。综上所述,本发明是一种口感适宜、味道鲜美、食用安全而保质期限较长的酱泥蚶生食水产品,其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包括暂养干净的鲜活泥蚶,用带壳泥蚶重量2. 5倍的调味液浸渍7d,用塑料袋包装后进一步经5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即得到可以生食的酱泥蚶制品。冷藏条件下保质期能达到6个月以上。在此具体实施例中,调味料由黄酒、水、酱油、糖、味精按重量比为1 :0. 67 2 0. 5 0. 13的比例配制而成,调味液浸渍过程中,每隔1天需要搅拌一次。该生食酱泥蚶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鲜活泥蚶,清洗外壳淤泥后,洁净海水浸养6、h,洗净浙干表面水分;
(2)取上述暂养干净的带壳泥蚶,加入带壳泥蚶重量2.5倍的调味液浸渍7d,每隔Id搅拌一次,得到酱泥蚶,该调味料由黄酒、水、酱油、糖、味精按重量比为1 :0. 67 2 :0.5:0. 13 的比例配制而成;
(3)将上述含有调味液的酱泥蚶用塑料袋包装,进一步经5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冷藏。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包括暂养干净的鲜活泥蚶,用带壳泥蚶重量2倍的调味液浸渍8d,用塑料袋包装后进一步经4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即得到可以生食的酱泥蚶制品。冷藏条件下保质期能达到6个月以上。在此具体实施例中,调味料由黄酒、水、酱油、糖、味精按重量比为1 :1 2.3 0.6 0. 23的比例配制而成,该调味液浸渍过程中,每隔1天需要搅拌一次。该生食酱泥蚶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鲜活泥蚶,清洗外壳淤泥后,洁净海水浸养6、h,洗净浙干表面水分;
(2)取上述暂养干净的带壳泥蚶,加入带壳泥蚶重量2倍的调味液浸渍8d,每隔Id搅拌一次,得到酱泥蚶,该调味料由黄酒、水、酱油、糖、味精按重量比为1 :1 :2.3:0.6:0. 23的比例配制而成。;
(3)将上述含有调味液的酱泥蚶用塑料袋包装,进一步经4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冷藏。实施例3
本发明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包括暂养干净的鲜活泥蚶,用带壳泥蚶重量1.5倍的调味液浸渍10d,用塑料袋包装后进一步经3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即得到可以生食的酱泥蚶制品。冷藏条件下保质期能达到6个月以上。在此具体实施例中,调味料由黄酒、水、酱油、糖、味精按重量比为1 1.33 2. 67 0.67: 0.33的比例配制而成,该调味液浸渍过程中,每隔1天需要搅拌一次。该生食酱泥蚶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鲜活泥蚶,清洗外壳淤泥后,洁净海水浸养6、h,洗净浙干表面水分;
(2)取上述暂养干净的带壳泥蚶,加入带壳泥蚶重量1.5倍的调味液浸渍10d,每隔 Id搅拌一次,得到酱泥蚶,该调味料由黄酒、水、酱油、糖、味精按重量比为1 :1.33 2. 67 0.67: 0.33的比例配制而成;
(3)将上述含有调味液的酱泥蚶用塑料袋包装,进一步经3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冷藏。
权利要求
1.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包括暂养干净的鲜活泥蚶,其特征在于用带壳泥蚶重量 1. 5 2. 5倍的调味液浸渍7 10d,包装后进一步经3 5 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即得到可以生食的酱泥蚶制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味料由黄酒、 水、酱油、糖、味精按重量比为1 0. 67 1.33 :2 2. 67 :0. 5 0. 67 :0. 13 0. 33的比例配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味液浸渍 7 10d,每隔1天需要搅拌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鲜活泥蚶经调味液浸渍后,用塑料袋包装后进一步经3、KGy剂量电子束辐照。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食酱泥蚶制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鲜活泥蚶,清洗外壳淤泥后,洁净海水浸养6、h,洗净浙干表面水分;(2)取上述暂养干净的带壳泥蚶,加入带壳泥蚶重量1.5^2. 5倍的调味液浸渍7 10d, 每隔Id搅拌一次,得到酱泥蚶;(3)将上述含有调味液的酱泥蚶用塑料袋包装,进一步经3、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冷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味料由黄酒、水、酱油、糖、味精按重量比为1 0. 67 1. 33 :2 2. 67 :0. 5 0. 67 :0. 13 0. 33的比例配制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食酱泥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暂养干净的鲜活泥蚶,特点是用带壳泥蚶重量1.5~2.5倍的调味液浸渍7~10d,包装后进一步经3~5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即得到可以生食的酱泥蚶制品;其制备方法包括将鲜活泥蚶暂养干净的步骤,然后加入调味液浸渍的步骤,最后将含有调味液的酱泥蚶用塑料袋包装,进一步经3~5KGy剂量电子束辐照,冷藏的步骤,优点是口感适宜、味道鲜美、食用安全而保质期限较长,其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
文档编号A23L1/33GK102228271SQ20111014846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日
发明者徐大伦, 李超, 杨文鸽, 欧昌荣 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