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增温钢筋混凝土混膜厌氧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898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内增温钢筋混凝土混膜厌氧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内增温钢混凝土混膜厌氧罐是一种中小型、大型、特大型的厌氧罐,利用内增温装置,对罐体内的沼液进行内增温,提高沼液产沼的效率。罐体为圆柱体,底部设计有进排料管道,进排料管道合二为一,体外用三通管加开启阀轮流使用。罐体用钢混凝土混结构,一侧设计有人行爬梯。爬梯处设计玻璃透明观察孔,可开闭。顶端设计储气柜,并设计有环形人行道。罐顶与储气柜接触处,设计有一圆形透气孔的盖板,用以支撑储气膜因无气时塌陷。罐内上、中、下设计安装散热器,并与外界相连通,以便为其提供热源。
【专利说明】内增温钢筋混凝土混膜厌氧罐
一,【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提供一种内增温钢筋混凝土混膜厌氧罐。
二,【背景技术】
[0002]根据本人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由本人研发而成。
[0003]三,发明的内容
[0004]该发明的目的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小型、大型、特大型内增温钢筋混凝土混膜厌氧罐,利用内增温装置,对罐体内的沼液进行内增温,提高沼液产沼的效率。
[0006]该发明提供的内增温钢筋混凝土混膜厌氧罐的技术方案
[0007]本发明提供的厌氧罐,其特征在于,罐体为圆柱体,底部设计有进排料管道,进排料管道合二为一,体外用三通管加开启阀轮流使用。罐体用钢筋混凝土混结构,一侧设计有人行爬梯。爬梯处设计玻璃透明观察孔,可开闭。顶端设计储气柜,并设计有环形人行道。罐顶与储气柜接触处,设计有一圆形透气孔的盖板,用以支撑储气膜因无气时塌陷。罐内上、中、下设计安装散热器,并与外界相连通,以便为其提供热源。
[0008]内增温钢筋混凝土混膜厌氧罐的内容简介
[0009]1、罐体为圆柱体,·底部设计有进排料管道,进排料管道合二为一,体外用三通管加开启阀轮流使用。罐体用钢筋混凝土混结构建造而成,一侧设计有人行爬梯。爬梯处设计玻璃透明观察孔,可开闭。顶端设计储气柜,并设计有环形人行道。罐顶与储气柜接触处,设计有一圆形透气孔的盖板,用以支撑储气膜因无气时塌陷。
[0010]罐内设计安装增温盘管,并与外界相连通,以便为其提供热源。
[0011 ] 关闭排泄阀门,将料液用泵自底部的进排料管道泵入罐内。
[0012]2、将罐体内的料液达到生产要求体积时,工作人员关闭进料阀门,停止泵料液。
[0013]3、如需观察罐内的情况,可用手电照射观察孔,通过观察孔观察罐体内的情况。如观察孔不透明,可打开擦去附着物,然后再密闭。
[0014]4、排泄时打开排泄阀,关闭进料阀。
[0015]5、罐体顶端与储气膜接触处,设计有一圆盖密封,圆盖的中间开一 0.5米左右的圆孔,作为沼气上升到储气柜中的通道。
[0016]6、罐体顶部与储气膜接触处,环四周设计有人行走廊。
[0017]7、储气柜系膜具材料制作,上面开气流孔,观察孔。气流孔与一管道连接,输送给用户。
[0018]8、将热蒸汽或热液泵入罐体内的散热器内,给沼液加温,冷凝水通过回流管流到罐体外。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0]该罐在原生产罐体的基础上,添加了内增温器和观察孔。将过去单一用作供料的管道改作为供排两用。除去了原生产罐中供料用的布料器。这样不仅大量降低建设用的成本,增温还能使料液充分利用,提高沼气产量。
四、【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该图为内增温钢筋混凝土混膜厌氧罐纵剖面示意图。其中:1进料口开关阀、2出料口开关阀、3内增温器、4环形走廊、5密室外墙、6密室、7沼气出口、8储气柜、9储气柜观察孔、10动力装置、11密闭走廊、12密闭走廊外门、13罐体观察孔、14爬梯、15产沼区、16内增温器、17墙体、18沼气通道。
五、【具体实施方式】
[0022]1、关闭排泄阀,将制作完毕的料液泵入罐体内。
[0023]2、当罐体内的料液达到需要的体积时,停止泵料。
[0024]3、必要时打开观察孔,或直接通过观察孔观察罐体内的状况。
[0025]4、需要更换新料液时,关闭进料阀,打开排料阀,将罐体内的料液排除1/3。然后关闭排料液阀,打开进料液阀,泵入新鲜的料液。
[0026]5、每天按时开机进行罐体外循环0.5-1小时。
[0027]6、将蒸汽或热液泵 入散热器内,冷凝水通过管道回流到罐体外。
【权利要求】
1.内增温钢筋混凝土厌氧罐,其特征在于,罐体为圆柱体,底部设计有进排料管道,进排料管道合二为一,体外用三通管加开启阀轮流使用;罐体用钢混凝土混结构,一侧设计有人行爬梯;爬梯处设计玻璃透明观察孔,可开闭。顶端设计储气柜,并设计有环形人行道;罐顶与储气柜接触处,设计有一圆形透气孔的盖板,用以支撑储气膜因无气时塌陷;罐内上、中、下设计安装散热器,并与外界相连 通,以便为其提供热源。
【文档编号】C12M1/107GK103849554SQ201210517864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朱永彪 申请人:季云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