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柑橘果实采后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442902阅读:10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柑橘果实采后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鲜活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柑橘果实采后处理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柑橘等果品采后生产及设备制造企业的工艺改进。
背景技术
1、柑橘果实采后处理的产业需求状况2010年全球柑橘栽培面积864万公顷,分布在135个国家和地区,全年产量1.24亿吨,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20.3%;在所有果树中均排第一位。2010年全球柑橘出口额达到105.94亿美元,2010年我国柑橘总产量为2645万吨,种植面积为221万公顷,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最重要的果树作物,对国家重大项目涉及的移民安置、发展区域经济、保持生态环境、以及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满足国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果实采后处理是将橘农生产出的产品转化为商品和实现产业效益过程中成败攸关的核心环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柑橘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柑橘消费国。我国柑橘生产的柑橘超过90%用于鲜食,是典型的鲜食柑橘生产大国。我国柑橘主要分布在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四川、浙江、重庆、贵州、云南和陕西等12个主产省(市、区)。随着生产规模的产量逐年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村劳动力极度短缺等大环境的变化,我国柑橘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柑橘商品化处理水平低,整体处理能力小,由此导致的果品质量良莠不齐,腐烂率居高不下,橘农增收难,每年采后损失高达200亿元人民币以上。自2008年10月“蛆柑事件”后整个业内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采后商品化处理已成为制约我国柑橘生产效益提高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瓶颈因素。未经商品化处理的果实腐烂率高,且市场售价低。目前我国柑橘商品化处理的能力整体上还比较低,同时经商品化处理的果实综合利用无法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果实未经预分选,而直接进行防腐保鲜处理,导致不能作为商品果的级外果因农药残留超标很难作为深加工的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另外,此生产流程对防腐剂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同时生产废水排放对产区地下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潜在危害。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这也是确保柑橘生产从业人员增收致富和维护产业健康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2、柑橘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发达国家柑橘生产70%的投入用于采后商品化处理环节,仅30%的投入用在采前管理,但我们国家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形成了重视采前生产而忽略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格局。2000年以后,由于国内柑橘市场产销形式的变化,加之市场对柑橘鲜果品质要求的提高,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开始受到重视。目前我国有30% — 40%的柑橘在上市前经过了较为系统的商品化处理,但大部份柑橘产区还不具备高规格的商品化处理条件。日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柑橘生产均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高品化处理生产线,如英国、西班牙、日本和韩同等国家所采用的技术流程基本一致,均为防腐、保鲜一洗果一打蜡一分级一包装的步骤,对产品的预分选环节没做或做得很不到位。我国近年来大量采用的生产线也是按此流程进行生产。由于防腐保鲜处理前未对占总产量20%以上的级外果和表面缺陷果实进行预分选,而全部进行药剂处理,导致这部分刚刚处理的果实农药残留超标无法或很难进行深加工综合利用,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防腐保鲜剂,使得保鲜剂总体利用率低,而且防腐保鲜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大多数采后处理厂未能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长期以来对采后处理厂周边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柑橘果实采后处理方法,利用本方法处理后的柑橘,具备综合利用率高、食用安全、品质优良、腐烂率低和生产环境友好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柑橘果实采后处理方法,本万法通过增加初选和预分选环节,把果实清洗环节移到防腐保鲜剂处理之前,将不能作为鲜果销售的果实优先从生产线上分选出来,作为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原料,确保仅对能用于鲜果销售的果实逆行防腐保鲜和打蜡等处理。同现有的生产流程相比,将精细的分选过程前移,实现原料综合利用和品质安排的源头把关,并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腐烂果实对采后处理设备的污染,降低果实在高品化处理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的机率。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枝术措施: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是基于以下3点考虑而建立的:1、果实品质检测:商品化处理对柑橘商果实的外观和内质均有严格的规定,果实必须呈现出该品种固有的色、香、味等感观质地时才能采收。对着色不良的果实可采用乙烯进行脱绿处理。2、果实腐烂控制:引起柑橘果实腐烂的原因可能有果面损伤、杀菌剂使用不当、环境微生物种群密度高等因素。因此,对柑橘采收、杀菌剂的使用及处理场所环境微生物的密度等都必须做出详细的规定。3、果实农残控制:农残是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规范科学地使用化学投入品,尽量做到仅对清洗干净的商品果进行防腐保鲜处理,不仅可以减少杀菌剂的用量,而且可以确保级外果作为深加工原料的安全能。同时,需要在生产中普及使用次氯酸钠等广谱性消毒剂对果实进行处理,以降低果面微生物的数量,达到减少化学杀菌剂用量的目的。另外,从环境安全的角度考虑,还需要对烂果进行无害化处理,切断采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源路径,同时要对用过的防腐保鲜剂进行回收处理,不能随意排放。一种柑橘果实采后处理方法,其步骤是:1、原料把关。进入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果实必须达到食用成熟和《GB/T12947鲜柑橘》的要求,严禁早采。根据《NY/T5015无公害食品柑橘生产技术规程》和《NY/T1189柑橘贮藏》的有关规定对运低采后处理厂的果实必须进行抽检,对其色泽、可溶性固型物含量、有机酸、固酸比、出汁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必须要求各项指标均达到柑橘鲜果销售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对运抵采后处理厂的果实进行采收规范程度检测和创伤抽检,剔除腐烂或有明显机械损伤的果实,要求所有果实采后时作到果蒂平齐,微创伤率低。2、厂谱杀菌、清洗和预分选。运抵采后处理厂验收合格的果实在采后12小时内加载到生产线上,严格参照国际规定的柑橘采后投入品的产品说明,对其果实广谱杀菌剂和表面活性剂等药剂进行浸泡处理,处理时间通常为3-5分钟,用清水清洗2-3分钟,之后对果实进行预分选,根据市场需求和《NY/T1189柑橘贮藏》、((NY/T5015无公害食品柑橘生产技术规程》相关标准,将病果、伤果、太大、太小、果面瑕疵等达不到优质鲜食柑橘要求的级外果从生产线上分选出来,将影响到内质的果实与不影响内质的果实分开,分别作为废弃果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用于深加工的原料进行综合利用。仅对可用于优质商品果销售的果实进行防腐保鲜处理,之后进入常规的生产流程,预分选要求以经过严格培训的熟练工人进行人工分选为主。3、果实脱绿要求。对需要用乙烯脱绿的果实对采收时果实本身的着色程度要求有1/4的自然转色。预分选后需要进行防腐剂处理之后再用乙烯处理,因此脱绿后因表面着色不良或其它瑕疵而不能作为鲜食商品销售的果实不能再用于深加工。4、环境条件要求。对于高温季节采后的特早熟(10月中旬以前)和特晚熟柑橘(3月-6月)为了确保品质,应建立冷链系统,以防果实异味积累太快。所述的广谱杀菌剂为:NaC10、氯水、过氧乙酸、邻苯基苯酚钠盐等其中的一种。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市售的果蔬或餐具清洁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过程中的果实利用率,重点解决鲜食柑橘中的级外果用于深加工的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同时能有效控制鲜果处理时防腐保鲜剂的用量,提高其使用效率,节约成本,有效降低生产废水的排放量,控制其对处理厂周边环境的污染,具有实用、经济、环保等特点。本方法有效解决了柑橘果实采后不能达到鲜食商品果销售的果实(级外果)在深加工利用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降低日前生产中柑橘果实采后防腐保鲜剂用量大、防腐保鲜效果不佳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生产废水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图1为一种柑橘果实采后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柑橘果实采后处理方法,其步骤是:1、原料把关。进入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果实必须达到食用成熟和《GB/T12947鲜柑橘》的要求,严禁早采。根据《NY/T5015无公害食品柑橘生产技术规程》和《NY/T1189柑橘贮藏》的有关规定对运低采后处理厂的果实必须进行抽检,对其色泽、可溶性固型物含量、有机酸、固酸比、出汁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必须要求各项指标均达到柑橘鲜果销售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对运抵采后处理厂的果实进行采收规范程度检测和创伤抽检,要求所有果实采后时作到果蒂平齐,微创伤率低,将烂果和损伤果实剔除。2、广谱杀菌、清洗和预分选。运抵采后处理厂验收合格的果实在采后12小时内加载到生产线上,对其用含有广谱杀菌剂(NaClO)和表面活性剂(市售果蔬洗洁清)的进行浸泡处理3-5分钟,用清水清洗2-3分钟,之后对果实进行预分选,根据市场需求和《NY/Tl 189柑橘贮藏》、《NY/T5015无公害食品柑橘生产技术规程》相关标准,将病果、伤果、太大、太小、果面瑕疵等达不到优质鲜食柑橘要求的级外果从生产线上分选出来,将影响到内质的果实与不影响内质的果实分开,分别作为废弃果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用于深加工的原料进行综合利用。仅对可用于优质商品果销售的果实进行防腐保鲜处理,之后进入常规的生产流程。3、果实脱绿要求。对需要用乙烯脱绿的果实对采收时果实本身的着色程度要求有1/4的自然转色。预分选后需要进行防腐剂处理之后再用乙烯处理,因此脱绿后因表面着色不良或其它瑕疵而不能作为鲜食商品销售的果实不能再用于深加工。4、环境条件要求。对于高温季节采后的特早熟(10月中旬以前)和特晚熟村橘(3月-6月)为了确保品质,应建立冷链系统,以防果实异味积累太快。同现有处理流程相比,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采用本流程可将柑橘级外果利用率可提高60% — 80% ;柑橘采后化学杀菌剂的用量可减少20% — 40%,生产废水排放量可下降40%—60% o
权利要求
1.一种柑橘果实采后处理方法,其步骤是: 1)原料把关:进入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果实达到食用成熟的要求,对运低采后处理厂的果实进行抽检,对其色泽、可溶性固型物含量、有机酸、固酸比、出汁率指标进行测定,各项指标均达到柑橘鲜果销售的要求,同时,对运抵采后处理厂的果实进行采收规范程度检测和创伤抽检,剔除腐烂或有明显机械损伤的果实,所有果实采后果蒂平齐,微创伤率低; 2)广谱杀菌、清洗和预分选:运抵采后处理厂验收合格的果实在采后12小时内加载到生产线上,对其果实广谱杀菌剂和表面活性剂进行浸泡处理,处理时间为3-5分钟,用清水清洗2-3分钟,之后对果实进行预分选,将病果、伤果、太大、太小、果面瑕疵达不到优质鲜食柑橘要求的级外果从生产线上分选出来,将影响到内质的果实与不影响内质的果实分开,分别作为废弃果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用于深加工的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对可用于商品果销售的果实进行防腐保鲜处理,之后进入常规的生产流程; 3)果实脱绿:对需要用乙烯脱绿的果实对采收时果实本身的着色程度要求有1/4的自然转色,预分选后需要进行防腐剂处理之后再用乙烯处理,因此脱绿后因表面着色不良或其它瑕疵而不能作为鲜食商品销售的果实不能再用于深加工; 4)环境条件要求:对于高温季节采后的特早熟和特晚熟柑橘,建立冷链系统; 所述的广谱杀菌剂为:NaC10、氯水、过氧乙酸、邻苯基苯酚钠盐其中之一;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市售的果蔬或餐具清洁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柑橘果实采后处理方法,其步骤1)原料把关进入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果实达到食用成熟,果蒂平齐,微创伤率低;2)广谱杀菌、清洗和预分选运抵采后处理厂验收合格的果实,对其用广谱杀菌剂和表面活性剂进行浸泡处理,清水清洗后进行预分选,将级外果从生产线上分选出来,仅对可用于优质商品果销售的果实进行防腐保鲜处理;3)果实脱绿预分选进行防腐剂处理之后需要脱绿的果实再用乙烯处理;4)环境条件要求对于高温季节采后的早熟和晚熟柑橘,需建立冷链系统。本发明重点解决用于深加工的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同时能有效控制防腐保鲜剂的用量和降低生产废水的排放量,节约成本,具有实用、经济、环保的特点。
文档编号A23B7/14GK103202333SQ20131014421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3日
发明者程运江, 陈兆星, 张立, 何义仲, 朱壹, 邓秀新 申请人:华中农业大学, 江西信丰绿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