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带熟化压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00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带熟化压延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包括设置有第一熟化输送带的机架;第一熟化输送带进料端设置有第一压延机构,第一压延机构包括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第一熟化输送带、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本发明利用由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组成的第一压延机构对面带进行仿手工擀面压延,并将压延后的面带放在第一熟化输送带上快速充分地吸收水分,能够使面带更好更快地形成面筋网络。经本发明所述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处理过的面带,最后加工产出的面条既有手工面口感细腻、柔软爽口的特点,又具有机制面条久煮不断条、不混汤、不糊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口感。
【专利说明】一种面带熟化压延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面条食品的面带熟化压延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面条是我国的传统食品,现有的面条生产线中,大部分都没有面带熟化过程,少部分面条生产线中虽然配备有面带熟化机,但现有的面带熟化机仅能够使面带吸收水分,不具备面带横向压延功能,使面带无法较好地形成面筋网络,导致面带做成的面条口感不佳。同时,现有的面带熟化机还存在体积大、占地面积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带熟化压延设备,能够在面带快速充分地吸收水分的同时,对面带进行横向压延,使面带更好更快地形成面筋网络,提高口感,同时具有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0004]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包括设置有第一熟化输送带的机架;第一熟化输送带进料端设置有第一压延机构,第一压延机构包括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第一熟化输送带、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
[0005]所述第一熟化输送带的进料端设置有用于检测面带松紧程度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0006]所述第一行星辊包括主动轴,主动轴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面板,两个端面板之间通过轴承沿端面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组子辊。
[0007]所述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之间的缝隙下方设置有第一叠面机构,第一叠面机构包括叠面板和固定在叠面板上的旋转轴,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旋转轴转动。
[0008]所述第一压延机构进料端上方设置有由控制模块控制皮带线速度的过渡输送带,过渡输送带与第一熟化输送带进料侧上方的机架铰接,过渡输送带在第一摆动装置驱动下沿铰接点上下摆动。
[0009]所述第一摆动装置采用气缸,过渡输送带的第一端与机架铰接,过渡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气缸的缸筒与过渡输送带第一端下方的机架铰接。
[0010]所述第一熟化输送带下方的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二熟化输送带,第一熟化输送带出料端与第二熟化输送带进料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延机构和第二传感器,第二压延机构包括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二光棍和第二行星棍,第二熟化输送带、第二光棍和第二行星辊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第二光辊和第二行星辊之间的缝隙下方设置有第二叠面机构;第二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0011]所述第二熟化输送带下方的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三熟化输送带,第二熟化输送带出料端与第三熟化输送带进料端之间设置有第三压延机构和第三传感器,第三压延机构包括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三光棍和第四光棍,第三熟化输送带、第三光棍和第四光棍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第三光辊和第四光辊之间的缝隙下方设置有第三叠面机构;第三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0012]所述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之间的缝隙、第二光辊和第二行星辊之间的缝隙和第三光辊和第四光辊之间的缝隙距离依次减小。
[0013]所述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之间的缝隙在16_-20_之间,第二光辊和第二行星辊之间的缝隙在Hmm-1Omm之间,第三光辊和第四光辊之间的缝隙在之间。
[0014]本发明利用由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组成的第一压延机构对面带进行仿手工擀面压延,并将压延后的面带放在第一熟化输送带上快速充分地吸收水分,能够使面带更好更快地形成面筋网络。经本发明所述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处理过的面带,最后加工产出的面条既有手工面口感细腻、柔软爽口的特点,又具有机制面条久煮不断条、不混汤、不糊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口感。本发明还具有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小、设备成本低的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设置有第一熟化输送带2的机架1,第一熟化输送带2进料端设置有第一压延机构,第一压延机构包括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光辊3和第一行星辊4,第一熟化输送带2、第一光辊3和第一行星辊4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第一行星辊4包括主动轴,主动轴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面板,两个端面板之间通过轴承沿端面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组子辊。第一光辊3和第一行星辊4之间的缝隙下方设置有第一叠面机构,第一叠面机构包括叠面板5和固定在叠面板5上的旋转轴,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旋转轴转动,利用的旋转轴转动带动叠面板5往复运动。第一熟化输送带2的进料端设置有第一传感器6,第一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第一传感器6用于检测从上一工序进入到第一压延装置内的待加工面带10的松紧程度。附图1中,画出了叠面板5位于左、右两种位置的工作状态。
[0017]为了便于在开机加工时顺利的将待加工面带10从上一工序输送到第一压延机构内,本发明在第一压延机构进料端上方设置有由控制模块控制皮带线速度的过渡输送带7,过渡输送带7与第一熟化输送带2进料侧上方的机架I铰接,过渡输送带7在第一摆动装置的驱动下沿铰接点8上下摆动。第一摆动装置可采用气缸9,过渡输送带7的第一端与机架I铰接,过渡输送带7的第二端与气缸9的活塞杆铰接,气缸9的缸筒与过渡输送带7第一端下方的机架I铰接。附图1中,画出了气缸9伸出和缩回气缸杆的两种工作状态。
[0018]本发明在使用时,控制模块首先控制气缸9工作,通过伸出气缸杆带动过渡输送带7向上运动,使待加工面带10能够从上一工序通过过渡输送带7进入到第一压延装置内进行压延。当待加工面带10顺利的进入到第一压延装置后,控制模块再次控制气缸9工作,通过收回气缸杆带动过渡输送带7向下运动,为第一传感器6检测待加工面带10的松紧程度提供检测空间。由于不同松紧程度的待加工面带10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面带10下垂现象,第一传感器6可检测出待加工面带10与第一传感器6之间的距离,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利用第一传感器6发送的信号判定待加工面带10的松紧程度,并通过控制第一熟化输送带2的线速度、过渡输送带7的线速度、第一光辊3和第一行星辊4的转速,使待加工面带10得到合适的拉伸。
[0019]当待加工面带10进入到第一压延装置后,第一光辊3和第一行星辊4将对待加工面带10进行仿手工擀面压延处理;然后在第一光辊3的带动下,经过压延的面带10将通过第一光辊3和第一行星辊4之间的缝隙到达第一叠面机构中叠面板5的表面,再经第一叠面机构叠面后落到第一熟化输送带2上,面带10在第一熟化输送带2上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完成面带10的第一次熟化过程。由于叠面板5在控制模块控制下一直进行往复运动,可以使落在第一熟化输送带2上的面带10形成折叠,能够在长度有限的第一熟化输送带2内尽量多的放置面带10进行熟化。
[0020]为了增强本发明的熟化压延效果,使面带10更好更快地形成面筋网络,提高面带10制品的口感,本发明还增设了配套使用的第二熟化输送带11和第二压延机构、第三熟化输送带16和第三压延机构。
[0021]第二熟化输送带11设置在第一熟化输送带2下方的机架I上,第二压延机构和第二传感器12设置在第一熟化输送带2出料端与第二熟化输送带11进料端之间,第二压延机构包括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二光辊13和第二行星辊14,第二熟化输送带11、第二光辊13和第二行星辊14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第二光辊13和第二行星辊14之间的缝隙下方设置有第二叠面机构15 ;第二传感器1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0022]第三熟化输送带16设置在第二熟化输送带11下方的机架I上,第三压延机构和第三传感器17设置在第二熟化输送带11出料端与第三熟化输送带16进料端之间,第三压延机构包括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三光辊18和第四光辊19,第三熟化输送带16、第三光辊18和第四光辊19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第三光辊18和第四光辊19之间的缝隙下方设置有第三叠面机构20 ;第三传感器17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0023]第二压延机构与第一压延机构结构相同,第二叠面机构15和第三叠面机构20与第一叠面机构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24]面带10在经第一熟化输送带2进行第一次熟化处理后进入到第二压延机构内,第二光辊13和第二行星辊14将对经一次熟化后的面带10进行仿手工擀面压延处理;然后在第二光辊13的带动下,经过二次压延的面带10将通过第二光辊13和第二行星辊14之间的缝隙到达第二叠面机构15中叠面板5的表面;再经第二叠面机构15叠面后落到第二熟化输送带11上,面带10在第二熟化输送带11上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完成面带10的第二次熟化过程。第二传感器12用于检测经一次熟化后的面带10与第二传感器12之间的距离,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利用第二传感器12发送的信号判断经一次熟化后的面带10松紧程度,并通过控制第二熟化输送带11的线速度、第二光辊13和第二行星辊14的转速,使面带10得到合适的拉伸。
[0025]面带10在经第二熟化输送带11进行第二次熟化处理后进入到第三压延机构内,第三光辊18和第四光辊19将对经二次熟化后的面带10进行压延处理;经过三次压延的面带10将通过第三光辊18和第四光辊19之间的缝隙到达第三叠面机构20中叠面板5的表面;再经第三叠面机构20叠面后落到第三熟化输送带16上,面带10在第三熟化输送带16上可以充分吸收水分,进行第三次熟化,在完成整个压延熟化过程后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加工。第三传感器17用于检测经二次熟化后的面带10与第三传感器17之间的距离,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利用第三传感器17发送的信号判断经二次熟化后的面带10松紧程度,并通过控制第三熟化输送带16的线速度、第三光辊18和第四光辊19的转速,使面带10得到合适的拉伸。
[0026]本发明中,第一光辊3和第一行星辊4之间的缝隙、第二光辊13和第二行星辊14之间的缝隙和第三光辊18和第四光辊19之间的缝隙距离依次减小。本实施例中,第一光辊3和第一行星辊4之间的缝隙在16mm-20mm之间,第二光辊13和第二行星辊14之间的缝隙在14mm-10mm之间,第三光辊18和第四光辊19之间的缝隙在之间。
[0027]本发明所述的面带10熟化压延设备,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同时,经过第一压延机构和第一熟化输送带2的一次仿手工擀面压延和熟化、第二压延机构和第二熟化输送带11的二次仿手工擀面压延和熟化以及第三压延机构和第三熟化输送带16的三次压延和熟化,能够使面带10更好更快地形成面筋网络,并快速充分地吸收水分。经本发明所述面带10熟化压延设备处理过的面带10,最后加工产出的面条既有手工面口感细腻、柔软爽口的特点,又具有机制面条久煮不断条、不混汤、不糊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口感。
【权利要求】
1.一种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第一熟化输送带的机架;第一熟化输送带进料端设置有第一压延机构,第一压延机构包括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第一熟化输送带、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熟化输送带的进料端设置有用于检测面带松紧程度的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辊包括主动轴,主动轴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面板,两个端面板之间通过轴承沿端面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组子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之间的缝隙下方设置有第一叠面机构,第一叠面机构包括叠面板和固定在叠面板上的旋转轴,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旋转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延机构进料端上方设置有由控制模块控制皮带线速度的过渡输送带,过渡输送带与第一熟化输送带进料侧上方的机架铰接,过渡输送带在第一摆动装置驱动下沿铰接点上下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装置采用气缸,过渡输送带的第一端与机架铰接,过渡输送带的第二端与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气缸的缸筒与过渡输送带第一端下方的机架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熟化输送带下方的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二熟化输送带,第一熟化输送带出料端与第二熟化输送带进料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延机构和第二传感器,第二压延机构包括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二光辊和第二行星辊,第二熟化输送带、第二光辊和第二行星辊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第二光辊和第二行星辊之间的缝隙下方设置有第二叠面机构;第二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熟化输送带下方的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三熟化输送带,第二熟化输送带出料端与第三熟化输送带进料端之间设置有第三压延机构和第三传感器,第三压延机构包括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三光辊和第四光辊,第三熟化输送带、第三光辊和第四光辊由控制模块通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第三光辊和第四光辊之间的缝隙下方设置有第三叠面机构;第三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之间的缝隙、第二光辊和第二行星辊之间的缝隙和第三光辊和第四光辊之间的缝隙距离依次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带熟化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辊和第一行星辊之间的缝隙在16mm-20mm之间,第二光辊和第二行星辊之间的缝隙在Hmm-1Omm之间,第三光辊和第四光辊之间的缝隙在之间。
【文档编号】A21C11/16GK103651651SQ201310546811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刘晓真, 杨业栋 申请人:刘晓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