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沟面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16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带沟面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带沟面条,面条的横截面具有平行四边形或矩形的主外形,在相对于面条的横截面的中心点对称的位置,具有沿着面条纵向的两个沟,在面条的横截面内,各个沟具有面向彼此且从沟的开口面朝向面条的内部延伸的一对第一边、和在第一边的前端沿相互接近方向弯曲且相互连接形成沟的前端部的一对第二边,从沟的前端部至开口面的距离比面条的横截面的沟的形成方向上的面条宽度的二分之一大。
【专利说明】带沟面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沟面条,特别涉及一种沿面条纵向形成有两个沟的带沟面条。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为了缩短煮熟等加热烹调时间,提出一种沿面条纵向带切口或沟的面条。例 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形成有4条楔形沟的面条,这些沟的深度未抵达大致圆形截面的 面条的中心部;以及一种形成有单条楔形沟或矩形沟的面条,该沟的深度抵达大致圆形截 面的面条的中心部。
[0003] 然而,与没有沟的面条相比,形成有未抵达面条的中心部的楔形沟的面条能够缩 短加热烹调时间,但由于沟浅,所以在烹调时,热量难以传递到面条的内部,不能大幅度缩 短加热烹调时间。而且,与没有沟的面条相比,形成有抵达面条的中心部的楔形沟或矩形沟 的面条最多能够缩短二分之一的加热烹调时间,但作为相反的一面,由于面条的中心部被 煮熟得太快,所以难以获得所谓的具有嚼劲的良好的口感。
[0004] 与此相对,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带沟的面条,针对横截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 面条,从位于夹持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的两侧的2个顶点朝向上述对角线垂直地形 成一对V字形、U字形或矩形沟。通过这种带沟面条,用短的加热烹调时间能够获得良好的 口感,且在加热烹调后,沟闭合,能够获得良好的外观。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 :特开昭60-6172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 :特许28075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然而,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带沟面条中,在将沟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V字形的情况 下,当缩小沟的开口部的尺寸时,在加热烹调时,沟很早闭合,热量难以传递到面条的内部, 相反当增大沟的开口部的尺寸时,在加热烹调后,沟不能充分闭合,外观不良好,或面条的 中心部被煮熟得太快,恐怕不能获得良好的口感。
[0010] 而且,在将沟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U字形或矩形的情况下,在面条被煮熟时,沟不 能充分闭合,尽管沟的开口部已闭合,但沟的里部未闭合,在面条的内部产生间隙,恐怕有 损口感。
[0011]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烹调时间且 在加热烹调后能够获得优异口感和外观的带沟面条。
[0012]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3] 本发明涉及的带沟面条,面条的横截面具有平行四边形或矩形的主外形,在相对 于面条的横截面的中心点对称的位置,具有沿着面条纵向的两个沟,在面条的横截面内,各 个沟具有面向彼此且从沟的开口面朝向面条的内部延伸的一对第一边、在第一边的前端沿 相互接近方向弯曲且相互连接形成沟的前端部的一对第二边,从沟的前端部至开口面的距 离比面条的横截面的沟的形成方向上的面条宽度的二分之一大。
[0014] 优选地,在面条的横截面中,位于两个沟之间的面条部分的壁厚与沟的开口宽度 的比值为1.0 : 0.7?1.3。
[0015] 而且,在面条的横截面中,沟的前端部的角度优选为45?100度。在此情况下,在 面条的横截面中,第一边和第二边之间的弯曲角优选为110?170度。
[0016] 优选地,在面条的横截面中,两个沟占有的面积是没有两个沟时的面条的主外形 的面积的15?65%。
[0017] 而且,从面条的横截面的中心开始,构成面积约80 %的部分的壁厚优选为 0? 3mm ?1. 5mm〇
[0018] 在面条的横截面中,两个沟可以从面条的主外形的面向彼此的角部朝向面条的内 部延伸,或从面条的主外形的面向彼此的边部朝向面条的内部延伸而形成。
[0019] 而且,在面条的横截面中,沟的一对第一边可以以沟的前端部侧的间距变窄的方 式相互倾斜,或者,也可以彼此平行地延伸。
[0020] 发明的效果
[0021] 根据本发明,在面条的横截面内,由于各个沟具有面向彼此且从沟的开口面朝向 面条的内部延伸的一对第一边、在第一边的前端沿相互接近方向弯曲且相互连接形成沟的 前端部的一对第二边,所以能够缩短加热烹调时间,且在加热烹调后能够获得优异的口感 和外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沟面条的部分立体图。
[0023] 图2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沟面条的横截面图。
[0024] 图3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沟面条的制造时所使用的切刀的图。
[0025] 图4是显示图3的切刀的关键部位的放大图。
[0026] 图5是显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涉及的带沟面条的横截面图。
[0027] 图6是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带沟面条的横截面图。
[0028] 图7是显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涉及的带沟面条的横截面图。
[0029] 图8是显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带沟面条的横截面图。
[0030] 图9是显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涉及的带沟面条的横截面图。
[0031] 附图标记
[0032] 1?6带沟面条11、12转轴 13、14切刀G1、G2沟L11、L12第一边
[0033] L21、L22第二边P沟的前端部H沟的开口面CL沟的中心线
[0034] C1、C2角部Wg沟的开口宽度Wn面条部分的壁厚Dg沟的深度
[0035] Dn面条的宽度F1、F2切削面S1、S2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文,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7] 实施方式1
[0038] 在图1中显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沟面条1。面条1由沿图中L所示的面 条纵向延伸的挂面构成。在面条1的外周部形成有沿着面条纵向L延伸的两个沟G1和G2。
[0039] 如图2所示,面条在其横截面上具有大致平行四边形的主外形。也就是在假设没 有两个沟G1和G2的情况下,面条1具有大致平行四边形的横截面形状。沟G1和G2从面 条的主外形即平行四边形的面向彼此的角部C1和C2朝向面条的内部延伸,并被配置在相 对于平行四边形的中心点对称的位置。
[0040] 沟G1和G2在面条的横截面中具有相等的截面形状,分别具有从沟的开口面H朝 向面条的内部延伸的一对直线状的第一边L11和L12、分别与第一边L11和L12的前端连接 的直线状的第二边L21和L22。第一边L11和L12以沟的前端部P侧的间距变窄的方式相 互倾斜且面向彼此地延伸,第二边L21与第一边L11的前端连接,第二边L22与第一边L12 的前端连接。第二边L21和L22从第一边L11和L12的前端以相互接近的方式沿弯曲方向 延伸,第二边L21和L22的交点形成沟的前端部P。
[0041] 也就是,沟G1和G2与上述专利文献1和2所示的V字形、U字形或矩形沟不同, 其具有倾斜角度分两段变化的多角形状的截面形状。
[0042] 此外,沟G1和G2的开口面H是由以覆盖沟的开口的方式与沟两侧的面条部分相 接且位于与面条部分的接点T1和T2之间的平面所定义的。此外,在面条的横截面中,当将 每个沟的中心线CL和开口面H的交点设为M,并将从该交点M至沟的前端部P为止的距离 Dg设为沟的深度时,沟G1和G2的深度被设定成比沟的形成方向上的面条宽度的二分之一 大。此处,将沟的中心线CL延长而与面条的外轮廓相交的点设为Q,沟的形成方向上的面条 宽度由从沟的中心线CL和开口面H的交点M至该点Q为止的距离Dn表示,也就是,沟G1 和G2被形成至比连接沟的形成方向上的点M和点Q的直线MQ的中点更深的位置。
[0043] 当将这种构造的带沟面条1投入到高温热水中煮面时,水和热量通过面条的外周 面向面条的内部浸透,此时,高温热水也进入到两个沟G1和G2中,水和热量不仅从面条的 外周面,也从两个沟G1和G2的内壁部分向面条的内部浸透。如上所述,由于沟G1和G2分 别在面条的横截面中具有第一边L11和L12、及从边L11和L12的前端弯曲并抵达前端部P 的第二边L21和L22,且具有比沟的形成方向上的面条宽度的二分之一大的深度,所以具备 大的表面积,水和热量能够有效迅速地被面条的内部吸收。
[0044] 此时,由于沟G1和G2的截面形状通过第一边L11和L12及第二边L21和L22而 呈现倾斜角度分两段变化的多角形状,所以将沟G1和G2与具有相同的开口宽度和深度的 单纯的V字形沟比较,闭合不提前,利用进入到沟G1和G2内的热水,水和热量能够充分地 浸透面条的内部,能够尽早煮熟。而且,沟G1和G2与具有相同的开口宽度和深度的U字形 或矩形沟相比,容易闭合,不担心在煮熟时,沟未充分闭合,而在面条内部产生间隙。
[0045] 因此,即使加热烹调时间短,在加热烹调后也能获得优异的口感,并能获得与没有 沟的面条相同的外观和味道。
[0046] 此外,当将在与沟的中心线CL垂直方向上测量到的第一边L11和L12相互之间最 大间距,即沟的开口侧的第一边L11和L12之间的距离设为沟的开口宽度Wg时,最好将位 于两个沟G1和G2之间的面条部分的壁厚Wn和沟的开口宽度Wg的比值设定为1.0 : 0.7? 1. 3,由此,能够使加热烹调后的沟G1和G2充分闭合并缩短加热烹调时间。
[0047] 而且,第一边L11和第二边L21之间的弯曲角与第一边L12和第二边L22之间的 弯曲角A1优选被设定在110?170度的范围内,在第二边L21和L22之间形成的沟的前端 部P的角度A2优选被设定在45?100度的范围内。由此,沟G1和G2不过早闭合,且能充 分闭合。
[0048] 此外,在面条的横截面中,当将被沟的开口面H封闭的沟内部的截面积设为沟占 有的面积时,两个沟G1和G2占有的面积之和优选被设定为没有沟G1和G2时的面条的主 外形的面积的15?65%。
[0049] 而且,在面条的横截面中,面条的主外形即平行四边形的各边长度被设定为1? 6_,在制造面条时决定面条强度的部分、例如从面条的主外形即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开始构 成面积约80 %部分的面条的壁厚优选被设定为0. 3?1. 5mm。
[0050] 利用具有这种构造的带沟面条1,能够缩短加热烹调时间,且在加热烹调后能够获 得优异的口感和外观。
[0051] 实施方式1的带沟面条1能够使用例如图3所示的切刀来制造。在一对转轴11 和12上分别安装有多个圆板形状的切刀13和14。一对转轴11和12彼此平行地配置,以 便这些切刀13和14的前端相互接近。如图4所示,在切刀13和14的前端形成有倾斜角 度彼此不同的切削面F1和F2。
[0052] 而且,在利用转轴11和12来使切刀13和14相互沿相反方向转动的状态下,通过 使面条的面团通过切刀13和14的前端之间,制造具有图1和图2所示的截面形状的带沟 面条1。此时,利用切刀13和14的切削面F1和F2,形成倾斜角度分两段变化的、沟G1和 G2的第一边L11和L12及第二边L21和L22。
[0053] 此外,代替切刀,使用具有与带沟面条1的截面形状对应模孔的模具来对面条的 面团进行挤压成形,也能制造带沟面条1。
[0054] 在上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沟面条1中,虽然沟G1和G2的第一边L11和L12以 沟的前端部P侧的间隙变窄的方式相互倾斜且面向彼此地延伸,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 像图5所示的带沟面条2那样,第一边L11和L12彼此平行地延伸,在第一边L11和L12的 前端,第二边L21和L22分别沿相互接近方向弯曲连接,利用第二边L21和L22的交点来形 成沟的前端部P。
[0055] 利用这种带沟面条2,与上述带沟面条1相同,能够缩短加热烹调时间,且在加热 烹调后能够获得优异的口感和外观。
[0056] 实施方式2
[0057] 在上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带沟面条1中,虽然沟G1和G2从面条的主外形即平行 四边形的面向彼此的角部C1和C2向面条的内部延伸,但也可以像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2 的带沟面条3那样,形成从面条的主外形即平行四边形的面向彼此的边部S1和S2向面条 的内部延伸的沟G1和G2。
[0058] 在此情况下,在面条的横截面中,沟G1和G2被配置在相对于平行四边形的中心点 对称的位置上,利用第一边L11和L12与第二边L21和L22,分别具有倾斜角度分两段变化 的多角形状,且具有比沟的形成方向上的面条宽度的二分之一大的深度。
[0059] 利用这种带沟面条3,与带沟面条1相同,也能缩短加热烹调时间,且在加热烹调 后能够获得优异的口感和外观。
[0060] 在图6所示的带沟面条3中,虽然沟G1和G2的第一边L11和L12以沟的前端部 P侧的间隙变窄的方式相互倾斜且面向彼此地延伸,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像图7所示的 带沟面条4那样,第一边L11和L12彼此平行地延伸。在此情况下,在第一边L11和L12的 前端,第二边L21和L22分别沿相互接近方向弯曲连接,利用第二边L21和L22的交点来形 成沟的前端部P。也就是沟G1和G2具有倾斜角度分两段变化的多角形状。
[0061] 这种带沟面条4与带沟面条3相同,也能缩短加热烹调时间,且在加热烹调后能够 获得优异的口感和外观。
[0062] 实施方式3
[0063] 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涉及的带沟面条1?4中,面条大致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主 外形,但例如也可以像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带沟面条5那样,面条也可以具有矩形的主 外形。
[0064] 在面条的横截面中,沟G1和G2从面条的主外形即矩形的面向彼此的边部S1和S2 向面条的内部延伸。沟G1和G2利用第一边L11和L12与第二边L21和L22分别具有倾斜 角度分两段变化的多角形状,具有比沟的形成方向上的面条宽度的二分之一大的深度。 [0065] 利用这种带沟面条3,与带沟面条1相同,也能缩短加热烹调时间,且在加热烹调 后能够获得优异的口感和外观。
[0066] 在图8所示的带沟面条5中,沟G1和G2的第一边L11和L12以沟的前端部P侧 的间隙变窄的方式相互倾斜且面向彼此地延伸,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像图9所示的带 沟面条6那样,第一边L11和L12彼此平行地延伸。在此情况下,在第一边L11和L12的前 端,第二边L21和L22分别沿相互接近方向弯曲连接,利用第二边L21和L22的交点来形成 沟的前端部P。也就是沟G1和G2具有倾斜角度分两段变化的多角形状。
[0067] 利用这种带沟面条6,与带沟面条5相同,也能缩短加热烹调时间,且在加热烹调 后能够获得优异的口感和外观。
[0068] 而且,虽然在图8所示的带沟面条5和图9所示的带沟面条6中,沟G1和G2从面 条的主外形即矩形的面向彼此的边部S1和S2向面条的内部延伸,但同样,也可以形成从面 条的主外形即矩形的面向彼此的角部向面条的内部延伸的沟G1和G2。
[0069] 此外,除了切面、荞麦面、凉面、中华面之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意大利面等各种 面条。
[0070] 而且,除了挂面之外,本发明也能适用于生面、煮面、蒸面、方便面等各种形态的面 条。
[0071] 实施例
[0072] 制造例1?5
[0073] 针对100质量份的准强力小麦面粉,添加36质量份的10%食盐水,用多叶式搅和 机搅拌10分钟,采用常规方法,用辊以30?50%的压延比对所获得的面团进行压延,使其 最终面带厚度变成2. 4mm。使用切刀对该面带进行加工,制造制造例1?5的各种带沟面 条,所述面条具有与图2相同的截面形状,但是,沟的第一边L11和第二边L21构成的角度 A1 (L12和L22构成的角度也同样)、边L21和边L22构成的角度A2、以及位于沟和沟之间的 面条部分的壁厚fc和沟的开口宽度Wg的比值如表1所示。在平稳的温湿条件下对所获得 的面条进行干燥,直至水分含量变为13%。此外,每种带沟面条的沟的深度具有比沟形成方 向上的面条宽度的二分之一大的深度。
[0074] 比较例1
[0075] 采用与制造例1?5相同的条件,制造带沟面条,具有与图2相同的截面形状,但 是沟的形状为V字形(前端部的角度15度)。在平稳的温湿条件下对所获得的面条进行干 燥,直至水分含量变为13%。此外,每种带沟面条的沟的深度具有比沟形成方向上的面条宽 度的二分之一大的深度。
[0076] 制造例1?5和比较例1的各种带沟面条被分别选取100g,在100°C的热水中煮 面,由10个评价者按照以下的评价基准对至煮熟为止的时间、煮熟后的面条外观和口感进 行评价。在表1中表示评价结果的平均值。此外,对于使用厚度2. 4mm的面带制造的无沟 的普通面条,煮熟时间为600秒。
[0077] 外观评价基准
[0078] 4 :与无沟的面条相同,光滑的外观
[0079] 3 :与无沟的面条大致相同,大致光滑的外观
[0080] 2 :有些凹凸不平,光滑稍微不足的外观
[0081] 1 :凹凸不平,光滑不足的外观
[0082] 口感的评价基准
[0083] 4 :与无沟的面条相同,优异的口感
[0084] 3 :与无沟的面条大致相同,稍微优异的口感
[0085] 2 :比无沟的面条稍软,口感稍差
[0086] 1 :比无沟的面条软,口感不好
[0087] 表 1
[0088]

【权利要求】
1. 一种带沟面条,其特征在于, 面条的横截面具有平行四边形或矩形的主外形, 在相对于所述面条的横截面的中心点对称的位置,具有沿着所述面条纵向的两个沟, 在所述面条的横截面内,所述各个沟具有面向彼此且从所述沟的开口面朝向所述面条 的内部延伸的一对第一边、和在第一边的前端沿相互接近方向弯曲且相互连接形成所述沟 的前端部的一对第二边, 从所述沟的前端部至开口面的距离比所述面条的横截面的所述沟的形成方向上的所 述面条宽度的二分之一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沟面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条的横截面中,位于所述两 个沟之间的所述面条部分的壁厚与所述沟的开口宽度的比值为1. 0 : 0. 7?1. 3。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沟面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条的横截面中,所述沟 前端部的角度为45?100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沟面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条的横截面中,所述第一边 和所述第二边之间的弯曲角为110?170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沟面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条的横截面 中,所述两个沟占有的面积是没有所述两个沟时的所述面条的主外形的面积的15?65%。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沟面条,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面条的横截面的 中心开始,构成面积约80%部分的壁厚为0. 3mm?1. 5mm。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沟面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条的横截面 中,所述两个沟从所述面条的主外形的面向彼此的角部朝向所述面条的内部延伸。
8.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沟面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条的横截面 中,所述两个沟从所述面条的主外形的面向彼此的边部朝向所述面条的内部延伸。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沟面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条的横截面 中,所述沟的所述一对第一边以所述沟的前端部侧的间距变窄的方式相互倾斜。
10.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沟面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条的横截面 中,所述沟的所述一对第一边彼此平行地延伸。
【文档编号】A23L1/16GK104302189SQ201380018830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1日
【发明者】米山和克, 锻治尾房树, 伊藤洵, 木村竜介 申请人:日清富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