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7022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为克服目前制备速溶红茶工序重复,高温作用引起香气降解和氨基酸非酶氧化,对原茶固有品质风味的影响极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对茶鲜叶进行摊凉萎凋处理;对萎凋叶进行冷冻处理;对冷冻叶片进行低温压差膨化处理;对膨化原料进行匀浆破碎处理,得到匀浆液;调整匀浆液pH后加入酶进行同步发酵;发酵后,对发酵液进行灭酶处理;经离心除杂、过滤浓缩,得到浓缩料液,UHT灭菌,无菌罐装得到冷溶型红茶浓缩汁。本发明生产的速溶红茶浓缩汁,冷溶性较好,游离氨基酸、叶绿素或茶黄素含量优于同类原料产品,鲜茶特征明显。
【专利说明】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茶鲜叶制备即溶型浓缩茶汁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茶饮料已成为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重要支撑,目前,茶饮料行业产值400亿元,占据我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20%以上,并且消费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茶饮料已经成为即饮料市场渗透率最高的品类。从同期世界水平来看,日本以30%的中低档茶茶叶转化为茶饮料及其他制品,仅茶饮料产值就达到728亿元,我国茶叶产量是日本的15倍,深加工用茶仅占10%左右,超过40%的夏秋茶未被有效利用,差距显而易见,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0003]国内速溶茶企业以速溶绿茶、速溶红茶的生产为主,由于原料品质和工艺原因,易沉淀、滋味淡、香气损失严重等缺点,成为多数企业的技术短板,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传统速溶茶生产以干茶为原料,加工周期长,伴热反应和高温作用引起香气降解和氨基酸非酶氧化,对原茶固有品质风味的影响极大。
[0004]申请号为201210427158.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含量茶黄素的速溶红茶粉的制备方法,该发明按以下步骤进行:1)取干绿茶,加入热水提取;滤去茶渣、得到茶汤;冷却后,依次通过离心分离、浓缩,得到绿茶浓缩汁;2)取茶叶鲜叶于萎凋槽中萎凋,得到萎凋叶;3)将绿茶浓缩汁与萎凋叶进行混合;揉捻,将揉捻好的萎凋叶粉碎后进行发酵,得到发酵叶;4)在发酵叶中加入热水,进行提取,经过冷却、离心分离、浓缩后,得到红茶浓缩液,最后经干燥,得到速溶红茶粉。但是该方法需经前后2次高温提取,2次浓缩,不利于原茶风味组分的高效保留,中间采用传统茶叶固态发酵方式,不利于连续化生产和成本控制。

【发明内容】

[0005]为克服目前制备速溶红茶工序重复,高温作用引起香气降解和氨基酸非酶氧化,对原茶固有品质风味的影响极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生产流程短、工艺能耗低、产品特征风味明显;本发明生产的速溶红茶浓缩汁,冷溶性较好,游离氨基酸、叶绿素或茶黄素含量优于同类原料产品,鲜茶特征明显。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对茶鲜叶进行摊凉萎凋处理;萎凋处理条件为:将茶鲜叶20°C?30°C置于气调槽内,萎凋8h?16h,使茶鲜叶减重率达到25?35%。作为优选,茶鲜叶选自新采的夏秋茶青。
[0007](2)对萎凋叶进行冷冻处理;冷冻处理温度为:-20°C?_5°C,处理时间24tT72h。
[0008](3)对冷冻叶片进行低温压差膨化处理;膨化温度40°C?60°C,膨化压力0.3MPa?0.6MPa,保压时间 1.5mirT3.5min。[0009](4)对膨化原料进行匀浆破碎处理,得到匀浆液;匀浆破碎处理条件为破碎温度-10°C~1 (TC,破碎时间30秒~90秒,破碎度lmnT5mm。
[0010](5)调整匀浆液pH后加入酶进行同步发酵;所述的酶选自果胶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复合糖酶中一种或几种。匀浆液pH值调整为4.(Te.ο之间,酶的用量为茶鲜叶重量的
0.5~2.5 %,发酵条件为:反应温度25°C~50°C,通气流速为2L/mirTl0.0L/min,反应时间30min~120mino
[0011](6)发酵后,对发酵液进行灭酶处理;灭酶条件为:温度85°C ~100°C,时间5min~15min。
[0012](7)经离心除杂、过滤浓缩,得到浓缩料液,UHT灭菌,无菌罐装得到冷溶型红茶浓缩汁。过滤的陶瓷膜规格为:0.02 μ m-0.2 μ m,浓缩膜截留分子量为:150Da~300Da,UHT灭菌条件为:135°C~140°C,5~lOsec,浓缩液固形物含量为15%~30%。
[0013]本发明是以一种结合物理破壁技术,同时利用微生物酶法制备原茶风味速溶茶汁的生产方法,使茶鲜叶先膨化破壁再酶法萃取,是一种茶叶快速浸提技术,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萃取技术有机结合,低热制备速溶茶汁的技术方法。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以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膨化破壁技术和酶解助提技术进行原茶风味速溶茶汁的制备,生产流程短、工艺能耗低、产品特征风味明显;
(2 )本发明的即溶型红茶浓缩汁冷溶性较好,游离氨基酸、叶绿素或茶黄素含量优于同类原料产品,鲜茶特征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产品的液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17]实施例1
将新采制秋茶鲜叶IOKg放置在25°C气调槽内萎凋8h至鲜叶水分含量至60%,-10°C冷冻处理36h ;40°C、0.35MPa膨化处理3.0min ;4°C匀浆破碎60sec,破碎度3_,然后转入控制发酵罐,加水至600kg,调pH至4.8,加入果胶酶0.1KgCl.0%鲜叶重量),通气流量10.0L/min,待发酵罐温度升至35°C,控温反应45min,升温至95°C处理IOmin,迅速冷却,经3000r/min蝶式离心,依次输送到0.2 μ m陶瓷膜和300Da浓缩膜,浓缩液经UHT杀菌,得到即溶型红茶浓缩汁1,固形物含量19.0%。
[0018]经检测,即溶型红茶浓缩汁I中氨基酸11.2mg/mL,茶黄素2.1 mg/mL,茶多酚40.3mg/mL,液相色谱图如图1所示。
[0019]实施例2
将新采制秋茶鲜叶IOKg放置在30°C气调槽内萎凋IOh至鲜叶水分含量至60%,5°C冷冻处理72h,50°C、0.5MPa膨化处理2.0min ;10°C匀浆破碎30sec,破碎度5mm,然后转入控制发酵罐,加水至600kg,调pH至4,加入纤维素酶0.25Kg (2.5%鲜叶重量),通气流量6L/min,待发酵罐温度升至25°C,控温反应120min,升温至100°C处理5min,迅速冷却,经3000r/min蝶式离心处理,依次输送到0.2 μ m陶瓷膜和300Da浓缩膜,浓缩液经UHT杀菌,得到即溶型红茶浓缩汁2,固形物含量20.6%。
[0020]经检测,即溶型红茶浓缩汁2中氨基酸13.6mg/mL,茶黄素2.4mg/mL,茶多酚42.1mg/mL,液相色谱图如图1所示。
[0021]实施例3
将新采摘夏茶鲜叶IOKg放置在20°C气调槽内萎凋16h至鲜叶水分含量至60%,-200C冷冻处理24h ;50°C、0.3MPa膨化处理3.5min ;_10°C匀浆破碎90sec,破碎度1mm,然后转入控制发酵罐,加水至600kg,调pH至6,加入蛋白酶0.05Kg (0.5%鲜叶重量),通气流量2L/min,待发酵罐温度升至50°C,控温反应30min,升温至85°C处理15min,迅速冷却,经3000r/min蝶式离心,依次输送到0.2 μ m陶瓷膜和300Da浓缩膜,浓缩液经UHT杀菌,得到即溶型红茶浓缩汁3,固形物含量21.5%。
[0022]经测定,即溶型红茶浓缩汁3中氨基酸9.5mg/mL,茶黄素2.5mg/mL,茶多酚48.3mg/mL,液相色谱图如图1所示。
[0023]实施例4
将新采摘夏茶鲜叶IOKg放置在28°C气调槽内萎凋15h至鲜叶水分含量至60%,(TC冷冻处理48h ;60°C、0.6MPa膨化处理1.5min ;0°C匀浆破碎45sec,破碎度3mm,然后转入控制发酵罐,加水至600kg,调pH至5,加入果胶酶lKg、纤维素酶0.5Kg,通气流量8L/min,待发酵罐温度升至30°C,控温反应80min,升温至90°C处理lOmin,迅速冷却,经3000r/min蝶式离心,依次输送到0.2 μ m陶瓷膜和300Da浓缩膜,浓缩液经UHT杀菌,得到即溶型红茶浓缩汁4,固形物含量20.9%。
[0024]经测定,即溶型红茶浓缩汁4中氨基酸10.6mg/mL,茶黄素2.7mg/mL,茶多酚46.8mg/mL ,液相色谱图如图1所示。
[0025]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作不只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均可改变其工艺参数,进行该产品的生产,因此凡与本发明的技术路线、方案相同或者等同的内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茶鲜叶进行摊凉萎凋处理; (2)对萎凋叶进行冷冻处理; (3)对冷冻叶片进行低温压差膨化处理; (4)对膨化原料进行匀浆破碎处理,得到匀浆液; (5)调整匀浆液pH后加入酶进行同步发酵; (6)发酵后,对发酵液进行灭酶处理; (7)经离心除杂、过滤浓缩,得到浓缩料液,UHT灭菌,无菌罐装得到冷溶型红茶浓缩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萎凋处理条件为:将茶鲜叶20°C~30°C置于气调槽内,萎凋8h~16h,使茶鲜叶减重率达到25~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冷冻处理温度为:-20°C~_5°C,处理时间24h~7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膨化温度40°C~60°C,膨化压力0.3MPa~0.6MPa,保压时间1.5min~3.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匀浆破碎处理条件为破碎温度-10°C~10°C,破碎时间30秒~90秒,破碎度lmm~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酶选自果胶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复合糖酶中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匀浆液PH值调整为4.0-6.0之间,酶的用量为茶鲜叶重量的0.5~2.5 %,发酵条件为:反应温度 25°C ~50°C,通气流速为 2L/min~l0.0L/min,反应时间 30min~l2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灭酶条件为:温度85°C~100°C,时间5min~l5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溶型红茶浓缩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过滤的陶瓷膜规格为:0.02 μm~Ο.2 μ m,浓缩膜截留分子量为:150Da~300Da,UHT灭菌条件为:135°C~140°C,5~lOsec,浓缩液固形物含量为15%~30%。
【文档编号】A23F3/14GK103931810SQ201410062151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杨秀芳, 孔俊豪, 张士康, 谭蓉, 梁慧玲, 王静, 涂云飞, 刁春华 申请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