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

文档序号:475336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其制备方法为:制玉米须粉末;制混合液;将滤液和滤渣分离;二次浸渍;三次浸渍;制浓缩液;制提取物浸膏;用乙酸乙酯提取。本发明的特点是:工艺简单、提取时间短、且提取纯度高,为食品、医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专利说明】—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黄酮的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玉米须(Zeamays.L)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挥发油、皂苷、生物碱、黄酮类、多聚戊糖、尿囊素、有机酸等。其味淡、性平,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炎、胆结石、糖尿病、黄疸、麻疹、乳糜血尿、血崩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玉米有显着的利尿、降血糖、抑菌、降压、增强免疫、抗癌等功效。玉米须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全国各地均广泛栽培玉米,因此,作为玉米副产品的玉米须的资源十分丰富,但对它的开发利用非常有限,仅少量入药外,大部分被白白丢弃。鉴于玉米须既有明显的药理价值,又具备一定的食疗特征,进行工业化开发利用前景相当广阔。
[0003]黄酮是从禾本科作物玉米的干燥花柱和柱头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清除羟基和DPPH自由基,有调节小鼠脂质代谢、抗衰老和抗疲劳等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玉米须提取物也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由于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已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因此,对于黄酮的提取工艺就变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工艺简单、提取时间短、且提取纯度高,为食品、医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0005]本发明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0007](I)选取质地均匀玉米须,去掉杂物后干燥、粉碎,然后过60目筛,放在在阴凉干燥处,制得玉米须粉末;
[0008] (2)取玉米须粉末于烧杯中,以1:8的体积比添加乙醇溶液,然后倒入控温加热仪中加热沸腾,保持在80°C微沸2~4h,制得混合液;
[0009](3)将混合液分段冷却,然后进行真空抽滤,将滤液和滤渣分离;
[0010](4)将步骤(3)中所得滤渣与75%的乙醇溶液以1:6的体积比混合,重复⑵、(3)步骤;
[0011](5)将步骤(4)中所得滤渣与75%的乙醇溶液以1:4的体积比混合,重复⑵、(3)步骤;
[0012](6)将(3)、(4)、(5)所得滤液合并,然后放在旋转蒸发仪中以40rpm/s的转速进行浓缩,待浓缩液出现挂壁现象即停止浓缩,制得浓缩液;
[0013](7)将浓缩液置于40~55°C水浴锅中放置4~10d,制得提取物浸膏,然后保存于4°C冰箱中;
[0014](8)用乙酸乙酯对提取物浸膏进行萃取。[0015]为了使得玉米须中黄酮的溶解率最大、提取率最高,步骤(2)中的混合液保持在80°C微沸3h,步骤(4)中的混合液保持在80°C微沸2.5h,步骤(5)中的混合液保持在80°C微沸2h。
[0016]为了除去生物碱和干扰脂类的干扰作用,步骤(8)中在用乙酸乙酯提取前,先用石油醚和氯仿进行隔夜萃取。
[0017]综合考虑黄酮的提取率、提取纯度和提取时间,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为75~85%,萃取时间为2~4h。
[0018]当所述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为80%,萃取时间为3h时,提取出来的黄酮效果最好。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制备的黄酮具备有抗氧化性和抑菌性,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对肉制品、水果等食品起抗氧化额保鲜防腐的作用,也为医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对废弃物玉米须预予利用,提高了附加值;本发明提取工艺简单、提取时间短、且提取纯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0022](I)选取质地均匀 玉米须,去掉杂物后干燥、粉碎,然后过60目筛,放在在阴凉干燥处,制得玉米须粉末;
[0023](2)取玉米须粉末于烧杯中,以1:8的体积比添加乙醇溶液,然后倒入控温加热仪中加热沸腾,保持在80°C微沸4h,制得混合液;
[0024](3)将混合液分段冷却,然后进行真空抽滤,将滤液和滤渣分离;
[0025](4)将步骤(3)中所得滤渣与75%的乙醇溶液以1:6的体积比混合,重复⑵、(3)步骤,混合液保持在80 C微沸3h ;
[0026](5)将步骤(4)中所得滤渣与75%的乙醇溶液以1:4的体积比混合,重复⑵、(3)步骤,混合液保持在80 C微沸2h ;
[0027](6)将(3)、(4)、(5)所得滤液合并,然后放在旋转蒸发仪中以40rpm/s的转速进行浓缩,待浓缩液出现挂壁现象即停止浓缩,制得浓缩液;
[0028](7)将浓缩液置于40°C水浴锅中放置10d,制得提取物浸膏,然后保存于4°C冰箱中;
[0029](8)先用石油醚和氯仿进行隔夜萃取,再用乙酸乙酯对提取物浸膏进行萃取3h,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为70%。
[0030]实施例2
[0031]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0032](I)选取质地均匀玉米须,去掉杂物后干燥、粉碎,然后过60目筛,放在在阴凉干燥处,制得玉米须粉末;
[0033](2)取玉米须粉末于烧杯中,以1:8的体积比添加乙醇溶液,然后倒入控温加热仪中加热沸腾,保持在80°C微沸3h,制得混合液;
[0034](3)将混合液分段冷却,然后进行真空抽滤,将滤液和滤渣分离;[0035](4)将步骤(3)中所得滤渣与75%的乙醇溶液以1:6的体积比混合,重复⑵、(3)步骤,混合液保持在80 C微沸4h ;
[0036](5)将步骤(4)中所得滤渣与75%的乙醇溶液以1:4的体积比混合,重复⑵、(3)步骤,混合液保持在80 C微沸2h ;
[0037](6)将(3)、(4)、(5)所得滤液合并,然后放在旋转蒸发仪中以40rpm/s的转速进行浓缩,待浓缩液出现挂壁现象即停止浓缩,制得浓缩液;
[0038](7)将浓缩液置于55°C水浴锅中放置4d,制得提取物浸膏,然后保存于4°C冰箱中;
[0039](8)先用石油醚和氯仿进行隔夜萃取,再用乙酸乙酯对提取物浸膏进行萃取3h,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为70%。
[0040]实施例3
[0041]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0042](I)选取质地均匀玉米须,去掉杂物后干燥、粉碎,然后过60目筛,放在在阴凉干燥处,制得玉米须粉末;
[0043](2)取玉米须粉末于烧杯中,以1:8的体积比添加乙醇溶液,然后倒入控温加热仪中加热沸腾,保持在80°C微沸3h,制得混合液;
[0044](3)将混合液分段冷却,然后进行真空抽滤,将滤液和滤渣分离;
[0045](4)将步骤(3)中所得滤渣与75%的乙醇溶液以1:6的体积比混合,重复⑵、(3)步骤,混合液保持在80°C微沸2.5h ;
[0046](5)将步骤(4)中所得滤渣与75%的乙醇溶液以1:4的体积比混合,重复⑵、(3)步骤,混合液保持在80 C微沸2h ;
[0047](6)将(3)、(4)、(5)所得滤液合并,然后放在旋转蒸发仪中以40rpm/s的转速进行浓缩,待浓缩液出现挂壁现象即停止浓缩,制得浓缩液;
[0048](7)将浓缩液置于50°C水浴锅中放置7d,制得提取物浸膏,然后保存于4°C冰箱中;
[0049](8)先用石油醚和氯仿进行隔夜萃取,再用乙酸乙酯对提取物浸膏进行萃取3h,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为70%。
[00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质地均匀玉米须,去掉杂物后干燥、粉碎,然后过60目筛,放在在阴凉干燥处,制得玉米须粉末; (2)取玉米须粉末于烧杯中,以1:8的体积比添加乙醇溶液,然后倒入控温加热仪中加热沸腾,保持在80°C微沸2~4h,制得混合液; (3)将混合液分段冷却,然后进行真空抽滤,将滤液和滤渣分离; (4)将步骤(3)中所得滤渣与75%的乙醇溶液以1:6的体积比混合,重复(2)、(3)步骤; (5)将步骤⑷中所得滤渣与75%的乙醇溶液以1:4的体积比混合,重复(2)、(3)步骤; (6)将(3)、(4)、(5)所得滤液合并,然后放在旋转蒸发仪中以40rpm/s的转速进行浓缩,待浓缩液出现挂壁现象即停止浓缩,制得浓缩液; (7)将浓缩液置于40~55°C水浴锅中放置4~10d,制得提取物浸膏,然后保存于4°C冰箱中; (8)用乙酸乙酯对提取物浸膏进行萃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混合液保持在80°C微沸3h,步骤(4)中的混合液保持在80°C微沸2.5h,步骤(5)中的混合液保持在80°C微沸2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在用乙酸乙酯提取前,先用石油醚和氯仿进行隔夜萃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为75~85%,萃取时间为2~4h。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为80%,萃取时间为3h。
【文档编号】A23L3/3472GK103948822SQ201410177018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陶建壮 申请人:陶建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