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来自红树林滩涂的蓝状菌属新菌株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698阅读:10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来自红树林滩涂的蓝状菌属新菌株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来自红树林滩涂的蓝状菌属新菌株 Talaromyceshelicus 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菌株已于2014年4月14日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保藏中心(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CGMCCNo.9103;该菌株可在沼泽化、盐渍化、强酸性环境下生长,具有高效降解有机物联苯的能力,且对重金属铜、钴、铅和镉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可有效修复污染的环境。
CGMCC No9103
20140414
【专利说明】一种来自红树林滩涂的蓝状菌属新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蓝状菌属的真菌AWicw1S,具体涉及一种来自红树林滩涂的蓝状菌属新菌株及其应用,该菌株可在沼泽化、盐溃化、强酸性环境下生长,具有修复污染环境的潜力,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特殊潮间带生态系统,它除了孕育了多样的红树种类之外,也包含了高度遗传多样的水生和陆生微生物类群,是连接大陆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动态的枢纽。除了植物群落外,微生物群落也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生物群落。由于红树林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源和其它的一些营养物质,红树林为一大群适应了在高盐度和定期潮汐冲刷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提供了必要的栖息之地。在热带的红树林中,细菌和真菌占了微生物生物总量的91%,而藻类和原生动物分别占了 7%和2%。这些微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控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化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从陆地流入大海的生活污水或者工业废水,有效地避免了海洋生态系统被重度污染。
[0003]红树林真菌是海洋真菌一个很重要的生态类群。近海水域特别是红树林地区有充足的植物材料供真菌生长繁殖,能满足真菌生长所需要的特定的温度和盐度。在己发现的500多种海洋真菌中,从红树林生态环境中获得的真菌已经超过200种,成为海洋真菌的第二大类群。红树林生境的独特性决定了其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资源的珍稀性。20世纪50年代,Cribb等在澳大利亚红树林坏死枝条、树根等部位分离获得海洋真菌43种,其中有28个是澳大利亚新记录种,开启了研究红树林真菌的开端。近年来,海洋红树林真菌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取得新的进展。2010年Zakaria等从马拉西亚的巴力布劳、平安岛、槟榔屿等地的红树林滩涂淤泥和枯木中,分离到镰孢菌菌株33株,采用真菌形态学鉴定技术,鉴定出爺病镰孢菌iFusarium solani)、尖孢镰镰孢菌iFusarium <0^5770/--)和拟轮生键抱菌iFusarium verticiIli01 des)等3种,其分离频率分别为91%、6%和3%。2001年我国的曾会才等人新发现了两个海生疫霉种(泡囊海疫Halophytophthora vesicular、刺囊海疫霉Halophytophthora spinosa),此后在红树林分布的国家相继开展有关的研究。人们对海洋红树林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尚粗浅,目前仅局限于人工可培养的微生物。我国对红树林海洋真菌的群落组成,多样性以及分布情况等尚不十分清楚。2008年我国徐婧等人对红树林滩涂真菌资源多样性开展研究,从湛江红树林滩涂共采集的淤泥样品550份,分离获得274株真菌菌株,共鉴定19属39种。
[0004]篮状菌属属于散囊菌科真菌,篮状菌属是由Benjamin (1955)创立的,为了形容以青霉为无性态的,具有由菌丝松散交叉缠绕形成的子囊果结构的子囊菌。1972年Stolk和Samson在其专著中将篮状菌属重新定义为:产生链状子囊和无性态为青霉属或拟青霉属的种。篮状菌属目前在世界已报道有42种,heIicus (Raper &Fennell) C.R.Benj.1972年发现的新种,分布在荷兰、日本、美国、土耳其、瑞典、瑞士及法国等的土壤中,在我国是首次并在红树林滩涂中发现。
[0005]由于沿海城市与红树林区域与周边的农田、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排放系统相通,使大量含有重金属、有机烃类、农药及工业废弃物的排放污染物注入河口,甚至进入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林滩涂,较一般潮滩更易于富集这些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于莉测定了湛江红树林滩涂重金属铅(Pb )、镉(Cd)、铜(Cu )、铬(Cr )污染情况,其中金属镉(Cd)的含量很小,均小于0.5 mg/kg,镉污染程度较小;而其他三种重金属污染程度比较高,金属(Pb)铜(Cu)、铬(Cr),含量最高的分别达到29.2mg/kg、32.4mg/kg和11.6mg/kg。近30年来,红树林湿地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M.Ccristina Romero (2006年)在研究AeJicw1S作用时候发现,菌株具有降解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能力。MacFarlane和Burchett在白骨壤土培实验中发现,当Cu、Zn分别为380、392 mg/kg时,其生物量是对照组的一半。Krishnan等发现红树林滩涂中的一些细菌可减轻重金属Fe、Mn对植物的毒害。另外,高含量的Fe、S及有机质(均对Eh十分敏感)是红树林滩涂的一个重要特征,红树植物根系的存在会调控重金属与它们的螯合与吸附。所以,红树林滩涂的重金属含量与红树林滩涂微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关系。红树林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孕育出了丰富并具有特色的真菌资源,近年来引起了不少学者对其浓厚的兴趣,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活性物质与代谢产物方面的研究也相继展开。中山大学以林永成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多年来进行了南海海域海洋生物种类调查及海洋天然物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多集中在海洋细菌上,也涉及少量的海洋真菌,从海洋细菌和真菌中发现了 70多种新型有活性的化合物。目前已分离出很多特殊功能细菌,包括对各种污染物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有关对污染物有降解能力的真菌很少有人涉入。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红树林滩涂的淤泥分离纯化得到的,可在沼泽化、盐溃化、强酸性环境下可以生长,具有修复污染环境的潜力的菌株Talaromyces helicus。
[000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所述的蓝状菌属的新菌株在修复污染环境中的应用。
[0008]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来自红树林滩涂的蓝状菌属新菌株AWicw1S是从红树林滩涂的淤泥分离纯化得到的,该菌种已于2014年4月14日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保藏中心(CGMCCJia: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CGMCCN0.9103。
[0009]2.所述菌株的形态特征为:
Cl)有性型:裸囊壳球形或近球形,链状,直径27.7-85.5 μ m,淡黄色或黄色,约12天成熟;原基大,螺旋状;子囊链生,球形或近球形7.6-9.6 μ m,子囊孢子椭圆形,
3.5-4.0X2.2-2.8 μ m,黄色,表面有细微粗糙。实验表明-.Talaromyces helicus在培养基上转接多次之后,仍可以产生子囊果。
[0010](2)无性型:为Penicillium heIicum分生孢子梗发生于气生菌丝,孢梗茎9.8-39.8 μ m,壁平滑,顶端不膨大,帚状枝双轮生,与同种形态不同的是无性型的部分帚状枝成多轮分枝;瓶梗每轮3-4个,披针形,分生孢子椭圆形,近球型或柠檬型,2.6-2.9X3.4-4.0 μ m,壁平滑,分生孢子连疏松。
[0011]根据菌株有性型和无性型的形态特性和T^aro焊Ce1S helicusrWk ITS序列,鉴定为蓝状菌属的Talaromyces helicus。
[001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C,在海水PDA培养基上25°C培养7天,菌落直径37mm,质地绒状,平坦,致密,边缘放射状;分生孢子结构稀少,菌丝体白色至淡黄色,菌落正面淡黄色,或者带有少量青绿色,无渗出液;菌落反面呈不同程度红褐色,可溶性色素缺乏。菌株在pH3.3-6.9范围内,土壤盐分1%以上可以生长。
[0013]蓝状菌属的新菌株AWicw1S具有高效降解有机物联苯,对重金属铜、钴、铅和镉重金属有较高的耐受能力。
[0014]2、蓝状菌属的新菌株Talaromyces helicus在环境保护和修复领域有应用价值,具有高效降解有机物联苯的能力,且对重金属铜、钴、铅和镉有较高的耐受力。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I)蓝状菌属新菌株Talaromyces helicus是一个中国新纪录种,我国未见报道。T.Helicus在荷兰、日本、美国、土耳其、瑞典、瑞士及法国等国家土壤中有分布,本菌株在国内外首次在红树林环境下发现。
[0016](2)现有的报道蓝状菌属的真菌,培养基上转接多次之后,不能再产生子囊果。
[0017]本发明证实T.Helicus经过多次转接,仍然可以产生子囊果。
[0018](3)本菌株在沼泽化、盐溃化、强酸性环境下可以生长,具有降解有机物联苯,重金属铜、钴、铅和镉重金属能力,可修复污染的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五点采样法,将土样自然风干。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制成10_\10_2、10_3的土壤悬液。分别吸取ΙΟ'ΙΟ'ΙΟ—3稀释度的土壤悬液200μ1,涂布于海水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琼脂20g,KH2P043g,海水1000ml)平板上,27°C培养,菌落长出后纯化和单孢分离。真菌的形态观察采用插片法,培养5d左右,待菌丝蔓延到玻片上即可取出玻片进行观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无性、有性真菌形态。T.helicus液体振荡培养法获得T.helicus菌体,提取T.helicusmk, PCR扩增采用真菌的ITS序列,通过引物ITSl(5,-TCCGTAGGTGAACCTGCGG-3’)和 ITS4 (5’ -TCCTCCGCTTATTGATATGC-3,)进行扩增。经过电泳检测,PCR产物测序。得到测序结果后,在GenBank数据库中用Blast程序来搜索同源序列。根据供试菌株的ITS序列BLAST结果和形态学分析结果鉴定供试菌株的分类地位。
[0021]实施例2
T.Helicus菌株在海水PDA培养基上25° C培养7天,菌落直径可以达到37mm,将菌丝和孢子直接收集,菌株的菌丝和孢子对有机物联苯,重金属铜、钴、铅和镉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可以直接在污染环境中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来自红树林滩涂的蓝状菌属新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N0.9103,保藏日期为2014年4月14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来自红树林滩涂的蓝状菌属新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株是在红树林滩涂的淤泥分离纯化得到的,该菌株在沼泽化、盐溃化、强酸性环境下生长。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状菌属的新菌株在修复污染环境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C12N1/14GK104371930SQ201410483370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于莉, 徐婧, 李赤, 仝林燕 申请人:广东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