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杏保健饮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保健饮品,在100kg产品中,包括以下成分及配比:银杏叶提取汁15-25kg、金银花汁2-5kg、野菊花汁3-6kg、枸杞汁2-5kg、红枣汁6-10kg、蔗糖3-5kg,其余为水。本发明可以养心气、补心血、通血脉、降血压,降胆固醇,夏季食用有消暑、清热、解毒之功,并可以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
【专利说明】一种银杏保健饮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饮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银杏保健饮品。
【背景技术】
[0002]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改变,营养过剩、缺乏锻炼、环境污染导致人们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很多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靠大量服用药物改善病情,长期用药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久而久之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这不仅增加生活开支,还会导致身体器官因长期用药而遭到损害。鉴于药食同源的道理,人们开始寻找既能防病、治病,又不产生毒副作用的药食两用的保健食品,银杏内含有五碳多糖、精氨酸、麦脂固醇、蛋白质等5种营养成份,具有清热解毒、益气补肾、润肺平喘,改善血液循环、软化血管等作用,目前市面目前的银杏类饮料品种较为单一,功能也不够全面,在种类和配方上还存在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银杏保健饮品,其营养丰富、配伍合理、生津润肺、口感宜人。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该种银杏保健饮品,1001?产品中,包括以下成分及配比:银杏叶提取汁15-251^、金银花汁2-51?、野菊花汁3-61?、枸杞汁2-51?、红枣汁6-101?、蔗糖3-51?,其余为水;
[0006]所述银杏叶提取液的制备方法是:取银杏叶浸泡清洗后,采用木质或者石质容器捣烂,挤出汁液,将挤汁后剩下的银杏叶糜放入蒸汽夹层锅内,加水蒸煮沸腾10-20分钟,过滤得到清澈的液体,与前面得到的汁液混合,获得最终的银杏叶提取汁;
[0007]所述金银花汁的制备方法为:取金银花在炒锅中翻炒十分钟,加入刚好浸没金银花体积的水煎煮,微沸15-25111111后倒出煎煮液,再加入与前次相同体积的水继续煎煮,微沸15-25111111,倒出煎煮液,合并两次煎煮液,冷却后离心十分钟,将离心液收集,作为金银花汁备用;
[0008]所述野菊花汁的制备方法与金银花汁的制备方法相同;
[0009]所述红枣汁的制备方法为:把红枣清洗后肉核分离,将果肉放入蒸汽夹层锅内,加水蒸煮沸腾20-30分钟,用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得到红枣汁;
[0010]所述枸杞汁的制备方法与红枣汁相同;
[0011]所述保健饮品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比例混合银杏叶提取汁、金银花汁、野菊花汁、枸杞汁、红枣汁、蔗糖,在压力为30111%的条件下均质3次,温度控制在70?80度,搅拌均匀,经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后即得。
[0012]饮品中各成分的药用价值如下:
[0013]银杏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脑血管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血管循环功能,保护脑细胞,免受缺血损害,扩张冠状动脉,防止心绞痛及心肌梗塞,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清除有害的氧化自由基,提高免疫能力,具有防癌抗衰功能。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等病有神奇疗效。
[0014]金银花: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金银花味甘、苦,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肿,凉血止痢。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瘆、发斑、痈肿疔疮,喉痹等证,均效果显著。金银花又是药食两用之品,是人们常用的消暑纳凉的饮品;
[0015]野菊花:成分为野菊花内酯、野菊花醇、黄酮苷等,性微寒,可治疗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风热感冒、肺炎、鼻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目赤模糊、淋巴腺炎、痈伟疔毒、湿瘆、皮肤瘙痒、口疮、丹毒等症。
[0016]红枣: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而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醣类、有机酸、维生素八、维生素0、微量钙多种。
[0017]枸杞: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阴补血,益精明目等作用。中医常用于治疗因肝肾阴虚或精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阳瘘早泄、遗精、白带过多及糖尿病等症。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发明根据上述各种原料所具有的药用、营养特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其制成使用方便、容易储存且能够保持其有效成分的饮料,既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需要,又能够适时地进行滋补、保健、养生;本发明可以养心气、补心血、通血脉、降血压,降胆固醇,夏季食用有消暑、清热、解毒之功,并可以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
[0020]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本实施例制备1001?产品,包括以下成分及配比:银杏叶提取汁15匕、金银花汁2匕、野菊花汁31?、枸紀汁21?、红率汁61?、鹿糖31?,其余为达到饮用标准的水;
[0024]其中,银杏叶提取液的制备方法是:取银杏叶浸泡清洗后,采用木质或者石质容器捣烂,挤出汁液,将挤汁后剩下的银杏叶糜放入蒸汽夹层锅内,加水蒸煮沸腾10-20分钟,过滤得到清澈的液体,与前面得到的汁液混合,获得最终的银杏叶提取汁;
[0025]金银花汁的制备方法为:取金银花在炒锅中翻炒十分钟,加入刚好浸没金银花体积的水煎煮,微沸15-25111111后倒出煎煮液,再加入与前次相同体积的水继续煎煮,微沸15-25111111,倒出煎煮液,合并两次煎煮液,冷却后离心十分钟,将离心液收集,作为金银花汁备用;
[0026]野菊花汁的制备方法与金银花汁的制备方法相同;
[0027]红枣汁的制备方法为:把红枣清洗后肉核分离,将果肉放入蒸汽夹层锅内,加水蒸煮沸腾20-30分钟,用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得到红枣汁;
[0028]枸杞汁的制备方法与红枣汁相同;
[0029]本实施例的保健饮品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比例混合银杏叶提取汁、金银花汁、野菊花汁、枸紀汁、红率汁、鹿糖,在压力为3011--的条件下均质3次,温度控制在70?80度,搅拌均匀,经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后即得。
[0030]实施例二
[0031]本实施例制备1001?产品,包括以下成分及配比:银杏叶提取汁251?、金银花汁51?、野菊花汁61?、枸紀汁51?、红率汁101?、鹿糖51?,其余为达到饮用标准的水;
[0032]银杏叶提取液、金银花汁、野菊花汁、枸杞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3]保健饮品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比例混合银杏叶提取汁、金银花汁、野菊花汁、枸丰己汁、红率汁、鹿糖,在压力为3011--的条件下均质3次,温度控制在70?80度,搅拌均匀,经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后即得。
[0034]实施例三
[0035]本实施例制备1001?产品,包括以下成分及配比:银杏叶提取汁201?、金银花汁3匕、野菊花汁51?、枸紀汁31?、红率汁81?、鹿糖41?,其余为达到饮用标准的水;
[0036]银杏叶提取液、金银花汁、野菊花汁、枸杞汁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7]保健饮品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比例混合银杏叶提取汁、金银花汁、野菊花汁、枸丰己汁、红率汁、鹿糖,在压力为3011--的条件下均质3次,温度控制在70?80度,搅拌均匀,经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后即得。
[003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银杏保健饮品,其特征在于:100kg产品中,包括以下成分及配比:银杏叶提取汁15-25kg、金银花汁2-5kg、野菊花汁3-6kg、枸杞汁2_5kg、红枣汁6_10kg、蔗糖3_5kg,其余为水; 所述银杏叶提取液的制备方法是:取银杏叶浸泡清洗后,采用木质或者石质容器捣烂,挤出汁液,将挤汁后剩下的银杏叶糜放入蒸汽夹层锅内,加水蒸煮沸腾10-20分钟,过滤得到清澈的液体,与前面得到的汁液混合,获得最终的银杏叶提取汁; 所述金银花汁的制备方法为:取金银花在炒锅中翻炒十分钟,加入刚好浸没金银花体积的水煎煮,微沸15-25min后倒出煎煮液,再加入与前次相同体积的水继续煎煮,微沸15-25min,倒出煎煮液,合并两次煎煮液,冷却后离心十分钟,将离心液收集,作为金银花汁备用; 所述野菊花汁的制备方法与金银花汁的制备方法相同; 所述红枣汁的制备方法为:把红枣清洗后肉核分离,将果肉放入蒸汽夹层锅内,加水蒸煮沸腾20-30分钟,用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得到红枣汁; 所述枸杞汁的制备方法与红枣汁相同; 所述保健饮品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比例混合银杏叶提取汁、金银花汁、野菊花汁、枸f己汁、红率汁、鹿糖,在压力为30mpa的条件下均质3次,温度控制在70?80度,搅拌均匀,经脱气、灌装、杀菌、冷却后即得。
【文档编号】A23L2/04GK104489828SQ201410848956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1日
【发明者】邹鑫 申请人:邹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