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栗香型青茶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但是,传统工艺生产的青茶的香味不够,且口感不够浓烈,在加工流程中产生的碎茶末较多,茶叶整齐不一,不仅影响了茶叶成品的品质,也降低了茶叶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能有效保证加工后质量的栗香型青茶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栗香型青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生茶抖散铺开,使用风扇吹干至不见湿润状态;
(2)萎凋:将风干后的茶叶摊凉8小时以上;
(3)杀青:将萎凋的茶叶在温度超过400℃的锅内杀青1分钟;
(4)摊晾:将杀青后的冷却回潮,在自然状态下吸水1~3小时;
(5)揉捻:将冷却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恒速揉捻,揉捻时间1小时,揉捻机转速40~60转/分钟;
(6)二次杀青:将揉捻后的茶叶再次在锅内进行二次杀青,杀青时间约1分钟,温度250~280℃;
(7)二次冷却:将二次杀青后的茶叶在自然状态下,再次冷却回潮,时间1~2小时;
(8)二次揉捻:将冷却后的茶叶再次送入揉捻机调速揉捻,揉捻时间1~2小时,揉捻机转速40~60转/分钟;
(9)二次摊晾:将二次揉捻后的茶叶再次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人工摊晾,以达到进一步失水的目的;
(10)造型:将二次摊晾的茶叶在卷毛峰机内反复造型,时间120分钟,温度在100℃左右,茶叶失水达95%;
(11)提香:将造型好的茶叶送入红外线提香机中反复提香,温度200℃;
(12)包装:经过提香的茶叶输送至全自动真空包装机中装箱入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1)和步骤(12)之间还包括筛选,所述筛选包括对茶叶的分级,以及去除茶叶中的碎茶末及茶粉。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工艺下无法达到的香味和浓度口感,叶型完整饱满,营养成分保留完好,干茶叶及开水浸泡后呈现板栗香的香味。
2、本发明揉捻方式采用调速揉捻的办法,可以避免叶子破损,成型完好,常规方法的步骤中,定速揉捻的做法会使茶叶产生大量的碎末,而且灰分含量较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一种粟香型青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生茶抖散铺开,使用风扇吹干至不见湿润状态;
(2)萎凋:将风干后的茶叶摊凉8小时以上;
(3)杀青:将萎凋的茶叶在温度超过400℃的锅内杀青1分钟;
(4)摊晾:将杀青后的冷却回潮,在自然状态下吸水1~3小时;
(5)揉捻:将冷却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恒速揉捻,揉捻时间1小时,揉捻机转速40~60转/分钟;
(6)二次杀青:将揉捻后的茶叶再次在锅内进行二次杀青,杀青时间约1分钟,温度250~280℃;
(7)二次冷却:将二次杀青后的茶叶在自然状态下,再次冷却回潮,时间1~2小时;
(8)二次揉捻:将冷却后的茶叶再次送入揉捻机调速揉捻,揉捻时间1~2小时,揉捻机转速40~60转/分钟;
(9)二次摊晾:将二次揉捻后的茶叶再次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人工摊晾,以达到进一步失水的目的;
(10)造型:将二次摊晾的茶叶在卷毛峰机内反复造型,时间120分钟,温度在100℃左右,茶叶失水达95%;
(11)提香:将造型好的茶叶送入红外线提香机中反复提香,温度200℃;
(12)包装:经过提香的茶叶输送至全自动真空包装机中装箱入库。
本实施例解决了传统工艺下无法达到的香味和浓度口感,叶型完整饱满,营养成分保留完好,干茶叶及开水浸泡后呈现板栗香的香味。
本发明制得的青茶在初次杀青时采用400℃的高温,茶叶快速失水和定型,杀青时间1分钟即完成初次杀青,避免了茶叶长时间受到高温的烘烤后变黑的现象出现。之后通过二次杀青,温度在250~280℃左右,以及通过造型,温度控制100℃左右,温度逐渐递减,最后通过温火慢慢烘干,最后使得茶叶的失水达95%以上。同时,揉捻方式采用调速揉捻的办法,可以避免叶子破损,成型完好。解决了常规方法的步骤中,定速揉捻的做法会使茶叶产生大量的碎末,而且灰分含量较大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1)和步骤(12)之间还包括筛选,所述筛选包括对茶叶的分级,以及去除茶叶中的碎茶末及茶粉,去除了影响茶叶品质的碎茶末及茶粉,可以保证茶叶品质。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