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29821发布日期:2018-09-14 21:2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属轻发酵茶,系中国福建省福鼎县创制,距今已有约200年的历史。在传统的消费区域人们重视白茶(包括陈年的白茶)的药用价值,而近年来它的保健功能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白茶同其他茶类一样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氧化)、抗辐射、美容祛斑、抗肿瘤、抑茵抗病毒等方面的保健药用价值,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化学成分变化等不同,其三降三抗(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的效果优于其他茶类。白茶制法独特,与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相比,加工工艺最为简单但历时最长,且不经揉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易实现,高效的白茶精细加工,有利的提升了白茶的品质与生产周期,从而增加经济效益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白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白茶室室内萎凋,将一定重量的原料薄摊在竹帘上,在室内放置一定时间,待到原料含水量将至预设值时,转入烘干程序;

将萎凋处理后的茶芽薄摊在一定温度的培笼上,直到含水量降至预设值;

干燥后筛选出叶片及其他非茶类杂物,然后进行复培,直到含水量降至预设值,最后进行包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将白茶室室内萎凋,将一定重量的原料薄摊在竹帘上,在室内放置一定时间,待到原料含水量将至预设值时,转入烘干程序的技术要点如下:

将白茶室室内萎凋,将平均每0.25~0.3kg的原料薄摊在0.8~1.0m的竹帘上,在室内放置40~60h,待到原料含水量将至10~13%,转入烘干程序。

进一步,所述将萎凋处理后的茶芽薄摊在一定温度的培笼上,直到含水量降至预设值的技术要点如下:

将萎凋处理后的茶芽薄摊在90~100℃的培笼上,直到含水量降至5~6%。

进一步,所述干燥后筛选出叶片及其他非茶类杂物,然后进行复培,直到含水量降至预设值,最后进行包装的技术要点如下:

干燥后筛选出叶片及其他非茶类杂物,然后进行复培;

其中,复培温度为110~120℃,直到白茶含水量将至4~5%,再次筛选次等白茶,最后进行包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法简单,成本低,易实现,高效的白茶精细加工,有利的提升了白茶的品质与生产周期,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白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白茶室室内萎凋,将一定重量的原料薄摊在竹帘上,在室内放置一定时间,待到原料含水量将至预设值时,转入烘干程序;

将萎凋处理后的茶芽薄摊在一定温度的培笼上,直到含水量降至预设值;

干燥后筛选出叶片及其他非茶类杂物,然后进行复培,直到含水量降至预设值,最后进行包装。

实施例:

将白茶室室内萎凋,将平均每0.25~0.3kg的原料薄摊在0.8~1.0m的竹帘上,在室内放置40~60h,待到原料含水量将至10~13%,转入烘干程序。

将萎凋处理后的茶芽薄摊在90~100℃的培笼上,直到含水量降至5~6%;干燥后筛选出叶片及其他非茶类杂物,然后进行复培;其中,复培温度为110~120℃,直到白茶含水量将至4~5%,再次筛选次等白茶,最后进行包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白茶室室内萎凋,将一定重量的原料薄摊在竹帘上,在室内放置一定时间,待到原料含水量将至预设值时,转入烘干程序;将萎凋处理后的茶芽薄摊在一定温度的培笼上,直到含水量降至预设值;干燥后筛选出叶片及其他非茶类杂物,然后进行复培,直到含水量降至预设值,最后进行包装。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易实现,高效的白茶精细加工,有利的提升了白茶的品质与生产周期,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磊
技术研发日:2018.06.29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