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桂花糊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桂花本身是一种天然药材。具有健胃平肝、化痰散痰、生津的作用,能够治疗痰多咳嗽、牙痛口臭、食欲不振、经闭腹痛等病症。由桂花蒸馏而得的“桂花露”,具有舒肝理气、醒脾开胃的功效,能治口臭、咽干等病,是上等的饮料。桂花的树枝、树叶、树根均可入药,由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甘草配制而成的汤,可治疗外感风邪、肾虚等症。树根可治疗筋骨疼痛、风湿麻木等病症。当桂花作为食物时,也具有很高的食疗保健作用。如将桂花晒干泡茶,可提神醒脑、美容养颜、改善咳嗽等功效。将桂花做成桂花酒,有舒筋活血、增加热量、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解除疲劳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桂花糊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主料前处理:将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甘草经过清洗并晾干,进行初级粉碎,粒径控制在1mm以下;
b、配制处理液:将白砂糖、混合均匀的主料搅拌均匀后均质,得到处理液;
c、主料预处理:将初级粉碎后的主料混合粉末倒入处理液中,浸渍10-20min后,浓缩并喷雾干燥;
d、粉碎:将预处理后的主料经过粉碎机粉碎后过325目筛;
e、将粉碎后的主料粉末加入双螺杆挤压机,设定双螺杆挤压机腔体的工作温度、挤压螺杆转速、切割机的转速,将物料在双螺杆挤压机出口的模板处挤压成形;再经过干燥冷却,得到主料粉;
f、二次处理:将预干燥后的杂粮片进行微波高温处理,设定微波温度在185-200℃之间,频率为3-5ghz,处理时间在40-60秒;
g、冷却:把烘烤出来的主料粉冷却到常温,即可。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b中,处理液中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白砂糖1-3%、淀粉酶0.1-0.3%、山药3-8%、枸杞0.5-2%、淡竹叶2-6%、蒸馏水余量。
优选的,处理液与主料粉的质量比为(2-5):1。
优选的,切割机的转速为3500-4000rpm。
优选的,桂枝40-50%、大枣20-25%、生姜5-10%、芍药10-20%、甘草5-10%。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治疗外感风邪、肾虚等症。采用微波二次加工技术,与双螺杆挤压技术相互配合,制作的速食粥成品复水效果好,能够在热水冲泡下3-5min内复水即可食用,且外观光滑、无杂质、有光泽,冲泡后口感松软、糯滑、可口近似小火慢熬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一种桂花糊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主料前处理:将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甘草经过清洗并晾干,进行初级粉碎,粒径控制在1mm以下;
b、配制处理液:将白砂糖、混合均匀的主料搅拌均匀后均质,得到处理液;
c、主料预处理:将初级粉碎后的主料混合粉末倒入处理液中,浸渍12min后,浓缩并喷雾干燥;
d、粉碎:将预处理后的主料经过粉碎机粉碎后过325目筛;
e、将粉碎后的主料粉末加入双螺杆挤压机,设定双螺杆挤压机腔体的工作温度、挤压螺杆转速、切割机的转速,将物料在双螺杆挤压机出口的模板处挤压成形;再经过干燥冷却,得到主料粉;
f、二次处理:将预干燥后的杂粮片进行微波高温处理,设定微波温度在185℃,频率为3。5ghz,处理时间在47秒;
g、冷却:把烘烤出来的主料粉冷却到常温,即可。
所述的步骤b中,处理液中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白砂糖1%、淀粉酶0.1%、山药3-8%、枸杞0.5%、淡竹叶2%、蒸馏水余量。
处理液与主料粉的质量比为3.5:1。
切割机的转速为3650rpm。
桂枝45%、大枣22%、生姜8%、芍药15%、甘草10%。
实施例2
.一种桂花糊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主料前处理:将桂枝、大枣、生姜、芍药、甘草经过清洗并晾干,进行初级粉碎,粒径控制在1mm以下;
b、配制处理液:将白砂糖、混合均匀的主料搅拌均匀后均质,得到处理液;
c、主料预处理:将初级粉碎后的主料混合粉末倒入处理液中,浸渍20min后,浓缩并喷雾干燥;
d、粉碎:将预处理后的主料经过粉碎机粉碎后过325目筛;
e、将粉碎后的主料粉末加入双螺杆挤压机,设定双螺杆挤压机腔体的工作温度、挤压螺杆转速、切割机的转速,将物料在双螺杆挤压机出口的模板处挤压成形;再经过干燥冷却,得到主料粉;
f、二次处理:将预干燥后的杂粮片进行微波高温处理,设定微波温度在200℃,频率为5ghz,处理时间在60秒;
g、冷却:把烘烤出来的主料粉冷却到常温,即可。
所述的步骤b中,处理液中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白砂糖3%、淀粉酶0.3%、山药8%、枸杞2%、淡竹叶6%、蒸馏水余量。
处理液与主料粉的质量比为4:1。
切割机的转速为4000rpm。
桂枝50%、大枣25%、生姜5%、芍药10%、甘草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