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白茶的生产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白茶的药效性能很好。具有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白茶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白茶中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脂酶(lipoproteinlipase)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葡萄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白茶含丰富多种氨基酸,其性寒凉,具有退热祛暑解毒之功。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更高。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同时白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而目前的白茶加工工艺中,白茶通过冷藏后装袋即完成制作工艺,该工艺制作的茶叶香气较淡,对白茶品质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茶的生产加工方法。本发明具有提质增香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白茶的生产加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a.在清晨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芽叶均匀,留短柄,竹篓盛装;
b.将采摘鲜叶摊于竹席进行摊晾萎凋,摊晾厚度3~5cm,萎凋环境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萎凋后茶叶含水量降至20%~30%;
c.将萎凋后茶叶在120~130℃下烘干5~8min,之后将茶叶取出堆积微发酵2~4h;
d.将微发酵茶叶再次放入70~80℃下烘干,使茶叶中水分含量降至3%~5%后冷却;
e.将步骤d烘干的茶叶放入1~5℃下存放1~6h,之后取出装袋;
f.将装袋后茶叶在90~100℃下烘烤3~5min即得。
前述的白茶的生产加工方法所述的步骤b中,萎凋的环境温度为8~12℃。
前述的白茶的生产加工方法所述的步骤c中,茶叶堆积微发酵的堆积厚度为5~8cm。
前述的白茶的生产加工方法所述的步骤e中,茶叶的存放时间为2~3h。
前述的白茶的生产加工方法所述的步骤f中,装袋后茶叶的烘烤温度为95~98℃。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采摘鲜叶时留有鲜叶短柄,该短柄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为茶叶提供营养和水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防止茶叶在采摘后就枯萎,通过该方式,能够原料上提高茶叶的品质。本发明在茶叶冷藏制备完成装袋后,再在90~100℃下烘烤3~5min;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增加茶叶的香气,且增加的香气被封装在包装袋中,使用户开袋时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从感官上提升了茶叶的档次和品质。因而,本发明具有提质增香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一种白茶的生产加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a.在清晨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芽叶均匀,留短柄,竹篓盛装;
b.将采摘鲜叶摊于竹席进行摊晾萎凋,摊晾厚度3~5cm,萎凋环境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萎凋后茶叶含水量降至20%~30%;萎凋的环境温度为8~12℃;
c.将萎凋后茶叶在120~130℃下烘干5~8min,之后将茶叶取出堆积微发酵2~4h;堆积厚度为5~8cm;
d.将微发酵茶叶再次放入70~80℃下烘干,使茶叶中水分含量降至3%~5%后冷却;
e.将步骤d烘干的茶叶放入1~5℃下存放1~6h,之后取出装袋;
f.将装袋后茶叶在90~100℃下烘烤3~5min即得。
实施例2。一种白茶的生产加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a.在清晨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芽叶均匀,留短柄,竹篓盛装;
b.将采摘鲜叶摊于竹席进行摊晾萎凋,摊晾厚度3~5cm,萎凋环境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萎凋后茶叶含水量降至20%~30%;萎凋的环境温度为9~10℃;
c.将萎凋后茶叶在120~130℃下烘干5~8min,之后将茶叶取出堆积微发酵2~4h;堆积厚度为5~8cm;
d.将微发酵茶叶再次放入70~80℃下烘干,使茶叶中水分含量降至3%~5%后冷却;
e.将步骤d烘干的茶叶放入1~5℃下存放2~3h,之后取出装袋;
f.将装袋后茶叶在90~100℃下烘烤3~5min即得。
实施例3。一种白茶的生产加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a.在清晨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芽叶均匀,留短柄,竹篓盛装;
b.将采摘鲜叶摊于竹席进行摊晾萎凋,摊晾厚度3~5cm,萎凋环境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萎凋后茶叶含水量降至20%~30%;萎凋的环境温度为9~10℃;
c.将萎凋后茶叶在120~130℃下烘干5~8min,之后将茶叶取出堆积微发酵2~4h;堆积厚度为6~7cm;
d.将微发酵茶叶再次放入70~80℃下烘干,使茶叶中水分含量降至3%~5%后冷却;
e.将步骤d烘干的茶叶放入1~5℃下存放2~3h,之后取出装袋;
f.将装袋后茶叶在95~98℃下烘烤3~5min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