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0537发布日期:2020-07-24 16:1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作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是,是一种品质优异的茶类,绿叶红边,既有绿茶的清新,又有红茶的甜,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有突出效果,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目前对乌龙茶进行制作时,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但是采用这样的制作工艺制作出的乌龙茶品质较差,保存时间短,乌龙茶茶叶的原茶香得到了破坏,降低了乌龙茶的口感。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择天采摘,采用“虎口对芯”采摘法对乌龙茶茶叶进行采摘,保证所述乌龙茶茶叶均匀标准;

s2、对所述乌龙茶茶叶进行离地晒青;

s3、对所述乌龙茶茶叶经过四摇四凉处理;

s4、对所述乌龙茶茶叶进行炒青处理;

s5、对所述炒青处理后的乌龙茶茶叶进行三揉三焙处理,所述乌龙茶茶叶成型;

s6、竹笼炭焙,三焙成茶。

优选地,所述s1中“虎口对芯”采摘法的采摘方法包括采摘时,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拆,向上一提,将茶叶采下。

优选地,所述s1中的择天采摘应保证在晴朗的天气进行采摘,拆下时间在午后12时—16时采摘,选择适当嫩采小开面面三叶一芽。

优选地,所述s2中的晒青处理是利用自然日光晒青处理,晒青时间为下午16时—17时。

优选地,所述炒青处理中做青到做青的时间为14—18小时。

优选地,所述s5中的三揉三焙处理包括以下工序: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和干燥。

优选地,所述s6中的三焙工艺包括一焙提香工序、二焙提醇工序和三焙定韵工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采用该制作工艺制作出的乌龙茶,外形乌黑有霜面,茶汤金黄,有茶叶自然发酵植物花果香味,醇厚清甜,可以更好的保留原茶香,同时还可以更好的进行存储,且存储时间长于采用传统制作工艺制作出的乌龙茶茶叶。该乌龙茶茶叶的制作方法是综合采用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特点,加工中鲜叶经晒青做青,使叶内多酚类化合物发生局部经酶促进氧化,待氧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以高温炒青破坏酶的活性,而后进行揉捻,烘干,形成绿叶红镶边,制作出的既有原乌龙茶醇厚的独特风味品质特征,且又保证了乌龙茶茶叶的品质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择天采摘,采用“虎口对芯”采摘法对乌龙茶茶叶进行采摘,保证乌龙茶茶叶均匀标准;

s2、对乌龙茶茶叶进行离地晒青;

s3、对乌龙茶茶叶经过四摇四凉处理;

s4、对乌龙茶茶叶进行炒青处理;

s5、对炒青处理后的乌龙茶茶叶进行三揉三焙处理,乌龙茶茶叶成型;

s6、竹笼炭焙,三焙成茶。

进一步地,s1中“虎口对芯”采摘法的采摘方法包括采摘时,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拆,向上一提,将茶叶采下。“虎口对芯”采摘法具有三个优点:1、避免机械损伤。每向上摘断一个芽叶,有一半叶张握在手心,另一半叶张伸在手外,避免全部叶张捏在手中受热变质压伤,鲜叶完整无损;2、枝梢长度适宜,采下的鲜叶均匀一止一把抓;3、这样采摘法可双手进行,操作灵巧,速度快,工效高,均匀均整。

进一步地,s1中的择天采摘应保证在晴朗的天气进行采摘,拆下时间在午后12时—16时采摘,选择适当嫩采小开面面三叶一芽。

其中,对乌龙茶茶叶进行离地晒青,可以将乌龙茶茶叶均匀的摊铺在竹篱上,利用太阳光的照射热能和吹风萎凋,蒸发鲜叶的部分水份。首先是细胞间隙中游离水,大部分通过气孔,少量通过角质层蒸发,叶质变为柔软,适于摇青。小开面鲜叶晒青要分多遍,才能更均匀不伤青。

进一步地,s2中的晒青处理是利用自然日光晒青处理,晒青时间为下午16时—17时。

其中,对乌龙茶茶叶进行四摇四凉处理时,控制摇青时间和凉青间隔时间,控制物理变化促进化学变化的过程,根据天气变化不同和鲜叶品质不同相结合控制,摇青时间轻重和凉青时间间隔来把控,做青发酵程度,为茶叶内在基础品质风格奠定良好基础。四摇分别为第一次摇均,促进变化;第二次摇活,鲜叶走水,第三次摇香,发酵明显;第四次摇韵,发酵充足品质形成。

进一步地,炒青处理中做青到做青的时间为14—18小时。

其中,炒青处理是个转折工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则迅速制止一系列酶促氧化作用,巩固已形成的品质特征。启下是继续散失部分水份,便于揉、烘等塑形阶段的操作。

进一步地,s5中的三揉三焙处理包括以下工序: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和干燥。揉与焙是乌龙茶初制的塑形阶段。

进一步地,s6中的三焙工艺包括一焙提香工序、二焙提醇工序和三焙定韵工序。三焙工艺是半成品茶后期精加工和品质风格形成的一道重要工序。主要有三焙三醒几个工序,一焙提香,二焙提醇,三焙定韵。使用恒温炭焙车间,炭焙从里到外的受热原理,最大化保持茶叶原香和熟透,达到原叶原料储存的和谐统一

本发明中,采用该制作工艺制作出的乌龙茶,外形乌黑有霜面,茶汤金黄,有茶叶自然发酵植物花果香味,醇厚清甜,可以更好的保留原茶香,同时还可以更好的进行存储,且存储时间长于采用传统制作工艺制作出的乌龙茶茶叶。该乌龙茶茶叶的制作方法是综合采用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特点,加工中鲜叶经晒青做青,使叶内多酚类化合物发生局部经酶促进氧化,待氧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以高温炒青破坏酶的活性,而后进行揉捻,烘干,形成绿叶红镶边,制作出的既有原乌龙茶醇厚的独特风味品质特征,且又保证了乌龙茶茶叶的品质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择天采摘,采用“虎口对芯”采摘法对乌龙茶茶叶进行采摘,保证所述乌龙茶茶叶均匀标准;

s2、对所述乌龙茶茶叶进行离地晒青;

s3、对所述乌龙茶茶叶经过四摇四凉处理;

s4、对所述乌龙茶茶叶进行炒青处理;

s5、对所述炒青处理后的乌龙茶茶叶进行三揉三焙处理,所述乌龙茶茶叶成型;

s6、竹笼炭焙,三焙成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虎口对芯”采摘法的采摘方法包括采摘时,将拇指和食指分开,从芽梢顶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拆,向上一提,将茶叶采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择天采摘应保证在晴朗的天气进行采摘,拆下时间在午后12时—16时采摘,选择适当嫩采小开面面三叶一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晒青处理是利用自然日光晒青处理,晒青时间为下午16时—17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青处理中做青到做青的时间为14—18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的三揉三焙处理包括以下工序: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和干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的三焙工艺包括一焙提香工序、二焙提醇工序和三焙定韵工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乌龙茶的四摇三焙制作工艺。本发明中,采用该制作工艺制作出的乌龙茶,外形乌黑有霜面,茶汤金黄,有茶叶自然发酵植物花果香味,醇厚清甜,可以更好的保留原茶香,同时还可以更好的进行存储,且存储时间长于采用传统制作工艺制作出的乌龙茶茶叶。该乌龙茶茶叶的制作方法是综合采用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特点,加工中鲜叶经晒青做青,使叶内多酚类化合物发生局部经酶促进氧化,待氧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以高温炒青破坏酶的活性,而后进行揉捻,烘干,形成绿叶红镶边,制作出的既有原乌龙茶醇厚的独特风味品质特征,且又保证了乌龙茶茶叶的品质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安溪汇露茶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5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