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洱茶发花房

文档序号:26364021发布日期:2021-08-24 12:1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洱茶发花房

本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瓶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普洱茶发花房。



背景技术:

普洱茶的金花“冠突散囊菌”,在陈年的茶品中才可能偶然出现,是天作巧合。制成的茶品在外冷内热、外干内湿的前提下,茶品内果实较多或鲜叶较粗老而茶叶渗出物浓稠情况下,且要有“冠突散囊菌”存在于茶原料内,或在制成品后摊晾过程遇有此类微生物附着,还需在短期内形成最初的微小群落,才能在以后的储藏过程中逐步生长。陈年熟茶中较陈年生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出现几率更高些,但也是相当少见的,毕竟“冠突散囊菌”的孢子,并不十分容易介入并适合在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中大量存活。金珠普洱茶,因为数量稀少,生成条件缺一不可。大宋官茶研发团队经过多年的研发,借鉴宋代宫廷秘艺“过黄”技术结合现代科技加工制作,采集云南普洱茶原料经过三次发酵制作而成,普洱茶内部外部都可以长金花,并且金珠茂盛均匀。结合现代生物发酵技术而制成的均含有益菌冠突散囊菌的精品茯茶。

原始的发花房,是用炭火来提高发花房的温度,一方面撑控要全凭人的经验;二是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存在安全隐患;三是炭火燃烧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普洱发花的氧气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洱茶发花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一种普洱茶发花房,包括发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花房四周及顶部内含有保温材质,所述发花房内设置有吊顶,所述发花房内设置有温控装置、湿控装置、通风净化装置、茶叶放置架,所述发花房一墙面设置有大门,所述大门一侧设置有控制装置及数字采集屏,所述温控装置包括电热油汀、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热油汀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数字采集屏电连接,所述湿控装置包括除湿器、湿度传感器,所述除湿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数字采集屏电连接,所述通风净化装置包括排风口、进风口及空气净化器,所述发花房吊顶上一侧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通过管道连接在发花房内吊顶上且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发花房一侧设置有进风口且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发花房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且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热油汀温度设置在28-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花房内湿度达到80%的时除湿器自动启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有两个,分别在发花房内上下各设置一个且与温度数字采集屏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设置有两个,分别在发花房内上下各设置一个且与湿度数字采集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大门上设置有玻璃观察窗口。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发花房内设置有温控装置、湿控装置、通风净化装置,可实现室内温控、湿控、恒氧、恒洁的效果。

发花房外设置有控制装置及数字采集屏,对发花房中各点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进行分析,根据温度、湿度含量的偏差,发出控制命令,使发花房内温度、湿度实现可控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普洱茶发花房整体结构图。

图2为一种普洱茶发花房内部结构示意图。

1、发花房;2、电热油汀;3、除湿器;4、空气净化器;5、茶叶放置架;6、进风口;7、排风口;8、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数字采集屏;11、控制装置;12、吊顶;13、大门;14、玻璃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普洱茶发花房1,包括发花房1,其特征在于:发花房1四周及顶部内含有保温材质,发花房1内设置有吊顶12,发花房1内设置有温控装置、湿控装置、通风净化装置、茶叶放置架5,发花房1一墙面设置有大门13,大门13一侧设置有控制装置11及数字采集屏10,温控装置包括电热油汀2、温度传感器8,电热油汀2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温度传感器8与数字采集屏10电连接,湿控装置包括除湿器3、湿度传感器9,除湿器3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湿度传感器9与数字采集屏10电连接,通风净化装置包括排风口7、进风口6及空气净化器4,发花房1吊顶12上一侧设置有排风口7,排风口7通过管道连接在发花房1内吊顶12上且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发花房1一侧设置有进风口6且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发花房1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4且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

进一步的,电热油汀2温度设置在28-45℃。

进一步的,发花房内湿度达到80%的时除湿器自动启动。

进一步的,温度传感器8设置有两个,分别在发花房1内上下各设置一个且与温度数字采集屏10连接,湿度传感器9设置有两个,分别在发花房1内上下各设置一个且与湿度数字采集屏10连接。

进一步的,大门13上设置有玻璃观察窗14。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把压好的砖茶放置在发花房1内的茶叶放置架5上,发花房1内设置有温控装置、湿控装置、通风净化装置、茶叶放置架5,发花房1大门13一侧设置有控制装置11及数字采集屏10,温控装置包括电热油汀2、温度传感器8,电热油汀2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温度传感器8与数字采集屏10电连接,湿控装置包括除湿器3、湿度传感器9,除湿器3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湿度传感器9与数字采集屏10电连接,通风净化装置包括排风口7、进风口6及空气净化器4,可实现发花房1内温度、湿度可控状态,当普洱发花时室内湿度是逐渐降低的,初始湿度设置在80%,湿度每天降低2%,发花完之后湿度降到65%左右,普洱茶发花完成后进行干燥,干燥初始温度设置在33℃,温度逐渐上升直到45℃恒温干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普洱茶发花房(1),包括发花房(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花房(1)四周及顶部内含有保温材质,所述发花房(1)内设置有吊顶(12),所述发花房(1)内设置有温控装置、湿控装置、通风净化装置、茶叶放置架(5),所述发花房(1)一墙面设置有大门(13),所述大门(13)一侧设置有控制装置(11)及数字采集屏(10),所述温控装置包括电热油汀(2)、温度传感器(8),所述电热油汀(2)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8)与数字采集屏(10)电连接,所述湿控装置包括除湿器(3)、湿度传感器(9),所述除湿器(3)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9)与数字采集屏(10)电连接,所述通风净化装置包括排风口(7)、进风口(6)及空气净化器(4),所述发花房(1)吊顶(12)上一侧设置有排风口(7),所述排风口(7)通过管道连接在发花房(1)内吊顶(12)上且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所述发花房(1)一侧设置有进风口(6)且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所述发花房(1)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4)且与控制装置(1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发花房(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油汀(2)温度设置在28-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发花房(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花房(1)内湿度达到80%的时除湿器(3)自动启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发花房(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8)设置有两个,分别在发花房(1)内上下各设置一个且与温度数字采集屏(10)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9)设置有两个,分别在发花房(1)内上下各设置一个且与湿度数字采集屏(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洱茶发花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门(13)上设置有玻璃观察窗(14)。


技术总结
一种普洱茶发花房,包括发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花房四周及顶部内含有保温材质,所述发花房内设置有吊顶,所述发花房内设置有温控装置、湿控装置、通风净化装置、茶叶放置架,所述发花房一墙面设置有大门,所述大门一侧设置有控制装置及数字采集屏,所述通风净化装置包括排风口、进风口及空气净化器,发花房内设置有温控装置、湿控装置、通风净化装置、茶叶放置架,可实现室内温控、湿控、恒氧、恒洁的效果,发花房外设置有控制装置及数字采集屏,对发花房中各点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进行分析,根据温度、湿度含量的偏差,发出控制命令,使发花房内温度、湿度实现可控。

技术研发人员:宁静;杨阳;刘本英;卢凤美;李健权;伍岗;郑红发;陈雷;叶升涛;刘振;杨培迪;黄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德凤茶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