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蔬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
背景技术:2.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3.而在一些蔬菜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巴氏杀菌锅对其进行杀菌,然后在进行包装,然而现有的杀菌装置结构简单,其自动化程度不够,杀菌效果不佳,且杀菌的效率较低,节能性也相对相差,因此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包括用于对蔬菜加热的加热室和用于对蔬菜进行降温的冷却室,所述加热室和冷却室内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输送蔬菜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
7.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采用两端倾斜的u型结构,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室的内部,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室的外部。
8.优选的,所述加热室和冷却室内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上方处均设置有压菜板架,所述压菜板架采用两端倾斜的u型结构。
9.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上表面等距设置有若干个隔条板。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各个折弯处均设置有引导轮。
11.优选的,所述加热室和冷却室内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室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管,所述冷却室内部有用于冷却的冷却管组;
12.所述加热室和冷却室之间的上方处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加热管和冷却管组电性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加热室和冷却室的一端上方均设置有进水管,一端下方均设置有排水管。
14.优选的,所述加热室和冷却室的内部底板均采用倾斜结构,所述加热室和冷却室底部的倾斜结构是向排水管位置高度逐渐降低。
15.优选的,所述加热室内部下方还设置有滤板,所述滤板采用倾斜结构,所述加热室内部位于所述滤板的低端位置处设置有排渣门。
16.优选的,所述加热室和冷却室的顶部均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方安装有把手,所述压菜板架安装在所述顶盖的下方。
17.本实用新型中,蔬菜可以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作用下依次经过加热室和冷却室,达到巴氏杀菌的效果,装置的持续杀菌效果好,杀菌速度快,加热室内部下方还设
置有滤板,滤板采用倾斜结构,加热室内部位于滤板的低端位置处设置有排渣门,通过滤板可以对加热室内水进行过滤,这样可以使从加热室中流出的水的清洁,利于进行二次利于,节能效果好;
18.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室和冷却室内部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上方处均设置有压菜板架,压菜板架采用两端倾斜的u型结构,这样可以使得该装置在对一些漂浮的蔬菜进行杀菌时,通过压菜板架的作用,蔬菜可以完全浸入水中,保证杀菌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输送带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排水管;2、电加热管;3、进水管;4、隔条板;5、第一输送带;6、引导轮;7、顶盖;8、压菜板架;9、加热室;10、冷却室;11、把手;12、冷却管组;13、温度传感器;14、排渣门;15、滤板;16、控制器;17、第二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1-2,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23.实施例1:
24.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对蔬菜加热的加热室9和用于对蔬菜进行降温的冷却室10,加热室9和冷却室10内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输送蔬菜的第一输送带5和第二输送带17;
25.第一输送带5和第二输送带17均采用两端倾斜的u型结构,第一输送带5 的一端延伸至冷却室10的内部,第二输送带17的一端位于第一输送带5的下方,第二输送带17的另一端延伸至冷却室10的外部。
26.第一输送带5和第二输送带17上表面等距设置有若干个隔条板4。
27.第一输送带5和第二输送带17的各个折弯处均设置有引导轮6。
28.加热室9和冷却室10内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加热室9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管2,冷却室10内部有用于冷却的冷却管组12;
29.加热室9和冷却室10之间的上方处还设置有控制器16,控制器16与温度传感器13、电加热管2和冷却管组12电性连接。
30.加热室9和冷却室10的一端上方均设置有进水管3,一端下方均设置有排水管1。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32.该装置在使用时,待杀菌的蔬菜先置于第一输送带5的上方,在第一输送带5的推送下先进入加热室9内进行加热,即通过电加热管2将加热室9内水温加热到60~82℃之间,并保持此温度30min,然后继续将蔬菜从加热室9输送到冷却室10内,在冷却室10内进行冷却,即通过冷却管组12将冷却室10 内水温冷却到4-5℃之间,最后输送到装置外部完成蔬菜的杀菌过程,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持续杀菌效果好,提高了蔬菜的杀菌效率。
33.实施例2:
34.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加热室9 和冷却室
10的内部底板均采用倾斜结构,加热室9和冷却室10底部的倾斜结构是向排水管1位置高度逐渐降低,方便进行排水。
35.加热室9内部下方还设置有滤板15,滤板15采用倾斜结构,加热室9内部位于滤板15的低端位置处设置有排渣门14。
36.加热室9和冷却室10内部位于第一输送带5和第二输送带17的上方处均设置有压菜板架8,压菜板架8采用两端倾斜的u型结构。
37.加热室9和冷却室10的顶部均安装有顶盖7,顶盖7的上方安装有把手11,压菜板架8安装在顶盖7的下方。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39.加热室9内部下方还设置有滤板15,滤板15采用倾斜结构,加热室9内部位于滤板15的低端位置处设置有排渣门14,通过滤板15可以对加热室9内水进行过滤,这样可以使从加热室9中流出的水的清洁,利于进行二次利于,节能效果好;
40.加热室9和冷却室10内部位于第一输送带5和第二输送带17的上方处均设置有压菜板架8,压菜板架8采用两端倾斜的u型结构,这样可以使得该装置在对一些漂浮的蔬菜进行杀菌时,通过压菜板架8的作用,蔬菜可以完全浸入水中,保证杀菌的效果。
41.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包括用于对蔬菜加热的加热室(9)和用于对蔬菜进行降温的冷却室(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9)和冷却室(10)内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输送蔬菜的第一输送带(5)和第二输送带(17);所述第一输送带(5)和第二输送带(17)均采用两端倾斜的u型结构,所述第一输送带(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室(10)的内部,所述第二输送带(17)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5)的下方,所述第二输送带(17)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冷却室(10)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9)和冷却室(10)内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5)和第二输送带(17)的上方处均设置有压菜板架(8),所述压菜板架(8)采用两端倾斜的u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5)和第二输送带(17)上表面等距设置有若干个隔条板(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5)和第二输送带(17)的各个折弯处均设置有引导轮(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9)和冷却室(10)内部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加热室(9)内部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管(2),所述冷却室(10)内部有用于冷却的冷却管组(12);所述加热室(9)和冷却室(10)之间的上方处还设置有控制器(16),所述控制器(16)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3)、电加热管(2)和冷却管组(12)电性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9)和冷却室(10)的一端上方均设置有进水管(3),一端下方均设置有排水管(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9)和冷却室(10)的内部底板均采用倾斜结构,所述加热室(9)和冷却室(10)底部的倾斜结构是向排水管(1)位置高度逐渐降低。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9)内部下方还设置有滤板(15),所述滤板(15)采用倾斜结构,所述加热室(9)内部位于所述滤板(15)的低端位置处设置有排渣门(14)。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室(9)和冷却室(10)的顶部均安装有顶盖(7),所述顶盖(7)的上方安装有把手(11),所述压菜板架(8)安装在所述顶盖(7)的下方。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蔬菜巴氏杀菌锅,包括用于对蔬菜加热的加热室和用于对蔬菜进行降温的冷却室,加热室和冷却室内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输送蔬菜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采用两端倾斜的U型结构,第一输送带的一端延伸至冷却室的内部,第二输送带的一端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下方,第二输送带的另一端延伸至冷却室的外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蔬菜加工,该装置中蔬菜可以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作用下依次经过加热室和冷却室,达到巴氏杀菌的效果,装置的持续杀菌效果好,杀菌速度快。杀菌速度快。杀菌速度快。
技术研发人员:蒋贻章 王海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徽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4
技术公布日: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