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猕猴桃软腐病腐败菌的生物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13920发布日期:2024-01-26 16:17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猕猴桃软腐病腐败菌的生物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鲜,具体涉及一种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生物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猕猴桃在生活中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钾、硒、锌、锗等众多微量元素以及多达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具有滋养美容、增强免疫力、抗压解乏等保健功效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炎消肿、抗氧化等药用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猕猴桃产量和贸易量持续增加。但猕猴桃营养丰富、含水量大,在采后贮运和销售过程中易受到病原真菌的侵染而腐烂变质。软腐病是猕猴桃采后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侵染前期难以发现,可对企业和果农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因此,猕猴桃采后贮运过程中软腐病的控制对于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猕猴桃软腐病致病菌种类繁多,国内外学者看法尚未统一。梭状间座壳菌属于间座壳属,本发明在从多种猕猴桃中分离得到软腐病主要腐败菌梭状间座壳菌的基础上展开。

2、目前报道的果蔬采后防腐保鲜的方法主要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化学杀菌剂如抑霉唑、噻菌灵处理是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方法,但长期、大量的使用将会引起抗药性菌株、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寻找安全、高效的病害防控措施是目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3、肉桂醛和香芹酚是天然安全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肉桂和牛至等植物中。肉桂醛和香芹酚的抑菌作用已有相关研究,但尚未有将肉桂醛与香芹酚联合用于猕猴桃软腐病防治。本发明首次从众多精油单组分中发现肉桂醛和香芹酚对梭状间座壳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评价了肉桂醛和香芹酚对梭状间座壳菌细胞壁降解酶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一步评估了肉桂醛和香芹酚联用对梭状间座壳菌是否具有协同抑菌效果,开发一种能够有效抑制梭状间座壳菌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猕猴桃采后有梭状间座壳菌引起的软腐败问题以及弥补物理化学保鲜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防治猕猴桃采后软腐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抑制梭状间座壳菌生长,并在精油单组分对菌丝细胞壁结构和呼吸系统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将两种精油单组分进行复配。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猕猴桃采后软腐病病原菌的生物控制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精油单组分对猕猴桃软腐病致病菌梭状间座壳菌的抑制效果;精油单组分对腐败菌菌丝细胞壁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精油单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评估。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1)精油单组分对梭状间座壳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4、(2)精油单组分对菌丝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影响

5、(3)精油单组分对菌丝细胞呼吸系统性影响

6、(4)肉桂醛和香芹酚复配熏蒸处理对梭状间座壳菌协同效果评估

7、(5)复配精油熏蒸处理对猕猴桃软腐的控制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猕猴桃采后软腐病的防治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9、(1)本发明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肉桂醛和香芹酚作为保鲜剂,相较于常见的防治方法,操作简单,对人体、环境无害无污染。该方法的使用有利于抑制因梭状间座壳菌引起的猕猴桃采后软腐病的发生并减少猕猴桃采后腐烂变质。

10、(2)本发明采用肉桂醛和香芹酚熏蒸处理抑制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方法,熏蒸处理能够在较低浓度下抑制梭状间座壳菌菌丝生长,对梭状间座壳菌有良好的体外控制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猕猴桃软腐抑制剂的复配及其对猕猴桃软腐的抑制效果,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原菌为梭状间座壳菌。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猕猴桃软腐病生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为香芹酚和肉桂醛复配,所述处理方法是熏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猕猴桃软腐病生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肉桂醛和香芹酚对菌丝生长影响,肉桂醛对菌丝细胞壁结构的破坏,香芹酚对菌丝细胞呼吸系统的损伤,复配精油协同抑菌效果,复配精油熏蒸对猕猴桃软腐的控制效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肉桂醛和香芹酚用作猕猴桃软腐病腐败菌梭状间座壳菌抑制剂的用途,属于食品保鲜技术领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梭状间座壳菌抑制剂以及一种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生物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梭状间座壳菌和猕猴桃用肉桂醛和香芹酚进行处理的步骤。试验结果表明,肉桂醛和香芹酚使梭状间座壳菌菌丝生长被抑制,同时肉桂醛对菌丝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提高显著,香芹酚能明显抑制菌丝细胞呼吸强度,进而抑制腐败菌生长;此外,肉桂醛和香芹酚复配对腐败菌的FIC指数为0.375(小于0.5),具有协同抑菌效果,用复配精油熏蒸处理猕猴桃,其对猕猴桃软腐烂抑制率达62.01%。本发明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肉桂醛和香芹酚作为抗菌剂用于猕猴桃采后软腐病腐败菌梭状间座壳菌的控制,相较于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对人体、环境无害无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何敏,杨书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书珍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