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50253发布日期:2022-12-21 06:0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滚揉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


背景技术:

2.真空滚揉机是在真空状态下,利用物理冲击原理,让肉块或肉馅在滚筒内上下翻动,相互撞击、摔打,从而达到按摩、腌渍作用;腌渍液被肉充分地吸收,增强肉的结合力及弹性,提高产品的口感及断面效果;并且大幅提高了食品的生产效率,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滚揉机多为卧式结构,即滚筒水平设置。但是水平设置的滚筒在出料时容易出现材料外溅的问题,一是滚筒中间的出料口与进料桶有一定的高度差,出料时材料倒出时会出现外溅,二是材料倒出时部分材料会粘到出料口外围的挡设环上再向下滴落,滴落到地板上,造成真空滚揉机周围不卫生并且材料外溅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
3.为了防止出料时,材料外溅的问题,中国专利网公开号为(cn215873270u)的一种食品生产用真空滚揉机,通过真空滚揉机滚筒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在弹簧、第二圆环块、密封环、圆环板、l型圆环块和第一圆环块的配合下,可以长时间保持密封盖与真空滚揉机滚筒的进出料口之间的气密性,即有效的保证真空滚揉机的滚揉效率,提高真空滚揉机的使用效率,同时在限位杆的作用下,可以保证第二圆环块进行垂直或水平移动,在第一螺栓的作用下,可以将圆环板与密封盖紧紧地固定在一起,在导流块的作用下,可以将滚揉好的肉类食品导流到工作人员准备的储存桶中,在固定螺栓的作用下,方便导流块的拆装。
4.该方案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不同的进料桶高度不同,因此滚筒开口与进料桶的高度有高有低,而导流块的高度不能调节或者不好调节,还是很容易出现材料出料时外溅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闲置时折叠收纳的问题,避免影响上料操作,所以,需要对真空滚揉机的防外溅装置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更好的防止出料时材料外溅,并且不会影响上料操作,进一步地提高真空滚揉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包括机架、罐体和防溅装置,所述罐体适配地固设于所述机架顶部且前侧中间设有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外围环设有挡设环,所述机架前侧两端对称装设有弧形杆,该弧形杆末端之间装设有合页,所述防溅装置包括锲形斗和液压杆,所述锲形斗后侧底部与所述合页连接,所述锲形斗前侧底部装设有u形头,所述液压杆装设于所述机架底部中间且驱动端向上与所述u形头连接。
8.更进一步,所述液压杆呈向前向上倾斜角度设置,所述液压杆驱动所述锲形斗沿
所述合页上下转动。
9.更进一步,所述锲形斗后端开口宽度大于所述挡设环的直径。
10.更进一步,所述锲形斗的前端呈弧形形状。
11.更进一步,所述机架一侧设有控制台,该控制台与所述液压杆控制连接。
12.更进一步,所述机架后端装设有驱动电机箱,该驱动电机箱内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罐体后侧末端装设有转动齿轮,该转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13.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架前侧设置可弯折的锲形斗,通过液压杆可调节锲形斗前端的高度,更好的匹配不同的出料桶,避免材料因罐体开口离进料桶太高而出现出料时的外溅,接着,锲形斗后端宽度大于罐体开口周围的挡设环直径,出料时粘到挡设环上的材料向下滴落至锲形斗上,进一步避免出料时材料外溅,既可保证真空滚揉机周边的卫生,也可避免材料浪费,最后,锲形斗闲置时,可通过液压杆向下弯折,避免影响入料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但实用性高,可避免材料外溅且适用不同的进料桶,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二。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锲形斗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包括机架1、罐体2和防溅装置3,所述罐体2适配地固设于所述机架1顶部且前侧中间设有圆形开口4,该圆形开口4外围环设有挡设环5,所述机架1前侧两端对称装设有弧形杆6,该弧形杆6末端之间装设有合页7,所述防溅装置3包括锲形斗31和液压杆32,所述锲形斗31后侧底部与所述合页7连接,所述锲形斗31前侧底部装设有u形头33,所述液压杆32装设于所述机架1底部中间且驱动端向上与所述u形头33连接。
21.更进一步,所述液压杆32呈向前向上倾斜角度设置,所述液压杆32驱动所述锲形斗31沿所述合页7上下转动。
22.更进一步,所述锲形斗31后端开口宽度大于所述挡设环5的直径。
23.更进一步,所述锲形斗31的前端呈弧形形状。
24.更进一步,所述机架1一侧设有控制台11,该控制台11与所述液压杆32控制连接。
25.更进一步,所述机架1后端装设有驱动电机箱12,该驱动电机箱12内置有驱动电机(由于视角原因,示意图未标注),所述罐体2后侧末端装设有转动齿轮(由于视角原因,示意图未标注),该转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26.具体实施例:
27.首先,将材料装入罐体2内,并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罐体2转动,对罐体2内的材料进行真空滚揉,接着,通过控制台11启动液压杆32向上伸出,带动锲形斗31的前端向上翻起,
同时出料桶放置到锲形斗31前侧,根据不同进料桶的高度,通过液压杆32调节锲形斗31的前端升起的高度,匹配出料桶,避免出料外溅,最后,材料从罐体2的圆形开口4倒出,倒出时沾在挡设环5上的材料向下滴落至锲形斗31上,进一步避免外溅,完成后,液压杆32向下伸缩,带动锲形斗31的前端向下弯折。
28.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9.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架前侧设置可弯折的锲形斗,通过液压杆可调节锲形斗前端的高度,更好的匹配不同的出料桶,避免材料因罐体开口离进料桶太高而出现出料时的外溅,接着,锲形斗后端宽度大于罐体开口周围的挡设环直径,出料时粘到挡设环上的材料向下滴落至锲形斗上,进一步避免出料时材料外溅,既可保证真空滚揉机周边的卫生,也可避免材料浪费,最后,锲形斗闲置时,可通过液压杆向下弯折,避免影响入料操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但实用性高,可避免材料外溅且适用不同的进料桶,适合推广。
30.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罐体和防溅装置,所述罐体适配地固设于所述机架顶部且前侧中间设有圆形开口,该圆形开口外围环设有挡设环,所述机架前侧两端对称装设有弧形杆,该弧形杆末端之间装设有合页,所述防溅装置包括锲形斗和液压杆,所述锲形斗后侧底部与所述合页连接,所述锲形斗前侧底部装设有u形头,所述液压杆装设于所述机架底部中间且驱动端向上与所述u形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呈向前向上倾斜角度设置,所述液压杆驱动所述锲形斗沿所述合页上下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锲形斗后端开口宽度大于所述挡设环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锲形斗的前端呈弧形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一侧设有控制台,该控制台与所述液压杆控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后端装设有驱动电机箱,该驱动电机箱内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罐体后侧末端装设有转动齿轮,该转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防外溅的真空滚揉机,包括机架、罐体和防溅装置,罐体适配地固设于机架顶部且前侧设有圆形开口,圆形开口外围环设有挡设环,机架前侧两端对称装设有弧形杆,弧形杆末端之间装设有合页,防溅装置包括锲形斗和液压杆,锲形斗后侧底部与合页连接,锲形斗前侧底部装设有U形头,液压杆装设于机架底部中间且驱动端向上与U形头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架前侧设置可弯折的锲形斗且通过液压杆调节锲形斗前端的高度,避免因罐体开口离进料桶太高出料时外溅;锲形斗后端宽度大于挡设环直径,出料时粘到挡设环上的材料向下滴落至锲形斗上,既可保证真空滚揉机周边的卫生,也可避免材料浪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但实用性高,适合推广。适合推广。适合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王名恭 吴振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澳(福建)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8
技术公布日:2022/12/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