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肉鸡养殖,具体为褪黑激素在提高肉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肉鸡胸、腿肌的产量和质量是影响家禽养殖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家禽育种中需要选择的主要性状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鸡肉的要求也逐渐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因此,在以绿色养殖为时代背景的现代家禽养殖业中,为人们提供健康且肉质鲜美的肉制品,探索出更加经济环保、能有效改善肉鸡生产性能的饲养模式意义重大。
2、褪黑激素,又被称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分泌的吲哚胺类激素,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褪黑激素对动物生产性能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例如直接给小鼠、母牛、山羊和育肥猪等动物口服或者注射褪黑激素,验证褪黑激素对动物体重、肌肉蛋白脂肪的沉积率。而关于褪黑激素的添加是否可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褪黑激素对肉鸡骨骼肌生长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3、屠宰率是衡量畜禽产肉性能的主要指标,屠宰率在80%以上表明家禽肉用性能良好。前人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褪黑激素的添加可增加动物的体重,例如:在怀孕母牛的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褪黑激素,能够提高出生小牛血浆中igf-1水平,使出生后小牛的体重水平明显上升;褪黑激素也可通过调控下丘脑神经递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水平,促进小鼠生长激素和igf-1的分泌,从而增加仓鼠体重;皮下埋置褪黑激素能够提高力克斯兔和獭兔的生产性能。但关于褪黑激素对生长影响的负效应也有所报道,例如wolden-hanson等人在10月龄雄性sd大鼠的饮水中添加褪黑激素饲喂12周,会发现其平均的日采食量和总采食量均下降、体重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学者认为褪黑激素可能并不影响中年大鼠食物摄入量,但可调节血浆胰岛素、瘦素等指标。关于褪黑激素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也早1983年有所报道,injidi和forbes切除褪黑激素释放的主要器官-松果体后,发现产蛋鸡体内褪黑激素分泌下降,而体重却明显增加;猜测这些不同的研究结果可能和褪黑激素是否为外源性添加,以及季节、动物物种、年龄和影响采食的其他因素有关。
4、水分是肉类中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一般占总体质量的50%~70%。水分的相对含量直接关系到肉与肉制品的颜色、嫩度、多汁性和风味等食用品质,并影响着肉与肉制品的加工特性与贮藏品质,肉的失水率、系水力能够影响肉与肉制品的保水性、贮藏性及加工出品率,拿破率反映的是肉与肉制品在腌制和高温条件下的持水情况,失水率越低、系水力越高、拿破率越高,则肉与肉制品的保水性就越好,从而在贮藏、加工过程中损耗越少,出品率就越高,肉与肉制品的感官质量也就越好。褪黑激素对动物肉品质的影响鲜为报道,仅有研究表明给猪饲喂低剂量褪黑激素可稳定肌肉ph值,对肉品质起一定的改善作用。
5、动物肌纤维在胚胎期就已经形成,出生后数量不再增加,只是肌纤维增粗、增长。kinsey总结了骨骼肌的功能代谢以及形成过程,认为肌纤维的大小直接反映了骨骼肌的发育。有研究表明在肉鸡孵化期间,以及出壳后饲喂期间给予单色绿光,可通过促进内源性褪黑激素的分泌而增加肌肉的肌纤维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褪黑激素在提高肉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中的应用。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褪黑激素在提高肉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中的应用,该应用中所述的褪黑激素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为0.625-10 mg/kg。
4、作为优选,褪黑激素与肉鸡基础日粮混合后饲喂,以保证肉鸡生长的基本营养成分,均可用市售产品代替。
5、作为优选,提高肉鸡屠宰性能时,所述褪黑激素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为0.625-2.5mg/kg。
6、作为优选,提高肉鸡胸肌和腿肌肉品质时,所述褪黑激素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为0.625-10 mg/kg。
7、作为优选,提高肉鸡胸肌肌纤维面积,所述褪黑激素在日粮中的添加量为2.5 mg/kg。
1.褪黑激素在提高肉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提高肉鸡屠宰性能指的是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肉品质指的是肌肉的保水性包括:系水力、失水率和拿破率。
2.褪黑激素在提高肉鸡肉品质中的应用;其中所述褪黑激素的添加量为0.625-1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