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虫草白茶及其制备方法、摇箱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21995发布日期:2023-12-09 00:5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普洱虫草白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茶叶制备,尤其涉及一种普洱虫草白茶及其制备方法、摇箱。


背景技术:

1、茶所用的茶叶一般是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传统的茶叶种类很多,包括绿茶、红茶、普洱茶、花茶、黑茶、白茶等。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同时,普洱茶还具有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压、抗衰老、抗癌、助消化、解酒、利尿的作用,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避免茶味单一,现在人们普遍喜欢往普洱茶里添加其他中药成分;

2、蛹虫草也称为北虫草、北冬虫夏草、蛹草或不老草,属于真菌门、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是虫、菌结合的药用真菌,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现代研究证明,蛹虫草含有虫草素(3′-脱氧腺苷)、虫草酸(d-甘露醇)、腺苷、虫草多糖、麦角甾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硒(se),食用和药用价值可与传统的冬虫夏草媲美,具有滋肺补肾、止血化痰、扩张气管、镇静、抗各类细菌、降血压等功效。

3、但目前同时饮用两者就是直接将普洱茶叶和蛹虫草直接混合饮用,蛹虫草的含量无法控制,混合饮用容易导致蛹虫草的含量过高,摄入过多的蛹虫草容易对人体造成影响,并且蛹虫草与属于极容易受潮的物品,需要特定的保存条件下,在日常保存过程中达不到理想的保存条件,容易发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控制普洱茶叶中虫草素含量,避免摄入过量虫草素导致人体中毒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

2、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普洱虫草白茶。

3、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应用在上述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中的摇箱。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作为第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6、(1)准备普洱白茶:选择云南大叶种鲜叶,将获得的云南大叶种鲜叶在无水、避光、通风的环境下阴干后,置于摇箱内进行破壁处理,二次阴干至茶叶保水量低于5%后收仓,再自然回水至茶叶保水量为8%-12%;

7、(2)制备虫草素溶液:将蛹虫草进行冻干、粉碎,将粉碎得到的蛹虫草粉末按照预设比例加入到水中搅拌混合,搅拌3-5d后即获得虫草素溶液;

8、(3)将步骤(2)中制备的虫草素溶液以雾状喷洒在步骤(1)中制备好的普洱白茶上,经翻面均匀喷洒多次后,静置氧化24h,所得普洱虫草白茶的茶叶保水量低于15%,且普洱虫草白茶内虫草素以质量百分比的含量为0.0098%-0.02%。

9、进一步设置:所述步骤(1)中阴干后的茶叶在摇箱内处理时间为8-10min。

10、进一步设置:所述步骤(2)中的蛹虫草粉末与水的比例为0.001-0.005g:100g。

11、进一步设置:与蛹虫草粉末混合的水为矿泉水或山泉水。

12、进一步设置:所述步骤(3)中在喷洒虫草素前,先对普洱白茶进行静电分筛处理,并处理后的普洱白茶平铺分散放置。

13、进一步设置:整个制备过程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14、进一步设置:还包括在步骤(3)后进行的包装,所述包装包括压饼或散袋包装。

15、作为第二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采用如上所述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普洱虫草白茶,其特征在于,由普洱白茶和虫草素组成,且所述虫草素占普洱虫草白茶的质量总量的百分比为0.0098%-0.02%。

16、作为第三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摇箱,应用在上所述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旋转支架、驱动机构,所述旋转支架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旋转支架内部位于其转动轴线处设有螺旋输送轨道,所述螺旋输送轨道可相对所述旋转支架转动,所述螺旋输送轨道用于将位于所述旋转支架底部的茶叶朝向所述旋转支架的顶部运输,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旋转支架和所述螺旋输送轨道连接以分别驱动两者转动。

17、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及同轴联动件,所述同轴联动件包括与所述旋转支架同轴连接的第一转动轴及与所述螺旋输送轨道同轴连接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设置为空心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从所述第一转动轴穿过以与位于所述旋转支架内部的螺旋输送轨道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上设有具有内齿的第二齿环,所述第二齿环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有具有内齿的第一齿环,所述第一齿环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18、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9、1.本申请涉及的普洱虫草白茶以普洱白茶和虫草素作为主要组分,且虫草素普洱虫草白茶的质量总量的百分比控制在0.0098%-0.02%之间,适量的虫草素具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和提高抗疲劳能力的作用,茶黄素具备抗氧化、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脂、抗癌防癌等功能,通过控制普洱茶叶中的虫草素的含量避免人体摄入过量的虫草素,也防止茶叶中的茶黄素被过量的虫草素破坏,确保虫草素与普洱茶中含有的茶黄素起到相互辅助、协同增效的作用,保留茶叶原有的色香味。

20、2.在本申请涉及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中,在制备普洱白茶的过程中采用摇箱对茶叶进行破壁处理,茶叶的细胞壁破裂,有利于茶叶中的茶汁析出,能够加快茶叶的阴干速度,缩短自然摊凉的时间,同时,茶叶在摇箱翻滚中破裂形成的龟裂纹有利于后续虫草素溶液喷雾的渗入。

21、3.在本申请涉及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中,在制备虫草素溶液中引入了冻干技术,冻干后的蛹虫草结构酥松、易碎,便于工人碾压粉碎形成粉末状颗粒,并且冻干处理后的蛹虫草能够充分保留其活性和有效营养成分,减少虫草素的损耗。

22、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阴干后的茶叶在摇箱内处理时间为8-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蛹虫草粉末与水的比例为0.001-0.005g:100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与蛹虫草粉末混合的水为矿泉水或山泉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在喷洒虫草素前,先对普洱白茶进行静电分筛处理,并处理后的普洱白茶平铺分散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整个制备过程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步骤(3)后进行的包装,所述包装包括压饼或散袋包装。

8.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普洱虫草白茶,其特征在于,由普洱白茶和虫草素组成,且所述虫草素占普洱虫草白茶的质量总量的百分比为0.0098%-0.02%。

9.一种摇箱,应用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普洱虫草白茶的制备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及设于机架(1)上的旋转支架(2)、驱动机构(4),所述旋转支架(2)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旋转支架(2)内部位于其转动轴线处设有螺旋输送轨道(3),所述螺旋输送轨道(3)可相对所述旋转支架(2)转动,所述螺旋输送轨道(3)用于将位于所述旋转支架(2)底部的茶叶朝向所述旋转支架(2)的顶部运输,所述驱动机构(4)分别与旋转支架(2)和所述螺旋输送轨道(3)连接以分别驱动两者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及同轴联动件(42),所述同轴联动件(42)包括与所述旋转支架(2)同轴连接的第一转动轴(421)及与所述螺旋输送轨道(3)同轴连接的第二转动轴(422),所述第一转动轴(421)设置为空心轴,所述第二转动轴(422)从所述第一转动轴(421)穿过以与位于所述旋转支架(2)内部的螺旋输送轨道(3)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422)与所述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422)上设有具有内齿的第二齿环(425),所述第二齿环(425)啮合有第二齿轮(426),所述第一转动轴(421)上设有具有内齿的第一齿环(423),所述第一齿环(423)啮合有第一齿轮(424),所述第一齿轮(424)与第二齿轮(426)啮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普洱虫草白茶及其制备方法、摇箱,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普洱白茶;(2)制备虫草素溶液:(3)将步骤(2)中制备的虫草素溶液以雾状喷洒在步骤(1)中制备好的普洱白茶上,普洱虫草白茶内虫草素以质量百分比的含量为0.0098%‑0.02%。本申请在普洱白茶中添加了适量的虫草素,虫草素具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和提高抗疲劳能力的作用,茶黄素具备抗氧化、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脂、抗癌防癌等功能,通过控制普洱茶叶中的虫草素的含量避免人体摄入过量的虫草素,也防止茶叶中的茶黄素被过量的虫草素破坏,确保虫草素与普洱茶中含有的茶黄素起到相互辅助、协同增效的作用,保留茶叶原有的色香味。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王雅静,王正星,高长洲,李爱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草蝉韵(云南)茶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