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形茶炒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0395发布日期:2023-08-20 18:2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扁形茶炒制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扁形茶加工,特别涉及一种扁形茶炒制机。


背景技术:

1、扁形茶茶叶一般是绿茶,包括了龙井、旗枪与大方三种。扁形茶的外形扁平挺直,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老竹大方被誉为中国扁形茶鼻祖,其滋味甘醇爽口,香气馥郁,生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在现有技术中,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8337648u提供了一种扁形茶炒制机,包括炒制机本体和支撑腿,所述炒制机本体下方均匀分布由四组支撑腿,所述炒制机本体表面嵌入式安装有观察窗,观察窗为透明材质,所述炒制机本体内部设置有翻炒板,翻炒板为弧形结构。该扁形茶炒制机通过翻炒板的设置,对扁形茶进行炒制,并且转轴左侧设置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构成啮合传动结构,从动齿轮贯穿设置的联动轴外围设置有旋转叶片,使旋转叶片与翻炒板同时旋转,使扁形茶炒制过程中受热均匀,提高了该扁形茶炒制机的翻炒效率。

3、上述专利具有使扁形茶炒制过程中受热均匀,提高了该扁形茶炒制机的翻炒效率的效果,但是其扁茶炒制过程中经鲜叶进过杀青后,需要在锅中边炒边理条,逐渐压扁成形,因此其炒制机在使用时不便于对茶叶进行边炒制边压制,从而可能会增加茶叶后续加工工序,且不便于对炒制组件进行拆卸与清理,因此需要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形茶炒制机,具有可持续对茶叶进行翻炒的同时对其进行压扁成型,便于取料,分散下料效果佳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机,包括炒制桶,所述炒制桶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炒制桶的一侧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一端套接有转套,所述套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炒制杆,所述套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滚柱,所述炒制桶的内部套接有内炒桶。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炒桶放入炒制桶的内部,在对扁形茶进行炒制时,将杀青后的鲜叶通过进料斗导入炒制桶的内部,使其落至内炒桶的内部,当启动电机使其驱动转轴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套杆外部的炒制杆对茶叶进行翻炒,当炒制杆在持续翻转时,通过连杆与弹簧所连接的滚柱将一同进行翻滚,由于套杆的转动带动弹簧进行拉伸是使辊滚柱与内炒桶的内壁进行接触,从而可对翻搅后的茶叶进行滚压,由于炒制杆与滚柱均有两组,因此可持续对茶叶进行翻炒的同时对其进行压扁成型,由此便可提高扁形茶的制作效率,减少后续操作工序。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炒制桶的另一侧面铰链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杆。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套使其与套杆进行分离,且由于内炒桶与炒制桶呈内套分离式,因此当茶叶炒制完成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拉动拉杆可打开密封盖,即可将内炒桶取出,方便对茶叶进行取料,且在需要时可对内炒桶清理过后再将其放入炒制桶的内部。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盖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杆。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杆贯穿连接板与炒制桶的外侧进行连接,从而可在炒制茶叶时将密封盖进行密封,防止茶叶出现溢漏的情况。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斗的顶部设置有下料箱,所述下料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网架,所述下料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料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料箱的内壁设置网架可使茶叶经过下料箱时更加分散的进入进料斗的内部,通过两组导料板的设置可使茶叶稍微向进料斗的中心部位进行下料。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振动弹簧,所述下料箱的一侧面设置有振动电机。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振动电机可与振动弹簧配合作用下,带动下料箱进行振动,从而可使其内壁的网架增加抖动效果,使茶叶分散下料效率更快。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炒制桶的外表面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架将固定环支撑在炒制桶的靠下的外部,从而可为炒制桶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炒制桶、进料斗、电机、转轴、套杆、转套、炒制杆、连杆、弹簧、滚柱和内炒桶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将内炒桶放入炒制桶的内部,在对扁形茶进行炒制时,将杀青后的鲜叶通过进料斗导入炒制桶的内部,使其落至内炒桶的内部,当启动电机使其驱动转轴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套杆外部的炒制杆对茶叶进行翻炒,当炒制杆在持续翻转时,通过连杆与弹簧所连接的滚柱将一同进行翻滚,由于套杆的转动带动弹簧进行拉伸是使辊滚柱与内炒桶的内壁进行接触,从而可对翻搅后的茶叶进行滚压,由于炒制杆与滚柱均有两组,因此可持续对茶叶进行翻炒的同时对其进行压扁成型,由此便可提高扁形茶的制作效率,减少后续操作工序。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盖、拉杆、下料箱、网架、导料板、振动弹簧和振动电机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转动转套使其与套杆进行分离,且由于内炒桶与炒制桶呈内套分离式,因此当茶叶炒制完成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拉动拉杆可打开密封盖,即可将内炒桶取出,方便对茶叶进行取料,且在需要时可对内炒桶清理过后再将其放入炒制桶的内部,通过在下料箱的内壁设置网架可使茶叶经过下料箱时更加分散的进入进料斗的内部,通过两组导料板的设置可使茶叶稍微向进料斗的中心部位进行下料,通过启动振动电机可与振动弹簧配合作用下,带动下料箱进行振动,从而可使其内壁的网架增加抖动效果,使茶叶分散下料效率更快。



技术特征:

1.一种扁形茶炒制机,包括炒制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制桶(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2),所述炒制桶(1)的一侧面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套接有套杆(5),所述套杆(5)的一端套接有转套(6),所述套杆(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炒制杆(7),所述套杆(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8),所述连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滚柱(10),所述炒制桶(1)的内部套接有内炒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制桶(1)的另一侧面铰链连接有密封盖(12),所述密封盖(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杆(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2)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杆(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2)的顶部设置有下料箱(16),所述下料箱(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网架(17),所述下料箱(1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料板(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箱(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振动弹簧(18),所述下料箱(16)的一侧面设置有振动电机(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形茶炒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制桶(1)的外表面套接有固定环(20),所述固定环(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扁形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扁形茶炒制机,包括炒制桶,所述炒制桶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炒制桶的一侧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套杆。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将杀青后的鲜叶通过进料斗导入炒制桶的内部,使其落至内炒桶的内部,当启动电机使其驱动转轴进行转动时,可带动套杆外部的炒制杆对茶叶进行翻炒,当炒制杆在持续翻转时,通过连杆与弹簧所连接的滚柱将一同进行翻滚,由于套杆的转动带动弹簧进行拉伸是使辊滚柱与内炒桶的内壁进行接触,从而可对翻搅后的茶叶进行滚压,由于炒制杆与滚柱均有两组,因此可持续对茶叶进行翻炒的同时对其进行压扁成型。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李颖颖,李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天舍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