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窝头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窝窝头成型机及其窝窝头成型工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连接用于将面料加工成条状的进面输送装置、进面输送装置依次连接有将面料切断预压成帽状且底部呈半球形凹陷状的预压成型装置、将成型后的窝窝头进行整形加工的整形装置以及将整形后的窝窝头进行收集的排盘装置;将面团揉压制成平面状带通过进面输送装置进行压平且形成方便剪切的条状面料,通过预压成型装置使面料套接于模具上得到初步成帽状的窝窝头模型,再由整形装置对其进行成型圆润处理得到最终的窝窝头外形,在通过排盘装置进行收集,达到自动将面料制成成型的窝窝头,提高其生产效率,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的效果。
【专利说明】
窝窝头成型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窝窝头成型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公开号为CN1055578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包馅成型机,它由进面输送带、预压面辊、下输送带、打薄轮组件、整形辊组件、花式面包刀组件、控制箱、卷面辊、切刀箱组件、后输送带及加馅机组成,进面输送带与预压面辊连接,预压面辊下方设置有下输送带,下输送带与打薄轮组件连接,打薄轮组件后面设置有整形辊组件,整形辊组件后面设置有花式面包刀组件,整形辊组件和花式面包刀组件均与后输送带连接,后输送带上设置有控制箱、卷面辊、切刀箱组件和加馅机。
[0003]通过把压面机压好的面料放至进面输送架输送到预压辊上,进行第一次整形后落在下输送架上输送到打薄轮,经打薄轮上辊的一组小辊高速敲打后进入整形辊,经过整形辊把面片压制成所需的厚度的长条状,然后长条状落在后过渡输送带上进行剪切;但是在生产呈凹凸形状的面类食品如窝窝头等,还是需要采用手工成型,或者通过挖勺等工具将面团中部的多余面料去除,达到凹凸状,该方案其生产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增加其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窝窝头成型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窝窝头成型机,包括进面输送装置,所述进面输送装置依次连接有预压成型装置、整形装置以及排盘装置,所述预压成型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上模组件、下模组件、用于驱动上模组件控制其张合将条状面料切断的驱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下模组件将下模组件朝上模组件往复运动的凸轮组件,所述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之间形成将面料压制成型的空腔,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将面料通入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之间的进料口。
[0006]如此设置,将面团揉压制成平面状带的面料放置于进面输送装置,经进面输送装置加工制成条状的面条后输送至预压成型装置,条状的面料由机架上的进料口进行开始进行初步的加工成型;通过预压成型装置中的驱动组件控制其上模组件的张合,对条状面料进行裁断,当上模组件逐渐闭合时,条形面料也逐渐被上模组件挤压,此时凸轮组件驱动下模组件将下模组件朝上模组件运动,当上模组件完全闭合时,条状的面料被裁断一小节正好为制作一个窝窝头的量,此时下模组件继续上升与被裁断的面料挤压且位于最高点时,下模组件与上模组件之间形成类型于伞形的环形腔室,此时面料正好被挤压充满整个腔室形成一个帽状且底部呈半球形凹陷状的初步窝窝头模型;再由凸轮组件控制下模组件自动回位,完成一次窝窝头自动加工初步成型的工序;再通过预压成型装置输送至整形装置,将成型后的窝窝头进行整形加工,使其表面更加圆滑且均匀分布,提高窝窝头的美观度,最后输送至排盘装置进行收集当窝窝头通过排盘装置的输送带上时,将窝窝头的排布于收集盘内;实现从初步的平面状的面料经进面输送装置、预压成型装置、整形装置以及排盘装置,将面料柔和放置于进面输送装置上之后在排盘装置处进行端盘就行,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实现批量生产加工,大大的提高其生产效率,实现窝窝头自动成型工序且收集工序。
[0007]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用于裁断及压合面料成型的模块,若干所述模块拼接后朝下模组件方向的端面中心处形成有呈半球形状的凹陷,所述凹陷与下模组件形成所述空腔,所述模块与驱动组件连接。
[0008]如此设置,驱动组件通过驱动模块,使若干模块相互闭合或分离,当模块相互闭合式,其中心处形成有呈半球形状的凹陷,同时与下模组件形成窝窝头成型的空腔,下模组件与凹陷之间形成类似于伞状的环形腔室,裁断后的面料充满该腔室,使面料粘覆于下模组件上,即形成窝窝头的基本模型,完成初步成型工序;随之驱动组件控制模块使之相互分离,中部形成开口,继续下一次加工工序。
[0009]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裁断及压合面料成型的模块、用于放置模块且中部中通的底座以及与模块滑动连接的驱动环,所述模块为三角块状设置,且与驱动环接触的三角面上设置有条形凹槽,若干所述模块拼接形成正多边体,且该正多边体朝下模组件的端面中心处呈凹陷设置,所述凹陷与下模组件形成所述空腔,所述驱动环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模块在底座内滑动的滑竿,所述滑竿设置于条形凹槽内且与条形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环驱动模块在底座内转动时限位的限位槽,模块与限位槽相抵触时所述正多边体中心处形成有与底座中部相连通的开口,所述驱动环通过驱动组件处于模块上来回转动且与模块滑动连接。
[0010]如此设置,当模块处于限位槽内且与限位槽卡接时,滑竿处于条形凹槽的末端,此时多个模块呈螺旋状布置于限位槽内,且中部形成开口,该开口于驱动环以及底座中部的中通孔之间形成同轴用于条状面料输送的通道;当驱动组件控制驱动环在模块上转动时,使设置于驱动环上的滑竿处于模块上的条形凹槽内滑动,通过滑竿促使各个模块同步处于底座内滑动,此时滑竿逐渐相条形凹槽的另一端滑动,多个模块形成的开口逐渐缩小,模块逐渐脱离限位槽,同时下模组件朝模块方向逐渐靠近,开口处的条状面料此时与呈三角块状模块的顶角接触且随开口的减小而与被模块挤压,当滑竿处于条形凹槽另一端的末端时,此时各个模块拼接形成一个正多变体,其中心轴为各个模块顶角的聚集处,朝进料口方向的端面完全封闭,且将条形面料裁断,同时正多变体的另一端面的中心处形成一个半球形的凹陷,下模组件与凹陷之间形成类似于伞状的环形腔室,裁断后的面料充满该腔室,使面料粘覆于下模组件上,即形成窝窝头的基本模型,完成初步成型工序;随之驱动该装置控制驱动环反转,使模块通过驱动环相限位槽内滑动,此时各个模块朝限位槽方向呈展开状滑移,形成螺旋状与限位槽卡接,中部形成开口,继续下一次加工工序。
[0011]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联动轴以及设置于驱动环上的轴销,所述联动轴上设置有驱动环转动时用于供轴销活动的通槽,所述气缸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一端与气缸的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轴销转动连接。
[0012]如此设置,当驱动气缸驱动联动轴一起往复运动时,驱动环上的轴线在联动轴的通槽内滑动,联动轴促使驱动环在模具上发生转动,此时驱动环上的滑竿在模块上的条形凹槽内滑动,实现控制多个模块拼接成的正多边体在底座内呈螺旋状展开和闭合,完成裁断条状面料的工序。
[0013]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组件包括呈帽状且底部掏空设置的模具、用于输送模具的第一输送带以及与凸轮组件相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上设置有与模具底部掏空出相配合的凸台,所述第一输送带分为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所述模具放置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之间形成的通道上,所述凸轮组件通过驱动布置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之间推杆将模具套接于推杆的凸台上且朝上模组件方向运动,所述模具处于最高点时与上模组件之间形成所述空腔。
[0014]如此设置,当凸轮组件驱动推杆朝上模组件方向运动时,推杆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之间的通道往上运动,同时将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之间的模具套接于推杆的凸台上,使模具与推杆一起朝上模组件方向运动,当上模组件的开口闭合且将条状的面料裁断时,模具与裁断后的面料相抵触,保证断后的面料掉落,且随之模具的继续靠近而挤压,当凸轮组件驱动推杆处于最高点时,此时模具与上模组件之间形成类似于伞状的环形腔室,裁断后的面料充满该腔室,即形成窝窝头的基本模型,使面料均匀的粘覆于模具的外表面上,完成初步成型工序;随之凸轮组件带动推杆往回运动,当推杆回位至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下方时,模具被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挡住助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之间形成的通道上,随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此时上模组件形成开口,且开口的中心与推杆处于同一直线上;随之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输送下一个模具,推杆继续朝账目组件方向运动将模具套接于凸台上,重复上述工序完成成型工序。
[0015]进一步设置:所述凸轮组件包括连接杆、与机架转动连接的凸轮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用于驱动凸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凸轮通过连接杆驱动推杆朝上模组件往复运动。
[0016]如此设置,当驱动电机带动凸轮转动时,使转动连接于凸轮上的连接杆在随凸轮转动时促使推杆朝上模组件往复运动;当凸轮将连接杆转动至最低点时,此时推杆处于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之间的正下方,当凸轮带动推杆转动时,推杆逐渐朝上模组件方向运动,同时在穿过左输送带和右输送带之间的通道时,推杆上的凸台正好与模具底部掏空部相套接,使模具套接于凸台上随推杆的往复运动而运动,实现将模具的套接于推杆上完成初步成型加工的输送。
[0017]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输送带上依次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输送带上两相邻模具之间距离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阻挡第一输送带上模具的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以及分别驱动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交替朝第一输送带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均通过设置于机架上的闸门支架与机架连接。
[0018]如此设置,当模具从第一输送带进料端将模具朝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端输送时,先通过控制装置中的第一闸门,使第一驱动气缸驱动第一闸门朝第一输送带方向运动,通过第一闸门先将模具拦截使模具与第一输送带滑动连接,再通过第一驱动气缸驱动第一闸门背离第一输送带方向运动,使模具随输送装置输送至第二闸门处,此时第二闸门通过第二驱动气缸朝第一输送装置运动,对模具进行再次的拦截,然后在放行,使模具随第一输送带输送至下模组件方向;通过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阻挡作用,使原本放置于第一输送带上不等距的模具,通过两次阻挡后可以等距的排布于第一输送带上,使下模组件的推杆每往复运动一次后在向上模组件运动时正好套接于下一个模具,完成自动套接模具再进行预压成型的工序。
[0019]进一步设置:所述整形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支撑架上的整形板、整形输送带、用于输送成型后窝窝头的第二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整形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传动的传动电机,所述整形板、整形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形成供成型后窝窝头整形的整形通道,所述整形输送带通过传动电机使成形后的窝窝头处于整形通道内转动且与整形板和整形输送带转动接触。
[0020]如此设置,初具形状的窝窝头经预压成型装置输送至第二输送带上并随着第二输送带运动,进入整形通道的窝窝头在整形输送带的作用下发生转动,转动过程中窝窝头的圆锥侧面在整形输送带和整形板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转动同时进行揉搓;由于整形通道的横截面是固定且为标准大小,经过该整形通道整形的窝窝头的形貌统一、尺寸差异性低,且面料分布均匀,适用于大生产化,同时也有效的节省人力物力。
[0021]进一步设置:所述排盘装置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上用于输送整形后窝窝头的第三输送带、用于推动第三输送带上窝窝头的推板、用于驱动推板运动的推板驱动气缸、用于收集窝窝头的收集盘、用于将推板推送窝窝头时滑动至收集盘内的滑板以及设置于第三输送带上用于控制整形装置输送至第三输送带上两相邻窝窝头之间距离的传感器,所述滑板倾斜设置于第三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三输送带另一侧与推板连接,且滑板与推板对其布置于第三输送带两侧。
[0022]如此设置,经整形装置整形后的窝窝头相邻之间的距离不等,通过设置于第三输送带上用于控制整形装置输送至第三输送带上两相邻窝窝头之间距离的传感器,使输送至第三输送带上相邻窝窝头之间的距离相等,当若干个窝窝头整齐的布置于第三输送带且推板的前方时,推板驱动气缸驱动推板朝窝窝头排布的方向推动,将若干个排布好的窝窝头同时推动,再通过滑板使窝窝头滑至整齐的收集盘内,此时再通过设置于收集盘下方的输送辊驱动收集盘背离滑板的方向输送一端距离,便于下一次窝窝头在收集盘内的排板,实现自动收集且排板的功能。
[0023]进一步设置:所述进面输送装置包括进面输送带、预压面辊、下输送带、打薄轮组件、卷面辊组件以及导向组件,所述进面输送带与压合面料的预压面辊连接,所述预压面辊下方设置有用于输送压合后面料的下输送带,所述下输送带上与用于将压合面料进行打薄的打薄轮组件连接,所述打薄轮组件与用于将面料卷成条状的卷面辊组件连接,所述下输送带与用于将条状面料导向输送至机架上的进料口的导向组件连接。
[0024]如此设置,将面团揉压或加工制成平面状带后,通过放置于进面输送带上传送至预压面辊进行初次的加工及粘合,加工后的平面状带面料传送至下输送带,在由下输送带输送至打薄轮组件处经打薄轮组件将面料再进打薄粘合,同时也使得平面状带面料分布均匀,经打薄均匀的平面状带面料通过设置于下输送带上的卷面辊组件将平面状带面料卷成适合加工窝窝头成型的条状面料,再由导线组件输送至预压成型装置中机架的进料口出进行预压初步成型工序,实现自动生产工序,极大的提高其工作效率与产品的产量。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面团揉压制成平面状带,通过进面输送装置进行压平且形成方便剪切的条状面料,再通过预压成型装置使面料套接于模具上得到初步成帽状的窝窝头模型,再由整形装置对其进行成型圆润处理得到最终的窝窝头外形,在通过排盘装置进行收集,达到自动将面料支撑成型的窝窝头;具有提高其生产效率,有效节省人力物力,窝窝头的形貌统一、尺寸差异性小,避免人工操作,绿色无污染,进一步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生产,同时实现自动化批量生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窝窝头成型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面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预压成型装置结构示意图及局部剖视图;
图5为上模组件处的局部爆炸图;
图6为驱动组件驱动模具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驱动组件驱动模具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预压成型装置中推杆处于最底端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预压成型装置中推杆处于最高点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排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进面输送装置;2、预压成型装置;3、整形装置;4、排盘装置;11、进面输送带;12、预压面辊;13、下输送带;14、打薄轮组件;141、打薄辊;142、打薄轮支架;15、卷面辊组件;151、卷面辊;152、卷面电机;16、导向组件;161、导向辊;162、导向辊支架;21、机架;22、上模组件;220、保护罩;221、模块;222、底座;223、驱动环;224、条形凹槽;225、滑竿;226、限位槽;227、条形限位块;228、透气凹槽;23、模具;24、下模组件;241、第一输送带;2411、左输送带;2412、右输送带;2413、通道;242、输送电机;243、推杆;244、限位板;245、导向板;246、控制装置;2461、第一闸门;2462、第二闸门;2463、第一驱动气缸;2464、第二驱动气缸;2465、闸门支架;25、驱动组件;251、驱动气缸;252、联动轴;253、轴销;254、通槽;26、凸轮组件;261、连接杆;262、凸轮;263、凸台;27、空腔;28、凹陷;29、进料口 ;31、支撑架;32、整形板;33、整形输送带;34、第二输送带;35、传动电机;36、整形通道;37、整形支架;38、调节螺杆;39、支脚;41、本体;42、第三输送带;43、推板;44、推板驱动气缸;45、收集盘;46、滑板;47、传感器;48、输送棍。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照图1至图12对窝窝头成型机做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窝窝头成型机,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将面料加工成条状的进面输送装置I,将面料切断预压成帽状且底部呈半球形凹陷状的预压成型装置2、将成型后的窝窝头进行整形加工的整形装置3以及将整形后的窝窝头进行收集的排盘装置4。
[0030]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进面输送装置I包括进面输送带11、预压面辊12、下输送带13、打薄轮组件14、卷面辊组件15以及导向组件16;进面输送带11与压合面料的预压面辊12连接,预压面辊12由两个传动辊组成,且两个转动滚的转动方向相反;预压面辊12下方设置有用于输送压合后面料的下输送带13,下输送带13上与用于将压合面料进行打薄的打薄轮组件14连接;打薄轮组件14由若干个打薄辊141以及打薄轮支架142组成,若干打薄辊141呈圆周状布置于打薄轮支架142上且与打薄轮支架142转动连接,打薄轮组件14与下输送带13之间留有供平面状面料输送的间隙,通过驱动打薄轮支架142使打薄辊141在平板状面料上滚动进行打薄工序;打薄轮组件14与用于将面料卷成条状的卷面辊组件15连接,卷面辊组件15由卷面辊151和驱动卷面辊151的卷面电机152组成,卷面辊151与下输送带13间隔布置,且与下输送带13的输送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电机通过驱动卷面辊151转动,使平面状带的面料卷成条状,以配合窝窝头成型的基本外形;如图1所示,在下输送带13上与用于将条状面料导向输送至机架21上的进料口 29的导向组件16连接,导向组件16由导向辊161和导向棍161支架组成,若干导向棍161呈直线排布且与导向棍支架162转动连接,导向棍161支架与下输送带13连接,将条状面料输送至预压成型装置2。
[0031]如图4所示,预压成型装置2包括机架21以及设置于机架21上且上下依次布置用于裁断条状面料的上模组件22、呈帽状且底部掏空设置的模具23以及与上模组件22配合的下模组件24、同时还有用于驱动上模组件22的驱动组件25以及用于驱动下模组件24的凸轮组件26;上模组件22朝下模组件24的中心处设置有与模具23相配合且呈半球形设置的凹陷28,模具23设置于上模组件22与下模组件24之间且与凹陷28之间形成窝窝头模型的空腔27,上模组件22与用于驱动上模组件22控制其张合将条状面料切断的驱动组件25连接,下模组件24通过与驱动下模组件24将模具23套接于下模组件24上且朝上模组件22方向运动的凸轮组件26连接,机架21上设置有用于将面料通入上模组件22与下模组件24之间的进料□ 29。
[0032]如图4和图5所示,上模组件22包括用于裁断及压合面料成型的模块221、用于放置模块221且中部中通的底座222以及与模块221滑动连接的驱动环223,模块221呈三角块状设置,且与驱动环223接触的三角面上设置有条形凹槽224,如图6和图7所示,若干所述模块221拼接形成正多边体,该方案中优选九个拼接成正九边形,且该正九边体朝下模组件24的端面中心处呈所述半球形凹陷状,凹陷28与模具23之间形成所述空腔27,驱动环22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模块221在底座222内滑动的滑竿225,滑竿225设置于条形凹槽224内且与条形凹槽224滑动连接,底座22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环223驱动模块221在底座222内转动时限位的限位槽226,模块221与限位槽226相抵触时所述正多边体中心处形成有与底座222中部相连通的开口;同时在模块221与底座222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导向及限位的模块221在底座222内滑动的条形限位块227,设置有条形限位块227的为每间隔两个布置一具有条形限位块227的模块221,及九个模块221中有三个具有条形限位块227,同时底座222上设置有用于导向条形限位块227滑动且与条形限位块227相卡接的条形卡槽,条形卡槽长度长于条形限位块227长度,模块221通过条形限位块227在条形卡槽内滑动与底座222滑动连接,且促使相邻模块221之间滑动连接;在相邻所述模块221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透气凹槽228,所述透气凹槽228与模块221的两三角端面连通;在底座222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模块221的保护罩220,保护罩220与底座22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33]如图4和图6所示,驱动组件25包括驱动气缸251、联动轴252以及设置于驱动环223上的轴销253,联动轴252上设置有驱动环223转动时用于供轴销253活动的通槽254,气缸与底座222固定连接,联动轴252—端与气缸连接,另一端与轴销253转动连接,驱动环223通过驱动组件25中的联动轴252处于模块221上来回转动且与模块221滑动连接。
[0034]如图4和图5所示,下模组件24包括设置于机架21上用于输送模具23的第一输送带241、驱动第一输送带241的输送电机242以及与凸轮组件26相连接的推杆243;第一输送带241分为左输送带2411和右输送带2412,左输送带2411和右输送带2412之间形成放置模具23的通道2413,模具23两端分别与左输送带2411和有输送带接触;在机架2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输送带241上模具23位置的限位板244,限位板244布置于第一输送带241两侧且平行设置于第一输送带241上方,同时限位板244朝模具23进料端设置有用于将模具23导向至第一输送带241中部的导向板245,导向板245朝第一输送带241两端呈圆弧状设置;在第一输送带241上依次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输送带241上两相邻模具23之间距离的控制装置246,控制装置246包括设置于第一输送带241上依次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输送带241上两相邻模具23之间距离的第一闸门2461和第二闸门2462,第一闸门2461和第二闸门2462分别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闸门2461和第二闸门2462交替朝第一输送带241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气缸2463和第二驱动气缸2464,第一驱动气缸2463和第二驱动气缸2464均通过设置于机架21上的闸门支架2465与机架21连接。
[0035]如图5所示,凸轮组件26包括连接杆261、与机架21转动连接的凸轮262以及设置于机架21上用于驱动凸轮262转动的驱动电机,凸轮262通过连接杆261驱动推杆243朝上模组件22往复运动;推杆243上设置有与模具23底部掏空部相套合的凸台263,凸轮组件26通过驱动推杆243将模具23套接于推杆243的凸台263上且朝上模组件22方向运;如图10所示,模具23处于最高点时与拼接成正多边体模块221下端的凹陷28之间形成所述空腔27。
[0036]如图1和11所示,整形装置3包括支撑架31以及设置于支撑架31上的整形板32、整形输送带33、用于输送成型后窝窝头的第二输送带34以及用于驱动整形输送带33和第二输送带34传动的传动电机35;整形板32、整形输送带33与第二输送带34之间形成供成型后窝窝头整形的整形通道36,整形输送带33通过传动电机35朝第二输送带34方向传送,及与第二输送带34输送方向一致,使成形后的窝窝头处于整形通道36内转动且与整形板32和整形输送带33转动接触;整形板32通过整形支架37与支撑架31连接,整形支架37上设置有调节整形板32与第二输送带34之间夹角的调节螺杆38,支撑架31的底部设有用于起支撑作用的支脚39,每个支脚39设有用于便于调节支撑架31高度的调节螺杆38连接,以更好的与第一输送带241和排盘装置4相配合。
[0037]如图1和如图12所示,排盘装置4包括本体41以及设置于本体41上用于输送整形后窝窝头的第三输送带42、用于推动第三输送带42上窝窝头的推板43、用于驱动推板43运动的推板驱动气缸44、用于收集窝窝头的收集盘45、用于将推板43推送窝窝头时滑动至收集盘45内的滑板46以及设置于第三输送带42上用于控制整形装置3输送至第三输送带42上两相邻窝窝头之间距离的传感器47,使输送至第三输送带42上相邻窝窝头之间的距离相等;滑板46倾斜设置于第三输送带42的一侧,第三输送带42另一侧与推板43连接,且滑板46与推板43对其布置于第三输送带42两侧;当若干个窝窝头整齐的布置于第三输送带42且推板43的前方时,推板驱动气缸44驱动推板43朝窝窝头排布的方向推动,将若干个排布好的窝窝头同时推动,再通过滑板46使窝窝头滑至整齐的收集盘45内,此时再通过设置于收集盘45下方的输送辊48驱动收集盘45背离滑板46的方向输送一端距离,便于下一次窝窝头在收集盘45内的排板。
[0038]工作原理:通过将面团揉压制成平面状带,通过进面输送装置I进行压平且形成方便剪切的条状面料,再通过预压成型装置2中的驱动组件25控制其上模组件22中模具23的张合,对条状面料进行裁断;如图8至图9所示,当拼接模具23逐渐闭合时,条形面料也逐渐被模块221挤压,此时凸轮组件26驱动推杆243将下模组件24朝上模组件22运动,当上模组件22完全闭合时,条状的面料被裁断,如图10所示,此时推杆243以及套接于推杆243上的模具23继续上升与被裁断的面料挤压且位于最高点时,模具23与拼接形成的正九边体的下端底部的半球状凹陷28之间形成类型于伞形的环形腔室,此时面料正好被挤压充满整个腔室形成一个帽状且底部呈半球形凹陷状的初步窝窝头模型;再由凸轮组件26控制推杆243自动回位,使面料粘合于模具23上且落于左输送带2411与右输送带2412之间,完成一次窝窝头自动加工初步成型的工序;如图11所示,再通过第一输送带241输送至整形装置3,将成型后的窝窝头进行整形加工,通过整形通道36使其模具23上的窝窝头表面圆滑且均匀分布处理,最后由第二输送带34输送至排盘装置4进行收集,如图12所示,当窝窝头通过排盘装置4的输送带上时,通过其传感器47使输送至第三输送带42上相邻窝窝头之间的距离相等,当若干个窝窝头整齐的布置于第三输送带42且推板43的前方时,推板驱动气缸44驱动推板43朝窝窝头排布的方向推动,将若干个排布好的窝窝头同时推动,再通过滑板46使窝窝头滑至整齐的收集盘45内,此时再通过设置于收集盘45下方的输送辊48驱动收集盘45背离滑板46的方向输送一端距离,便于下一次窝窝头在收集盘45内的排板,实现自动收集且排板的功能;如图1所示,通过从初步的平面状的面料经进面输送装置1、预压成型装置2、整形装置3以及排盘装置4,将面料柔和放置于进面输送装置I上之后在排盘装置4处进行端盘通过预压成型装置2使面料套接于模具23上得到初步成帽状的窝窝头模型,再由整形装置3对其进行成型圆润处理得到最终的窝窝头外形,在通过排盘装置4进行收集,达到自动将面料制成成型的窝窝头。
[0039]实施例2:—种窝窝头成型工艺,包括上述窝窝头成型机,步骤如下:
I)和面:将面粉、水以及调料经搅拌制成面团,再将面团揉压制成平面状带。
[0040]2)预压:将平面状带的面料放入至进面输送装置I上,由进面输送带11输送至预压面辊12进行初步的预压压平,在输送至下输送带13由下输送带13上的打薄轮组件14进行进一步的打薄压平,最后由卷面辊组件15将平面状带的面料卷制成条状面料,通过其下输送带13上的导向组件16将条状面料输送至预压成型装置2。
[0041]3)初步成型:条状面料经预压成型装置2中的上模组件22以及下模组件24相配合,将条状面料切成小段且通过下压组件和下压组件形成的空腔27使面料套于模具23的表面形成圆锥形状的初步窝窝头基本外形,再由第一输送带241输送至整形装置3。
[0042]4)整形:将初步成型的窝窝头经通过第二输送带34、整形输送带33和整形板32之间形成的整形通道36对窝窝头外表面进行压合、圆润,使窝窝头外表面面料平整且均匀,再由第二输送带34输送至排盘装置4。
[0043]5)收集排盘:经整形装置3成型后的窝窝头通过其传感器47将窝窝头等距的排布于第三输送带42上,在由推板43将窝窝头经滑板46整齐的排布于收集盘45内,实现窝窝头自动成型工艺。
[004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窝窝头成型机,包括进面输送装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面输送装置(I)依次连接有预压成型装置(2)、整形装置(3)以及排盘装置(4),所述预压成型装置(2)包括机架(21)以及设置于机架(21)上的上模组件(22)、下模组件(24)、用于驱动上模组件(22)控制其张合将条状面料切断的驱动组件(25)以及用于驱动下模组件(24)朝上模组件(22)往复运动的凸轮组件(26),所述下模组件(24)与上模组件(22)配合时形成将面料压制成型的空腔(27),所述机架(21)上设置有用于将面料通入上模组件(22)与下模组件(24)之间的进料口(29),所述进料口(29)与进面输送装置(I)连接,所述整形装置(3)与下模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窝窝头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22)包括用于裁断及压合面料成型的模块(221),若干所述模块(221)拼接后朝下模组件(24)方向的端面中心处形成有呈半球形状的凹陷(28),所述凹陷(28)与下模组件(24)形成所述空腔(27),所述模块(221)与驱动组件(2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窝窝头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模块(221)且中部中通的底座(222)以及与模块(221)滑动连接的驱动环(223),所述模块(221)呈三角块状设置,且与驱动环(223)接触的三角面上设置有条形凹槽(224),若干所述模块(221)拼接形成正多边体,且该正多边体朝下模组件(24)的端面中心处形成所述凹陷(28),所述驱动环(22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模块(221)在底座(222)内滑动的滑竿(225),所述滑竿(225)设置于条形凹槽(224)内且与条形凹槽(224)滑动连接,所述底座(22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环(223)驱动模块(221)在底座(222)内转动时限位的限位槽(226),模块(221)与限位槽(226)相抵触时所述正多边体中心处形成有与底座(222)中部相连通的开口,所述驱动环(223)通过驱动组件(25)处于模块(221)上来回转动且与模块(221)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窝窝头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5)包括驱动气缸(251)、联动轴(252)以及设置于驱动环(223)上的轴销(253),所述联动轴(252)上设置有驱动环(223)转动时用于供轴销(253)活动的通槽(254),所述气缸与底座(222)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252)—端与气缸的活塞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轴销(253)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窝窝头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24)包括呈帽状且底部掏空设置的模具(23)、用于输送模具(23)的第一输送带(241)以及与凸轮组件(26)相连接的推杆(243),所述推杆(243)上设置有与模具(23)底部掏空出相配合的凸台(263),所述第一输送带(241)分为左输送带(2411)和右输送带(2412),所述模具(23)放置于左输送带(2411)和右输送带(2412)之间形成的通道(2413)上,所述凸轮组件(26)通过驱动推杆(243)将模具(23)套接于推杆(243)的凸台(263)上且朝上模组件(22)方向运动,所述模具(23)处于最高点时与上模组件(22)之间形成所述空腔(2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窝窝头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组件(26)包括连接杆(261)、与机架(21)转动连接的凸轮(262)以及设置于机架(21)上用于驱动凸轮(262)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凸轮(262)通过连接杆(261)驱动推杆(243)朝上模组件(22)往复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窝窝头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241)上依次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输送带(241)上两相邻模具(23)之间距离的控制装置(246),所述控制装置(246)包括用于阻挡第一输送带(241)上模具(23)的第一闸门(2461)和第二闸门(2462)以及分别驱动第一闸门(2461)和第二闸门(2462)交替朝第一输送带(241)方向运动的第一驱动气缸(2463)和第二驱动气缸(2464),所述第一驱动气缸(2463)和第二驱动气缸(2464)均通过设置于机架(21)上的闸门支架(2465)与机架(21)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窝窝头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3)包括支撑架(31)以及设置于支撑架(31)上的整形板(32)、整形输送带(33)、用于输送成型后窝窝头的第二输送带(34)以及用于驱动整形输送带(33)和第二输送带(34)传动的传动电机(35),所述整形板(32)、整形输送带(33)与第二输送带(34)之间形成供成型后窝窝头整形的整形通道(36),所述整形输送带(33)通过传动电机(35)使成形后的窝窝头处于整形通道(36)内转动且与整形板(32)和整形输送带(33)转动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窝窝头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盘装置(4)包括本体(41)以及设置于本体(41)上用于输送整形后窝窝头的第三输送带(42)、用于推动第三输送带(42)上窝窝头的推板(43)、用于驱动推板(43)运动的推板驱动气缸(44)、用于收集窝窝头的收集盘(45)、用于在推板(43)推送窝窝头时滑动至收集盘(45)内的滑板(46)以及设置于第三输送带(42)上用于控制整形装置(3)输送至第三输送带(42)上两相邻窝窝头之间距离的传感器(47),所述滑板(46)倾斜设置于第三输送带(42)的一侧,所述第三输送带(42)另一侧与推板(43)连接,且滑板(46)与推板(43)对其布置于第三输送带(42)两侧。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窝窝头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面输送装置(I)包括进面输送带(11)、预压面辊(12)、下输送带(13)、打薄轮组件(14)、卷面辊组件(15)以及导向组件(16),所述进面输送带(11)与压合面料的预压面辊(12)连接,所述预压面辊(12)下方设置有用于输送压合后面料的下输送带(13),所述下输送带(13)上与用于将压合面料进行打薄的打薄轮组件(14)连接,所述打薄轮组件(14)与用于将面料卷成条状的卷面辊组件(15)连接,所述下输送带(13)与用于将条状面料导向输送至机架(21)上的进料口(29)的导向组件(16)连接。
【文档编号】A21C3/02GK105831190SQ201610403473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6月8日
【发明人】张荣波
【申请人】杭州贝加尔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