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干机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烘干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0002]茶叶烘干是制茶工艺的必备的一道工序,随着茶叶生产的产业化和机械化,茶叶烘干也从最初的手工木炭烘干方式转变为大型机械烘干设备。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平板式和隧道式烘干机,但这类机械受热不均匀,容易造成叶绿素破坏,影响茶叶质量。于是,较先进的热交换式烘干机逐渐代替了原来的烘干设备,通常,热交换式烘干机内设置有热交换管,热蒸汽从锅炉内流出经烘干机后排出或流回锅炉。然而,由于热蒸汽温度高,在流出烘干机后,仍有较高的温度,存在大量的水蒸气,若直接流回锅炉,其设置在锅炉端的水泵因为蒸汽的压力非常容易损坏。若直接排出,这就造成能源和水源的双重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烘干机热交换器,解决现有茶叶烘干机热能利用率低,能耗大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烘干机热交换器,包括锅炉,烘干机,连接锅炉和烘干机之间的进气总管和回水总管,设置在烘干机内与进气总管相连的烘干盘管;所述烘干机内还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的一端与烘干盘管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与回水总管连接。
[0005]为提高集流量,使蒸汽有更长的距离和时间凝结,还设置有与烘干盘管出口端连接的集流管,与集流管连接的回流进气管,与回流管连接的回流出气管,回流进气管与回流出气管之间设置有一组回流支管。
[0006]为有效控制流量,方便维护处理,所述进气总管上设置有限流阀,所述集流管的出口端、回流支管及回流出气管的出口端均设置有泄压阀。
[0007]优选的,所述烘干盘管设置有3个进气口和3个出气口。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增加一组回流管,将从烘干机中出来的水汽混合物再次导入烘干机内进行热交换,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能耗。将带有温度的水返回到锅炉重新烧沸利用,即减少了该部分水烧开所需要的能量,又节约了水资源。所述回流支管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蒸汽冷凝成水。经回流管流出的水再经过回水总管回到锅炉内,由于该部分水温较低,且热蒸汽较少,减小锅炉的沸腾量,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000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烘干机热交换器,包括锅炉1,烘干机2,连接锅炉I和烘干机2之间的进气总管3和回水总管4,设置在烘干机2内与进气总管3相连的烘干盘管5。烘干盘管5设置有3个进气口与进气总管3连接,在烘干盘管5出口端也设置有3个出气口,烘干盘管5出口端的水温在90?100°C,存在一定量的水蒸气。所述烘干盘管5出口端连接有集流管7,集流管7的末端与回流进气管8连接,还设置有回流出气管9,回流进气管8与回流出气管9之间设置有一组回流支管10。所述回流出气管9与回流管6连接。所述回流管6置于烘干机内,其出口端与回水总管4连接,所述回流管6的进口端位于出口端的下方,且回流管6位于回水总管4的下方,利用水汽混合物的压力将回流管内的水压回回水总管4内。该回流管结构能够提高烘干机的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0012]所述进气总管3上设置有限流阀11,用于控制进入进气盘管的热量。所述集流管7的出口端、回流支管10及回流出气管9的出口端均设置有泄压阀12,方便各段管路的维修,且有利于水蒸气冷凝成水。
【主权项】
1.一种茶叶烘干机热交换器,包括锅炉(1),烘干机(2),连接锅炉(I)和烘干机(2)之间的进气总管(3)和回水总管(4),设置在烘干机(2)内与进气总管(3)相连的烘干盘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2)内还设置有回流管(6),回流管(6)的一端与烘干盘管(5)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与回水总管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机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与烘干盘管(5)出口端连接的集流管(7),与集流管(7)连接的回流进气管(8),与回流管(6)连接的回流出气管(9),回流进气管⑶与回流出气管(9)之间设置有一组回流支管(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叶烘干机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总管(3)上设置有限流阀(11),所述集流管(7)的出口端、回流支管(10)及回流出气管(9)的出口端均设置有泄压阀(12)。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茶叶烘干机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盘管(5)设置有3个进气口和3个出气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烘干机热交换器,包括锅炉,烘干机,连接锅炉和烘干机之间的进气总管和回水总管,设置在烘干机内与进气总管相连的烘干盘管;所述烘干机内还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的一端与烘干盘管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与回水总管连接。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茶叶烘干机的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和节约水资源。同时,可以提高锅炉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茶叶烘干机领域。
【IPC分类】F26B25-00, A23F3-06
【公开号】CN204305976
【申请号】CN201420663574
【发明人】谢一平, 谢昌瑜, 钱兆兵, 冯冰, 任献礼, 程朝军
【申请人】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