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61867发布日期:2022-05-26 08:5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产生装置是一种模仿传统卷烟的电子产品,其产生气溶胶的机理主要是通过电池供能加热发热丝使得气溶胶基质挥发而产生气溶胶。
3.由于用户对于气溶胶装置具有不同的需求,例如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而目前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尺寸固定,难以满足不同的用户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长度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能够改变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以满足不同的用户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长度的不同需求。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包括:
6.第一组件,包括第一端,所述第一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电极与弹性电极;
7.第二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可移动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
8.其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弹性电极处于自然状态并与所述第三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电极处于压缩状态并与所述第三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件为主机,所述第二组件为雾化器,且所述主机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雾化器的所述第二端相连接,以为所述雾化器供电。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且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内,所述第三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体内;
11.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插入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内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所述弹性电极插入设置于所述第二槽体内并与所述第三电极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内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槽体内的长度。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内壁,且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件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孔,所述第一槽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组件内部的通孔,所述第一电极为中空结构,以在所述第一
电极内部形成进气通道,且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通孔。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电极的形变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槽体的深度。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弹性电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极的长度。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三电极电性连接的接触部以及与所述接触部相连接的弹性部。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包括螺纹管或弹簧。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组件与所述第二组件上的定位结构,以使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保持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
19.其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限位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三槽体,且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杆插入设置于所述第三槽体内,且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凸部,所述第三槽体的内壁设置有沿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排列的多个凹部,以容置所述凸部。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组件上设置弹性电极,由于弹性电极具有弹性,其长度可改变,可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且保持电极处于相连接,第一状态下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大于第二状态下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可改变,提高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适用性,进而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长度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一种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一种第一状态的结构简图;
24.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一种第二状态的结构简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一种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一种剖面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另一种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另一种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另一种剖面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另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请参照图1、图2a以及图2b,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可移动连接的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
37.其中,第一组件10包括第一端,第二组件20包括第二端,且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与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相对设置,并可移动连接。
38.进一步地,第一组件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一电极101与弹性电极102,第二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端的第二电极201与第三电极202。
39.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第一状态(如图2a所示)与第二状态(如图2b所示),其中,在第一状态下,弹性电极102处于自然状态并与第三电极202电性连接,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201电性连接;在第二状态下,弹性电极102处于压缩状态并与第三电极202电性连接,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201电性连接;且第一状态下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大于第二状态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
40.在实施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通过在第一组件10上设置弹性电极102,由于弹性电极102具有弹性,可以发生可逆形变,其长度可以改变,进而当气溶胶产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时,弹性电极102可分别处于自然状态与压缩状态,其长度由长变短,且弹性电极102与第三电极202保持连接状态,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201保持连接状态,进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改变其长度,提高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适用性,进而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长度的不同需求。
41.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图2a、图2b以及图3至图5,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可选的,第一组件10为主机11,第二组件20为雾化器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0也可以是主机,而第二组件20也可以是雾化器,在此不作限定,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附图中以第一组件10为主机11,第二组件20为雾化器21为例进行说明。
42.第一组件10包括靠近第二组件20一侧的第一端,第二组件20包括靠近第一组件10一侧的第二端,且第一端与第二端为可移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与第二端还为可拆卸连接,即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可为连接状态或拆分状态,当第一组件10为连接状态时,可以进行气溶胶产生工作以及实现用户的吸食目的,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相连接时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可设置槽口,而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可直接插入设置于第一端的槽口内,以实现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的连接;或者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可设置槽口,而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可直接插入设置于第二端的槽口内,以实现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的连接。
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可以在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处设置一环形件,且该环形件可与第二端滑动连接,可以遮挡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的连接区域,并可以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触碰位于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上的电极元件等。
45.第一组件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一电极101、弹性电极102以及设置于第一组件内部的电路板111,且第一电极101与弹性电极102相对于第一端的端面向外凸出。其中,第一电极101、弹性电极102皆与电路板111电性连接,以接收电信号。
46.第二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端的第二电极201、第三电极202以及设置于第二组件20内的雾化芯211,其中,雾化芯211包括发热件以及导油件,且发热件可以是发热丝或发热膜,导油件与第二组件20中的储液腔室连通,以将储液腔室内的气溶胶基质导入至发热件处进行加热,以产生气溶胶。
47.此外,第二组件20还包括形成于第二端的第一槽体203与第二槽体204,其中,第二电极201设置于第一槽体203内,第三电极202设置于第二槽体204内。其中,第二电极201、第三电极202皆与雾化芯211电性连接。
48.可选的,第二电极201至少设置于第一槽体203的内壁上,第三电极202至少设置于第二槽体204的底部。
49.需要说明的是,弹性电极102可环绕第一电极101设置,对应的,第二槽体204为环绕第一槽体203形成的环形槽,进而当弹性电极102需要与第三电极202电性连接时,第二槽体204可对弹性电极102起到导向作用。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第二槽体204,且第三电极202直接设置于第二端的端面上,同样可以使得弹性电极102与第三电极202进行电性连接。
50.具体地,当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与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为可移动连接;其中,第一电极101插入设置于第一槽体203内并与位于第一槽体203内壁上的第二电极201接触连接,弹性电极102插入设置于第二槽体204内并与位于第二槽体204底部的第三电极202接触连接。
51.则当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相连接时,第一电极101、弹性电极102将电路板111
中的电信号传输至第二电极201与第三电极202中,然后第二电极201与第三电极202进一步将电信号传输至雾化芯211中,以对气溶胶基质进行加热,并会产生气溶胶。
5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第一组件10包括与外界连通的进气孔,而第一电极10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形成有与进气孔相连通的进气通道,且第一槽体203内形成有与进气通道连通的通孔,进而在用户进行吸食动作时,外部的空气可经由进气孔、进气通道以及通孔进入雾化芯211处,以将产生的气溶胶带出。
5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01为柱状结构并设置于第一槽体203的中间区域,且第一槽体203在第二电极201的周围形成一环形空间,而第一电极101的中空结构的直径与第二电极201的直径相匹配,以使得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相连接时,第二电极201插入第一电极101的中空结构中,实现接触连接。此外,第一槽体203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连通第二组件20内部的通孔,第一电极101朝向环形空间的外壁形成有多个进气开口,该进气开口将连通进气孔与通孔,进而在用户进行吸食动作时,外部的空气可经由进气孔、进气通道以及通孔进入雾化芯211处,以将产生的气溶胶带出。
54.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电极102包括弹性部1021以及接触部1022,其中,弹性部1021与第一端相连接,接触部1022连接于弹性部1021远离第一端的一侧,在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下,接触部1022与第三电极202电性连接。且弹性部1021可为螺纹管。
55.可选的,接触部1022与弹性部1021皆可进行导电,且弹性部1021的一端连接于接触部1022,另一端连接于电路板111,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或者接触部1022用于导电,而弹性部1021仅起到弹性的作用,则需要设置导线将接触部1022与电路板111进行连接,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56.如图2a所示,当气溶胶产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弹性电极102正好插入第二槽体204的底部,并与第三电极202相接触,即弹性电极102处于自然状态(未压缩状态),以实现电性连接,同时,第一电极101可刚好插入第一槽体203内,并与第二电极201电性连接,或第一电极101可插入第一槽体203内一定深度,该深度需要小于第一槽体203的深度,以使得当弹性电极102继续压缩时,第一电极101还可以继续向第一槽体203内伸入,同时,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201的接触面积也将变大。
57.需要说明的是,当气溶胶产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的端面相隔离。
58.可选的,弹性电极102的长度大于第一电极101的长度,即弹性电极102相对于第一端的端面向外凸出的距离大于第一电极101相对于第一端的端面向外凸出的距离。
59.如图2b所示,当气溶胶产生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弹性电极102处于压缩状态,并保持与第三电极202相接触,第一电极101插入第一槽体203的深度变大,即第一状态下第一电极101位于第一槽体203内的长度小于第二状态下第一电极101位于第一槽体203内的长度,且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第一状态变小,或者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的端面相接触。
60.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第二状态为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的端面相接触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第二状态还包括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的端面相隔离的情况,即弹性电极102处于压缩状态时,气溶胶产生装置皆可为第二状态,且第二状态下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201的接触面积大
于第一状态下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201的接触面积。
61.可选的,当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的端面相接触时,第一电极101可插入第一槽体203内并与第一槽体203的底部接触,或者第一电极101与第一槽体203的底部相隔离。
62.即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随弹性电极102的长度的变大而变大,随弹性电极102的长度的变小而变小,其中,当弹性电极102处于自然状态时,气溶胶产生装置为最大长度,当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的端面相接触时,气溶胶产生装置为最小长度。
63.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电极102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切换过程中发生的形变长度需要小于第一槽体203的深度,以防止气溶胶产生装置还未达到最小长度时,第一电极101已经达到第一槽体203的底部,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无法继续变短,或者防止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还未达到或达到最大长度时,第一电极101已经从第一槽体203内分离出来,导致电信号的传输中断。
64.进一步地,气溶胶产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上的定位结构,以使气溶胶产生装置保持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65.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2a以及图2b,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的限位杆103以及设置于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的第三槽体205,且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下,限位杆103皆插入设置于第三槽体205内。
66.此外,限位杆103远离第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凸部1031,第三槽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凹部2051,且多个凹部2051沿远离第二端的方向排列,其中,凸部1031与凹部2051相配合,以使得凹部2051可以容置凸部1031。
67.可选的,限位杆103可为一弹性杆,且可在第一组件10上设置一按键,通过按下按键可以推动限位杆103或者凸部1031,以使得凸部1031离开凹部2051,进而可以继续选择另一个凹部2051进行卡合,且松开按键后,限位杆103可通过自身弹性恢复竖直状态,使得凸部1031可以卡入任一凹部2051内。
6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气溶胶产生装置处于不同的长度时,可通过将限位杆103上的凸部1031卡入第三槽体205内的不同凹部2051内,以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保持固定在该长度,在需要进行改变时,通过按下按键使得凸部1031与离开对应的凹部2051,然后卡入另一凹部2051内。
69.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可在第一端设置槽口以使第二端插入槽口内,或在第二端设置槽口以使第一端插入槽口内,以使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定位结构还可以为设置于第一端的槽口内壁的多个凹槽以及设置于第二端上与凹槽相对应处的凸点,或者可以为设置于第二端的槽口内壁的多个凹槽以及设置于第一端上与凹槽相对应处的凸点,且凹槽同样可沿远离第一端或远离第二端的方向进行排列,凸点卡入不同位置的凹槽时,可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在不同长度的状态下进行固定。
70.进一步地,第一组件10的第一端还可以设置第一磁性件104,而第二组件20的第二端可对应设置第二磁性件206,进而可以通过第一磁性件104与第二磁性件206之间的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使得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20的对位更加稳固。
7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图6至图9,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
别之处在于,弹性电极102包括弹性部1021以及接触部1022,其中,弹性部1021可以为弹簧,以实现弹性电极102的可逆形变功能。
72.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其他结构皆可与上一实施例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7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组件10上设置弹性电极102,由于弹性电极102具有弹性,可以发生可逆形变,其长度可改变,可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且保持电极处于相连接,第一状态下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大于第二状态下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使得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长度可改变,提高了气溶胶产生装置的适用性,进而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气溶胶产生装置长度的不同需求。
74.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