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854123发布日期:2023-10-25 21:5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烟草加工,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新采收烟叶存在青杂气重、刺激性大、烟气粗糙等不足,为了改善烟叶品质,必须对烟叶进行醇化处理。烟叶醇化即在贮存过程中使烟叶在微生物、酶及化学成分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利于烟叶致香物质的积累,促进品质的提升。

2、考虑到自然发酵耗时较长、占地面积大、经济性差等不足,人工发酵进行烟叶醇化的研究日渐增多;通常使用由烟叶或种植土壤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西姆芽孢杆菌、高地芽孢杆菌、产香酵母菌等进行人工发酵;而其他来源的微生物用于烟叶醇化品质鲜有报道,且对烤烟叶的香味的改善并不显著,尤其是低等烟叶。

3、沉香作为“众香之首,药中之王”,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酯的木材,主要分布于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区;研究表明:沉香可降低香烟的辛辣味且具有润喉效果。公开号cn10951201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沉香烟丝,包括92wt%至96wt%的烟丝和4wt%至8wt%的沉香丝,沉香丝的直径为0.8-1mm且内部呈海绵状,均匀混合于烟丝中,具有烟气饱满、香气平均自然等优点,但成本高昂。如何利用沉香结香菌来改善烟叶品质成为烟草生物科技工作中的热点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以进一步改善烟叶尤其是上部烟叶的感官评价。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沉香树酯得到沉香结香复合菌,并分离培养沉香优势结香菌;s2、与新鲜加湿的烤烟叶混合,控制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为70-90%下发酵,待新鲜烤烟叶表面布满菌丝后,将烤烟叶烘干至含水量为10%-13%;s3、将烟叶进行堆垛至高度100-120cm或悬挂加湿,在20-23℃、相对湿度为60%-65%下加速醇化5-7个月。所述烟叶采用悬挂后喷水保湿进行发酵处理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

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沉香结香菌包括沉香结香复合菌和沉香优势结香菌,其中所述沉香优势结香菌是从沉香结香复合菌中分离的单一或组合菌株。

5、优选的,步骤s1包括:s11、取培育结香或天然结香的沉香树酯,通过粉碎机粉碎到粒径为50-200μm;s12、将经预处理的烟叶混入粉碎后的沉香树酯粉末,混合均匀置入托盘中,置于35℃生化箱中培养;s13、保持温度35±0.5℃,湿度75%-90%,通风环境下静置放置2-3天后,待里面布满沉香菌丝,得到沉香结香复合菌,并分离培养沉香优势结香菌。

6、优选的,所述烟叶的预处理为:s121、将烟叶去梗除杂,在22±2℃、相对湿度55-60%条件下平衡48h,然后测定含水率;s122、将烟叶湿基揉捻、挤压使烟叶的汁液外溢,通过微波发生器处理3-5min。

7、优选的,所述烟叶为上部烟叶,包括上二棚叶和/或顶叶。

8、优选的,所述沉香结香复合菌中分离的沉香优势结香菌包含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优选自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菌、硬孔菌属(rigidoporus)菌、毛双孢属(lasiodiplodia sp.)菌、镰刀菌属(fusarium)菌、黄绿墨耳菌(melanotus flavolivens)、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红褐肉座菌(hypocrea jecorina)、单孢菌属(pelomonas)、放线孢菌属(actinomycetospora)中的至少一种。

9、优选的,所述沉香优势结香菌由镰刀菌属(fusarium)菌、黄绿墨耳菌(melanotusflavolivens)按照1-5:1-5组成。

10、优选的,所述步骤s2包括:将沉香优势结香菌菌液或发酵液按照0.5-1:1(w/w)喷洒在烤烟叶表面,堆垛至高度80-100cm或加湿悬挂,后控制温度25-28℃、相对湿度为90-95%下发酵2-3天;待垛芯温度升至35-38℃后进行翻堆;之后控制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为80-85%下发酵3-4天,待新鲜烤烟叶表面布满菌丝后,将烤烟叶烘干至含水量为10%-13%。所述加湿悬挂操作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11、优选的,所述沉香优势结香菌菌液采用下述方法制备:s21、取沉香优势结香菌的斜面菌株接种到已灭菌的种子培养基中,在160-180rpm、30-32℃的条件下恒温震荡培养36h,得到种子培养液;s22、将种子培养液置于6500-8000rpm离心15-20min,弃去清液,将不同种类的菌泥按比例混合后加入去离子水配置成5-10%混合菌液。

12、优选的,所述种子培养基中每1l含有的成分为:葡萄糖20.0g、马铃薯200.0g、蒸馏水余量,自然ph,121℃灭菌20min。

13、优选的,所述沉香优势结香菌发酵液采用下述方法制备:往发酵罐中装入40%(v/v)的液体培养基,将硬孔菌属种子液按照6%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罐中,控制通气比为1:1.2,搅拌转速为80rpm,培养温度为32℃,培养16h;再按5-10%的接种量接种黄绿墨耳菌种子液,通气比1:1.7,搅拌转速130rpm、温度为35℃下继续培养12h,然后补加25%(v/v)第二液体培养基,继续培养42h,得到发酵液。

14、优选的,所述液体培养基为:硝酸钠3g,磷酸氢二钠1g,马铃薯浸出粉20g,氯化钠1.5g,藜麦粉30g,葡萄糖30g,加蒸馏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20min,调ph6.2-6.8;所述第二液体培养基为:马铃薯浸出粉6g,葡萄糖20g,烤烟叶粉50g,葡聚六糖0.1g,加蒸馏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20min,ph7.2-7.6。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提升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6、(1)本发明所述的提升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利用沉香结香复合菌或沉香优势结香菌对烟叶进行醇化来改善烟叶尤其是上部烟叶的感官评价;(2)利用上部烟叶提高选择压力以对沉香结香复合菌或沉香优势结香菌筛选,并获得具有协同作用的组合以提高醇化效果;(3)对沉香优势结香菌进行混合发酵,并在发酵培养中加入第二液体培养液以促进分解酶的产生,实现协同作用最大化;(4)通过控制醇化发酵参数使沉香结香复合菌或沉香优势结香菌分阶段发挥作用,最终产生大量的芳香类物质和应激物海藻糖,综合感官评价优。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叶的预处理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叶为上部烟叶,包括上二棚叶和/或顶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香结香复合菌分离的沉香优势结香菌包含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优选自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菌、硬孔菌属(rigidoporus)菌、毛双孢属(lasiodiplodia sp.)菌、镰刀菌属(fusarium)菌、黄绿墨耳菌(melanotus flavolivens)、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sp.)、红褐肉座菌(hypocrea jecorina)、单孢菌属(pelomonas)、放线孢菌属(actinomycetospora)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香优势结香菌由镰刀菌属(fusarium)、黄绿墨耳菌(melanotus flavolivens)按照1-5:1-5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将沉香优势结香菌菌液或发酵液按照0.5-1:1(w/w)喷洒在烤烟叶表面,堆垛至高度80-100cm,或加湿悬挂,后控制温度25-28℃、相对湿度为90-95%下发酵2-3天;待垛芯温度升至35-38℃后进行翻堆;之后控制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为80-85%下发酵3-4天,待新鲜烤烟叶表面布满菌丝后,将烤烟叶烘干至含水量为10%-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香优势结香菌菌液采用下述方法制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基中每1l含有的成分为:葡萄糖20.0g、马铃薯200.0g、蒸馏水余量,自然ph,121℃灭菌20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沉香树酯培养沉香结香复合菌,并分离培养沉香优势结香菌;S2、与新鲜加湿的烤烟叶混合,控制温度为25‑35℃、相对湿度为70‑90%下发酵,待新鲜烤烟叶表面布满菌丝后,将烤烟叶烘干至含水量为10%‑13%;S3、将烟叶进行堆垛至高度100‑120cm,或加湿悬挂,在20‑23℃、相对湿度为60%‑65%下加速醇化5‑7个月。本发明所述利用沉香结香菌提升烤烟叶品质的加工方法首次利用沉香结香复合菌和分离纯化的优势结香菌对烤烟叶进行人工发酵,缩短醇化周期并显著改善烟叶的综合感官评价。

技术研发人员:刘训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训林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