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29922发布日期:2024-03-05 15:3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及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子雾化器,尤其涉及一种支架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1、在相关技术中,雾化器通常包括油杯和装配于油杯的一端的雾化组件,油杯内的储液腔用于存储雾化液,雾化组件内设置发热组件,并且,雾化组件设置有连通储液腔且相接于发热组件的下油通道。然而,常规的下油通道多是开放式的,储液腔和下油通道内的雾化液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当雾化器的方向变换时,雾化液会迅速地流向下油通道或者储液腔,雾化器变为正立方向时雾化液容易经过发热组件溢出而导致漏液或积液,雾化器倒立或倾斜时下油通道内的雾化液会迅速流失,发热组件内的导油体也会雾化液不足,此时抽吸无法产生气溶胶,发热丝也会烧糊,影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及雾化器,可以实现雾化液的缓慢下液,并且雾化器倒立或倾斜时雾化液不易流失,可以降低抽吸时干烧的概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支架,用于雾化器,设置有用于装配发热组件的安装腔以及贯通其顶部且连通所述安装腔的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包括贯通所述支架的顶部的竖直或倾斜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将其分隔为位于顶部的第一储液空间和位于底部的第二储液空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空间和所述第二储液空间的下液通孔。

3、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自底端朝顶端方向总长度的40%-60%处。

4、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上,所述下液通孔的投影总面积和所述分隔件的投影总面积之比小于或等于30%。

5、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开设有多个所述下液通孔,单个所述下液通孔的横截面积在1-3mm2内。

6、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为板状结构,所述下液通孔竖直或倾斜地开设于所述分隔件。

7、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为平板状结构,水平或倾斜设置,所述下液通孔位于所述分隔件的中部位置;或者,

8、所述分隔件为曲面结构,所述分隔件的上底面为凹面和/或所述分隔件的下底面为凸面,所述下液通孔位于所述分隔件的中部位置;或者,

9、所述分隔件为曲面结构,所述分隔件的上底面为凸面和/或所述分隔件的下底面为凹面,,所述下液通孔位于所述分隔件的边缘处。

10、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和所述支架连接为一体;或者,所述分隔件嵌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储液空间的横截面积自底部朝顶部渐扩。

12、进一步地,所述下液通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侧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安装腔。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通道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底端,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对称设置有两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一通道的底端,所述第二通道背离所述安装槽,所述支架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通道缺口。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道在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方向上朝底部倾斜。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开设所述通道缺口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

17、进一步地,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和装配于所述油杯的一端以形储液腔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内竖直或倾斜设置有发热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腔且相接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包括顶端连通所述储液腔且竖直或倾斜的第一通道,所述下液通道中仅所述第一通道的顶端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将其分隔为位于顶部的第一储液空间和位于底部的第二储液空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空间和所述第二储液空间的下液通孔。

18、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支架和装配于所述支架的顶端的顶部密封件,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发热组件的安装腔以及贯通其顶部且连通所述安装腔的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包括贯通所述支架的顶部的竖直或倾斜的所述第一通道。

19、进一步地,在所述雾化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所述下液通孔的投影总面积和所述分隔件的投影总面积之比小于或等于30%。

20、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为平板状结构,水平或倾斜设置,所述下液通孔位于所述分隔件的中部位置;或者,

21、所述分隔件为曲面结构,所述分隔件的上底面为凹面和/或所述分隔件的下底面为凸面,所述下液通孔位于所述分隔件的中部位置;或者,

22、所述分隔件为曲面结构,所述分隔件的上底面为凸面和/或所述分隔件的下底面为凹面,,所述下液通孔位于所述分隔件的边缘处。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储液空间的横截面积自底部朝顶部渐扩。

24、本发明中支架及雾化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25、在本方案中,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可以通过下液通道流向发热组件,从而实现导液,由于第一通道竖直或倾斜设置,其内设置具有下液通孔的分隔件,并且储液腔仅通过第一通道的顶端和下液通道连通,因此,当雾化器从其他状态变为竖直状态时,雾化液可以更为轻缓地从第一储液空间流向第二储液空间,对发热组件的冲击更小,漏液风险更小,而从其它状态变为倒立或倾斜状态时,尽管第二储液空间内的雾化液会少量流向储液腔,但之后第二储液空间的气压会变得小于储液腔,在气压的作用下第二储液空间至发热组件处的雾化液不会再流向储液腔,发热组件仍然会浸润雾化液。实现了雾化液的缓慢下液,并且雾化器倒立或倾斜时雾化液不易从发热组件处流失,可以降低抽吸时干烧的概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架,用于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装配发热组件的安装腔以及贯通其顶部且连通所述安装腔的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包括贯通所述支架的顶部的竖直或倾斜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将其分隔为位于顶部的第一储液空间和位于底部的第二储液空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空间和所述第二储液空间的下液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自底端朝顶端方向总长度的40%-60%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上,所述下液通孔的投影总面积和所述分隔件的投影总面积之比小于或等于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开设有多个所述下液通孔,单个所述下液通孔的横截面积在1-3mm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为板状结构,所述下液通孔竖直或倾斜地开设于所述分隔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为平板状结构,水平或倾斜设置,所述下液通孔位于所述分隔件的中部位置;或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和所述支架连接为一体;或者,所述分隔件嵌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空间的横截面积自底部朝顶部渐扩。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通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侧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安装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通道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底端,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对称设置有两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一通道的底端,所述第二通道背离所述安装槽,所述支架的外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通道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在远离所述第一通道的方向上朝底部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开设所述通道缺口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

14.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和装配于所述油杯的一端以形储液腔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内设置有发热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腔且相接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包括顶端连通所述储液腔且竖直或倾斜的第一通道,所述下液通道中仅所述第一通道的顶端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将其分隔为位于顶部的第一储液空间和位于底部的第二储液空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空间和所述第二储液空间的下液通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支架和装配于所述支架的顶端的顶部密封件,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于装配所述发热组件的安装腔以及贯通其顶部且连通所述安装腔的下液通道,所述下液通道包括贯通所述支架的顶部的竖直或倾斜的所述第一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化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所述下液通孔的投影总面积和所述分隔件的投影总面积之比小于或等于30%。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为平板状结构,水平或倾斜设置,所述下液通孔位于所述分隔件的中部位置;或者,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空间的横截面积自底部朝顶部渐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架及雾化器,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和装配于油杯的一端以形储液腔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内设置有发热组件,雾化组件还包括支架和装配于支架的顶端的顶部密封件,支架设置有用于装配发热组件的安装腔以及贯通其顶部且连通安装腔的下液通道,下液通道包括贯通支架的顶部的竖直或倾斜的第一通道,下液通道中仅第一通道的顶端连通储液腔,第一通道内设置有将其分隔为位于顶部的第一储液空间和位于底部的第二储液空间的分隔件,分隔件开设有连通第一储液空间和第二储液空间的下液通孔。本方案实现了雾化液的缓慢下液,并且雾化器倒立或倾斜时雾化液不易从发热组件处流失,可以降低抽吸时干烧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郭满堂,潘世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