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1432发布日期:2024-03-12 20:4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烟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子雾化装置是通过控制电路和气流感应器来控制工作状态和烟雾输出量,根据气溶胶产生基质不同,产生含烟碱或大麻酚的气溶胶,供人抽吸的一种电子传送系统。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流固体介质的雾化装置主要采用发热丝或发热网发热芯,通过电阻式发热丝,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加热空气,进而将固体介质里面的成分雾化分离出来,供使用者吸食,相关技术中间接加热的雾化方式存在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电子雾化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3、烟弹壳体,所述烟弹壳体形成有出雾通道;

4、与所述烟弹壳体连接的雾化座,所述雾化座包括容纳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容纳装置;

5、红外光源,所述红外光源用于产生粒子束以照射容置于所述容纳装置的气溶胶产生基质;

6、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粒子束的传输路径上,用于阻挡所述粒子束传输至所述出雾通道。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包括所述阻挡部以及与所述阻挡部连接的本体,所述本体与所述容纳装置之间限定出雾化腔,所述盖板形成有连通所述雾化腔和所述出雾通道的烟气通道,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粒子束的传输路径上,用于阻挡所述粒子束传输至所述出雾通道。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包括设置在所述阻挡部远离所述出雾通道的一侧的反射部,至少部分传输至所述反射部的所述粒子束能够反射至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部为反射膜、反射涂层或光学元件。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出雾通道靠近所述雾化座的一端,所述本体远离所述雾化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烟弹壳体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凸台卡入所述凹槽。

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座包括与所述烟弹壳体连接的雾化支架,所述雾化支架形成有第一安装槽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部的入射通道,所述容纳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粒子束传输至所述入射通道后经所述容纳装置照射至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烟弹壳体包括具有所述出雾通道的出雾柱筒以及围设在所述出雾柱筒周侧的外壳,所述出雾柱筒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凹槽,所述本体远离所述雾化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卡入所述凹槽。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支架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外壳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卡扣,其中另一设置有卡槽;当所述第二凸台伸入所述外壳内,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接,所述第二凸台远离所述入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本体抵接。

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装置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装置的材质为透明石英、透明陶瓷、玻璃、金刚石或类金刚石。

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装置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入射通道通过所述透气孔连通。

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透气孔的孔径为0.5mm~1.5mm。

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匀光件,沿所述粒子束的传输方向,所述匀光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装置的上游。

1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座包括与所述烟弹壳体连接的雾化支架,所述雾化支架形成有第一安装槽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底部的入射通道,所述容纳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粒子束传输至所述入射通道后经所述容纳装置照射至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

20、所述入射通道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槽一端的侧壁形成有卡槽,所述匀光件嵌入所述卡槽内。

2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入射通道位于所述卡槽处的侧壁形成有透气槽,当所述匀光件嵌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入射通道通过所述透气槽与外界连通。

2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与所述雾化座连接的烟杆壳体,所述红外光源设置在所述烟杆壳体内,所述雾化座与所述烟杆壳体磁吸连接。

2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光源为热辐射式红外光源或受激辐射式红外光源。

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设置有包括容纳装置的雾化座,通过设置红外光源,用于产生粒子束以照射容置于雾化座的容纳装置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一方面,通过红外光源产生粒子束直接照射在气溶胶产生基质上,以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直接进行加热,所需加热时间短,出雾快,雾耗比高,从而在提高了电子雾化装置加热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雾耗比,且通过红外光源产生粒子束直接照射在气溶胶产生基质上,可以使得温度均匀性好,进而改善口感。另外,通过在粒子束的传输路径上设置阻挡部,用于阻挡粒子束传输至出雾通道,可以防止粒子束直接辐射出去,造成安全隐患,在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阻挡部还能够将部分粒子束反射至气溶胶产生基质,进一步地提高了雾化效率。另一方面,红外光源和气溶胶产生基质不接触,非接触式加热,不存在气溶胶产生基质碳化后在红外光源表面附着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红外光源以及电子雾化装置的性能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盖板(30),所述盖板(30)包括所述阻挡部(32)以及与所述阻挡部(32)连接的本体(31),所述本体(31)与所述容纳装置(22)之间限定出雾化腔(100a),所述盖板(30)形成有连通所述雾化腔(100a)和所述出雾通道(11a)的烟气通道(30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0)包括设置在所述阻挡部(32)远离所述出雾通道(11a)的一侧的反射部(33),至少部分传输至所述反射部(33)的所述粒子束能够反射至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33)为反射膜、反射涂层或光学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0)设置在所述出雾通道(11a)靠近所述雾化座(20)的一端,所述本体(31)远离所述雾化腔(100a)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31a),所述烟弹壳体(10)设置有凹槽(10a),所述第一凸台(31a)卡入所述凹槽(10a)。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20)包括与所述烟弹壳体(10)连接的雾化支架(21),所述雾化支架(21)形成有第一安装槽(21a)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21a)底部的入射通道(21b),所述容纳装置(2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21a)内,所述粒子束传输至所述入射通道(21b)后经所述容纳装置(22)照射至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壳体(10)包括具有所述出雾通道(11a)的出雾柱筒(11)以及围设在所述出雾柱筒(11)周侧的外壳(12),所述出雾柱筒(11)与所述外壳(12)之间形成凹槽(10a),所述本体(31)远离所述雾化腔(100a)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31a),所述第一凸台(31a)卡入所述凹槽(10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支架(21)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凸台(21c),所述第二凸台(21c)与所述外壳(12)的其中之一设置有卡扣(21d),其中另一设置有卡槽(12a);当所述第二凸台(21c)伸入所述外壳(12)内,所述卡扣(21d)与所述卡槽(12a)卡接,所述第二凸台(21c)远离所述入射通道(21b)的一端与所述本体(3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22)的材质为透明材质;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22a)的孔径为0.5mm~1.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匀光件(40),沿所述粒子束的传输方向,所述匀光件(40)设置在所述容纳装置(22)的上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20)包括与所述烟弹壳体(10)连接的雾化支架(21),所述雾化支架(21)形成有第一安装槽(21a)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21a)底部的入射通道(21b),所述容纳装置(2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21a)内,所述粒子束传输至所述入射通道(21b)后经所述容纳装置(22)照射至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7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通道(21b)位于所述卡槽(12a)处的侧壁形成有透气槽(21e),当所述匀光件(40)嵌入所述卡槽(12a)内,所述入射通道(21b)通过所述透气槽(21e)与外界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与所述雾化座(20)连接的烟杆壳体(50),所述红外光源(60)设置在所述烟杆壳体(50)内,所述雾化座(20)与所述烟杆壳体(50)磁吸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源(60)为热辐射式红外光源(61)或受激辐射式红外光源(62)。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烟弹壳体、雾化座、阻挡部以及红外光源,烟弹壳体形成有出雾通道;雾化座与烟弹壳体连接,雾化座包括容纳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容纳装置;红外光源用于产生粒子束以照射容置于容纳装置的气溶胶产生基质;阻挡部位于所述粒子束的传输路径上,用于阻挡所述粒子束传输至所述出雾通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陈勋,黄金国,王晓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