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头防自启结构及其气雾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5333发布日期:2023-04-30 00:0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咪头防自启结构及其气雾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设计涉及一种电子烟,尤其涉及一种侧进气式咪头防自启结构及其气雾发生器。


背景技术:

1、电子烟主要包括雾化弹和壳体,雾化弹装设于壳体上部的插接空间,壳体的下部装设有塑胶架、控制组件、电源组件,塑胶架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侧边装设有咪头,咪头连接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连接电源组件,塑胶架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弹性端子,弹性端子连接电源组件,控制组件例如电路板,电源组件例如电池。

2、雾化弹包括底座、雾化管、烟嘴,底座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和烟嘴之间通过雾化管连通,雾化管内装设有雾化组件,雾化管的侧壁开设有进油孔,雾化弹的烟油通过进油孔进入到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电热丝、导油棉,电热丝缠绕于导油棉,导油棉通过进油孔引出,便于导油棉吸附烟油,电热丝通道产生热量将烟油加热雾化,雾化后的烟气通过雾化管、烟嘴流出。底座和设置有金属电极,金属电极通过导线连接电热丝的两端,金属电极还连接弹性端子,控制组件控制电源组件向电热丝的输出模式/功率。

3、抽吸时,外部空气通过进气通道流入,咪头感应到进气通道内气压发生变化,咪头发出电信号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向电热丝通电,便于发热丝产生热量,空气继续流动进入到进气孔,将电热丝产生的烟气向上带走,便于雾化的持续进行,当停止抽吸时,多余的烟气沿着进气孔、进气通道向下流动,长期使用,向下流动的烟气在进气通道内冷凝,并汇聚成冷凝液流向咪头,导致咪头不能正常工作;还有多余的烟气沿着进气孔、进气通道向下流动进入到咪头的表面,也将形成冷凝液,影响咪头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设计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及其气雾发生器,其具有防止烟气回流导致咪头损坏的特性。。

2、本设计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其包括:

3、一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开设第一气道,所述支架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之间通过转接通道连通,所述支架的一侧还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侧边通过感应通道连通转接通道;

4、一控制组件,其包括一气流传感器,所述气流传感器装设于收容槽,所述气流传感器的一面连通感应通道,所述气流传感器的另一面连通外界空气。

5、所述第一气道位于所述支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气道位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所述转接通道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支架的上、下表面,所述感应通道呈水平设置。

6、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气流传感器,所述气流传感器的外侧套设一密封套,密封套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所述电路板沿上下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气流传感器的下表面对应所述通孔。

7、所述密封套的下表面向上开设密封腔,密封腔的侧壁抵接气流传感器的侧壁,密封腔的顶壁向上开设预留空腔,预留空腔位于气流传感器的上方,密封腔的侧壁向外开设一预留通道,所述预留通道的内侧连通预留空腔,所述预留通道的外侧连通感应通道。

8、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向上凸设第一凸缘、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位于第一凸缘内,所述第二凸缘的上表面低于第一凸缘的上表面,转接通道位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凸缘围成第一储液空间,第一储液空间内装设有第一吸油棉。

9、所述第二凸缘的端部朝远离转接通道的方向分别延伸一挡墙,所述挡墙、第二凸缘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挡墙和第一凸缘之间具有间隙,挡墙和第一凸缘之间的间隙内装设一第二吸油棉。

10、所述挡墙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过气孔,所述过气孔水平延伸贯穿挡墙的两个相对的侧面。

11、两个挡墙和与之相邻的第二凸缘围成一第二储液空间,支架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位于第二储液空间,第一凸缘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的凹槽,凹槽连通第一储液空间和第二储液空间。

12、一种使用所述的咪头防自启结构的气雾发生器,所述气雾发生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上部设置有烟嘴,外壳的下部设置有空气入口,空气入口连通第一气道,外壳内装设有雾化组件、储油组件、电源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管体、雾化芯,雾化芯装设于所述管体,雾化芯的两端抵接储油组件,管体的下部连通第二气道,管体的上部连通烟嘴,电源组件连接控制组件、雾化组件。

13、所述外壳还包括一塑胶壳,所述塑胶壳的自上而下依序装设有第一密封硅胶、储油组件、第二密封硅胶,管体插置于中空的储油组件中,第一密封硅胶在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一气流道,第二密封硅胶在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二气流道,第一气流道将管体的上部和烟嘴连通,第二气流道将管体的下部和第二气道连通。

14、本设计支架的一侧开设第一气道,所述支架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之间通过转接通道连通,所述支架的一侧还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侧边通过感应通道连通转接通道;一控制组件,其包括一气流传感器,所述气流传感器装设于收容槽,所述气流传感器的一面连通感应通道,所述气流传感器的另一面连通外界空气。外界空气通过第二气道、转接通道、第一气道流动时,通过感应通道触发气流传感器;当气体反向流动时,气体通过第一气道、转接通道、第二气道流出,可以防止冷凝液进入气流传感器,避免气流传感器被冷凝液淹没,导致气流传感器损坏、自启动等异常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位于所述支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气道位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所述转接通道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支架的上、下表面,所述感应通道呈水平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气流传感器,所述气流传感器的外侧套设一密封套,密封套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所述电路板沿上下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气流传感器的下表面对应所述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的下表面向上开设密封腔,密封腔的侧壁抵接气流传感器的侧壁,密封腔的顶壁向上开设预留空腔,预留空腔位于气流传感器的上方,密封腔的侧壁向外开设一预留通道,所述预留通道的内侧连通预留空腔,所述预留通道的外侧连通感应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向上凸设第一凸缘、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位于第一凸缘内,所述第二凸缘的上表面低于第一凸缘的上表面,转接通道位于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凸缘围成第一储液空间,第一储液空间内装设有第一吸油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缘的端部朝远离转接通道的方向分别延伸一挡墙,所述挡墙、第二凸缘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挡墙和第一凸缘之间具有间隙,挡墙和第一凸缘之间的间隙内装设一第二吸油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过气孔,所述过气孔水平延伸贯穿挡墙的两个相对的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挡墙和与之相邻的第二凸缘围成一第二储液空间,支架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位于第二储液空间,第一凸缘的上表面向下开设有的凹槽,凹槽连通第一储液空间和第二储液空间。

9.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的气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发生器包括外壳,外壳的上部设置有烟嘴,外壳的下部设置有空气入口,空气入口连通第一气道,外壳内装设有雾化组件、储油组件、电源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管体、雾化芯,雾化芯装设于所述管体,雾化芯的两端抵接储油组件,管体的下部连通第二气道,管体的上部连通烟嘴,电源组件连接控制组件、雾化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一塑胶壳,所述塑胶壳的自上而下依序装设有第一密封硅胶、储油组件、第二密封硅胶,管体插置于中空的储油组件中,第一密封硅胶在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一气流道,第二密封硅胶在上下方向开设有第二气流道,第一气流道将管体的上部和烟嘴连通,第二气流道将管体的下部和第二气道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咪头防自启结构,其包括:支架的一侧开设第一气道,支架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气道,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之间通过转接通道连通,支架的一侧还开设有收容槽,收容槽的侧边通过感应通道连通转接通道;控制组件包括气流传感器,气流传感器装设于收容槽,气流传感器的一面连通感应通道,另一面连通外界空气。外界空气通过第二气道、转接通道、第一气道流动时,通过感应通道触发气流传感器;当气体反向流动时,气体通过第一气道、转接通道、第二气道流出,可以防止冷凝液进入气流传感器,导致其损坏、自启动等异常现象。本设计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咪头防自启结构的气雾发生器,其具有使用安全、寿命长、灵敏度高的特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范方琴,郭永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