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加热不燃烧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具有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能够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使其产生气溶胶提取物。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气溶胶生成制品与加热组件的装配位置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底部高于加热组件中用于加热的加热体。这种位置不配的情况会导致加热体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气溶胶生成制品利用而流失,除热量流失浪费电能外,被传导出去的热量也会降低使用者握持该气溶胶产生装置时的使用体验。
2、相关技术中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加热组件也提供有限制气溶胶生成制品轴向位置的支架结构,该支架结构与加热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然而气溶胶生成制品被加热后产生的烟气冷凝液会通过该间隙残留,难以清洁,为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
3、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包括上端、与所述上端相对的下端以及贯通所述上端和所述下端的容置腔;以及
4、支撑座,支撑于所述下端,并包括一个止动面,所述止动面与所述容置腔对应设置,并与所述下端的端面齐平或位于所述端面的下方并间隔设置。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呈筒状,其包括一个轴向贯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通道包括靠近所述发热管的第一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呈喇叭状,其靠近所述发热管的一端的孔径小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径,并大于远离所述发热管的一端的孔径。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包括止动杆,所述止动杆沿轴向穿设于所述气流通道中,且所述止动杆的侧壁面与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隔。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动杆的上端面与所述止动面齐平。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动杆与所述气流通道共轴。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止动杆包括第一圆柱段、第二圆柱段以及将所述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轴向连接的过渡段;所述第一圆柱段靠近所述发热管,且其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段。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圆柱段和所述过渡段位于所述第一通道段中。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呈筒状,其与所述发热管沿轴向连接在一起。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座包括套接部以及支撑部,所述套接部套接于所述发热管的下端,所述止动面形成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管的下端和所述支撑座之间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径向密封部和与所述径向密封部相连的轴向密封部,所述径向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壁面与所述套接部的内壁面之间,所述轴向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发热管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之间。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腔呈圆柱状。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呈工字型设置,所述支架组件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纵向分隔壁,所述纵向分隔壁将所述壳体内分为相邻的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包括导气孔,所述气流通道的底端对应所述导气孔。
18、实施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支撑座支撑于发热管的下端,并包括一个止动面,该止动面与容置腔对应设置,并与所述下端的端面齐平或位于所述端面的下方并间隔设置,有效减少了发热管的热量直接传导至发热体支架,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呈筒状,其包括一个轴向贯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靠近所述发热管的第一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呈喇叭状,其靠近所述发热管的一端的孔径小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径,并大于远离所述发热管的一端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止动杆,所述止动杆沿轴向穿设于所述气流通道中,且所述止动杆的侧壁面与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杆的上端面与所述止动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杆与所述气流通道共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杆包括第一圆柱段、第二圆柱段以及将所述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轴向连接的过渡段;所述第一圆柱段靠近所述发热管,且其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段和所述过渡段位于所述第一通道段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呈筒状,其与所述发热管沿轴向连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套接部以及支撑部,所述套接部套接于所述发热管的下端,所述止动面形成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管的下端和所述支撑座之间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径向密封部和与所述径向密封部相连的轴向密封部,所述径向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壁面与所述套接部的内壁面之间,所述轴向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发热管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呈圆柱状。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呈工字型设置,所述支架组件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纵向分隔壁,所述纵向分隔壁将所述壳体内分为相邻的第一空间以及第二空间,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包括导气孔,所述气流通道的底端对应所述导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