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结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75905发布日期:2024-11-15 14:23阅读:7来源:国知局
发热结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热不燃烧雾化,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结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1、在hnb(加热不燃烧)雾化技术领域,一般采用中心发热体加热或周圈发热体加热等加热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发热体产生热量,然后热量通过热传导直接传递给气溶胶形成基质等介质,介质一般会在350℃以内雾化。这种加热方式的缺点是,发热体直接或通过固态材料间接将热量热传导给气溶胶形成基质等介质,这就要求发热体的工作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将引起介质过烧而影响电子烟的抽吸口感。因此,温度测量和控制变得非常重要,相关技术中由于发热体的温度不是均匀分布的,其不同部位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和差别,因此如何检测并更真实反应发热体的温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发热结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发热结构,其包括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红外光的发热体、供所述红外光透过的管体、以及热电阻测温元件;

3、所述发热体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管体内;

4、所述热电阻测温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周面上的第一测温段和第二测温段;所述第一测温段与所述第二测温段连接形成测温回路;

5、所述管体的周面沿其轴向包括多个温区;

6、其中所述第一测温段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二测温段的电阻,且所述第一测温段对应所述管体周面上的其中一个所述温区设置。

7、构造一种发热结构,其包括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红外光的发热体、供所述红外光透过的管体、以及热电阻测温元件;

8、所述发热体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管体内;

9、所述热电阻测温元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周面上的第一测温段和第二测温段;所述第一测温段与所述第二测温段连接形成测温回路;

10、所述管体的周面沿其轴向包括多个温区;

11、所述热电阻测温元件至少包括第一测温段和第二测温段;

12、其中所述第一测温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测温段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测温段对应所述管体周面上的其中一个所述温区设置;

13、和/或,所述第一测温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测温段的厚度,且所述第一测温段对应所述管体周面上的其中一个所述温区设置。

14、优选地,所述第一测温段的电阻阻值与所述第二测温段的电阻阻值之比大于或等于2。

15、优选地,所述第一测温段沿所述管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测温段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测温段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测温段,相对另一端连接电源。

16、优选地,所述第二测温段包括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17、所述第一测温段连接在所述第二测温段的第一部分的一端和其第二部分的一端之间;

18、所述第二测温段的第一部分的相对另一端、以及其第二部分的相对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

19、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周面包括对称的两个半圆弧面区域,所述第二测温段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全部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半圆弧面区域上。

20、优选地,所述第二测温段包括宽度不相同的多个区域,且靠近所述第一测温段的区域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一测温段的区域的宽度。

21、优选地,所述第二测温段的宽度沿靠近所述第一测温段的方向逐渐减小。

22、优选地,所述第二测温段包括电极,所述电极连接在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一测温段之间。

23、优选地,所述电极的材料包括金、银、铂、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24、优选地,所述第二测温段除了所述电极以外的部分的材料包括铂、金、银、铬、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25、优选地,所述第一测温段沿所述管体的周向延伸一圈形成环状。

26、优选地,所述第一测温段沿所述管体的周向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管体的周长。

27、优选地,所述第一测温段的材料包括铂、金、银、铬、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28、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测温段和/或第二测温段表面的釉层。

29、优选地,所述釉层的材料包括sio2。

30、优选地,所述sio2的重量百分比大于或等于95%。

31、优选地,所述第一测温段和第二测温段的电阻温度系数大于或等于300ppm/℃。

32、优选地,所述第一测温段的宽度为0.1mm-3mm;

33、和/或,所述第二测温段的宽度为0.2mm-6mm。

34、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包括相连的发热部和导电部;所述发热部包括发热基体、包覆在所述发热基体上的红外辐射层。

35、本发明还构造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结构。

36、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合理分配测温回路的电阻大小,令电阻相对更大的第一测温段对应管体周面上的特定温区设置,可提高测温回路表征特定温区温度的准确程度,从而更准确地监测发热结构表面的温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红外光的发热体(1)、供所述红外光透过的管体(2)、以及热电阻测温元件(3);

2.一种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红外光的发热体(1)、供所述红外光透过的管体(2)、以及热电阻测温元件(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段(31)的电阻阻值与所述第二测温段(32)的电阻阻值之比大于或等于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段(31)沿所述管体(2)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测温段(32)沿所述管体(2)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测温段(32)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测温段(31),相对另一端连接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温段(32)包括沿所述管体(2)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部分(321)和第二部分(3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的周面包括对称的两个半圆弧面区域,所述第二测温段(32)的第一部分(321)和第二部分(322)全部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半圆弧面区域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温段(32)包括宽度不相同的多个区域,且靠近所述第一测温段(31)的区域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一测温段(31)的区域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温段(32)的宽度沿靠近所述第一测温段(31)的方向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温段(32)包括电极,所述电极连接在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一测温段(3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材料包括金、银、铂、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测温段(32)除了所述电极以外的部分的材料包括铂、金、银、铬、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段(31)沿所述管体(2)的周向延伸一圈形成环状。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段(31)沿所述管体(2)的周向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管体(2)的周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段(31)的材料包括铂、金、银、铬、镍中的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测温段(31)和/或第二测温段(32)表面的釉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段(31)和第二测温段(32)的电阻温度系数大于或等于300ppm/℃。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段(31)的宽度(w1)为0.1mm-3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1)包括相连的发热部和导电部;所述发热部包括发热基体(11)、包覆在所述发热基体(11)上的红外辐射层(13)。

18.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热结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发热结构包括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红外光的发热体、供红外光透过的管体、以及热电阻测温元件;发热体至少部分容纳在管体内;热电阻测温元件包括设置在管体的周面上的第一测温段和第二测温段;第一测温段与第二测温段连接形成测温回路;管体的周面沿其轴向包括多个温区;其中第一测温段的电阻大于第二测温段的电阻,且第一测温段对应管体周面上的其中一个温区设置。通过合理分配测温回路的电阻大小,令电阻相对更大的第一测温段对应管体周面上的特定温区设置,可提高测温回路表征特定温区温度的准确程度,从而更准确地监测发热结构表面的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马磊,谢方,张国,张鹏冲,周宏明,李日红,张幸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