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3603发布日期:2023-10-12 16:4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雾化,尤其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内的雾化结构都是通过在储液腔设一用于吸收烟液的储液件,然后在储液件内设一用于通气流和排烟雾的雾气管,电加热元件外包裹导液棉并安装在雾气管内,导液棉两端从雾气管外壁上的通孔伸出与储液件抵接用来导油供电加热元件加热雾化,此种雾化结构,不仅会造成雾化器的结构复杂和装配效率底,而且还会产生雾气管和导液棉的造价费和组装人工费,并且利用导液棉来导油和雾气管来通气流和排烟雾,由于导液棉的体积小吸油量有限极易造成导液棉干烧,雾气管多为金属和陶瓷材质制成,吸热强烟雾通过后极易液化产生冷凝液,由于雾气管的材质不具有渗透性和吸附性,冷凝液会回流到导液棉上稀释烟液淡化烟雾口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的雾化结构复杂、装配效率底、部件多造价和组装人工费高,以及易出现干烧和产生冷凝液的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器主体,所述储液器主体内设有用于储存烟液的储液腔和用于雾化烟液的雾化腔室,所述储液腔内设有用于吸收烟液的储液件,所述储液件内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室相通且用于排烟雾的雾气通道,所述雾化腔室与所述雾气通道之间设有用于把储液件内烟液加热至产生烟雾的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储液件相贴合。

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储液件是由棉材质或陶瓷材质制成。

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加热元件是由呈平面状或弧面状的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电加热元件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通气流和传递热量的通孔,每一所述通孔与所述雾化腔室相对应且相通,每一所述通孔还与所述雾气通道相对应且相通。

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储液器主体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顶端设有一体成型的密封体,所述密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雾气通道相对应缺口,所述电加热元件罩设在所述密封体上并在所述缺口处形成所述雾化腔室,所述缺口通过每一所述通孔与所述雾气通道相通。

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储液器主体还包括储液管,所述储液管内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件设在储液管内,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储液管底端用于密封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件底端开设有导油槽,所述雾气通道从所述储液件顶端贯通至所述导油槽,所述密封体插入所述导油槽内用于封堵所述导油槽,并使得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储液件相贴合。

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密封件顶端还设有用于隔离烟液和气流的气液隔离体,所述气液隔离体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密封件底端开设有贯穿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气液隔离体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缺口相对应且相通。

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储液器主体还包括封油件,所述封油件设在所述储液管顶端也用于密封所述储液腔,所述封油件顶端开设有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与所述雾气通道相对应且相通。

9、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供电主体和上述的雾化器,所述供电主体上设有用于适配所述雾化器的适配部,所述雾化器设在所述适配部,所述供电主体内设有用于给所述储液器主体供电的电源组件。

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芯和电源板,所述电芯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所述电源板与所述储液器主体的电加热元件电连接。

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供电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壳和第二主体壳,以及罩壳,所述电源板设在所述第一主体壳内,所述电芯设在所述第二主体壳内,所述第一主体壳与所述第二主体壳相扣合,所述第一主体壳侧壁开设有作为所述适配部的适配槽,所述储液器主体设在所述适配槽,所述罩壳套设在所述第一主体壳侧壁并覆盖所述适配槽。

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主体壳顶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出雾通道相对应且相通,所述第一主体壳底端开设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进气通道相通。

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供电主体还包括吸嘴,所述吸嘴设在所述第一主体壳顶端,所述吸嘴顶端开设有吸烟口,所述吸嘴内设有用于排烟雾的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上端与所述吸烟口相连通,所述排烟管下端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出雾通道,使得所述排烟管也与所述出雾通道相通。

14、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技术特征,分布在各个技术方案中,如果要罗列出本申请所有可能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即技术方案)的话,会使得说明书过于冗长。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本申请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中发明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下文各个实施方式和例子中发明的各技术特征、以及附图中发明的各个技术特征,都可以自由地互相组合,从而构成各种新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均因视为在本说明书中已经记载),除非这种技术特征的组合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例如,在一个例子中发明了特征a+b+c,在另 一个例子中发明了特征a+b+d+e,而特征c和d是起到相同作用的等同技术手段,技术上只要择一使用即可,不可能同时采用,特征e技术上可以与特征c相组合,则a+b+c+d的方案因技术不可行而应当不被视为已经记载,而a+b+c+e的方案应当视为已经被记载。

15、实施本发明的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不需要在储液件内单独设计用于排雾气的雾气管,也不需要在电加热元件上包裹用于导烟液的导液棉,电加热元件可直接对储液件内烟液加热至产生烟雾,并通过储液件的雾气通道排出供用户吸食,从而节省了雾气管和导液棉的造价费和组装人工费,简化了雾化器的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还不会产生冷凝液和出现干烧。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器主体,所述储液器主体内设有用于储存烟液的储液腔和用于雾化烟液的雾化腔室,所述储液腔内设有用于吸收烟液的储液件,所述储液件内开设有与所述雾化腔室相通且用于排烟雾的雾气通道,所述雾化腔室与所述雾气通道之间设有用于把储液件内烟液加热至产生烟雾的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储液件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件是由棉材质或陶瓷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是由呈平面状或弧面状的金属材质制成,所述电加热元件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通气流和传递热量的通孔,每一所述通孔与所述雾化腔室相对应且相通,每一所述通孔还与所述雾气通道相对应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主体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顶端设有一体成型的密封体,所述密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雾气通道相对应缺口,所述电加热元件罩设在所述密封体上并在所述缺口处形成所述雾化腔室,所述缺口通过每一所述通孔与所述雾气通道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主体还包括储液管,所述储液管内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件设在储液管内,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储液管底端用于密封所述储液腔,所述储液件底端开设有导油槽,所述雾气通道从所述储液件顶端贯通至所述导油槽,所述密封体插入所述导油槽内用于封堵所述导油槽,并使得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储液件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顶端还设有用于隔离烟液和气流的气液隔离体,所述气液隔离体位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密封件底端开设有贯穿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气液隔离体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缺口相对应且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主体还包括封油件,所述封油件设在所述储液管顶端也用于密封所述储液腔,所述封油件顶端开设有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与所述雾气通道相对应且相通。

8.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主体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雾化器,所述供电主体上设有用于适配所述雾化器的适配部,所述雾化器设在所述适配部,所述供电主体内设有用于给所述储液器主体供电的电源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芯和电源板,所述电芯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所述电源板与所述储液器主体的电加热元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壳和第二主体壳,以及罩壳,所述电源板设在所述第一主体壳内,所述电芯设在所述第二主体壳内,所述第一主体壳与所述第二主体壳相扣合,所述第一主体壳侧壁开设有作为所述适配部的适配槽,所述储液器主体设在所述适配槽,所述罩壳套设在所述第一主体壳侧壁并覆盖所述适配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壳顶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出雾通道相对应且相通,所述第一主体壳底端开设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进气通道相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主体还包括吸嘴,所述吸嘴设在所述第一主体壳顶端,所述吸嘴顶端开设有吸烟口,所述吸嘴内设有用于排烟雾的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上端与所述吸烟口相连通,所述排烟管下端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出雾通道,使得所述排烟管也与所述出雾通道相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该雾化器包括储液器主体,储液器主体内设有用于储存烟液的储液腔和用于雾化烟液的雾化腔室,储液腔内设有用于吸收烟液的储液件,储液件内开设有与雾化腔室相通且用于排烟雾的雾气通道,雾化腔室与雾气通道之间设有用于把储液件内烟液加热至产生烟雾的电加热元件,电加热元件与储液件相贴合。本发明不需要单独设计用于排雾气的雾气管,也不需要在电加热元件上包裹用于导烟液的导液棉,电加热元件可直接对储液件内烟液加热至产生烟雾,并通过储液件的雾气通道排出供用户吸食,从而节省了雾气管和导液棉的造价费和组装人工费,简化了雾化器的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还不会产生冷凝液和出现干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彧,朱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劳斯韦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