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6068发布日期:2023-08-20 10:1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雾化,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大部分电子雾化装置通过将烟油雾化产生烟雾,相比于烟丝的直接燃烧,有效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吸烟者以及周围人群的伤害。

2、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电源组件用于向雾化器提供电能,以使雾化器雾化烟油以产生烟气。在电源组件邻近雾化器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第一进气孔进入到雾化器与电源组件之间的进气空间后,再从雾化器的底部进入到雾化器内部的雾化通道内。为了调节电子雾化装置的吸阻,通常为开设不同导通面积的第一进气孔的方式来实现,但这种方式调节吸阻的范围较小,无法大幅度降低吸阻以实现气流量大的轻肺吸。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电子雾化装置的调节吸阻的范围较小,无法大幅度降低吸阻以实现气流量大的轻肺吸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大幅降低吸阻,以达到轻肺吸气流量大的要求的电子雾化装置。

2、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3、雾化器,包括第一壳体、底盖以及雾化组件,底盖盖设于第一壳体的一端,雾化组件设于第一壳体内,且具有雾化通道;以及

4、电源组件,配接于雾化器具有底盖的一端,电源组件邻近底盖的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进气孔;

5、其中,电源组件与底盖之间还形成有与第一进气孔连通的进气空间,进气空间包括由底盖面向电源组件的一侧形成的扩容腔,底盖还开设有第一连通通道,第一连通通道连通进气空间与雾化通道。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扩容腔包括底盖的底壁向远离电源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扩容凹槽。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雾化器还包括底座,底座设于第一壳体内,且位于雾化组件与底盖之间;

8、其中,底座面向底盖的一侧具有限位凹槽,底盖具有扩容凹槽的部分凸伸于限位凹槽内。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扩容腔与第一进气孔的连通路径相较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一进气孔的连通路径更短。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及支撑件,支撑件设于第二壳体内,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支撑件面向底盖设置,支撑件的顶面与底盖的底面相贴合,以在支撑件与底盖之间形成进气空间。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包括多个,多个第一进气孔沿第二壳体的周向彼此间隔设置,第二壳体、支撑件及底盖之间还界定形成沿周向环绕支撑件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连通全部第一进气孔,支撑件的侧壁还开设有第三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连通进气通道与进气空间,全部自第一进气孔进入的气流经进气通道及第三连通通道进入进气空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第一进气孔与第三连通通道正对。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气空间包括支撑件的顶面向远离底盖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扩容凹槽。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部分凸伸于支撑件朝向底盖的一侧以形成接收腔,雾化器具有底盖的一端收纳于接收腔内。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盖为金属底盖,电源组件朝向底盖的一侧设有磁吸件,金属底盖与磁吸件相吸固定。

16、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由于设置了进气空间包括由底盖面向电源组件的一侧形成的扩容腔,故利用了底盖结构,进一步地扩大进气空间的容积,从而使进入进气空间的气流流量加大,吸阻大幅降低,以达到了轻肺吸的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腔包括所述底盖的底壁向远离所述电源组件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扩容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位于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底盖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腔与所述第一进气孔的连通路径相较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第一进气孔的连通路径更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支撑件面向所述底盖设置,所述支撑件的顶面与所述底盖的底面相贴合,以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盖之间形成所述进气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支撑件及所述底盖之间还界定形成沿周向环绕所述支撑件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连通全部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支撑件的侧壁还开设有第三连通通道,所述第三连通通道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进气空间,全部自所述第一进气孔进入的气流经所述进气通道及第三连通通道进入所述进气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正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空间包括所述支撑件的顶面向远离所述底盖的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扩容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部分凸伸于所述支撑件朝向所述底盖的一侧以形成接收腔,所述雾化器具有所述底盖的一端收纳于所述接收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为金属底盖,所述电源组件朝向所述底盖的一侧设有磁吸件,所述金属底盖与所述磁吸件相吸固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包括第一壳体、底盖以及雾化组件,底盖盖设于第一壳体的一端,雾化组件设于第一壳体内,且具有雾化通道;以及电源组件,配接于雾化器具有底盖的一端,电源组件邻近底盖的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进气孔;其中,电源组件与底盖之间还形成有与第一进气孔连通的进气空间,进气空间包括由底盖面向电源组件的一侧形成的扩容腔,底盖还开设有第一连通通道,第一连通通道连通进气空间与雾化通道。由于设置了进气空间包括由底盖面向电源组件的一侧形成的扩容腔,故利用了底盖结构,进一步地扩大进气空间的容积,从而使进入进气空间的气流流量加大,吸阻大幅降低,以达到了轻肺吸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罗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