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0542发布日期:2024-01-06 23:0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雾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加热不燃烧烟具通常在发热体底部与烟具底部之间设计有直通管道,该直通管道一方面能够用于清洁烟具内部的烟垢,另一方面也作为进气通道使用。但此类烟具中,积累在发热体底部的烟垢容易堵住进气通道,而且发热体底部直通到烟具外部,清理烟垢的路径过长,会导致烟垢不易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雾化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烟垢清洁的便利性。

2、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装置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为具有通孔的管状部件,所述雾化装置具有承托面,所述承托面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延长侧,所述通孔用于插入烟支,所述承托面用于与所述烟支远离插烟口的一端抵接;其中,所述承托面与所述发热体远离插烟口的端面的距离为h,且h>0。

3、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发热体远离插烟口的端面抵接。

4、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通孔的延长侧,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承托面位于所述发热体远离所述插烟口的端面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面之间。

5、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台和至少一个限位部件,所述第一支撑台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发热体的横截面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端面形成所述支撑面,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所述发热体沿所述第一端面的平面方向移动。

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件围绕所述发热体的外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每个所述限位部件均具有与所述发热体外壁抵接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发热体的外壁匹配。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台还具有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衔接,所述第一内壁的另一侧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内壁围出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8、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台,所述第二支撑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支撑台靠近所述发热体一侧的端面形成所述承托面。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台靠近所述发热体一侧的端面之间的空隙限定出第二容纳腔。

10、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吸油部件,所述吸油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11、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第一进气槽,所述第一内壁上设置于第二进气槽,所述第一进气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气槽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发热体的外壁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槽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所述第一进气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台的侧壁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槽和所述第二进气槽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气槽围绕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外周均匀间隔分布。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有低导热涂层,所述低导热涂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10w/(m·k)。

15、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隔热部件,所述隔热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围绕所述发热体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体。

1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雾化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本申请的雾化装置时,烟支插入在发热体的通孔中,且烟支的一端与承托面抵接。其中,承托面与发热体远离插烟口一侧的端面之间具有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的空间内插入有部分烟支。由于这部分烟支在发热体的通孔之外,通过烟支热传递加热,不会被完全加热雾化,即这部分烟支的烟丝不会被完全碳化,未完全碳化的烟丝可以用于吸附和过滤加热雾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烟垢等物质,这些物质随着抽出雾化后的烟支被带出雾化装置从而减少了烟垢和/或焦油等物质贴附在雾化装置中,利于提高雾化装置的清洁便利性。

17、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为具有通孔的管状部件,所述雾化装置具有承托面,所述承托面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延长侧,所述通孔用于插入烟支,所述承托面用于与所述烟支远离插烟口的一端抵接;其中,所述承托面与所述发热体远离插烟口的端面的距离为h,且h>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发热体远离插烟口的端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通孔的延长侧,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承托面位于所述发热体远离所述插烟口的端面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撑台和至少一个限位部件,所述第一支撑台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发热体的横截面平行设置,所述限位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所述发热体沿所述第一端面的平面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端面形成所述支撑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件围绕所述发热体的外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每个所述限位部件均具有与所述发热体外壁抵接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发热体的外壁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台还具有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内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衔接,所述第一内壁的另一侧沿所述通孔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内壁围出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通孔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撑台,所述第二支撑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支撑台靠近所述发热体一侧的端面形成所述承托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支撑台靠近所述发热体一侧的端面之间的空隙限定出第二容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吸油部件,所述吸油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第一进气槽,所述第一内壁上设置于第二进气槽,所述第一进气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气槽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发热体的外壁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槽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发热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基台,所述基台凸出于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所述第一进气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台的侧壁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槽和所述第二进气槽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气槽围绕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外周均匀间隔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设置有低导热涂层,所述低导热涂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10w/(m·k)。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隔热部件,所述隔热部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围绕所述发热体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支撑所述发热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涉及雾化设备技术领域,该雾化装置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为具有通孔的管状部件,所述雾化装置具有承托面,所述承托面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延长侧,所述通孔用于插入烟支,所述承托面用于与所述烟支远离插烟口的一端抵接;其中,所述承托面与所述发热体远离插烟口的端面的距离为h,满足:h>0。本申请中,承托面与发热体远离插烟口的端面之间插入有部分烟支,这部分烟支的烟丝可以用于吸附和过滤加热雾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等物质。更换烟支时,这部分烟丝随被碳化后的烟支一同取出雾化装置,从而减少了烟垢和/或焦油等物质贴附在雾化装置中,利于提高雾化装置的清洁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日欢,沈友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