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雾化领域,尤其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采用单一的加热方式,比如一些气溶胶生成装置采用周圈式微波窄缝加热结构,由于微波加热能效低,实现气溶胶生成基质充分加热及产生的气溶胶具有较好口感需要提供更大的能量,而另一些气溶胶生成装置采用电阻加热方式,虽然加热能效较高,但是预热时间比较长,无法做到即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加热结构以及第二加热结构;
3、所述第一加热结构包括供微波溃入的谐振腔以及内导体,所述谐振腔至少具有第一端壁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壁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壁;所述内导体与所述第二端壁连接,所述内导体为中空结构且具有第一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壁之间形成有供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的加热区;
4、所述第二加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内导体上。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导体内侧形成供部分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穿设的通道;所述第二加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内导体内侧且位于或者靠近所述第一端口。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导体中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限位安装。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结构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限位结构的内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结构还包括隔离结构,所述隔离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结构上;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隔离结构远离所述限位结构的一侧。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结构包括隔热保温结构和/或绝缘结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连接的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从所述内导体引出。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热结构为一个,所述第二加热结构沿所述内导体的周向设置;
12、或者,所述第二加热结构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加热结构沿所述内导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谐振腔连通的微波溃入结构。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片、发热膜、电阻丝、红外膜中的至少一种。
15、实施本实用新型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在第一加热结构的内导体上设置第二加热结构,进而可实现两种加热结构的复合,从而可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充分加热,提高加热效率和产生的气溶胶的口感,能效高,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感。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加热结构(20)以及第二加热结构(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22)内侧形成供部分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穿设的通道(221);所述第二加热结构(30)设置于所述内导体(22)内侧且位于或者靠近所述第一端口(2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22)中设置有限位结构(223),用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30)限位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30)包括发热体(32);所述发热体(32)设置于所述限位结构(223)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30)还包括隔离结构(31),所述隔离结构(31)设置在所述限位结构(223)上,所述发热体(32)设置于所述隔离结构(31)远离所述限位结构(223)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31)包括隔热保温结构和/或绝缘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30)连接的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从所述内导体(22)引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结构(30)为一个,所述第二加热结构(30)沿所述内导体(22)的周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谐振腔(23)连通的微波溃入结构(2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加热结构(30)包括发热体(32);所述发热体(32)包括发热片、发热膜、电阻丝、红外膜中的至少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