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车拉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48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行李车拉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便于携带行李箱的行李车拉把结构。
背景技术
行李箱可以说是人们外出携带及存放物品的常用工具,而为了携带更轻便,现有的行李箱一般均会配合一行李车组合使用。行李车上安装有可伸缩的拉把以供拖车之用,使用相当方便,因而也深受人们的青睐。然而,当前的行李车拉把功能单一,只便于拖着行李箱时使用,而不具有提起箱体的功能,因而为了便于提动箱体,还需要在箱体上增设一手提。手提与拉把分开设置,不仅加工组装不便,而且还影响整体的造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拉把上附带有手提的行李车拉把结构改良,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拉把的手持部下侧活动挂设一支架,支架上枢接一手提;而安装拉把的固定座上端凹设一容纳槽,容纳槽的内底凸设一附带斜面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位于支架的下方,同时容纳槽的外伸端内侧壁上设有可抵挡支架之活动端平行展开后朝上翘起的止挡部。
所述支架为一“U”形体,其下底端呈圆弧形,而两侧臂通过销轴枢接于拉把的两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在拉把上附设手提结构,不仅有效地简化结构,加工组装更为方便,而且整体的造型美观大方,实现二者合一的功效。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把伸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提打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把及手提均收合的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箱体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座1及可伸缩的门形拉把2,拉把2活动穿设于固定座1的相应导孔。拉把2的手持部21下侧活动挂设一支架3,支架3为一“U”形体,其下底端呈圆弧形,而两侧臂通过销轴枢接于拉把2的两内侧壁上,支架3上枢接一门形手提4。而固定座1的上端凹设一容纳槽11供支架3及手提4容纳,容纳槽11的内底凸设一附带斜面的凸起部12,该凸起部12位于支架3的下方,同时容纳槽11的外伸端内侧壁上设有可抵挡支架3之活动端平行展开后朝上翘起的止挡部13。
如附图4所示,将本实用新型与箱体5组合连接,固定座1固连在箱体5的上端,且外露。拖动使用时,按下拉把2上的按键开关22,并将拉把2拉出,随后配合行李车下端上的滚轮6即可拖动箱体5前行。而这时,支架3及手提4均收合于拉把2的内侧,三者呈层叠状。当需要提动箱体5时,握住拉把2的手持部21将伸出的拉把2压回行李车内,其中拉把2回缩时,挂设于拉把2内侧的支架3也跟随下移。当支架3的下底端(活动端)触碰到固定座1容纳槽11内底上的凸起部12时,在凸起部12上端斜面的作用导引下,支架3绕其与拉把2之间的枢接点转动。支架3的活动端在凸起部12的斜面导引下朝固定座1之容纳槽11前端伸展,直至整个支架3完全水平状容纳于容纳槽11内。这时,支架3的活动端恰好有容纳槽11的外伸端内侧壁上的止挡部13抵压,防止其朝上翘起,而支架3的枢接端由拉把2的手持部21压住。最后将支架3内侧的水平设置手提4向上转动,使其垂直凸出固定座1,即可手握手提4将箱体5提起。不用时,再将手提4回转,使之容纳于容纳槽11内,整体美观大方。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车拉把结构,包括固定座(1)及可伸缩的门形拉把(2),拉把(2)活动穿设于固定座(1)的相应导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把(2)的手持部(21)下侧活动挂设一支架(3),支架(3)上枢接一手提(4);而所述固定座(1)的上端凹设一容纳槽(11),容纳槽(11)的内底凸设一附带斜面的凸起部(12),该凸起部(12)位于支架(3)的下方,同时容纳槽(11)的外伸端内侧壁上设有可抵挡支架(3)之活动端平行展开后朝上翘起的止挡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车拉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为一“U”形体,其下底端呈圆弧形,而两侧臂通过销轴枢接于拉把(2)的两内侧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便于携带行李箱的行李车拉把结构。包括固定座及可伸缩的门形拉把,拉把活动穿设于固定座的相应导孔,其中拉把的手持部下侧活动挂设一支架,支架上枢接一手提;而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凹设一容纳槽,容纳槽的内底凸设一附带斜面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位于支架的下方,同时容纳槽的外伸端内侧壁上设有可抵挡支架之活动端平行展开后朝上翘起的止挡部。本实用新型在拉把上附设手提结构,不仅有效地简化结构,加工组装更为方便,而且整体的造型美观大方,实现二者合一的功效。
文档编号A45C13/22GK2647110SQ03268148

公开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31日
发明者吴祯权 申请人:东莞常平土塘贺捷塑胶制品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