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餐盒内可任意提高至所需高度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上有关餐盒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餐盒内可任意提高至所需高度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习用的纸餐盒或容器,一般都是较低矮的容置餐盒A,如图1所示,其使用的间隔板也比较低矮,类似的容器在运用上,不能装较丰盛的菜肴,以避免超过盒盖,且当间隔板甚低时,餐盒内在食物若不够多,餐盒在堆栈时,也会因为凹陷而变形,除影响美观之外,也可能导致餐盒结构破坏,因而破裂等;因为内在间隔板B主要是运用贴合片D、C贴合面固定于盒边中,其中间隔板B的高度为等齐平顶型态,因而间隔板的高度最高仅能提升到两侧边H的高度,且若间隔板与侧边顶端的距离M越小,则两侧接合处的可挠度会越强,餐盒的承受力将因此而变小,因此习用的间隔板B高度一定要比侧边H高度为低,若此以习用的间隔板贴合方式,若要能提升到侧边高度以上,除盒边的贴合片C将丧失作用外,且间隔板的两端也会裸露于盒边之外,因此间隔板B的高度就仅能配合两侧边高度设置,并且影响整体餐盒A的承载力量;而在需大量制成的餐盒,一则因间隔板B必然较低,无法承受上压力,在装盘后,将不能堆栈,一堆栈就会产生盒盖凹陷,除影响美观程度外,也将导致压挤食肴,导致汤汁溢流,更不能运用有美观效果的高挑式PP盒盖,另外诸如有装盘效果的菜肴,如日式拼盘等,因必须有高度的空间配合,才可以表现出视觉的美观效果,也因这样的缺点,所以无法有效运用纸餐盒;而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纸餐盒体高度,以配合所需,不过若此也不能解决高挑盖体的困扰,因为习用间隔板无法超过侧边餐合的高度,且此种方法太浪费纸材,二是舍弃高挑的盒盖,不过若此一来,纸餐盒的运用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于环保的推广上,有很大的缺憾,无法全面普及,故成为生产厂家的一大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餐盒内可任意提高至所需高度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该改进结构可强化餐盒的承载力,餐盒不易倾倒,尤其强化了盒盖支撑力,可以配合大量制造时堆栈不至于压毁,通过适度预留侧边高度,并补强间隔板承受力,增加间隔板两端强度,另外其可以随意搭配不同的盒盖增加多样性组合及美观。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餐盒内可任意提高至所需高度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其主要是可任意提高至所需高度的间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间隔板位于贴合餐盒的两侧端缘处以折扇方式切割成三片,其中一片是折合片,折合片两侧为贴合片,其中两侧边的贴合片为往下弯折贴合于间隔板的内、外侧边,而每片贴合片两侧切线及折线均为斜线形态,其斜率是以所需间隔板总高度,与侧边高度的差异作调整变化,根据配合不同的盒盖需求,缩小或加大斜度,而可以让间隔板的顶端高过于盒盖,而两端因为切线的切开后往下贴合于间隔板两侧,因此可保持两端贴合餐盒处,仍低于餐盒侧边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中,其中纸餐盒的间隔板两端的折合片可以和两侧贴合片整合为曲面而贴合于间隔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中,其中纸餐盒的间隔板两端的两侧贴合片可呈相互对称形态。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中,其中纸餐盒的间隔板两端的两侧贴合片可呈不规则状或多角型、圆弧形等。
为能进一步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具体可行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习用分格纸餐盒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运用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纸胚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多格纸餐盒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为使用本间隔板的多格纸餐盒立体图;图8是为全部使用本间隔板的餐盒抗压示意图;图9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0是为曲面间隔板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号说明餐盒A;间隔板B;贴合片C、D;侧边H;距离M;餐盒1;唇片11、12;侧边13、14;间隔板2;顶端20;折线201、202;盒体侧边上端24;盒盖30;折合片3;贴合片4、5;切线60、61;切线601、611;折线62、63;贴合片7;贴合片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餐盒内可任意提高至所需高度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其主要是可任意提高至所需高度的间隔板结构,参看图2,4,5,6,7和9,其间隔板2贴合于餐盒1的两侧边缘处,是以折扇方式切割成三片,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两侧边为贴合片4、5为相互对称形式,中间为折合片3,本新型的重点在于切线60、61、及折线62、63均为斜线形态,其斜率,主要是以间隔板总高度,与侧边高度的差异作调整变化,也及当间隔板所需的高度越高,同样侧边的高度纸餐盒下,则使切线61及60的斜度放大,或是缩小间隔板顶端20两边201、202的距离;此种情况可配合不同的盒盖30需求,当盒盖30较高时,斜度缩小,而特点是当间隔板2的顶端20高过于盒盖,但两端因为切线60、61的切开后往下贴合于间隔板两外侧或内侧,因此可保持两端贴合餐盒1处,仍低于餐盒1侧边高度,另因利用一体折合间隔板的纸餐盒,其间隔板下方因有空隙因此强度及承受度较不足,本新型中可用折线62及63的效果,扩大折合片3顶端的宽度,再利用贴合片5向上或向内贴合于餐盒1侧边,因有贴合片4、5往下贴合于间隔板上,形成ㄇ字形效果,因此得以加强折合片3的应力,若此形成类似工字型钢构效应,可以另外补强此种一体成型间隔板的承受度,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项特点。
在实施上,将一纸胚冲切成图3,在整体餐盒1成形时,先将两侧边贴合片8弯折贴合收缩,此时再将侧边唇片11、12及侧边13、14相互贴合,而贴合片4、5往下黏合于间隔板2两边,其中贴合片4、5最好为等腰三角形,以便折合黏贴时下端切线611、601可以分别顶住折线62、63,为较佳状态,有较强的承受力,但仍得视需要调整;另外再将贴合片7贴合于餐盒1侧边,当盒体侧边上端24空间较大时,可以往上贴合,空间不足时,则将贴合片往下折贴于餐盒1侧边,如此则完成可随意调整高度的间隔板,而可以应用在不同种的纸餐盒或容器中,如两格式餐盒(如图5),或多格式餐盒(如图7),运用上可为单一主间隔板加高,或以特定的间隔板加高方式,部份间隔板不加高,或为了全面间隔板均可承受应力,而全面加高,此种情况,因间隔板2分担多处盒盖30的力量(如图8),因此可以为一次大量制造堆栈装箱,以利运送,不致于造成挤压变型,影响美观或因此造成汤汁因重压渗漏等缺点,为一颇具实用价值的创作。
本新型除利用一体成型方法实施外,亦可以分别将间隔板成型后,再贴合于已成形的餐盒上,而为两格或多格纸餐盒(如图9),先将纸胚冲切成间隔板雏型,再压合成间隔板261,再贴合于已成型的餐盒18,而多格纸餐盒(如图7),也可预置成两格间隔板其中间隔板27为本新型的构造,而间隔板可以为本新型或其它习用的间隔板形态。
而于本实用新型的间隔板的运用上,可以为了美观,而将原本两端折合片3,及贴合片4、5,整合为一曲面29,两侧边仍然下黏,但为一整体圆弧面为主,以增强美感效应(如图10),且贴合片4、5可以因应设计需求而为不规则状或多角型、圆弧形等。
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而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新型技艺精神所做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请求保护的专利范围中。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显现出其进步性与实用性,兹与习用作一比较分析如下习用缺陷
1、间隔板无法提升高度。
2、餐盒堆栈时容易凹陷或破裂。
3、间隔板承受力不够强。
4、缺乏质感和美观。
5、间隔板过高则餐盒易于弯折。
6、缺乏实用性。
7、缺乏进步性。
本实用新型优点1、利用一体成形方法,施作容易。
2、强化承载力及抗力,餐盒不易倾倒。
3、强化盒盖支撑力,可以配合大量制造时堆栈不至于压毁。
4、可以适度预留侧边高度,并补强间隔板承受力,增加间隔板两端强度。
5、可以随意搭配不同的盒盖增加多样性组合及美观。
6、具实用性。
7、具进步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突破先前之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易于想到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餐盒内可任意提高至所需高度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间隔板位于贴合餐盒的两侧端缘处以折扇方式切割成三片,其中一片是折合片,折合片两侧为贴合片,其中两侧边的贴合片为往下弯折贴合于间隔板的内、外侧边,而每片贴合片两侧切线及折线均为斜线形态,其斜率是以所需间隔板总高度,与侧边高度的差异作调整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纸餐盒的间隔板两端的折合片可以和两侧贴合片整合为曲面而贴合于间隔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纸餐盒的间隔板两端的两侧贴合片可呈相互对称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纸餐盒的间隔板两端的两侧贴合片可呈不规则状或多角形、圆弧形。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餐盒内可任意提高至所需高度的间隔板的改进结构,其是在间隔板两端以折扇方式切割成三片,其中一片是折合片,折合片两侧为贴合片,利用折合片的冲切边线的斜度,以调整纸餐盒间隔板的高度,使间隔板的高度,可以突破必须低于或等于餐盒侧边的高度的限制,而可以运用于较广泛的用途中,并且因为提升间隔板的高度,使整体纸餐盒上部的受压力大幅增强,因此得以于大量装盒时,方便装盒后的餐盒堆栈,以利整体制程及移动的需求,且可以在一次外送便当较多时,仍不会因为堆栈不当,或侧压等,让餐盒压毁或破坏餐盒密合的情况,导致食物受外来污染或汤汁溢流等造成脏乱的情况。
文档编号A45C11/20GK2831856SQ2005200113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日
发明者赖志贤 申请人:赖志贤, 朱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