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不同环境温度穿着的羽绒服装的绒量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43799阅读:1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应不同环境温度穿着的羽绒服装的绒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控制羽绒服羽绒填充量并标明所适应环境温度的方法,更具体地讲是为适应全球各地区不同温度下穿着的羽绒服、对不同款式的羽绒服确定羽绒填充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羽绒工业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大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全国羽绒及制品总产值约260亿元,年产品销售收入约239.2亿元,利润50.5亿元,税金总额5.86亿元,年产羽绒服8200万件~8800万件。在当前的羽绒服装生产企业中,往往采用固定的充绒量,如根据成衣的面积,每平方米充绒克重85克、95克,羽绒含绒量一般采用市场主流含量90%。采用固定充绒量生产的羽绒服在全国各地进行销售,对于哈尔滨等高寒地区,以上充绒量的羽绒服装消费者反馈不足以抵抗当地的寒冷气温;而对于中部和沿海地区,如长沙、福州、昆明等地,以上充绒量的羽绒服装消费者反馈穿着后感到热燥,认为羽绒填充过多,一方面服装保暖性超过了要求,另一方面还形成了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适应不同环境温度穿着的羽绒服装的绒量控制方法,便于羽绒服装生产厂商根据各地冬季温度调整羽绒服装充绒量,满足目标市场顾客保暖和舒适要求,同时便于各地顾客挑选适宜自己生活环境温度的羽绒服装,更好地满足冬季着装需要。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适应不同环境温度穿着的羽绒服装的绒量控制方法由以下的步骤完成1.)按照《劳动防护服防寒保暖要求》GB/T 13459-92,明确环境温度与服装保暖量的关系,

2.)确定羽绒服保暖量的因子即影响的因子羽绒服款式、充绒量、面料、含绒量因子,其中,含绒量为90%,作为固定因子考虑,3.)针对羽绒服款式、充绒量、面料三个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表,按正交表缝制羽绒服进行保暖量测试,确定各因子对保暖量的贡献率及按不同因子组合的羽绒服能适应的环境温度,4.)分析实验数据后,确定各因子对保暖量的贡献率及按不同因子组合的羽绒服能适应的环境温度为保暖量的关键因子,忽略非关键因子,5.)按关键因子的实验数据重新缝制羽绒服,根据步骤1)中环境温度与服装保暖量的关系,确定羽绒服所能适应的各种环境温度的各款式和不同充绒量。各因子对保暖量的贡献率的确定方法为由于S因中除了因子效应外,还包含误差,从而称S因-f因MSe为因子的纯(离差)平方和,称因子的纯平方和与ST的比(S因-f因MSe)/ST为因子的贡献率,而fTMSe/ST为误差贡献率;ST=∑i=1n(yi-y-)2S因=∑i=13(Ti--y-)2T=∑i=1nyiMSe为因子的均方,f因为因子的自由度。
ST总离差平方和;S因因子A的离差平方和;yi第i组实验结果;Ti-因子在i水平下的实验结果的平均;y-实验结果的总平均;T实验结果总和;羽绒服所能适应的各种环境温度的各款式和不同充绒量的确定是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按各因子贡献率得出影响羽绒服保暖量因子为款式因子和充绒量因子,在确定款式后,按羽绒服所需适应的环境温度和总保暖量要求确定充绒量。充绒量与各变量之间对应关系,即设立一个二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为充绒量-克/平米,纵坐标为总保暖量-克罗值,将每一种款式服装的各实测点连成一条光滑的连线,该连线即为总保暖量要求与充绒量的关系

有益效果由于服装上标明了所适应的环境温度,消费者可以更准确地挑选适宜自己生活环境的羽绒服装,同时能消除以往高寒地区羽绒服保暖量不足,而沿海及中部地区保暖量过高的不足,提高消费者的冬季穿着保暖及舒适度,对于沿海及中部地区,还可以节约销往该地区羽绒服羽绒资源的消耗。


图1是面包服绒量和保暖量对应关系图,图2是中长款绒量和保暖量对应关系图,图3是长款绒量和保暖量对应关系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羽绒服的保暖原理为羽绒与羽绒之间有相互的空隙,能够形成一层与外界相隔的保暖层,羽绒很软很轻,相互之间的空隙有一定量的空气,由于空隙很小,造成其间的空气对流较果不好,使得外面的冷空气不容易到达到里面,相反,里面的热空气也不容易到外面,从而使得温度得到保持。影响羽绒服对流效果的因素有采用的面料、充绒量的厚薄、羽绒的品质(含绒量越高、保暖量越好),服装遮盖身体的面积即款式。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1.按照《劳动防护服防寒保暖要求》GB/T 13459-92,明确环境温度和服装保暖量的关系各服装气候区分区限值范围及总保暖量要求

2.确定羽绒服保暖量的因子即影响的因子羽绒服款式、充绒量、面料、含绒量因子,因目前市场主流品牌羽绒服羽绒含量都为90%,作为固定因子考虑,3.针对羽绒服款式、充绒量、面料三个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表,按正交表缝制羽绒服进行保暖量测试,确定各因子对保暖量的贡献率及按不同因子组合的羽绒服能适应的环境温度,各因子对保暖量的贡献率的确定方法为由于S因中除了因子效应外,还包含误差,从而称 S因-f因MSe为因子的纯(离差)平方和,称因子的纯平方和与ST的比(S因-f因MSe)/ST为因子的贡献率,而fTMSe/ST为误差贡献率;ST=∑i=1n(yi-y-)2S因=∑i=13(Ti--y-)2T=∑i=1nyiMSe为因子的均方,f因为因子的自由度,ST总离差平方和;S因因子A的离差平方和;yi第i组实验结果;Ti-因子在i水平下的实验结果的平均;y-实验结果的总平均;T实验结果总和。

三个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表L9(34)正交表因子1面料;因子2款式;因子3充绒重量;因子4误差e

T=35.4417.74 420.02 418.45 417.77 T*T/n=1253.16/9=139.24139.25 140.01 139.48 139.26 yi*yi和=140.27ST=19.81S值0.01 0.77 0.24 0.02方差分析来源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F比因子1 0.010 2.0000.005 0.500 不显著因子2 0.770 2.0000.385 38.500 显著在显著性水平0.1上误差e 0.020 2.000 0.010 显著F0.9(2,2)=9.0F0.95(2,2)=19.0因子贡献率分析纯平方来源平方和 自由度和 贡献率款式0.770 2.00 0.75 72.115充绒量 0.240 2.00 0.22 21.154误差e 0.020 2.00 0.08 7.692总计1.04 8.00
分析1\款式对保暖值的贡献率为72%,为主要因子.
2\充绒量对保暖值的贡献率为21%,为次要因子.
不同因子的组合羽绒保暖实验方案

4.分析实验数据后,确定了款式和充绒量为保暖量的关键因子,排除面料因子。在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后,按因子贡献率得出影响羽绒服保暖量的因子为款式因子和充绒量因子,与羽绒服采用的面料无显著关系,因此将款式和充绒量作为关键因子,将面料因子剔除。面料因子即羽绒服所采用的面料。
羽绒保暖实验方案

5.按款式和充绒量重新缝制羽绒服,根据步骤1)中环境温度与服装保暖量的关系,确定羽绒服所能适应的各种环境温度的各款式和不同充绒量。羽绒服所能适应的各种环境温度的各款式和不同充绒量的确定是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按各因子贡献率得出影响羽绒服保暖量因子为款式因子和充绒量因子,在确定款式后,按羽绒服所需适应的环境温度和总保暖量要求确定充绒量。即设立一个二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为充绒量-克/平米,纵坐标为总保暖量-克罗值,将每一种款式服装的各实测点连成一条光滑的连线,该连线即为总保暖量要求与充绒量的关系6.根据目标市场冬季的环境温度,按各款式不同充绒量制作羽绒服,并在服装合格证吊牌上标明该件产品适应的环境温度。
羽绒服装的充绒过程如下按不同的区域温度选择充绒工艺(如76克/平米),然后按羽绒服装的表面积,计算整件服装的充绒量,最后分别计算组成成衣各衣片的面积,确定每片对应的充绒量,编制“充绒工艺单”指导充绒;充绒时,由充绒人员按“充绒工艺单”准确称出各片的绒重,装入胶袋中;成衣各片成衣胆布缝合后,由充绒人员将对应各片绒袋中的羽绒倒入衣片胆布中,然后缝合衣片,即完成充绒工艺。
本发明所述的环境综合温度预设在服装合格证的任一部位。
权利要求
1.一种适应不同环境温度穿着的羽绒服装的绒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以下的步骤完成1.)按照《劳动防护服防寒保暖要求》GB/T 13459-92,明确环境温度与服装保暖量的关系,服装气候区 分区限值范围,℃总保暖量要求,clo1≥5 3.22≥-5 4.23≥-15 5.04>-25 6.05-25~-35 7.02.)确定羽绒服保暖量的因子即影响的因子羽绒服款式、充绒量、面料、含绒量因子,其中,含绒量为90%,作为固定因子考虑,3.)针对羽绒服款式、充绒量、面料三个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表,按正交表缝制羽绒服进行保暖量测试,确定各因子对保暖量的贡献率及按不同因子组合的羽绒服能适应的环境温度,4.)分析实验数据后,确定各因子对保暖量的贡献率及按不同因子组合的羽绒服能适应的环境温度为保暖量的关键因子,忽略非关键因子,5.)按关键因子的实验数据重新缝制羽绒服,根据步骤1)中环境温度与服装保暖量的关系,确定羽绒服所能适应的各种环境温度的各款式和不同充绒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环境温度穿着的羽绒服装的绒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因子对保暖量的贡献率的确定方法为由于S因中除了因子效应外,还包含误差,从而称 S因-f因MSe为因子的纯(离差)平方和,称因子的纯平方和与ST的比(S因-f因MSe)/ST为因子的贡献率,而fTMSe/ST为误差贡献率;ST=∑i=1n(yi-y-)2S因=∑i=13(Ti--y-)2T=∑i=1nyiMSe为因子的均方,f因为因子的自由度,ST总离差平方和;S因因子A的离差平方和;yi第i组实验结果;Ti-因子在i水平下的实验结果的平均;y-实验结果的总平均;T实验结果总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不同环境温度穿着的羽绒服装的绒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羽绒服所能适应的各种环境温度的各款式和不同充绒量的确定是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按各因子贡献率得出影响羽绒服保暖量因子为款式因子和充绒量因子,在确定款式后,按羽绒服所需适应的环境温度和总保暖量要求确定充绒量为下表所确定的关系;即设立一个二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为充绒量-克/平米,纵坐标为总保暖量-克罗值,将每一种款式服装的各实测点连成一条光滑的连线,该连线即为总保暖量要求与充绒量的关系
全文摘要
适应不同环境温度穿着的羽绒服装的绒量控制方法是一种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控制羽绒服羽绒填充量并标明所适应环境温度的方法,该方法按照“劳动防护服防寒保暖要求”GB/T 13459-92,明确环境温度与服装保暖量的关系,确定羽绒服保暖量的因子即影响的因子,针对羽绒服款式、充绒量、面料三个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表,按正交表缝制羽绒服进行保暖量测试,分析实验数据后,确定各因子对保暖量的贡献率及按不同因子组合的羽绒服能适应的环境温度为保暖量的关键因子,忽略非关键因子,按关键因子的实验数据重新缝制羽绒服,根据步骤1)中环境温度与服装保暖量的关系,确定羽绒服所能适应的各种环境温度的各款式和不同充绒量。
文档编号A41D1/00GK101069580SQ200710022788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8日
发明者高德康 申请人:高德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