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368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常见的日用品领域,尤其为儿童雨天出行所用的充气伞。
背景技术
目前雨伞依旧是雨天出行最常见最普遍的选择,而常见的雨伞为折叠伞和长柄 伞,对于儿童来说,使用这两种雨伞或因力气不够或结构复杂而使用不便, 一根根的钢丝铁 条也很容易弄伤人。同时,用完雨伞收起后儿童往往会把伞上的水弄得到处都是。种种原 因都会使父母对于雨天孩子出行较为不放心,儿童也对于雨天出行较为反感。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充气伞。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充气伞。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可充气形成伞状的塑料伞体、 连接装置、手捏式充气装置置于外壳中,利用手捏式充气装置对塑料伞体充气,连接装置的 侧面为斜面,充气手柄安装于外壳的侧面,顶端与连接装置的斜面接触。使用时,将充气手 柄循环往复作用于连接装置的斜面使得连接装置上下运动,从而作用于手捏式充气装置对 伞体进行充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让使用者(主要为儿童)在需要使用雨伞的时候安 全、简易、美观、有趣又携带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壳;2_充手捏式气装置;3_连接装置;4_伞体;5_外壳盖;6_充气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伞包括外壳1、手捏式充气装置2、连接装置3、 伞体4、外壳盖5、充气手柄6六个主要部分,其中,外壳1、手捏式充气装置2、连接装置3和 伞体4都置于外壳1中,伞体4由塑料制成,充气后可形成伞状,手捏式充气装置2和伞体 4之间由连接装置3连接,连接装置3的侧面为斜面;充气手柄6安装于外壳1的侧面,顶 端与连接装置3的斜面接触;另外,伞体4的顶部还设置有放气阀,可进行放气和吹起。 使用时,将充气手柄循环往复作用于连接装置3的斜面使得连接装置3上下运动, 从而作用于手捏式充气装置2对伞体4进行充气。当使用完毕收起时,将伞体4顶部的放 气阀打开,气体放出后既可收入外壳l内,同时即可盖上外壳盖5。 使用时,抱住外壳部分,即如同抱住蘑菇柄一般,同时伞体已充气,发挥挡雨功能。 使用完毕收拢后如同瓶子大小,既不漏水又携带方便,且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一种充气伞,其特征在于该充气伞包括外壳(1)、手捏式充气装置(2)、连接装置(3)、伞体(4)、外壳盖(5)、充气手柄(6),其中,外壳(1)、手捏式充气装置(2)、连接装置(3)和伞体(4)都置于外壳(1)中,伞体(4)由塑料制成,充气后可形成伞状,手捏式充气装置(2)和伞体(4)之间由连接装置(3)连接,连接装置(3)的侧面为斜面;充气手柄(6)安装于外壳(1)的侧面,顶端与连接装置(3)的斜面接触;伞体(4)的顶部还设置有放气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雨天出行所用的充气伞,其包括伞体、连接装置、手捏式充气装置、外壳、外壳盖、充气手柄,其中伞体和充气装置之间设有连接装置,外壳盖在充气时可拔下插在连接装置上作为充气把手对伞体进行充气。同样,使用完毕放完气后,就可将伞体收入外壳中,盖上外壳盖,如同一个瓶子大小。该新型改变了传统雨伞的支架式结构,充气结构对于儿童使用安全、简易、美观、有趣又携带方便,解决了雨伞使用后到处是水的现状。
文档编号A45B23/00GK201504667SQ20092019721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杨啸, 杨颖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