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折叠雨伞。
技术背景雨伞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阴雨天经常使用的工具,尤其是能够折叠的雨伞,因为 其体积小、携带方便,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现在的折叠雨伞上套有的伞套是和雨伞分开的, 这就使得在使用雨伞的时候要将伞套收起来,粗心之下还会将伞套弄丢。因此很多人就不 带伞套出门,但是这样在雨伞在收起来后伞面上雨水流下来会弄湿地板,容易滑倒伤人。于 是,很多人就在身上带着个一次性塑料袋,使用塑料袋来代替雨伞套使用,这样携带方便, 使用后直接将一次性塑料袋扔掉,只是使用的塑料袋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污染,十分的不环 保。所以就需要一种雨伞套和雨伞一体的并且容易携带的折叠雨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其伞 杆的上端部螺接有一伞套盒,伞套盒的圆柱形空腔室内设有折叠伞套,在需要的时候将折 叠伞套拉出,起到伞套的作用,不使用的时候再将折叠伞套放入空腔室内。使用方便、结构 简单,省时省力,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十分环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包括伞把手,伞把手上固定有伞杆,伞杆上安装有伞面, 所述伞杆的上端部螺接有一伞套盒,所述伞套盒的圆柱形空腔室内设有折叠伞套。所述的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所述圆柱形空腔室的底部成型有环槽,穿在所述 折叠伞套的环形套内的弹性卡环卡在所述环槽内。所述的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所述伞套盒的开口上铰接有布盖。所述的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所述折叠伞套上缝制有两个提手。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螺接在伞杆上的伞套盒的圆柱形空 腔室内设有的折叠伞套。解决了伞套和雨伞分开的难题,既能在不使用的时候将伞套放在 空腔室内,又能在使用的时候将折叠伞套拉出来,起到伞套的作用,可以多次使用,十分的 环保。而所述圆柱形空腔室的底部成型有环槽,穿在所述折叠伞套的环形套内的弹性卡环 卡在所述环槽。这样不但将折叠伞套的一端固定住,而且可以在折叠伞套破损的时候,通过 松开弹性卡环来进行折叠伞套的替换,十分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候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伞套使用时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3[0014]1-伞把手2-伞杆3-伞面4-伞套盒5-空腔室 501-环槽6-折叠伞套7-弹性卡环8-布盖9-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见附图1 3所示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包括伞把手1,伞把手1上固定有伞 杆2,伞杆2上安装有伞面3,所述伞杆2的上端部螺接有一伞套盒4,所述伞套盒4的圆柱 形空腔室5内设有折叠伞套6。所述圆柱形空腔室5的底部成型有环槽501,穿在所述折叠伞套6的环形套内的弹 性卡环7卡在所述环槽501内。这样就能够将折叠伞套6的一端固定住,防止在使用的时 候折叠伞套6从环槽501内脱落出。所述伞套盒4的开口上铰接有布盖8。所述折叠伞套6上缝制有两个提手9。工作原理在不使用的时候折叠伞套6被放在伞套盒4的圆柱形空腔室5内,当需 要使用的时候,布盖8打开,将折叠伞套6拉出来,套在雨伞上,这个时候折叠伞套6通过穿 在折叠伞套6的环形套内的弹性卡环7固定在环槽501内。然后提着两个提手9就可以提 着整个雨伞行走了,完全可以防止雨伞上的雨水滴落,而且携带十分方便,节能环保。
权利要求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包括伞把手(1),伞把手(1)上固定有伞杆(2),伞杆(2)上安装有伞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2)的上端部螺接有一伞套盒(4),所述伞套盒(4)的圆柱形空腔室(5)内设有折叠伞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空腔室(5) 的底部成型有环槽(501),穿在所述折叠伞套(6)的环形套内的弹性卡环(7)卡在所述环槽 (5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套盒(4)的开 口上铰接有布盖(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伞套(6)上 缝制有两个提手(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伞套的折叠雨伞,包括伞把手,伞把手上固定有伞杆,伞杆上安装有伞面,所述伞杆的上端部螺接有一伞套盒,所述伞套盒的圆柱形空腔室内设有折叠伞套,所述圆柱形空腔室的底部成型有环槽,穿在所述折叠伞套的环形套内的弹性卡环卡在所述环槽,所述伞套盒的开口上固定有布盖,所述的布盖沿着外圆周上安装有拉链,所述折叠伞套上缝制有两个提手。解决了伞套和雨伞分开的难题,既能在不使用的时候将伞套放在空腔室内,又能在使用的时候将折叠伞套拉出来,起到伞套的作用,可以多次使用,十分的环保。
文档编号A45B19/00GK201691213SQ201020146869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日
发明者蔡敏铭 申请人:蔡敏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