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06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类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类物品的外底(outsole)。
背景技术
鞋类物品,例如鞋子,通常在穿着的同时对使用者的脚提供保护和稳定性。通常,鞋子包括上部和鞋底。当上部稳固到鞋底上时,上部和鞋底一起限定出空间,该空间构建用于稳固地和舒适地容纳人的脚。通常,上部和/或鞋底由多层形成,所述多层可以缝合或粘合在一起。例如,上部可以由皮革和织物、或者泡沫和织物的组合而制成,而鞋底可以由至少一层的天然橡胶形成。通常出于功能上的理由选择材料,例如防水性、耐久性、耐磨性和透气性,而形状、纹理和颜色用于改进鞋子的感官质量。鞋底通常为使用者的脚提供支撑,并用作在使用者的脚和地面之间的界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鞋类物品,其包括鞋底,其在该鞋底的趾骨部和跖骨部之间限定出弯曲特征(例如凹槽)。该弯曲特征允许趾骨鞋底部相对于跖骨鞋底部向上接合。上部附接到该鞋底,并限定出用于接收人脚的脚空间。该上部具有趾骨部,该趾骨部限定出至少一个脚趾接收部容积。所述至少一个脚趾接收部容积限定出相对于该上部的相邻的跖骨部而升高的形状。所述趾骨鞋底部和进入所述至少一个脚趾接收部容积的实质上不受限制的脚趾提升运动的接合允许在脚空间中接收的脚实质上不受限制的向上的脚趾弯曲。本发明的应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下述特征。在一些应用中,鞋底从该鞋类物品的脚趾端部到后跟端部限定出实质上均勻的厚度。该鞋底可以包括乙烯-醋酸乙烯(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例如高耐磨的EVA)。在一些例子中,所述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上的第一地面接触垫,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跖骨部上的第二地面接触垫,和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趾骨部上的第三地面接触垫。所述地面接触垫的底表面和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共同限定出该鞋底的地面接触表面。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可以限定出具有后跟肩部(heelward shoulder)的拖拉突起(traction lug),该肩部可以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的角的实质上直角的边缘。所述鞋底本体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地面接触垫之间的所述鞋底本体的中部限定出地面接触凹洼(pod)。该地面接触凹洼具有与该鞋底的地面接触表面共同的底表面。在一些例子中,所述地面接触垫包括碳橡胶。而且,所述地面接触垫可以限定出同心的凹槽。每个地面接触垫的至少一个凹槽可以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的边缘的肩部。在一些应用中,上部包括外壳层(enclosure layer);和设置在外壳层的至少前脚部上的增强层,该增强层具有从在该上部的中间前脚部中的共同方位(common location)延伸到在该上部的侧边缘附近的间隔的方位的蹼状结构(web)。所述共同的方位可以是在通过所述上部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的附近。在一些例子中,所述增强层沿着该外壳层的前脚部的外周持续地延伸。而且,所述蹼限定出弓形的路径。所述增强层可以包括热塑聚亚胺酯和热压橡胶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例子中,所述外壳层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该外壳层内表面可以是该上部的最里面的表面,而该外壳层外表面可以是用于该上部的一部分的最外的表面。在一些应用中,鞋类物品包括第一带和第二带。第一带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通过该上部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附近的该上部的侧部和中间后跟部之一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该侧部和中间后跟部的另一个上。第一带的第一端部可以直接地连接到该外壳层。第二带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该脚接收开口附近对着第一带的该上部的中间部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该侧部上。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和第二带的第二端部采用钩和圈紧固件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鞋类物品,其包括附接到上部的鞋底。该上部包括外壳层和增强层,该增强层设置在外壳层的至少前脚部上。该增强层具有从在该上部的中间前脚部中的共同方位延伸到在该上部的侧边缘附近的间隔的方位的蹼。在一些应用中,所述共同的方位是在通过所述上部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的附近。所述蹼可以限定出弓形的路径。所述增强层可以沿着该外壳层的前脚部的外周持续地延伸。在一些例子中,所述增强层包括热塑聚亚胺酯和热压橡胶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例子中,所述外壳层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该外壳层内表面可以是该上部的最里面的表面,而该外壳层外表面可以是用于该上部的一部分的最外的表面。在一些应用中,鞋类物品包括第一带和第二带。第一带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通过该上部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附近的该上部的侧部和中间后跟部之一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该侧部和中间后跟部的另一个上。第一带的第一端部可以直接地连接到该外壳层。第二带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该脚接收开口附近对着第一带的该上部的中间部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侧部上。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的第二端部采用钩和圈紧固件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在本发明还有的另一方面,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组件包括含有乙烯-醋酸乙烯的鞋底本体,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上的第一地面接触垫,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跖骨部上的第二地面接触垫,和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趾骨部上的第三地面接触垫。所述地面接触垫包括橡胶。而且,所述地面接触垫的底表面和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共同限定出该鞋底组件的地面接触表面。在一些应用中,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限定出具有后跟肩部的拖拉突起,该肩部可以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的角的实质上直角的边缘。所述鞋底本体可以在所述鞋底本体的趾骨部和所述鞋底本体的跖骨部之间限定出弯曲特征(例如凹槽),用于允许所述趾骨鞋底本体部相对于跖骨鞋底本体部的接合。在一些例子中,所述鞋底本体在第一和第二地面接触垫之间的该鞋底本体的中部限定出地面接触凹洼。该地面接触凹洼具有与该鞋底组件的地面接触表面共同的底表面。所述地面接触垫可以包括碳橡胶。而且,所述地面接触垫可以限定出同心的凹槽(例如沟道、模制的刀槽花纹(molded siping)或具有剃刀样的尖锐边缘的刀槽花纹(razor siping))。每个地面接触垫的至少一个凹槽可以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的边缘的肩部。所述鞋底组件的前脚部的厚度可以实质上等于该鞋底组件的后跟部的厚度。在另一方面,鞋类物品包括连接到上部组件的鞋底组件。该鞋底组件包括含有乙烯-醋酸乙烯的鞋底本体,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上的第一地面接触垫,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跖骨部上的第二地面接触垫,和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趾骨部上的第三地面接触垫。所述地面接触垫的底表面和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共同限定出该鞋底组件的地面接触表面。该上部组件包括网状的(mesh)上外壳层,设置在该外壳层上、在该上部组件的前脚部中的第一增强层,设置在该外壳层上、在该上部组件的至少后跟部中的第二增强层。该第一增强层包括从在该上部组件的中间前脚部中的共同方位延伸到在该上部组件的侧边缘附近的间隔的方位的蹼。在一些应用中,所述外壳层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该外壳层内表面可以是该上部组件的最里面的表面,而该外壳层外表面可以是用于该上部组件的一部分的最外的表面。所述共同的方位可以是在通过所述上部组件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的附近。所述第一增强层可以沿着该外壳层的前脚部的外周持续地延伸。而且,所述蹼可以限定出弓形的路径。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增强层包括热塑聚亚胺酯和热压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增强层可以包括合成绒面革。在一些应用中,鞋类物品包括第一带和第二带。该第一带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通过该上部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附近的该上部的侧部和中间后跟部之一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该侧部和中间后跟部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带的第一端部可以直接地连接到该外壳层。第二带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该脚接收开口附近对着第一带的该上部的中间部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侧部上。在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的第二端部采用钩和圈紧固件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而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带可以作为单一的件(unitary piece)而从第二增强层持续地延伸。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可以限定出具有后跟肩部的拖拉突起,该肩部可以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的角的实质上直角的边缘。在一些例子中,所述鞋底本体在所述鞋底本体的趾骨部和所述鞋底本体的跖骨部之间限定出弯曲特征(例如凹槽或沟道),用于允许所述趾骨鞋底本体部相对于跖骨鞋底本体部的接合。在一些例子中,所述鞋底本体在第一和第二地面接触垫之间的该鞋底本体的中部限定出地面接触凹洼。该地面接触凹洼具有与该鞋底组件的地面接触表面共同的底表面。所述地面接触垫可以包括碳橡胶。在一些例子中,所述地面接触垫限定出同心的凹槽。每个地面接触垫的至少一个凹槽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的边缘的肩部。所述鞋底组件的前脚部的厚度可以实质上等于该鞋底组件的后跟部的厚度,从而实质上不提供后跟提升。在还有另一个方面,鞋类物品包括鞋底和附接到该鞋底的上部。该上部包括从该上部的脚趾端部延伸到该上部的后跟端部的网状的外壳层,涂敷到在该上部的前脚部的该网状的外壳层的外表面上的热塑聚亚胺酯增强层,和涂敷到在该上部的后跟部中的该网状的外壳层的外表面上的非编织的增强层。该非编织的增强层限定出第一带,该第一带从靠近通过该上部限定出的脚开口处的该上部的中部延伸到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侧部上的末梢自由端部。所述非编织的增强层还限定出第二带,该第二带从在该脚开口附近的该上部的侧部和中间后跟部之一延伸到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侧部和中间后跟部的另一个上的末梢的自由端部。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的细节阐明在附图及下面的说明中。其他的方面、特征和优点将从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中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示例的鞋类物品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鞋类物品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鞋类物品的后视图。图4A是图1中所示的鞋类物品的侧视图。图4B是图4A中所示的鞋类物品的上部部分沿着线4B-4B的截面图。图5是图1中所示的鞋类物品的中间的侧视图。图6是图1中所示的鞋类物品的俯视图。图7是图1中所示的鞋类物品的仰视图。图8是图1中所示的鞋类物品的另一个仰视图。图9是在步态的地面撞击阶段中接触地面之前,人在示例的鞋类物品中向上弯曲其脚趾的侧视图。图IOA是具有后跟地面接触垫的示例的鞋类物品的侧向立体图,该后跟接触垫即将与地面进入接触。图IOB是图IOA中所示的鞋类物品的俯视图,指示与后跟地面接触垫的地面接触。图IlA是具有前脚地面接触垫的示例的鞋类物品的侧向立体图,该前脚地面接触垫即将与地面进入接触。图IlB是图IlA中所示的鞋类物品的俯视图,指示与前脚地面接触垫的地面接触。相同的参考标记在不同附图中指示类似的元件。仅仅通过例子,所有附图致力于适于穿着在左脚上的鞋类物品。本发明还包括附图的镜面图像,也即适于穿着在右脚上的鞋类物品。
具体实施例方式相比于传统跑鞋,最低要求的跑鞋可能具有相对较小的重量(例如对于人类尺寸9,小于大约4. 5盎司)并且有较少量的材料或组件,以在使用者的脚上提供小阻抗的感觉(例如赤脚跑步的感觉),同时仍然保护使用者的脚免受表面磨损或地面上的外来物体的影响。鞋子可以具有最小量的材料以稳固地接收和容纳使用者的脚。参见图1-7,在一些应用中,鞋类物品10(例如鞋子)具有连接或附接到鞋底组件200的上部组件100(例如通过缝合、粘结或它们的组合)。上部组件100和鞋底组件200一起限定出脚空间20,用于稳固地和舒适地容纳人的脚。脚通过由上部组件100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 101而被接收。上部组件100和鞋底组件200每个具有相应的前脚部102、202、后跟部104、204、侧部106、206和中间部108、208。鞋类物品10限定出沿着行走方向的纵向轴线11和垂直的横向轴线13。在行走或跑步过程中,鞋底组件200在使用者的脚和地面之间提供接触界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部组件100包括外壳层110和设置在外壳层110上的第一
1和第二增强层120、130(例如通过缝合、粘合或其他附接方式)。外壳层110成形用于至少部分地限定出用于接收使用者的脚的脚空间20。在所示的例子中,外壳层110是成形用于接收并实质上包围使用者的脚的单层。外壳层110可以是用于上部组件100的基层,其接收所采用的增强层120、130。外壳层110可以从鞋子10的脚趾端部12持续地延伸到鞋子10的后跟端部14。在一些例子中,外壳层110包括网状材料(例如2路、4路或三维伸展网格材料),其能够伸展以符合和/或适应脚的接收和运动(例如包括脚趾弯曲、伸展和提升)。外壳层110可以伸展以允许在跑步过程和在跑步跨距的地面接触阶段过程中脚的扩展。外壳层Iio具有作为上部组件100的最内表面的接触使用者的脚的内表面112和作为上部组件100的一些部分的最外表面的外表面114。外壳层110可以具有在大约0. 2mm和大约2mm之间的厚度TE。第一增强层120设置在上部组件100的前脚部102中的外壳层110上。第一增强层120可以构建用于绕着脚接收开口 101或在鞋底组件100附近的闭合设备传送或传递配合和/或穿着力(wear force) 0第一增强层120可以包括涂敷、粘合或熔合到外壳层110上(例如到外表面114上)的热塑聚亚胺酯或热压橡胶。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增强层120是形成在外壳层110上的注塑材料,其作为稳固地粘合到外壳层110上的持续的增强结构。第一增强层120可以构建用于允许网状的外壳层110在一些区域中伸展,而在其他区域中限制伸展(例如,以提供支撑、形状和/或鞋10的配合)。伸展限制可以是部分的或完全的。例如,第一增强层120可以是无弹性的或弹性的(例如与外壳层110相比具有不同的伸展水平)。在一些例子中,第一增强层120沿着外壳层110的前脚部的外周持续地延伸(例如沿着鞋10的外周)。在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增强层120包括一个或多个增强带、条或蹼(web) 122,其设置用于在上部组件100的前脚部102上形成格子(cage)。每个增强蹼122可以从在上部组件100的前脚和中间部102、106的交点内的共同区域105(例如上部组件100的中间前脚部)延伸到上部组件100的侧部(或者上部组件100的前脚和侧部202、206)并可选地(optionally)连接到鞋底组件200。第一增强层120可以连接到鞋底组件200的侧部和中部206、208,并在它们之间延伸在外壳层上(例如沿着直线或弓形的路径),至少部分地包围接收的脚。而且,每个增强蹼可以从共同区域105径向地延伸开(例如以扇形的方式)。例如,相邻的增强蹼122可以具有在大约5°和大约45°之间的分离角Θ。增强蹼122可以具有在大约0. Imm和大约Imm之间的厚度Tw,和在大约0. Imm和大约Imm之间的宽度Ww。第二增强层130可以设置在在上部组件100的后跟部104中的外壳层110上。第二增强层130可以包括非编织的材料,例如合成绒面革(suede),用于提供支撑、舒适和柔软的感受;然而,其他材料也是可以的(例如机织、编织或非编织材料)。第二增强层130可以形成后跟杯,以帮助后跟在鞋10中的保持。例如,增强层130可以支撑使用者的后跟的至少一部分,并传递配合或穿着力到鞋底组件200。而且,第二增强层130可以限定出孔隙132,用于上部组件100的通风。孔隙132可以具有在大约0. 5mm和大约Icm之间的直径;然而,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和尺寸的孔隙132。在一些应用中,上部组件100包括设置在上部组件100的中间后跟区域109中的第三增强层140(例如作为最外层),以在行走或跑步过程中对脚的伏卧提供额外的支撑。第三增强层140可以包括热塑聚亚胺酯、硬的或半硬的塑料、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
在一些应用中,上部组件100包括一个或多个闭合设备150,其构建用于稳固在鞋10中接收的脚。该闭合设备150可以减小脚空间20的内部容积,从而围绕接收的脚上紧至少部分上部组件100。闭合设备150可以包括带和/或花边。在所示的例子中,鞋10包括顶带150a和后跟带150b。顶带150a具有在脚开口 101附近附接到上部组件100的侧部106或中间部108的一个上的第一端部152a,和可释放地可稳固到上部组件100的侧中部106、108中的另一个(也即相对侧)上的自由的第二端部例如经由可释放的紧固件156,例如钩和圈紧固件、带扣、按扣、摩擦设备等)。后跟带150b具有在鞋10的后跟端部14处的脚开口 101的附近附接到上部组件100的侧部106或中部108中的一个上的第一端部152b,和可释放地可稳固到鞋10的后跟端部14处的上部组件100的侧部和中部106,108中的另一个(相对侧)上的第二端部154b (例如经由可释放的紧固件156,例如钩和圈紧固件、带扣、按扣、摩擦设备等)。在一些应用中,第二增强层130限定出第一带150a,其靠近通过上部组件100限定出的脚开口 101从上部组件100的中部108延伸到末梢自由端部IMa,该末梢自由端部15 可释放地可稳固到上部组件100的侧部106。第二增强层130还可以限定出第二带150b,其从在脚开口 101附近、在后跟部104中的上部组件100的侧部和中部106、108中的一个延伸到末梢自由端部1Mb,该末梢自由端部154b可释放地可稳固到侧和中后跟部的另一个上。顶带150a和后跟带150b的组合允许使用者至少在上部组件100的后跟部104中定制鞋10的配合(例如在脚开口 101周围)。而且,带150a、150b稳固地将使用者的脚容纳在脚空间20中,同时上部组件100的剩余部可以在穿着过程中伸展或弹性地变形。参见图1-6和9,上部组件100的脚趾盒部107可以限定出一个或多个接收部160(例如实质上凸起的或穹顶形状的容器或容积),其构建用于接收接收的脚的一个或多个提升的脚趾。在所示的例子中,脚趾盒部107包括五个升高的脚趾接收部160 ;然而,其他布置也是可以的。例如,上部组件100可以在脚趾盒部107中限定出一个连续的脚趾接收部160,用于接收脚的所有提升的脚趾,或者2-4个脚趾接收部140,其任何一个可以接收多个提升的脚趾。在一些应用中,外壳层110包括在脚趾盒部107中的多余的材料,以形成每个脚趾接收部160。脚趾接收部160允许行走或跑步过程中,使用者的脚实质上不受阻碍的或不受限制的脚趾提升。第一增强层130可以构建或成形用于在脚趾接收部160之间和/或在脚趾接收部160周围延伸,从而不覆盖脚趾接收部160,从而在那些区域中不限制脚趾提升,并可选地进一步限定出绕着每个各自的脚趾接收部160的边界。当使用者跑步时,就在与地面接触之前,其可能倾向于至少轻微向上地提升反射其脚趾,如图9中所示。脚趾接收部160接收向上弯曲的脚趾,同时实质上或完全地允许(也即不限制)脚趾向上弯曲,如同在没有脚趾接收器160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那样。这为使用者提供了自然的不受限制的感受(例如如同光脚跑步)。为进一步帮助不受限制的或实质上不受限制的脚趾提升,鞋底组件200可以限定出或包括弯曲特征260 (例如延伸在鞋底组件200的侧边缘和中间边缘之间的凹槽或沟道),其允许鞋底组件200的趾骨部210相对于鞋底组件200的跖骨部203接合或弯曲。弯曲特征260可以设置在接收脚的球或脚趾关节区域(例如跖骨区域)的下面或附近。趾骨鞋底部201和进入至少一个脚趾接收部容积160中的实质上不受限制的脚趾提升运动的接合允许接收脚在脚空间20中实质上不受限制的向上的脚趾弯曲。
上部组件100可以包括后跟翼170,其设置在在鞋10的后跟端部处的脚开口 101处。在将鞋10穿在其脚上以帮助其脚进入脚空间20的运动时,使用者可以拉后跟翼170。而且,上部组件100可以包括设置在鞋10对着后跟翼170的脚开口 101处的鞋舌耳片,其可以用于帮助使用者的脚插入到脚空间20中。再次参见图1-8,在一些应用中,鞋底组件200包括鞋底本体210和设置在鞋底本体210的底表面212上的至少一个地面接触垫220。鞋底本体210可以是单一的本体(例如单个组件),包括高耐磨的乙烯-醋酸乙烯(EVA)泡沫或其他泡沫,其可以是抗磨损的。至少一个地面接触垫220可以包括天然橡胶、蜗牛橡胶(snail rubber)或碳橡胶。例如,该至少一个地面接触垫220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之一在大约50aiore A和大约65aiore A之间的硬度的蜗牛橡胶,具有大约0. 9的摩擦系数和在大约50aiore A和大约65aiore A之间的硬度的橡胶,和具有大约1. 1的摩擦系数和在大约50aioreA和大约65aioreA之间的硬度的橡胶。同样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材料。与其具有覆盖整个鞋底夹层的橡胶外底(其提供相对较重的鞋底组件),鞋底组件200不如包括地面接触垫220 (例如橡胶垫),其设置在鞋底本体210上,只在通常经历高接触和摩擦力的方位中。这提供了相对较轻的鞋底组件 200。每个地面接触垫220可以限定出一个或多个用于拖拉的凹槽222(例如沟道、模制的刀槽花纹或具有剃刀样的尖锐边缘的刀槽花纹)。每个凹槽222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带有鞋底组件200的地面接触表面205的肩部边缘223。至少一个肩部边缘223可以与实质上非辐射式的、非斜切的角限定出直角。在一些例子中,该肩部边缘是轻微地辐射式,以用于模制的地面接触垫220的模制释放。在所示的例子中,地面接触垫220限定出几个实质上同心的凹槽222(例如沿着地面接触表面205的椭圆样式),以在每个运动方向上提供拖拉力。例如,实质上沿着鞋10的纵向轴线11运行的凹槽边缘223可以提供对抗地面接触力的拖拉或滑动阻抗,该地面接触力通过地面接触垫220沿着鞋10的横轴13而招致(例如在使用者的侧至侧运动过程中招致)。类似地,实质上沿着鞋10的横轴13运行的凹槽边缘223可以提供对抗地面接触力的拖拉或滑动阻抗,该地面接触力通过地面接触垫220沿着鞋10的纵轴11而招致(例如在行走方向中向前/后退的推进过程中招致)。在图7中所示的例子中,地面接触垫220限定出相对狭窄的凹槽222 (例如模制的刀槽花纹或具有剃刀样的尖锐边缘的刀槽花纹),其具有在大约0. Imm和大约Imm之间的宽度We。在图8中所示的例子中,地面接触垫220限定出相对较宽的凹槽222(例如模制的或切割的凹槽),其具有在大约Imm和大约5mm之间的宽度We。其他凹槽宽度和构造同样是可以的,以在不同环境中(例如热和干燥,冷和潮湿,等)实现某些拖拉和滑动阻抗特性。在所示的例子中,鞋底组件200包括设置在鞋底组件200的后跟部204中的第一地面接触垫220a,和设置在鞋底组件200的前脚部202中的第二和第三地面接触垫220b、220c,可选地在其中部208上。第二地面接触垫220b可以设置在前脚部202的跖骨区域203 (例如在中间跖骨区域),而第三地面接触垫220c可以设置在前脚部202的趾骨或脚趾区域201 (例如在中间趾骨区域)(图8)。弯曲特征260可以设置或布置在脚趾区域201和跖骨区域203之间或重叠在脚趾区域201和跖骨区域203上,以允许或方便鞋底组件200的两个各自的区域互相弯曲。通常,步态是采用肢体的运动的方式。不同的步态特征在于肢体运动样式、总体速度、力、动力学和势能循环的不同,以及与地面的表面接触中的改变。行走或跑步跨距的脚冲击是变化的,其限定出人的步态和脚通常如何接触地面和/或脚的哪个部分首先接触地面。例如,在前脚冲击中,脚的球首先落地;在中脚冲击中,后跟和脚的球同时落地;而在后跟冲击中,脚的后跟首先落地,然后向下翻转到脚的球。参见图10A-11B,在一些应用中,地面接触垫220a_c设置在相对高的初始地面接触的区域中,其比起鞋底组件100的其他部经历着相对更高的磨损率。在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地面接触垫220a设置和定尺寸用于覆盖鞋底组件200的后跟部204中的基体210的至少大部分,其典型地接收与地面的初始接触(或者与鞋底组件200的跖骨区域203实质上同时)。第二地面接触垫220b可以设置和定尺寸用于覆盖基体210的一部分,并在鞋底组件200的跖骨区域203和中间区域208的交点中(也即中间的跖骨区域)。第三地面接触垫220c可以设置和定尺寸用于覆盖在趾骨中或在实质上位于接收脚的大拇趾(“大脚趾”或最中间的脚趾)的下面的脚趾区域201中(也即中间趾骨区域)的基体210的一部分。图IOA示例了在跑步跨距的脚冲击阶段过程中,接收与地面的初始接触的鞋10的第一地面接触垫220a。图IlA示例了当使用者的脚在离开地面之前,从后跟朝着脚的大拇趾(大脚趾)翻转时,在脚冲击阶段过程中,接收与地面的接触的鞋10的第二和第三地面接触垫220b和220c。图IOB和图IlB示例了地面接触垫220a_c,其在跑步跨距的地面接触阶段过程中通常接收相对最集中的地面接触和摩擦力。再次参见图9,鞋底组件200可以具有厚度Ts,其在前脚部202和后跟部204之间相等或实质上相等。这实质上不提供后跟提升,并在前脚后跟部202、204的厚度Ts之间提供一比一的比率。这有助于有前脚冲击或中部冲击步态的人的脚冲击。参见图5-7和8,鞋底本体210可以至少在鞋底组件200的前脚部202中限定出用于拖拉的突起230。至少一些突起230可以在鞋底本体210的底表面212处沿着鞋底组件200的地面接触表面205具有后跟肩部边缘232,所述鞋底组件200的地面接触表面205限定出具有非辐射式的或非斜切的角的直角或实质上的直角(或者实质上非辐射式的或非斜切的),用于抓持地面表面和提供拖拉。鞋底本体210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地面接触垫220a、220b之间的鞋底组件204的中部208中的鞋底组件200的前脚和后跟部202、204之间或重叠在前脚和后跟部202、204上面限定出拱形的支撑凹洼M0。地面接触凹洼240具有与鞋底组件200的地面接触表面205共同的底表面。该拱形支撑凹洼240可以构建用于为使用者的脚弓提供支撑。而且,该拱形支撑凹洼240可以在脚冲击过程中接收地面接触。许多应用已经得以描述。然而将要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变形。相应地,其他的应用也在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鞋类物品,包括鞋底,其在该鞋底的趾骨部和跖骨部之间限定出弯曲特征,该弯曲特征允许趾骨鞋底部相对于跖骨鞋底部向上接合;和附接到该鞋底的上部,该上部限定出脚空间并具有趾骨部,该趾骨部限定出至少一个脚趾接收部容积,所述至少一个脚趾接收部容积限定出相对于该上部的相邻的跖骨部而升高的形状;其中所述趾骨鞋底部和进入所述至少一个脚趾接收部容积的实质上不受限制的脚趾提升运动的接合允许在脚空间中接收的脚实质上不受限制的向上的脚趾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底从该鞋类物品的脚趾端部到后跟端部限定出实质上均勻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该鞋底包括乙烯-醋酸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弯曲特征包括限定出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上的第一地面接触垫;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跖骨部上的第二地面接触垫;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趾骨部上的第三地面接触垫;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垫的底表面和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共同限定出该鞋底的地面接触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限定出具有后跟肩部的拖拉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拖拉突起的肩部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的角的实质上直角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底本体在第一和第二地面接触垫之间的所述鞋底本体的中部限定出地面接触凹洼,该地面接触凹洼具有与该鞋底的地面接触表面共同的底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垫包括碳橡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垫限定出同心的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每个地面接触垫的至少一个凹槽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边缘的肩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上部包括外壳层;和增强层,其设置在外壳层的至少前脚部上,该增强层具有从在该上部的中间前脚部中的共同方位延伸到在该上部的侧边缘附近的间隔的方位的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共同的方位是在通过所述上部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的附近。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增强层沿着该外壳层的前脚部的外周持续地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蹼限定出弓形的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增强层包括热塑聚亚胺酯和热压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外壳层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该外壳层内表面是该上部的最里面的表面,而该外壳层外表面是用于该上部的一部分的最外的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还包括第一带,其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通过该上部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附近的该上部的侧部和中间后跟部之一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该侧部和中间后跟部的另一个上;和第二带,其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该脚接收开口附近对着第一带的该上部的中间部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该侧部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带的第一端部直接地连接到该外壳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的第二端部采用钩和圈紧固件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
21.鞋类物品,包括鞋底;和附接到该鞋底的上部,该上部包括外壳层;和增强层,其设置在外壳层的至少前脚部上,该增强层具有从在该上部的中间前脚部中的共同方位延伸到在该上部的侧边缘附近的间隔的方位的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共同的方位是在通过所述上部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的附近。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增强层沿着该外壳层的前脚部的外周持续地延伸。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蹼限定出弓形的路径。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增强层包括热塑聚亚胺酯和热压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外壳层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该外壳层内表面是该上部的最里面的表面,而该外壳层外表面是用于该上部的一部分的最外的表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鞋类物品,还包括第一带,其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通过该上部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附近的该上部的侧部和中间后跟部之一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该侧部和中间后跟部的另一个上;和第二带,其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该脚接收开口附近对着第一带的该上部的中间部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侧部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带的第一端部直接地连接到该外壳层。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的第二端部采用钩和圈紧固件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
30.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组件,该鞋底组件包括包括乙烯-醋酸乙烯的鞋底本体;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上的第一地面接触垫;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跖骨部上的第二地面接触垫;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趾骨部上的第三地面接触垫;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垫包括橡胶;和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垫的底表面和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共同限定出该鞋底组件的地面接触表面。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鞋底组件,其中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限定出具有后跟肩部的拖拉突起。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鞋底组件,其中所述拖拉突起的肩部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的角的实质上直角的边缘。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鞋底组件,其中所述鞋底本体在所述鞋底本体的趾骨部和所述鞋底本体的跖骨部之间限定出弯曲特征,用于允许所述趾骨鞋底本体部相对于跖骨鞋底本体部的接合。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鞋底组件,其中所述弯曲特征包括限定出的凹槽。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鞋底组件,其中所述鞋底本体在第一和第二地面接触垫之间的该鞋底本体的中部限定出地面接触凹洼,该地面接触凹洼具有与该鞋底组件的地面接触表面共同的底表面。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鞋底组件,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垫包括碳橡胶。
37.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鞋底组件,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垫限定出同心的凹槽。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鞋底组件,其中每个地面接触垫的至少一个凹槽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边缘的肩部。
39.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鞋底组件,其中所述鞋底组件的前脚部的厚度实质上等于该鞋底组件的后跟部的厚度。
40.鞋类物品,包括鞋底组件,该鞋底组件包括包括乙烯-醋酸乙烯的鞋底本体;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上的第一地面接触垫;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跖骨部上的第二地面接触垫;和设置在该鞋底本体的中间趾骨部上的第三地面接触垫;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垫的底表面和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共同限定出该鞋底组件的地面接触表面;和附接到该鞋底组件的上部组件,该上部组件包括网状的上外壳层;设置在该外壳层上、在该上部组件的前脚部中的第一增强层;设置在该外壳层上、在该上部组件的至少后跟部中的第二增强层;其中该第一增强层包括从在该上部组件的中间前脚部中的共同方位延伸到在该上部组件的侧边缘附近的间隔的方位的蹼。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外壳层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该外壳层内表面是该上部组件的最里面的表面,而该外壳层外表面是用于该上部组件的一部分的最外的表面。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共同的方位是在通过所述上部组件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的附近。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沿着该外壳层的前脚部的外周持续地延伸。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蹼限定出弓形的路径。
4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包括热塑聚亚胺酯和热压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46.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二增强层包括合成绒面革。
47.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还包括第一带,其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通过该上部组件限定出的脚接收开口附近的该上部组件的侧部和中间后跟部之一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该上部组件的该侧部和中间后跟部的另一个上;和第二带,其具有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稳固到在该脚接收开口附近对着第一带的该上部组件的中间部上,和自由的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组件的该侧部上。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带的第一端部直接地连接到该外壳层。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带作为单一的件而从第二增强层持续地延伸。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的第二端部采用钩和圈紧固件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
5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底本体的底表面限定出具有后跟肩部的拖拉突起。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拖拉突起的肩部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的角的实质上直角的边缘。
5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底本体在所述鞋底本体的趾骨部和所述鞋底本体的跖骨部之间限定出弯曲特征,用于允许所述趾骨鞋底本体部相对于跖骨鞋底本体部的接合。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弯曲特征包括限定出的凹槽。
5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底本体在第一和第二地面接触垫之间的该鞋底本体的中部限定出地面接触凹洼,该地面接触凹洼具有与该鞋底组件的地面接触表面共同的底表面。
56.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垫包括碳橡胶。
57.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地面接触垫限定出同心的凹槽。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每个地面接触垫的至少一个凹槽限定出具有实质上非辐射式的边缘的肩部。
59.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底组件的前脚部的厚度实质上等于该鞋底组件的后跟部的厚度。
60.鞋类物品,包括鞋底;附接到该鞋底的上部,该上部包括从该上部的脚趾端部延伸到该上部的后跟端部的网状的外壳层;涂敷到在该上部的前脚部中的该网状的外壳层的外表面上的热塑性聚亚胺酯的增强层;涂敷到在该上部的后跟部中的该网状的外壳层的外表面上的非编织的增强层;其中该非编织的增强层限定出第一带,该第一带从靠近通过该上部限定出的脚开口处的该上部的中部延伸到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上部的侧部上的末梢自由端部;和其中所述非编织的增强层限定出第二带,该第二带从在该脚开口附近的该上部的侧部和中间后跟部之一延伸到可释放地可稳固到该侧部和中间后跟部的另一个上的末梢的自由端部。
全文摘要
鞋类物品,其包括鞋底,在该鞋底的趾骨部和跖骨部之间限定出弯曲特征(例如凹槽)。该弯曲特征允许趾骨鞋底部相对于跖骨鞋底部向上接合。上部附接到该鞋底并限定出用于接收人脚的脚空间。该上部具有趾骨部,该趾骨部限定出至少一个脚趾接收部容积。所述至少一个脚趾接收部容积限定出相对于该上部的相邻的跖骨部而升高的形状。所述趾骨鞋底部和进入所述至少一个脚趾接收部容积的实质上不受限制的脚趾提升运动的接合允许在脚空间中接收的脚实质上不受限制的向上的脚趾弯曲。
文档编号A43B7/28GK102578748SQ2011100075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0日
发明者克里斯托夫·J·莫尼 申请人:索克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