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896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人体的足弓类型根据足弓高度的不同分为扁平足、正常足和高弓足,不同体重的人在长年累月的行走和劳动中,足部骨骼和肌肉功能发生退化,使得足弓的高度下降,足弓承载体重的功能变弱,行走和劳动过程中造成下肢的不规则运动,如胫骨的过度旋前和旋后,但是传统的鞋内并未针对这一问题做出结构上的。为了缓解足弓变化对人体步行和劳动时造成的危害,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制作个性化的矫正鞋垫,但是这种鞋垫组合繁琐,并且不适宜进行工业化生产,无法进行全面的推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行调整对人体足底足弓部分的支承的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包括相互匹配的鞋底和鞋垫,鞋底包括前掌、后跟和处于中部的足弓部,足弓部带有向上的凸起,在同等压力下鞋垫所用材料的弹性变形幅度大于鞋底所用材料的弹性变形幅度。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中鞋底的足弓部带有向上的凸起, 当人们足底踩下时人体重量都处于支撑脚上,足底首先对鞋垫的前掌和后跟施加压力,鞋垫上承受的压力又传导到鞋底上,由于鞋底的受压变形幅度小于鞋垫的受压变形幅度,此时鞋垫受压后底面前掌和底面后跟处高度下降,鞋垫的底面前掌和底面后跟处高度下降后凸出了鞋底足弓部的凸起,使其能够有力支承人体足底的足弓,另外鞋垫的底面前掌和底面后跟部分的变形又使鞋垫足弓部分向上隆起,从另一方面加强其对人体足弓的支承;当人们足底抬起时,鞋垫的底面前掌和底面后跟又自然回升,鞋底足弓部的凸起对人体足弓的支撑消失,足部得到放松,该结构能够通过穿着者足部施加力量的不同自动调节足弓凸起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能够让人们在行走时足弓部分得到有力支承,使其不会变形,进而导致足部骨骼和肌肉功能发生退化,使穿着更加舒适。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鞋垫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配置图1中的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的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包括相互匹配的鞋底1和鞋垫2,鞋底1包括前掌1A、后跟IB和处于中部的足弓部1C,足弓部IC带有向上的凸起3,在同等压力下鞋垫2所用材料的弹性变形幅度大于鞋底1所用材料的弹性变形幅度。在本实施例中鞋底1和鞋垫2均采用PU材料注塑成型,鞋底1所用PU材料的密度大于鞋垫2所用PU材料的密度,鞋底1密度为45-50shOreA,鞋垫2密度为35-40shOreA, 在此鞋底1密度大于鞋垫2会导致鞋垫2受压变形的幅度大于鞋底1,从而可以造成足弓部 IC的凸起3的凸出高度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中鞋垫2的中间部位2A凹陷,也就是中间部位2A向上凹陷,鞋垫2 的底面前掌2B和底面后跟2C向鞋底1凸起。
权利要求1.一种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包括相互匹配的鞋底(1)和鞋垫0),其特征是所述鞋底(1)包括前掌(IA)、后跟(IB)和处于中部的足弓部(IC),所述足弓部(IC)带有向上的凸起(3),在同等压力下鞋垫( 所用材料的弹性变形幅度大于鞋底(1)所用材料的弹性变形幅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鞋底(1)和鞋垫(2) 均采用PU材料注塑成型,所述鞋底(1)所用PU材料的密度大于鞋垫( 所用PU材料的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鞋底(1)密度为 45-50shoreA,鞋垫(2)密度为 35_40shore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其特征是鞋垫O)的中间部位咖凹陷,鞋垫O)的底面前掌OB)和底面后跟QC)向鞋底(1)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包括相互匹配的鞋底和鞋垫,鞋底包括前掌、后跟和处于中部的足弓部,足弓部带有向上的凸起,在同等压力下鞋垫所用材料的弹性变形幅度大于鞋底所用材料的弹性变形幅度。该鞋底和鞋垫的组合结构能够自行调整对人体足底足弓部分的支承。
文档编号A43B17/14GK202112418SQ201120253900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孙天赦 申请人: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