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储物包,特别是ー种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户外休闲活动越来越受欢迎,各种户外休闲用品也应运而生,比如在野外露营或进行自助烧烤吋,人们往往需要携帯保温包以对食物进行保温。现有的保温包种类繁多,结构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只能实现单一的保温功能,特别是在户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保温效果更是难以持久。此外,有些野外活动还会在晚上开展,此时由于户外光线较暗,若保温包不具有明显的夜间识别标记,人们提着保温包时无法 给他人以任何警示以致容易被人撞到,而且保温包在某个位置放好后,也不便于他人能迅速找到保温包,给取拿食物造成较大不便,并且人们在走动过程中,由于无法清楚地识别到保温包所处的位置,ー不小心还很容易碰到保温包甚至打翻保温包内的食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在夜间或在光线较暗的场合具有安全警示作用的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包括内部设有储物腔的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的外表面设有反光警示帯。优选地,所述的反光警示带缝制在所述包体的正面上。将反光警示带设于包体正面可更好地便于使用者在光线较暗的场合迅速找到保温包。进ー步优选,所述包体的正面设有ー储物袋,所述反光警示带缝制在所述储物袋的外表面上。这样,在包体正面多出了一个储物功能,从而扩充包体的存储空间。作为上述方案的进ー步优选,所述储物袋外表面由多根条形布条横向上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的反光警示带缝制在条形布条的拼接位置处。而且为了使包体正面看起来色调更为丰富,可以将各条形布条设计成不同的顔色。为了改进保温包的保温效果,所述的包体采用三层结构,且表层采用防水面料,中间层采用保温棉,里层采用铝膜。采用这种三层结构后,可使保温包同时具备较好的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为便于取拿保温包内的食物,所述包体包括一可掀开的顶盖,使用时,掀开整个顶盖后即可取拿储物腔内的食物,非常方便;同吋,为携带方便,在包体上还连接有ー背带,背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包体的左、右侧面上。为了使存放在储物腔内的食物不与储物腔直接接触,所述储物腔内还设有一大小与储物腔相适配且能可拆卸地连接在该储物腔上的防水袋。使用时,将食物放入防水袋内即可,这样不仅能进一歩提高对食物的保温效果,同时也能防止食物被打翻时弄脏储物腔;清洗吋,只需要取下防水袋进行彻底清洗即可,一般不需要对铝膜进行清洗。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储物腔上周壁上固定有第一粘扣带,在所述防水袋外侧面的上周壁上固定有与第一粘扣带相粘扣的第二粘扣带。这样,防水袋需要清洗吋,可轻松地从储物腔内取出来,操作方便快捷,反之,防水袋也能轻松地固定在所述的储物腔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ー步优选,所述的储物腔及置于该储物腔内的防水袋均呈方形,所述第二粘扣带在防水袋的四个边角处呈断开状态。这样,当粘扣带相粘扣时,只要将第二粘扣带的断开部位对叠ー下,便可使第二粘扣带完全粘扣在第一粘扣带上,当粘扣带相撕离时,只要用手捏住上述对叠部位撕开第二粘扣带即可,操作非常方便。为了进一歩改善保温包的保温效果,所述储物腔与防水袋之间上设有ー加热保温装置,该加热保温装置固定在所述储物腔的腔壁上且其自带的USB电源线能伸出至所述包体之外。人们可以通过USB电源线直接对该加热保温装置进行加热,热量通过防水袋不断传递到防水袋内部,从而对防水袋的食物起到持续保温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在包体的外表面设有反光警示帯,使用者在晚上或光线较暗的场合提着该保温包能让他人看到,以 起到一定的安全警示作用;通过在储物腔内设置防水袋,既可提高保温包的防水性,同时还能防止食物弄脏储物腔,使用更为卫生;此外,该保温包还在储物腔内安装有一个加热保温装置,该加热保温装置外接有USB电源线,USB电源线连接到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USB接ロ上,USB电源线通电后,加热保温装置给储物腔内食物进行持续保温,从而进一歩改善保温包的保温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保温包的顶盖掀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保温包的防水袋从储物腔内取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图3所示,该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包括方形的包体1,包体I采用三层结构,其中表层采用防水面料,中间层采用保温棉,里层采用铝膜,采用三层结构保温包同时具备较好的保温效果和防水性能。包体I顶部是ー个通过拉链可以完全掀开的顶盖11,为便于人们携带,在顶盖11上设有ー个提手12,在包体I上还连接有背带9。包体I内部形成储物腔4,里层的铝膜层即为储物腔4的腔壁,在储物腔4内坐落有大小和储物腔4适配并能可拆卸地连接在储物腔4上的防水袋5。使用时,将食物放在防水袋5内,防水袋5的作用是ー方面可进ー步改善保温包的防水性能,另ー方面也防止食物与铝膜直接接触,特别是食物含有汤汁的情况下,避免铝膜上留有汤汁,需要清洗保温包内部时,只要将防水袋5拆卸下来后清洗即可,而不必对铝膜进行擦洗,清洗较为方便、彻底。为了进一歩改善保温包的保温效果,在储物腔4的腔壁上安装有一个加热保温装置7,该加热保温装置7外接有USB电源线8,USB电源线8接通外部电源后,加热保温装置7开始工作,其产生的热量通过防水袋5传递到防水袋5内部,从而对防水袋5内的食物起到持续保温作用。防水袋5与储物腔4之间通过粘扣带相粘扣的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在储物腔4的上周壁固定有第一粘扣带61,在防水袋5外侧面的上周壁固定有与第一粘扣带61相粘扣的第二粘扣带62,而且为了使防水袋5能更好地粘扣在储物腔4上,第二粘扣带62在防水袋5的四个边角处呈断开状态,这样,当粘扣带相粘扣时,只要在第二粘扣带62的各个断开部位处分别对叠ー下,便可使第二粘扣带62完全粘扣在第一粘扣带61上,当粘扣带相撕离时,只要用手捏住上述对叠部位用カ撕开第二粘扣带62,操作非常方便。人们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保温包往往需要在晚上或光线较暗的场合使用,为了使人们提着保温包能让他人 看到,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也便于使用者能在该场合下迅速找到保温包,该保温包在包体I的外表面设有反光警示带3。本实施例中,包体I的正面具有一个储物袋,储物袋外表面由三根条形布条2横向上下依次拼接而成,而上述的反光警示带3缝制在上方两根条形布条2的拼接位置处。为丰富包体I正面的色调,使包体I正面看起来更为美观,本实施例的三根条形布条2采用不同的顔色。此外,也可以在下方两根条形布条2的拼接位置处也缝制上反光警示条3,使警示效果更好。当然,为了保温包能对各个方位均起到安全警示作用,还可以在包体I的背面和左、右两侧面上分別设置反光警示帯。此外,该保温包除了上述正面储物袋外,在包体I的两侧还分别设有储物网袋10,以进一步提闻保温包的储物能力。
权利要求1.ー种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包括内部设有储物腔(4)的包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I)的外表面设有反光警示带(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警示带(3)缝制在所述包体(I)的正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I)的正面设有ー储物袋,所述反光警示带(3)缝制在所述储物袋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袋外表面由多根条形布条(2)横向上下依次拼接而成,所述的反光警示带(3)缝制在条形布条(2)的对接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体(I)采用三层结构,且表层采用防水面料,中间层采用保温棉,里层采用铝膜。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I)包括一可掀开的顶盖(11),包体(I)上连接有ー背带(9)。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其特征在干所述储物腔(4)内还设有一大小与储物腔(4)相适配且能可拆卸地连接在该储物腔(4)上的防水袋(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其特征在干所述的储物腔(4)上周壁上固定有第一粘扣带(61),在所述防水袋(5)外侧面的上周壁上固定有与第一粘扣带(61)相粘扣的第二粘扣带(6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物腔(4)及置于该储物腔(4)内的防水袋(5)均呈方形,所述防水袋(5)上的第二粘扣带¢2)在防水袋(5)的四个边角处呈断开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腔(4)与防水袋(5)之间上设有ー加热保温装置(7),该加热保温装置(7)固定在所述储物腔⑷的腔壁上且其自带的USB电源线⑶能伸出至所述包体⑴之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包括内部设有储物腔的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的外表面设有反光警示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可加热的安全警示保温包在包体的外表面设有反光警示带,使用者在晚上或光线较暗的场合提着该保温包能让他人看到,以起到一定的安全警示作用;通过在储物腔内设置防水袋,既可提高保温包的防水性,同时还能防止食物弄脏储物腔,使用更为卫生;此外,该保温包还在储物腔内安装有一个加热保温装置,该加热保温装置外接有USB电源线,USB电源线连接到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USB接口上,USB电源线通电后,加热保温装置给储物腔内食物进行持续保温,从而进一步改善保温包的保温效果。
文档编号A45C13/00GK202385990SQ20112044545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戴仁德 申请人:戴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