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收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696阅读:9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开收伞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伞具,特别是指ー种改良后的全自动收开伞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歩,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伞的样式、功能的追求也在不断求新,因而ー些多功能、新样式的伞也不断被设计出来。如日本现在已出现了ー种十分别致的伞,伞柄上装有收音机,伞ー撑开,就可以听到优美的音乐,这种伞不但能给人们遮风挡雨,还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从之前的油纸伞到现在的尼龙伞,从之前的竹木质伞骨到现在的钢丝骨架伞,再到现在大多用收缩骨(缩骨伞)。俗话说得好“饱带干粮,睛带雨伞”,为了使伞具携带轻巧、方便,各种折叠伸缩伞应运而生,其中更是有能够自动开收的伞具。·[0003]如图I至图3所示,为ー种较常见的自动开收伞的结构及大致作动方式,图中所示的为ー种三折伞,其包括伞柄(10)、伞中棒(20)以及伞巢(30),其中,所述伞柄(10)具有插接伞中棒(20)的插腔(11),所述插腔(11)中设置有一用于卡套所述伞中棒(20)的控制环(12),所述伞柄(10)上对应所述插腔(11)的径向位置开设有键孔,所述控制环(12)对应所述键孔的外环壁凸设有ー摁键(121 ),所述摁键(121)设置在所述键孔中,所述控制环(12)上与设置所述摁键(121)对应的内环壁上设置有挺柱(122),所述挺柱(122)通过ー枢轴铰接在所述控制环(12)的内环壁上,且所述挺柱(122)与所述控制环(12)的内环壁之间设有ー扭カ弹簧(123),所述挺柱(122)保持与所述控制环(12)的环面齐平的常态状态,所述控制环(12)的内环壁上与所述挺柱(122)相対的一侧设置有卡钩(124),所述控制环
(12)的外环壁上与所述摁键(121)相背一侧设置有弾性模块(125),所述弹性模块(125)抵持在所述控制环(12)与所述插腔(11)的腔壁上,所述伞中棒(20)为伸缩杆,其包括外套杆
(21)、中间杆(22)以及内柱杆(23),所述内柱杆(23)—端固定插接在所述伞柄(10)的插腔(11)中,所述中间杆(22)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内柱杆(23)上,所述外套杆(21)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中间杆(22)上,所述伞巢(30)包括上伞巢(31)以及下伞巢(32),所述上伞巢
(31)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套杆(21)上与所述伞柄(10)相对的另一端,所述下伞巢(32)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外套杆(21)上,所述上伞巢(31)上插接于所述外套杆(21)中的部分固定连接有内管(24),所述上伞巢(31)上开设有ー连通外界与所述内管(24)的槽孔(311),所述槽孔(311)中枢设有固定滑轮(312),所述固定滑轮(312)上绕跨有拉绳(40),所述下伞巢(32)上枢设有活动滑轮(321),绕跨所述固定滑轮(312)的所述拉绳(40) —端绕跨所述活动滑轮(321),其端头固定连接在所述上伞巢(31)上,所述拉绳(4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内管(24 )连接一子弹卡头(50 ),所述内柱杆(23 )中设置有ー开伞弹簧(60 ),所述开伞弹簧(6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内管(24)上,并抵持在所述上伞巢(31)上,所述开伞弹簧(60)的另一端抵持在所述内柱杆(23)的内侧挡圈上,所述内柱杆(23)上对应所述挺柱(122)开设有卡ロ(231),所述卡ロ(231)可收设与所述中间杆(22)中,所述内柱杆(23)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卡ロ(231)的位置设置有卡簧(232),所述外套杆(21)上对应所述卡钩(124)开设有卡孔(211)。上述的这种自动开收伞在具体实施时当伞具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伞中棒(20)收缩,所述外套杆(21)上的卡孔(211)卡设在所述卡钩(124)上,所述内柱杆(23)上的卡ロ(231)收设在所述中间杆(22)中,所述开伞弹簧(60)被压缩,所述子弹卡头(50)在所述内管(24)的推抵作用下下行至所述内柱杆(23)中开设卡ロ(231)的位置处,被所述卡簧(232)径向抵持的卡入所述卡ロ(231)中,由于所述伞中棒(20)收缩时,所述拉绳(40)位于所述固定滑轮(312)与所述子弹卡头(50)之间的一端为最短状态,位于所述固定滑轮(312)与所述活动滑轮(321)之间为最长状态,所述下伞巢(32)失去所述固定滑轮(312)与所述活动滑轮(321)之间的拉绳(40)的绷拉在伞面骨架的回位弹簧作用下滑动至靠近所述伞柄(10)的一端;当所述使用者按动所述摁键(121)时,所述控制环(12)做压缩所述弹性模块(125)的径向运动,所述挺柱(122)在所述扭カ弹簧(123)的作用下抵持在所述中间杆(22)上,所述卡钩(124)脱离所述卡孔(211),所述开伞弹簧(60)顶持所述上伞巢(31)从而使所述伞中棒(20)伸长,由于所述子弹卡头(50)卡设在所述内柱杆(23)的卡ロ(231)中,因此,所述拉绳(40)位于所述固定滑轮(312)与所述子弹卡头(50)之间的一端拉至最 长状态,所述拉绳(40)绕跨在所述动滑轮(321)上的一端拉至最短,进而拉动所述下伞巢
(32)克服伞面骨架的回位弹簧的弾力滑动至靠近所述上伞巢(31)的一端,进而将伞具撑开;当使用者需要收折以撑开的伞具时,只需摁下所述摁键(121),所述控制环(12)再次克服所述弹性模块(125)径向运动,由于所述中间杆(22)在所述开伞弹簧(60)的作用由所述内柱杆(23)上对应伞柄(10)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所述卡ロ(231)从所述中间杆(22)中露出,因此所述控制环(12)径向运动时,其内环壁上的所述挺柱(122)随之插入所述卡ロ(231)中将所述子弹卡头(50)顶出,所述拉绳(40)位于伞中棒(20)中的一端处于自由状态,其绕跨在所述动滑轮(321)上的一端也随之放松,所述下伞巢(32)在伞面骨架的回位弹簧作用下拉动所述拉绳(40)向伞柄(10)的一端滑动,进而完成伞面骨架的收折,随后使用者即可通过对所述上伞巢(31)施加外力克服所述开伞弹簧(60)将所述伞中棒(20)收缩至图I的伞具收折状态。如上所述的为现有技术的ー种自动开收伞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上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缺点在摁下所述摁键(121)进行收伞时,只能将伞面骨架进行收折,其伞中棒(20)仍然处于伸长状态,需要使用者对所述伞中棒(20)施加ー个能克服所述开伞弹簧(60)弾力的外力使所述伞中棒(20)收缩,由于所述开伞弹簧(60)的长度是从所述内柱杆(23)至外套杆(21)的顶端,其強度及弾力都非常大,因此,使用者手必须使用很大的力量克服其弾力,如此ー来,对于臂短力弱的妇女以及小孩而言,压缩收伞的动作则有一定困难,而且压缩收伞时施カ动作不当还会使所述开伞弹簧(60)反弹回来弹伤使用者,因此不方便全民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是一种与现有技术同一性质的产品,其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全自动开收伞在收伞操作时,是能收折伞面骨架,伞中棒在开伞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处于伸长状态,需要使用者手动压缩开伞弹簧进而收缩伞中棒,而开伞弹簧的长度需要撑起整根伞中棒,因此,其強度高、弾力都大,造成收伞困难,且容易弹伤使用者。以上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包括伞柄、伞中棒以及伞巢,其中,所述伞柄具有插接伞中棒的插腔,所述伞中棒为伸缩杆,其包括外套杆、中间杆以及内柱杆,所述内柱杆一端固定插接在所述伞柄的插腔中,所述中间杆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内柱杆上,所述外套杆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中间杆上,所述伞中棒中设置有开伞弹簧,所述伞巢包括上伞巢以及下伞巢,所述上伞巢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套杆上与所述伞柄相对的另一端,所述下伞巢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外套杆上,所述上伞巢上开设有ー使所述外套管与外界连通的槽孔,所述槽孔中枢设有 固定滑轮,其特征在干所述中间杆上对应所述上伞巢的一端固定设置有 一内塞,所述中间杆中设置有一与其同轴的内管,所述内管一端固定在所述内塞上,所述内塞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内管内外的通槽,所述通槽中设置有第二固定滑轮,所述开伞弹簧一端套设在所述内管上,并顶持在所述内塞上,所述开伞弹簧的另一端顶持在所述内柱杆的内侧挡圈上,所述外套杆的内侧面上与所述内塞上的通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轴向的凸槽,所述凸槽中固定嵌设有一挺杆,所述固定滑轮上绕跨有伞面骨拉绳,所述伞面骨拉绳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伞巢上,所 述伞面骨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塞上,所述第二固定滑轮上绕跨有外套杆拉绳,所述外套杆拉绳的一端穿过所述内管连接一子弹卡头,所述外套杆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挺杆上对应所述伞柄的一端。优选于所述插腔中设置有一控制环,所述伞柄上开设有键孔,所述控制环的外环壁上对应所述键孔凸设有ー摁键,所述摁键设置在所述键孔中,所述控制环上与所述摁键对应的内环壁上铰接有挺柱,且所述挺柱与所述控制环的内环壁之间设有ー扭カ弹簧,所述挺柱与所述控制环的环面齐平,所述控制环的内环壁上与所述挺柱相対的ー侧设置有卡钩,所述控制环的外环壁上与所述摁键相背一侧设置有弾性模块,所述弹性模块抵持在所述控制环与所述插腔的腔壁上,所述内柱杆上对应所述挺柱开设有一可收设于所述中间杆中的卡ロ,所述内柱杆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卡ロ的位置设置有卡簧,所述外套杆上对应所述卡钩开设有卡孔。优选于所述挺杆嵌设在所述凸槽中,所述凸槽两端封闭,所述凸槽一端连通至所述上伞巢位于所述外套杆内部的端面,所述外套杆对应所述伞柄的一端位于所述凸槽的槽ロ处收束,所述挺杆与所述凸槽等长,所述挺杆一端抵持在所述上伞巢位于所述外套杆内部的端面上,所述挺杆连接所述外套杆拉绳一端抵持在所述凸槽的槽ロ收束壁上,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吋,将所述挺杆对应所述伞柄的一端直接连接在所述外套杆拉绳上,当所述外套杆拉绳拉动所述挺杆吋,所述挺杆直接推顶所述上伞巢,可实现将推动外套杆在所述中间杆上滑动,且采用所述挺杆与外套杆拉绳连接的方式更方便装配,只需将连接有外套杆拉绳的挺杆直接嵌入所述外套杆中的凸槽即可,进ー步可提高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在收伞时,下伞巢与外套杆同时向对应伞柄的一端滑动从而缩短伞中棒,缩短了开伞弹簧的长度、降低了开伞弹簧的强度、减弱了开伞弹簧的弹力,借此使于压缩收伞时更为方便且大幅降低了自动开收伞的操作难度以及危险性。

[0011]图I为现有的一种自动收开伞的收折状态剖视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一种自动收开伞的张开状态剖视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一种自动收开伞的伞面骨收合状态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折状态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张开状态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伞面骨收合状态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4至7以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ー种自动开收伞结构作更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包括伞柄10、伞中棒20以及伞巢30,其中,所述伞柄10具有插接伞中棒20的插腔11,所述插腔11中设置有一控制环12,所述伞柄10上开设有键孔,所述控制环12的外环壁上对应所述键孔凸设有ー摁键121,所述摁键121设置在所述键孔中,所述控制环12上与所述摁键121对应的内环壁上铰接有挺柱122,且所述挺柱122与所述控制环12的内环壁之间设有ー扭カ弹簧123,所述挺柱122保持与所述控制环12的环壁齐平的常态状态,所述控制环12的内环壁上与所述挺柱122相対的一侧设置有卡钩124,所述控制环12的外环壁上与所述摁键121相背一侧设置有弾性模块125,所述弹性模块125抵持在所述控制环12与所述插腔11的腔壁上,所述伞中棒20为伸缩杆,其包括外套杆21、中间杆22以及内柱杆23,所述内柱杆23 —端固定插接在所述伞柄10的插腔11中,所述中间杆22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内柱杆23上,所述外套杆21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中间杆22上,所述内柱杆23上对应所述挺柱122开设有一可收设于所述中间杆22中的卡ロ 231,所述内柱杆23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卡ロ 231的位置设置有卡簧232,所述外套杆21上对应所述卡钩124开设有卡孔211,所述伞巢30包括上伞巢31以及下伞巢32,所述上伞巢31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套杆21上与所述伞柄10相对的另一端,所述下伞巢32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外套杆21上,所述上伞巢31上开设有一使所述外套管21与外界连通的槽孔311,所述槽孔311中枢设有固定滑轮312,所述伞中棒20中设置有开伞弹簧60,所述中间杆22上对应所述上伞巢3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内塞221,所述中间杆22中设置有一与其同轴的内管24,所述内管24 —端固定在所述内塞221上,所述内塞221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内管24内外的通槽222,所述通槽222中设置有第二固定滑轮223,所述开伞弹簧60 —端套设在所述内管24上,并顶持在所述内塞221上,所述开伞弹簧60的另ー端顶持在所述内柱杆23的内侧挡圈上,所述外套杆21的内侧面上与所述内塞221上的通槽222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轴向的凸槽211,所述凸槽211中固定嵌设有一挺杆25,所述固定滑轮312上绕跨有伞面骨拉绳313,所述伞面骨拉绳313 —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伞巢32上,所述伞面骨拉绳3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塞221上,所述第二固定滑轮223上绕跨有外套杆拉绳224,所述外套杆拉绳224的一端穿过所述内管24连接一子弹卡头50,所述外套杆拉绳2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挺杆25上对应所述伞柄10的一端。如图4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处于收折状态时,所述伞中棒20收缩,所述外套杆21上的卡孔211卡设在所述卡钩124上,所述开伞弹簧60被压缩至最短,所述内柱杆23上的卡ロ 231收设在所述中间杆22中,所述子弹卡头50在所述内管24的推抵作用下在所述内柱杆23中下行至卡ロ 231的位置处,同时受到所述卡簧232径向抵持的卡入所述卡ロ 231中,所述外套管拉绳22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滑轮223与子弹卡头50之间处于最短状态,相应的所述外套管拉绳22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滑轮223与挺杆25之间处于最长状态,且所述伞面骨拉绳313位于所述固定滑轮312与内塞221之间处于最短状态,因此所述伞面骨拉绳313位于所述固定滑轮312与下伞巢32之间处于最长状态,所述下伞巢32失去所述伞面骨拉绳313的绷拉张力在伞面骨架的回位弹簧作用下滑动至对应所述伞柄10的一端。如图5所示,当所述使用者按动所述摁键121时,所述控制环12做压缩所述弹性模块125的径向运动,所述挺柱122在所述扭カ弹簧123的作用下抵持在所述中间杆22上,所述卡钩124脱离所述卡孔211,所述开伞弹簧60顶持所述内塞221使所述中间杆22在所述内柱杆23上向对应所述上伞巢31的方向滑动,由于所述子弹卡头50卡设在所述内柱杆23的卡ロ 231中,因此,当所述中间杆22向所述上伞巢31所在的方向滑动时,所述外套杆拉绳22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滑轮223与所述子弹卡头50之间的长度拉至最长状态,所述外套杆拉绳224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滑轮223与所述挺杆25之间的长度相应的拉至最短,进 而使所述挺杆25推顶所述上套管21在所述中间杆22上向对应所述上伞巢31的方向滑动,所述上伞巢31与所述内塞221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开,所述伞面骨拉绳313位于所述固定滑轮312与内塞221之间的长度拉至最长状态,所述伞面骨拉绳313位于所述固定滑轮312与下伞巢32之间的长度拉至最短状态,所述下伞巢32在所述伞面骨拉绳313的拉力作用下克服伞面骨架上的回位弹簧滑动至对应所述上伞巢31的一端,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伞中棒20以及伞面骨架全面张开。如图6所示,当使用者在本实用新型张开状态时摁下所述摁键121,所述控制环12再次克服所述弹性模块125径向运动,由于所述中间杆22在所述开伞弹簧60的作用由所述内柱杆23上对应伞柄10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所述卡ロ 231从所述中间杆22中露出,因此所述控制环12径向运动时,其内环壁上的所述挺柱122随之插入所述卡ロ 231将所述子弹卡头50顶出,使外套杆拉绳224上的张カ消失,相应的所述伞面骨拉绳313的张カ也随之消失,所述下伞巢32在伞面骨架的回位弹簧作用下滑动至对应所述伞柄10的一端,同时将所述伞面骨拉绳313位于所述固定滑轮312与下伞巢32之间的长度拉至最长,使所述外套杆21在所述中间杆22上向对应所述伞柄10的一端滑动,进而完成伞面骨架的收折以及所述外套杆21与所述中间杆22之间的收缩动作,随后使用者即可通过对所述伞中棒20的两端施加外力压缩所述中间杆22与内柱杆23之间的开伞弹簧60将本实用新型收至图I的伞具收折状态。较佳实施例所述挺杆25嵌设在所述凸槽211中,所述凸槽211两端封闭,所述凸槽211 —端连通至所述上伞巢31位于所述外套杆21内部的端面,所述外套杆21对应所述伞柄10的一端位于所述凸槽211的槽ロ处收束,所述挺杆25与所述凸槽211等长,所述挺杆25 —端抵持在所述上伞巢31位于所述外套杆21内部的端面上,所述挺杆25连接所述外套杆拉绳224—端抵持在所述凸槽211的槽ロ收束壁上,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将所述挺杆25对应所述伞柄10的一端直接连接在所述外套杆拉绳224上,当所述外套杆拉绳224拉动所述挺杆25时,所述挺杆25直接推顶所述上伞巢31,可实现将推动外套杆21在所述中间杆22上滑动,且采用所述挺杆25与外套杆拉绳224连接的方式更方便装配,只需将连接有外套杆拉绳224的挺杆直接嵌入所述外套杆21中的凸槽211即可,进ー步可提高生产效率。综合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完成上述发明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而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也可以根据这些原理进行变换,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 申请专利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包括伞柄、伞中棒以及伞巢,其中,所述伞柄具有插接伞中棒的插腔,所述伞中棒为伸缩杆,其包括外套杆、中间杆以及内柱杆,所述内柱杆一端固定插接在所述伞柄的插腔中,所述中间杆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内柱杆上,所述外套杆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中间杆上,所述伞中棒中设置有开伞弹簧,所述伞巢包括上伞巢以及下伞巢,所述上伞巢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套杆上与所述伞柄相对的另一端,所述下伞巢可滑动的套设在所述外套杆上,所述上伞巢上开设有ー使所述外套管与外界连通的槽孔,所述槽孔中枢设有固定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上对应所述上伞巢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一内塞,所述中间杆中设置有一于其同轴的内管,所述内管一端固定在所述内塞上,所述内塞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内管内外的通槽,所述通槽中设置有第二固定滑轮,所述开伞弹簧一端套设在所述内管上,并顶持在所述内塞上,所述开伞弹簧的另一端顶持在所述内柱杆的内侧挡圈上,所述外套杆的内侧面上与所述内塞上的通槽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轴向的凸槽,所述凸槽中固定嵌设有一挺杆,所述固定滑轮上绕跨有伞面骨拉绳,所述伞面骨拉绳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伞巢上,所述伞面骨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塞上,所述第二固定滑轮上绕跨有外套杆拉绳,所述外套杆拉绳的一端穿过所述内管连接一子弹卡头,所述外套杆 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挺杆上对应所述伞柄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腔中设置有ー控制环,所述伞柄上开设有键孔,所述控制环的外环壁上对应所述键孔凸设有一摁键,所述摁键设置在所述键孔中,所述控制环上与所述摁键对应的内环壁上铰接有挺柱,且所述挺柱与所述控制环的内环壁之间设有ー扭カ弹簧,所述挺柱与所述控制环的环面齐平,所述控制环的内环壁上与所述挺柱相対的一侧设置有卡钩,所述控制环的外环壁上与所述摁键相背一侧设置有弾性模块,所述弹性模块抵持在所述控制环与所述插腔的腔壁上,所述内柱杆上对应所述挺柱开设有一可收设于所述中间杆中的卡ロ,所述内柱杆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卡ロ的位置设置有卡簧,所述外套杆上对应所述卡钩开设有卡孔。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种自动开收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嵌设在所述凸槽中,所述凸槽两端封闭,所述凸槽一端连通至所述上伞巢位于所述外套杆内部的端面, 所述外套杆对应所述伞柄的一端位于所述凸槽的槽ロ处收束,所述挺杆与所述凸槽等长,所述挺杆一端抵持在所述上伞巢位于所述外套杆内部的端面上,所述挺杆连接所述外套杆拉绳一端抵持在所述凸槽的槽ロ收束壁上。
专利摘要自动开收伞结构,其包括伞柄、伞中棒以及伞巢,伞中棒包括外套杆、中间杆以及内柱杆,中间杆套设在内柱杆上,外套杆套设在中间杆上,伞巢包括上伞巢以及下伞巢,上伞巢固定设置在外套杆上,下伞巢套设在外套杆上,上伞巢上开设有槽孔,槽孔中设有固定滑轮,中间杆上设置有内塞以及内管,内塞上开设有通槽,通槽中设置有第二固定滑轮;伞中棒中设置有开伞弹簧,其一端顶持在内塞上,另一端顶持在内柱杆的内侧挡圈上;外套杆上开设有凸槽,且凸槽中嵌设有挺杆;固定滑轮上绕跨有伞面骨拉绳,其一端连接在下伞巢上,另一端连接在内塞上;第二固定滑轮上绕跨有外套杆拉绳,其一端连接一子弹卡头,另一端连接在挺杆上对应伞柄的一端。
文档编号A45B25/14GK202588587SQ20122021906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6日
发明者罗军民 申请人:罗军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