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08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该胸罩在二罩杯内对应于乳房下缘和外侧位置分别设有一气袋,所述充排气结构连接在二气袋之间,并能对二气袋进行充排气调整,达到让胸部集中、托高的效果。其特征在于:该充排气结构具有一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第二管口分别与二气袋连通,所述第三管口设有一密封组件,该密封组件能控制第三管口的封闭和开启,且能与外来充气装置连接,以对二气袋进行充气、封止、或排气等功能,让穿戴者不需反复穿脱胸罩,便能依个人需要快速方便地对胸型进行托高和集中的调整。
【专利说明】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尤指一种能同时调整左右气袋大小的充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胸罩为现代女性必备的贴身对象,除了可对乳房提供撑托防止下垂外,更有保护乳房、修饰身材等作用,让女性在穿戴胸罩后,能修饰胸型,让上半身的体态比例更佳美观。
[0003]大部分女性会有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乳房松弛下垂等问题,故市售有调整胸型功能的胸罩,此种调整型胸罩在二罩杯的内部下缘分别设有一供垫体放置的夹层,夹层的开口朝罩杯外侧方向配置,使垫体置入夹层时,恰可对应于女性的乳房下缘,再利用不同厚度的垫体填补罩杯内部的空间以对乳房产生撑托作用,进而达到调整胸型的目的。
[0004]惟,类似现有胸罩仅具备将乳房托高的功能,若需将乳房朝向中间集中,需将两个罩杯设计成尽量向中间集中的态样,如此不但对胸型的调整效果较为有限,也会造成穿戴者的胸口被胸罩紧缚而产生不适。
[0005]此外,调整型胸罩所使用的垫体材质大多为布质衬垫、记忆海绵、水袋等,然而,前述各类垫体仅为单一规格,无法依穿戴者需求任意调整大小,必须不断更换不同厚度的垫体,方能将乳房衬托至预期的高度,在使用上较为不便。
[0006]因此,本设计人先前研发出TW M426289自控式调整型内衣,在二罩杯对应于乳房下缘设有二托高气袋,对应于乳房外侧设有二集中气袋,每一气袋设有一能与充气装置相接的气管,穿戴者能利用充气装置自行对各气袋进行充气,不需反复穿脱内衣便能调整气袋充气的饱和度,达到穿戴者欲想达到乳房集中、托高的功效。在TW M426289中,四个气袋是分别充排气,虽然能依需求做各别的精细调整,但在充气的方便性上仍可再进一步改良。
[0007]有鉴于此,本设计人累积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实务经验,特创作出一种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各个气袋是分别充排气,造成调整花费时间较长、操作较为不便的缺失。

【发明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气袋调整型胸罩上的充排气结构,该充排气结构能同时对左右侧的气袋进行充气、充气后封止、排气等功能,让穿戴者能依个人需要快速且方便地对胸型进行托高和集中的调整。
[0009]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该胸罩的二罩杯分别在其夹层内对应于乳房下缘和外侧设有一气袋,二气袋相对应内侧分别设有一气管,所述充排气结构连接于二气管之间,能对二气袋进行充排气调整,其特征在于:
[0010]该充排气结构具有一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第二管口分别与二气袋的气管连通,第三管口设有一密封组件,该密封组件能控制第三管口的封闭和开启,且能与外来充气装置连接;所述密封组件开启时,二气袋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第二管口,而由第三管口、密封组件排出,或是经由外来的充气装置将空气灌入二气袋内。
[0011]由上述构造,本实用新型通过三通管同时对二气袋进行充气,并利用密封组件控制第三管口的开启和封闭,以对二气袋进行充气、充气后封止、和排气等功能,让穿戴者不需反复穿脱胸罩便能依个人需要快速方便地对胸型进行托高和集中的调整,例如:于平日工作时间或参加正式场合时,穿戴者能穿着已充气的气袋调整型胸罩修饰胸型比例,待工作结束后,便能快速将二气袋排气,恢复成轻松无束缚的穿著状态。
[0012]下进一步说明各组件的实施方式:
[0013]实施时,密封组件包含一密封在第三管口外侧的帽塞,以及一卡持密封在第三管口和帽塞外侧并能与外来充气装置连接的连结帽,该帽塞顶部具有一与第三管口连通的通气孔,该连结帽顶部具有一与帽塞的通气孔错位设置的充排气孔;所述连结帽相对帽塞旋转使充排气孔和通气孔对位时,二气袋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第二管口,而由第三管口、密封组件帽塞的通气孔以及连结帽的充排气孔排出,或是经由外来的充气装置将空气灌入二气袋内。因此,穿戴者仅需简单地旋转连结帽,便能让通气孔与充排气孔对位或错位进行二气袋的充排气,具有使用方便的功效。
[0014]实施时,第三管口对应于帽塞内缘设有一断差,使帽塞密封在第三管口外侧后其外径与第三管口外径等高。组装时,帽塞以螺接或黏固方式固定在第三管口外侧。
[0015]实施时,该帽塞的通气孔设置在偏离中心的位置;该连结帽具有一叠合于帽塞顶面的顶板,以及一从顶板周围延伸卡持在帽塞和第三管口外侧的环状固定板,前述充排气孔设置在顶板上。
[0016]实施时,该连结帽的环状固定板内缘凹设有一定位凹环,第三管口外缘设有与定位凹环对应的定位凸环,所述定位凹环能够与定位凸环互相卡持固定,让连结帽相对于帽塞旋转时,可以稳固定位不脱落。
[0017]实施时,该连结帽的环状固定板外缘设有能插入卡持在充气装置上以防止泄气的固接部,避免穿戴者在充气过程中充气装置从连结帽上脱落,造成二气袋意外排气,让充气过程更加顺利。
[0018]实施时,该三通管的第一、第二管口外缘各设有能插入卡持在气袋的气管内径以防止泄气的第一、第二固接部,避免穿戴者行动时三通管从气管上脱落,造成二气袋意外排气的尴尬情况发生。
[0019]实施时,连结帽的顶板底部对应于帽塞的通气孔具有一可嵌入通气孔的凸粒,力口强通气孔的气密状态。
[0020]实施时,各气袋形状近似弯曲的L型。
[0021]实施时,充气装置为手压式气囊,该气囊具有一充气管连接于连结帽;且所述的充气管的管壁上具有一段较薄的区段,该区段能在二气袋饱和时略微鼓胀,以供使用者辨识。
[002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充排气结构能同时对左右侧的气袋进行充排气,并能够通过简单地转动连结帽,即可使充排气孔与通气孔对位和错位,并控制对二气袋的充气、充气后封止、和排气等功能,让穿戴者不需反复穿脱胸罩便能依个人需要快速方便地对胸型进行集中和托高的调整,具有使用方便的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排气结构立体分解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排气孔和通气孔错位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排气孔和通气孔对位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充气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充排气结构;10_三通管;11-第一管口 ;111_第一固接部;12_第二管口;121-第二固接部;13_第三管口 ;131-断差;132-定位凸环;20_密封组件;21-帽塞;211-通气孔;22-连结帽;221-充排气孔;222_顶板;223_环状固定板;224_定位凹环;225-凸粒;226-固接部;30_充气装置;31_充气管;32_区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列举出适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003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应用在气袋调整型胸罩上的充排气结构1,所述胸罩的二罩杯100分别在其夹层101内对应于乳房下缘和外侧设有一气袋102,二气袋102相对应内侧分别设有一气管103,所述充排气结构I连接于二气管103之间,能同时对二气袋102进行充气、充气后封止、排气等功能,让穿戴者能依个人需要快速且方便地对胸型进行托高和集中的调整。实施时,各气袋102形状近似弯曲的L型。
[0032]如图1-5所示,该充排气结构I具有一三通管10,所述三通管10的第一管口 11、第二管口 12分别与二气袋102的气管103连通,第三管口 13设有一密封组件20,该密封组件20能控制第三管口 13的封闭和开启,且能与外来充气装置30连接;所述密封组件20开启时,二气袋102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管口 11、第二管口 12,而由第三管口 13、密封组件20排出,或是经由外来的充气装置30将空气灌入二气袋102内。
[0033]所述密封组件20包含一密封在第三管口 13外侧的帽塞21,以及一卡持密封在第三管口 13和帽塞21外侧并能与外来充气装置30连接的连结帽22,该帽塞21顶部具有一偏离中心的位置并与第三管口 13连通的通气孔211,该连结帽22顶部具有一与帽塞21的通气孔211错位设置的充排气孔221。第三管口 13对应于帽塞21内缘设有一断差131,使帽塞21密封在第三管口 13外侧后其外径与第三管口 13外径等高。组装时,帽塞21以螺接或黏固方式固定在第三管口 13外侧。
[0034]所述连结帽22具有一叠合于帽塞21顶面的顶板222,以及一从顶板222周围延伸卡持在第三管口 13和帽塞21外侧的环状固定板223,前述充排气孔221设置在顶板222上。
[0035]如图1、3所示,该连结帽22的充排气孔221与帽塞21的通气孔211为错位设置的状态,得以封存气袋102内的气体;如图1、4所示,所述连结帽22相对帽塞21旋转使充排气孔221和通气孔211对位时,二气袋102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管口 11、第二管口 12,而由第三管口 13、密封组件20帽塞21的通气孔211以及连结帽22的充排气孔221排出,或是经由外来的充气装置30将空气灌入二气袋102内。
[0036]因此,参照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三通管10同时对二气袋102进行充气,并利用密封组件20控制第三管口 13的开启和封闭,以对二气袋102进行充气、充气后封止、和排气等功能,让穿戴者不需反复穿脱胸罩便能依个人需要快速方便地对胸型进行托高和集中的调整,例如:于平日工作时间或参加正式场合时,穿戴者能穿着已充气的气袋102调整型胸罩修饰胸型比例,待工作结束后,便能快速将二气袋102排气,恢复成轻松无束缚的穿著状态。因此,操作上,穿戴者仅需简单地旋转密封组件20的连结帽22,便能让通气孔211与充排气孔221对位或错位进行二气袋102的充排气,具有使用方便的功效。
[0037]如图2所示,该连结帽22的环状固定板223内缘凹设有一定位凹环224,第三管口13外缘设有与定位凹环224对应的定位凸环132,所述定位凹环224能够与定位凸环132互相卡持固定,让连结帽22相对于帽塞21旋转时,可以稳固定位不脱落。
[0038]再者,连结帽22的顶板222底部对应于帽塞21的通气孔211具有一可嵌入通气孔211的凸粒225,加强通气孔211的气密状态,并让使用者转动连结帽22时有断差定位的手感。
[0039]如图4、图5所示所示,该三通管10的第一管口 11、第二管口 12外缘各设有能插入卡持在气袋102的气管103内径以防止泄气的第一固接部111、第二固接部121,避免穿戴者行动时三通管10从气管103上脱落,造成二气袋102意外排气的尴尬情况发生。
[0040]此外,充气装置30为手压式气囊,该气囊具有一充气管31连接于连结帽22 ;且所述的充气管31的管壁上具有一段较其他部分薄的区段32,该区段32能在二气袋102饱和时略微鼓胀,以供使用者辨识;该连结帽22的环状固定板223外缘设有能插入卡持在充气管31上以防止泄气的固接部226,避免穿戴者在充气过程中充气装置30从连结帽22上脱落,造成二气袋102意外排气,让充气过程更加顺利。
[004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该胸罩的二罩杯分别在其夹层内对应于乳房下缘和外侧设有一气袋,二气袋相对应内侧分别设有一气管,所述充排气结构连接于二气管之间,能对二气袋进行充排气调整,其特征在于: 该充排气结构具有一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第二管口分别与二气袋的气管连通,第三管口设有一密封组件,该密封组件能控制第三管口的封闭和开启,且能与外来充气装置连接;所述密封组件开启时,二气袋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第二管口,而由第三管口、密封组件排出,或是经由外来的充气装置将空气灌入二气袋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密封组件包含一密封在第三管口外侧的帽塞,以及一卡持密封在第三管口和帽塞外侧并能与外来充气装置连接的连结帽,该帽塞顶部具有一与第三管口连通的通气孔,该连结帽顶部具有一与帽塞的通气孔错位设置的充排气孔;所述连结帽相对帽塞旋转使充排气孔和通气孔对位时,二气袋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第二管口,而由第三管口、帽塞的通气孔以及连结帽的充排气孔排出,或是经由外来的充气装置将空气灌入二气袋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管口对应于帽塞内缘设有一断差,使帽塞密封在第三管口外侧后其外径与第三管口外径等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帽塞以螺接或黏固方式固定在第三管口外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帽塞的通气孔设置在偏离中心的位置;该连结帽具有一叠合于帽塞顶面的顶板,以及一从顶板周围延伸卡持在帽塞和第三管口外侧的环状固定板,所述充排气孔设置在顶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结帽的环状固定板内缘凹设有一定位凹环,第三管口外缘设有与定位凹环对应的定位凸环,所述定位凹环能够与定位凸环互相卡持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连结帽的顶板底部对应于帽塞的通气孔具有一能嵌入通气孔以加强气密状态的凸粒。
8.如权利要求5所述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结帽的环状固定板外缘设有能插入卡持在充气装置上以防止泄气的固接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三通管的第一、第二管口外缘各设有能插入卡持在气袋的气管内径以防止泄气的第一、第二固接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气袋调整型胸罩的充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为手压式气囊,该气囊具有一充气管连接于连结帽;且所述的充气管的管壁上具有一段较薄的区段,该区段能在二气袋饱和时鼓胀,以供使用者辨识。
【文档编号】A41C3/12GK203575665SQ201320722622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林铨兴 申请人:林铨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