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46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袜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大拇趾的根部附近也与其他位置同样地保护的袜子。在本发明的袜子中,利用针织面料形成脚部(1)与脚尖部(2),所述脚尖部(2)形成为针织面料的周缘相互连结所需的形状的袋状,所述脚尖部具有利用往返编织编成的区域逐渐减少的眼数减少区域(B、C)和逐渐增加的眼数增加区域(D),在所述脚尖部(2)中,在与所述脚部(1)邻近的位置配置眼数减少区域(B、C),该眼数减少区域(B、C)具有遍及脚掌侧与脚背侧延伸的脚掌面料(B)、仅配置在脚掌侧的脚掌前端面料(C),在所述脚掌面料(B)中,绕进脚背侧的绕进部分(b)的端部边缘(s2)到达将所述针织面料的脚背侧与脚掌侧分开的侧部划分线(X),在所述脚掌前端面料(C)中,与所述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s2)相连的端部边缘(s4)与所述侧部划分线(X)相交并超过该位置而构成,在所述脚尖部(2)的覆盖脚趾根侧附近的侧面的位置存在编织面料的编织部分。
【专利说明】袜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袜子,其利用针织面料形成脚部和脚尖部,所述脚尖部形成为针 织面料的周缘相互连结所需形状的袋状。

【背景技术】
[0002] 袜子本来的作用在于在穿了鞋时,防止由于鞋内表面与脚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擦 伤。
[0003] 因此,以往的袜子由柔软的面料织成,使得即使在鞋与脚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也不 会有较强的力摩擦脚,作为代表性的面料,一般使用针织面料。
[0004] 另一方面,若袜子不合脚而产生面料过剩,则在穿了鞋时,该过剩的面料会局部地 压迫脚,使人感觉不适。
[0005] 因此,为了使袜子的形状尽可能为合脚的形状,以往采用的构造是将袋状的脚跟 部、脚尖部与筒状的脚部连结。
[0006] 那么,鞋与脚的关系不仅长度一致,而且宽度一致也很重要,关于宽度是否一致, 大拇趾根的侧面会与鞋内表面接触,但不那么受压迫的程度是良好的。
[0007] S卩,脚的大拇趾根及其附近的侧面是隔着袜子始终与鞋接触的位置,但在专利文 献1、2所示的以往已知的袜子中,在该位置存在针织面料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存在将其 连结的连结线。
[0008] 这样的连结线没有针纺面料本来的伸缩性,即便使用富于柔软性的针纺面料,也 有可能给大拇趾根位置带来擦伤这样的损害。特别是在进行体育等剧烈的运动时等会显著 出现。
[0009]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02-509202号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37803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大拇趾的根部附近也与其他位置同样 地保护的袜子。
[0011]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1的袜子的特征在于,在脚尖部的覆盖脚趾根侧附近的侧面的位置存在编织面 料的编织部分。
[0012] 此处,脚尖部具有利用往返编织编成的区域逐渐减少的眼数减少区域、逐渐增加 的眼数增加区域,所述脚尖部构成为在与所述脚部邻近的位置配置眼数减少区域,该眼数 减少区域具有遍及脚掌侧与脚背侧延伸的脚掌面料、仅配置在脚掌侧的脚掌前端面料,在 所述脚掌面料中,绕进脚背侧的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到达将所述针织面料的脚背侧与脚掌 侧分开的侧部划分线,在所述脚掌前端面料中,与所述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相连的端部边 缘与所述侧部划分线相交并超过该位置。
[0013] 此处,在本申请中,"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到达侧部划分线"的表述是指在展开图 中几何地观察,由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形成的线段到达侧部划分线,在实际编织时,绕进部 分的端部边缘与脚掌前端面料连续地进行编织即可。
[0014] 此处,作为本发明中的"在所述脚掌前端面料中,与所述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相连 的端部边缘"的表述中的"相连"的构成,除了与所述脚掌面料的端部边缘连续地编织,在所 述脚掌前端面料中,所述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直接相连而形成以外,也可以是在所述脚掌 面料的端部边缘和所述脚掌前端面料中,在与所述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之间形成环状面料 部,在所述脚掌面料的端部边缘和所述脚掌前端面料中,所述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间接地 相连而形成。
[0015] 本发明2基于本发明1的袜子,其特征在于,脚尖部的覆盖脚掌部或者脚背部之一 的面料的大拇趾侧端部边缘在脚趾根侧进入另一方,两部的大拇趾侧连结线位于另一方平 面(背面)内。
[0016] 本发明3基于本发明1的袜子,其特征在于,脚尖部由收纳大拇趾的大拇趾袋以及 收纳其他脚趾的四趾袋构成,所述大拇趾袋在覆盖大拇趾的体中心侧侧面的根的位置存在 针织面料的编织部分。
[0017] 本发明4基于本发明3的袜子,其特征在于,该大拇趾袋的覆盖脚掌部或者脚背部 之一的面料的体中心侧端部边缘在脚趾根侧进入另一方,两部的大拇趾侧连结线位于另一 方平面(背面)内。
[0018] 发明的效果 利用本发明1,脚的大拇趾根的体中心侧侧面及其附近被针织面料的中间部(具有针 织本来的柔软性和伸缩性的位置)覆盖,可以在该位置通过使用针织面料来实现脚保护功 能。
[0019] 其结果是,能够减轻由剧烈的运动导致的、在脚的大拇趾根位置及其附近产生的 损害。并且,在脚掌面料中构成为绕进脚背侧的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到达将所述针织面料 的脚背侧与脚掌侧分开的侧部划分线,脚掌前端面料的端部边缘的侧部划分线与侧部划分 线相交并超过该位置,与所述脚掌前端面料的一端部边缘相连,在脚掌面料中可以将绕进 脚背侧的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作为编织后缝合的部分或者编织中连结的边缘,并且可以将 脚掌前端面料的端部边缘作为编织中连结的边缘,能够解决在脚的大拇趾根的体中心侧侧 面及其附近设置有缝合线的问题。
[0020] 利用本发明2,不仅有上述本发明1所涉及的效果,而且,由于以往存在于脚部和 脚尖部的连续位置的缝合线不存在于大拇趾侧部,因此,能够消除大拇趾插入脚尖部时的 不顺畅。
[0021] 利用本发明3,在二趾袜中,也能起到与上述本发明1同样的效果。
[0022] 利用本发明4,具有与上述本发明3同样的效果,并且,从脚部到脚尖部以往存在 于脚部和脚尖部的连续位置的缝合线不存在于体中心侧,能够消除将大拇趾插入小的大拇 趾袋时的不顺畅。
[0023] 另外,由于能够形成与以往的二趾袜相比细长的大拇趾袋,因此,提供一种消除了 在大拇趾袋产生的宽度方向的面料过剩,具有适合大拇趾的感觉的二趾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袜子的脚尖部的展开图。
[0025] 图2是示出基于图1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背侧的俯视图。
[0026] 图3是示出基于图1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掌侧的仰视图。
[0027] 图4是示出实施例2的袜子的脚尖部的展开图。
[0028] 图5是示出基于图4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背侧的俯视图。
[0029] 图6是示出基于图4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掌侧的仰视图。
[0030] 图7是示出实施例3的袜子的脚尖部的展开图。
[0031] 图8是示出基于图7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背侧的放大俯视图。
[0032] 图9是示出基于图7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掌侧的放大仰视图。
[0033] 图10是示出实施例4的袜子的脚尖部的展开图。
[0034] 图11是示出基于图10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背侧的放大俯视图。
[0035] 图12是示出基于图10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掌侧的放大俯视图。
[0036] 图13是示出实施例5的袜子的脚尖部的展开图。
[0037] 图14是示出基于图13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背侧的俯视图。
[0038] 图15是示出基于图13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掌侧的仰视图。
[0039] 图16是示出实施例6的袜子的脚尖部的展开图。
[0040] 图17是基于图16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主视图(图中上侧为脚背侧)。
[0041] 图18是示出实施例7的袜子的脚尖部的展开图。
[0042] 图19是示出基于图18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背侧的放大俯视图。
[0043] 图20是示出基于图18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掌侧的放大俯视图。
[0044] 图21是示出实施例8的袜子的脚尖部的展开图。
[0045] 图22是示出基于图21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背侧的放大俯视图。
[0046] 图23是示出基于图21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掌侧的放大俯视图。
[0047] 图24是示出实施例9的袜子的脚尖部的展开图。
[0048] 图25是示出基于图24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背侧的放大俯视图。
[0049] 图26是示出基于图24的展开图的脚尖部的脚掌侧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本发明是能够具有针纺面料本来的柔软性来保护大拇趾和小趾的根部及其附近 的袜子。
[0051] 本发明所说的袜子是在脚部(1)的前端具有袋状的脚尖部(2)的袜子,不仅包含 具有脚部和脚跟部的长袜、短袜,而且包含没有脚部的脚套、没有脚部和脚跟部的脚尖套 等。
[0052] 另外,脚尖部也可适用将五根脚趾收纳在1个袋的袜子、具有收纳大拇趾用的袋 及其他四根脚趾的袋的二趾袜、具有分别收纳各趾的五个袋的五趾袜。
[0053] 并且,脚部、脚跟部或腿部的构造都可以适用以往已知的各种结构。
[0054] 另外,使用的编织线的种类、粗度等只要可适用于编织袜子,就能够都使用。
[0055] 此外,只要不妨碍本发明的主题,可适用各种已知技术。
[0056] 如下所示,在实施例中,示出了利用圆型针织机的编织方法,但不排除使用其他适 于编织袜子的针织机。
[0057] 示例所示的是在足底侧进行标记,但也可以从脚背侧编织,成为将展开图左右相 反的形状的图形。并且,在实施例中,主要记载了绕进大拇趾侧的部分,但无论在哪种情况 下,都可以编入向小趾侧绕进的部分。
[0058] 附上的附图的展开图示出编织时的模式。另外,俯视图和仰视图示出基于所述展 开图编织的袜子的骨架形状。
[0059] 实际的袜子中,图示的俯视图、仰视图的角部会呈圆形变形,另外,面料形状也会 根据缝合、连结所导致的应力平衡而变形,但这些变形程度根据使用的线的差异、其组合的 差异、或者针织构造的差异等而各种各样。
[0060] 但是,这些变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若考虑到该变形所带来的影响,则 不得不说根据实际的袜子识别骨架形状极其容易。
[0061] 下面,使用【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各附图中,图示的线中,实线示出袜子的 外形线或者面料的周缘,点划线示出连续编织的面料彼此的边界线,细实线示出面料彼此 的周缘即编织中连结的边缘,粗实线示出面料的周缘即编织后缝合的边缘。
[0062] 点划线⑴示出袜子的与覆盖大拇趾的位置的体中心侧侧面相接的中心线,点划 线(Y)示出二拇趾的与大拇趾侧侧面接触的中心线;在展开图中,将中心线(X)右侧示出为 脚部(1)的脚掌侧,将左侧示出为脚背侧。脚掌面料端线(Z)示出脚掌侧与脚背侧的侧面 的边界。此处,中心线⑴相当于本发明的"侧部划分线"。
[0063] 另外,存在于展开图的左右两端的双点划线示出用于展开的切开线,在切开前存 在于同一位置。
[0064] 在展开图中,宽度(图中左右方向的长度)在图中从下向上的方向逐渐减少的区 域(例如图1中的⑶和(C))相当于本发明申请的"眼数减少区域",宽度在图中从下向上 的方向逐渐增加的区域(例如图1中的(D))相当于"眼数增加区域"。另外,在展开图中,将 通过使左右的任意一方减少、另一方增加,使宽度为一定,成为平行四边形的编织区域(例 如图1中的(E))称为眼数一定区域。
[0065]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的面料区域的上底、下底和左右的 边中的任一个称为"周缘"。另外,在本申请中,将这些周缘中梯形的面料区域的左右的边的 任一个的周缘称为"端部边缘"。
[0066]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下面参照图1、图2和图3,说明将五根脚趾收纳在1个袋子的一般的袜 子的脚尖部(2)的例子。
[0067] 筒状面料(A)是利用正向编织被编为无缝的筒状的面料,成为袜子的脚部(1)。 [0068] 在本实施例中,在构成脚尖部(2)的⑶?(E)中,在与构成脚部(1)的筒状面料 (A) 邻近的位置连续配置有作为眼数减少区域的脚掌面料(B)和脚掌前端面料(C)。脚掌 面料(B)遍及脚掌侧与脚背侧延伸,脚掌前端面料(C)仅配置在脚掌侧。下面,将脚掌面料 (B) 中在脚背侧延伸的部分称为绕进部分(b)。
[0069] 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脚掌面料(B)中的绕进部分(b)的周缘(s2)配置为到达中 心线(X),并且构成为与脚掌前端面料(C)的一个周缘(S4)相连。
[0070] 此处,周缘(s2)和(s4)相当于本发明申请的"端部边缘"。
[0071] 更详细而言,脚掌面料(B)的一个周缘(s2)形成为直线状,从位于中心线(X)的 脚背侧的端点(P1)连接至中心线(X)上的端点(P3)。另外,另一个周缘(S3)形成为直 线状,从位于筒状面料(A)的脚掌侧端的端点(P2)连接至位于端点(P2)的脚背侧的端点 (P4)。
[0072] 另外,脚掌前端面料(C)被编成为将脚掌面料(B)的端点(P3)和(P4)作为脚趾 根侧的端点(Q1)和(Q2),在将周缘(s2)延长的形态下,端点(Q3)与端点(Q1)相比位于脚 掌侧,端点(Q4)与端点(Q2)相比位于脚背侧。
[0073] 下面,说明接着筒状面料(A)的脚掌面料(B)?脚背面料(E)的编织方法。
[0074] 从筒状面料(A)的编织终线(el),利用往返编织,编织左右对称梯形的脚掌面料 ⑶。
[0075] 在所述脚掌面料(B)具有用于绕进脚背侧的绕进部分(b)。因此,所述脚掌面料 (B)超过中心线(X),以绕进所需的量的较宽的宽度开始编织。
[0076] 然后,其左侧的周缘(s2)在与中心线(X)交叉的位置结束脚掌面料(B),从其编织 终线(e2)以同样的倾斜角的梯形接下来编织脚掌前端面料(C),直至编织终线(e3),从而 编完。
[0077] 接下来,从该编织终线(e3)将与所述脚掌前端面料(C)上下相反的倒梯形的脚背 前端面料(D)编织到编织终线(e4)。
[0078] 并且,从编织终线(e4)编织向小趾侧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的脚背面料(E),结束编 织。
[0079] 在以上的编织中,各面料的左右的周缘(s4)和(s6)、(s5)和(s7)以及(s3)和 (s9)相互连结,形成连结线(s4-6)、(s5-7)和(s3-9),生成袋状的脚尖部(2)。
[0080] 通过这样编织,将在脚尖部(2)与脚部(1)之间形成的周缘(si)、(s2)、(s8)和 (slO)作为口部边缘的开口部分,分别将(si)和(slO)、(s2)和(s8)缝合,成为缝合线 (sl-10)和(s2-8)并缝合,闭合以完成袜子。
[0081] 此处,周缘(S2)配置为与脚背面料(E)的一个周缘(s8)平行,周缘(S3)配置为 在缝合时与脚背面料(E)的另一个周缘(s9) -致。另外,绕进部分(b)与脚背面料(E)的 面积之和形成得与从脚掌面料(B)的面积减去绕进部分(b)的面积相同。即,如图2所示, 将绕进部分(b)与脚背面料(E)相加的宽度形成得与从脚掌面料(B)去除绕进部分(b)的 区域的宽度一致。
[0082] 由此,如图2所示,袜子的覆盖大拇趾的位置的体中心侧侧面沿着中心线(X)形成 为直线状。
[0083] 另外,图1中的周缘(s4)和周缘(s6)的倾斜度如图2所示,在将袜子缝合时,沿 着大拇趾的前端部而确定。
[0084] 由此,能够得到沿着大拇趾的侧面和前端部具有适合感的袜子。
[0085] 通过这样,如图2、图3所示,大拇趾的体中心侧侧面的根及其附近被绕进部分(b) 和筒状面料(A)和脚掌面料(B)连续的行(wale)的针纺面料覆盖,能够得到在该位置不存 在面料的周缘的袜子。
[0086] 为了与其他面料一体化而形成的连结线、缝合线不存在于大拇趾的体中心侧侧面 的根及其附近的袜子是能够具有针纺面料本来的柔软性来覆盖这些大拇趾部分的袜子,是 不会产生由于连结线、缝合线的柔软性下降而产生的擦伤等的袜子。另外,由于(B)、(E)间 之前的部分与一般的脚趾的构造相同,因此如果是已知例的情况,则可以改变脚尖的形状 进行编织。
[0087]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4、图5和图6,说明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脚背部与脚掌部之间具有间隔的 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周缘(s2)和(s4)相当于本发明申请的"端部边缘"。
[0088] 该实施例是在所述实施例1中的脚掌前端面料(C)与脚背前端面料(D)之间,存 在利用正向编织编完的环状面料(F)。
[0089] 该环状面料(F)的列(course)数((e3a)与(e3b)的间隔)可以在2列以上适当 设定,但相当于小趾的粗度或小于其的列数由于在小趾侧不会产生面料过剩,比较良好。
[0090] 利用该环状面料(F),周缘(s4)和(s6)、(s5)和(s7)以及(s3)和(s9)并非如 实施例1(s4-6)、(s5-7)和(s3-9)所示那样直接连结,而是分别存在该环状面料(F),成为 连结线(s4-ll)和(s6-13)、(s5-12)和(s7-14)以及(s3-12)和(s9-14)。
[0091] 由于利用针织来连结行(wale)与回动端,因此不会大幅阻碍该连结线的伸缩性, 结果具有的伸缩性接近针织本来的伸缩性。参照专利文献2。
[0092] 另外,由于该环状面料(F)的存在,本实施例的所述各连结线接触从脚趾的上下 中央的最突出的位置向上下偏离的位置的可能性高,因此能够减轻其与脚趾表面的接触 压。
[0093] 通过这样,与小趾侧面的接触、与大拇趾的前端部侧面的接触也能够带来与针纺 面料本来的柔软性实际上没有变化的柔软的触感。
[0094] 并且,与脚趾的前端接触的部分也能够利用环状面料(F)具有厚度,能够减轻对 脚尖上下的压迫。
[0095] 另外,由于被缝合的周缘内(sl3)为一直线状,通过在此缝合周缘(s8)、(sl0),形 成缝合线(S8-13)和(slO-13),因此能够用容易呈直线的缝合操作将开口闭合。
[0096] 由于其他点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因此当然具有同样的效果。
[0097] 另外,关于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构成,在图4、图5和图6中,标注与图1、图2和 图3同样的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0098] [其他实施方式] 在图4、图5、图6说明的本实施例中,关于作为眼数减少区域而形成的脚掌面料(B)、脚 掌前端面料(C)、环状面料(F)、脚背前端面料(D)和脚背面料(E)使用第2实施例的构成, 使脚背前端面料(D)的编织开始位置向离开中心线(X)的方向偏移开始编织,将脚背面料 (E)的眼数减去所述偏移的眼数,s3的编织起点和s9的编织终点一致,这样,在该脚背前端 面料(E)的编织终线与环状面料(F)的编织终线之间会产生面料不足,通过将所述2条线 缝合,能够使脚尖部形变为脚的形状。
[0099] 若这样,则该形变的结果是,能够在脚尖部形成在大拇趾的附近向脚背侧翘起的 立体。
[0100]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下面参照图7、图8和图9,说明由收纳大拇趾的大拇趾袋(20)及收纳 其他四趾的四趾袋(30)构成的脚尖部的二趾袜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周缘(s3)和(s5) 相当于本发明申请的"端部边缘"。
[0101] 从筒状面料(A)的编织终线(el)编织与大拇趾对应的宽度的梯形的大拇趾用脚 掌面料⑶。
[0102] 该脚掌面料(B)具有绕进脚背部侧的绕进部分(b),比相当于大拇趾的宽度拓宽 了该部分的量,向脚背侧突出。
[0103] 然后,从该绕进部分(b)结束的编织终线(e2)将大拇趾的前端部(23)用的大拇 趾脚掌前端面料(C)编织到编织终线(e3)。
[0104] 从所述编织终线(e3)以与所述脚掌前端面料(C)相同形状,上下倒梯形的大拇趾 用脚背前端面料(D)编织到编织终线(e4)。
[0105] 然后,从编织终线(e4)将向小趾侧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的脚背部面料(E)编织到编 织终线(e5)。
[0106] 构成这些大拇趾袋(20)的面料的端部边缘中,左右周缘(s3)和(s9)是在每一列 (course)增减一针而形成的往返编织的相反端部边缘,但其他从左右周缘(s4)到(s8)和 (slO)是在每数列增减一针而形成的相反端部边缘,使相对于中心线(X)的倾斜角与所述 周缘(s3)、(s9)相比较缓。
[0107] 绕进部分(b)通过绕进表面,根宽度缩短。即,与大拇趾袋的长度相比,其宽度可 以减小。通过这样,可以使大拇趾袋(20)更细长。
[0108] 这是作为与以往的大拇趾袋(20)的宽度长度比相比,长度较长的细长袋状,尽可 能接近大拇趾的形状。
[0109] 接下来,在到达所述编织终线(e5)后,编织环状面料(F),接下来对编织的面料进 行编织,不用所述编织终线(e5)限制开始位置。
[0110] 然后,利用所述环状面料(F)的编织终线(e6),将四趾袋(30)用的脚掌面料(B2) 编织到编织终线(e7),接下来将倒梯形的脚背部面料(E2)编织到周缘(s20)。
[0111] 此时,与上述同样地调整并形成列(course)数与针数的关系,使得周缘(sl6)、 (sl8)与周缘(sl7)、(sl9)相比相对于中心线(X)的倾斜角变缓。
[0112] 其结果是,使二拇趾的覆盖大拇趾侧侧面的位置尽可能缓,减轻四趾袋(30)的脚 尖的紧绷或者根侧的面料过剩。
[0113] 而且,在这样的一系列的编织工序中,分别连结周缘(si)和(sll)、(s2)和(sl2)、 (s3)和(sll)、(s4)和(slO)、(s5)和(s7)、(s6)和(s8)、(s9)和(sll)、(sl6)和(sl8) 以及(sl7)和(sl9)、生成连结线(sl-11)、(s2-12)、(s3-ll)、(s4-10)、(s5-7)、(s6-8)、 (s9-ll)、 (sl6-18)、 (sl7-19)。
[0114] 然后,形成袋状的大拇趾袋(20)与四趾袋(30)。
[0115] 此时,将(sl3)、(sl3a)、(sl3b)和(s20)作为口部边缘的开口在四趾袋(30)与环 状面料(F)之间形成,分别将(sl3)和(s20)以及(sl3a)和(sl3b)缝合并闭合,生成缝合 线(S13-20)和(sl3a-b),从而能够得到在筒状的脚部(1)的前端连续有大拇趾袋(20)和 四趾袋(30)的袋状的袜子。
[0116] 另外,利用绕进部分(b)和缓缓倾斜的连结线(s5_7)、(s4_10)和(s6_8),相对于 最大宽度的长度比以往的二趾袜长,能够得到更近似大拇趾形状的大拇趾袋(20)。
[0117] 其结果是,即使在大拇趾袋(20)使其前端部的宽度比以往粗,在大拇趾的根附近 也没有面料过剩,不仅能够实现具有适合感的穿着感,而且能够具有针纺面料本来的柔软 性来覆盖大拇趾根部分及包含其附近的位置,能够消除在大拇趾的体中心侧的不适。
[0118] 另外,在四趾袋(30)中,也不会阻碍其长度较长的二拇趾的相对于大拇趾侧侧面 的适合感,拓宽其前端的宽度,成为与以往相比符合四趾的形状,能够解决在该位置的面料 过剩导致的各种问题。
[0119]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下面参照图10、图11和图12,说明在上述实施例3所示的二趾袜中,在 四趾袋(30)中也形成绕进部分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周缘(s3)和(s5)相当于本发明申 请的"端部边缘"。
[0120] 如图10所示,在四趾袋(30)的脚背侧面料(E2)的大拇趾侧形成绕进脚掌侧的绕 进部分(e),能够具有针纺面料本来的柔软性来覆盖四趾袋(30)的二拇趾的根部分及其附 近。
[0121] 具体而言,在从环状面料(F)将脚掌面料(B2)编织到编织终线(e9)时,是作为从 与中心线(Y)(即、该二拇趾的大拇趾侧切线)相比的小趾侧的位置到达所述中心线(Y)倾 斜的平行四边形的面料而编织的。
[0122] 接下来,将用于形成四趾袋(30)的前端部(33)的梯形的脚掌前端面料(C2)编织 到编织终线(e7)。
[0123] 并且,从编织终线(e7)将与脚掌前端面料(B2)相同形状的上下相反的脚背侧前 端面料(D2)编织到编织终线(elO)。
[0124] 从编织终线(elO)编织具有绕进部分(e)的梯形的脚背侧面料(E2)。
[0125] 从该绕进部分(e)的中心线(Y)起的突出形状是与在所述脚掌面料(B2)与中心 线(Y)之间产生的空间相同的形状。
[0126] 在该编织中,构成前端部(33)的面料(C2)、(D2)的大拇趾侧周缘(s21)和(s23), 位于四趾袋(30)的小趾侧的周缘(s22)和(s24)以及(sl7)和(sl9)被分别连结,形成连 结线(s21-23)、(S22-24)和(S17-19)。
[0127] 另外,由于周缘(sl3)、(sl3a)、(sl3b)、(sl3c)、(sl3d)、(sl6)、(sl8)和(s20) 构成在成为袋状的四趾袋(30)与环状面料(F)之间搭载的开口的口部边缘,因此通过将 (sl3)和(s20)、(sl3a)和(sl3b)、(sl6)和(sl8)以及(sl3c)和(sl3d)分别互相缝合, 形成缝合线(sl3-20)、(sl3a-b)、(S16-18)和(sl3c-d),并且将开口闭合,能够使得从脚部 ⑴至IJ脚尖部(20)、(30)为没有开口的袋状。
[0128] 关于其他构成,由于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因此标注同样的标记,省略详细的说 明。
[0129] 通过这样构成,绕进部分(e)从脚背部绕进四趾袋(30)的脚掌侧,其缝合线 (S16-18)越靠近脚部(1),越朝向小趾侧而倾斜形成,另外,由于位于该绕进部分(e)的脚 部侧的缝合线(sl3c-d)位于与四趾的根所处的脚掌侧的脚心(第二脚心)部分对置的位 置,因此几乎能够消除其接触脚趾的可能性。
[0130] 其结果是,具有柔软性的中间部位于四趾袋(30)的覆盖二拇趾的大拇趾侧侧面 的根侧侧面及其附近,而非面料(B2)周缘处。
[0131] 另外,利用绕进部分(e),四趾袋(30)的宽度减少,但使得面料面沿着细长的二拇 趾的大拇趾侧侧面减少上述减少量,增加四趾袋(30)对脚趾的适合感。
[0132] 作为结果,能够消除或减少在以往的二趾袜产生的四趾袋(30)的趾根部分的面 料过剩。
[0133]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下面参照图13、图14和图15,说明在上述实施例2所示的例子中,将缝 合线配置在脚尖部(2)的周缘的例子。
[0134] 在本实施例中,周缘(s2)和(s4)相当于本发明申请的"端部边缘"。
[0135] 该位置是脚趾的脚尖所处的位置,是袜子由于与尖的脚尖接触而容易破损的地 点。
[0136] 通过利用缝合使比针纺面料本来的厚度更厚的缝合线位于该位置,即使产生与脚 趾的脚尖的接触而引起的破损,也能够期待在该位置保持有不容易漏洞的强度。
[0137] 绕进部分(b)和脚掌面料(B)、(C)以及环状面料(F)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但与 上述实施例2不同的面料构成点在于使脚背侧面料(D)、(E)左右相反,与中心线(X)相比 配置在脚背侧进行编织。
[0138] 在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编织到环状面料(F)后,在从中心线(X)到脚背侧将向中 心线(X)倾倒而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的脚背侧面料(D)编织到编织终线(e4)。
[0139] 然后,接下来,编织梯形的脚背侧前端面料(E)。
[0140] 编织该脚背侧面料(D)、(E),并且连结周缘(s7)、(sl3)。
[0141] 然后,在环状面料(F)与脚背侧面料(D)、(E)之间,形成将(s6)、(s8)、(slO)、 (s9)和(sl4)作为口部边缘的开口,但这些通过形成缝合线(s6-14)、(s8-14)、(sl〇-14) 和(s9-14)而闭合,能够形成整体为袋状的脚尖部(2)。
[0142] 由于其他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因此在附图标注同样的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0143] 通过这样编织,如图14所示,缝合线(s6_14)、(s8_14)、(sl〇-14)和(s9_14)都位 于脚背侧的脚尖前端,穿着时位于与脚趾的脚尖端接触的位置。
[0144] 该构成通过采用在往返编织的面料之间存在环状面料(F)的构造,2个往返编织 面料能够互不影响,相互自由相对编织。
[014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下面参照图16、图17,说明在上述实施例5中,在大捣趾对应位直的如端 面具有高度,尽可能不产生对大拇趾前端的压迫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周缘(s2)和(s4) 相当于本发明申请的"端部边缘"。此外,该实施例适用于上述实施例2中,另外也可以适用 于实施例1、3、5。
[0146] 将脚掌前端面料(C)编织到编织终线(e5)后,编织环状面料(F),编织相当于大拇 趾前端面的宽度的梯形面料(I)和(J),接下来编织环状面料(G)。
[0147] 所述梯形面料(I)、(J)夹着编织终线(e7),左右反转的周缘(sl9)和(s21)以及 (s20)和(s22)形成 V 形,通过连结(sl9)和(sl3)、(s21)和(sl5)、(s20)和(sl4)、(s22) 和(sl6),成为"接帮"状,使该列(course)的高度保持在脚尖部的大拇趾侧前端。此外,该 梯形面料(I)、(J)只要在脚趾前端即可,可以不在图示的位置,可以在发生效果的范围内 左右调整位置,另外,通过拓宽编织宽度,可以使脚尖部的形状为更适合脚趾形状。
[0148] 由于其他点与上述实施例5相同,因此在附图标注同样的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0149]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下面参照图18、图19和图20,说明所述实施例4所示的二趾袜的缝合线 中、使四趾袋(30)的绕进部分(e)的缝合线位于脚背侧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周缘(s3) 和(s5)相当于本发明申请的"端部边缘"。
[0150] 整体地,通过使构成四趾袋(30)的面料(B2)、(C2)、(D2)、(E2)左右相反,与中心 线(X)相比位于脚背侧,从而达到上述目的。
[0151] 在编织环状面料(F)后,从图中左侧端将向中心线(X)侧倾斜的平行四边形的四 趾袋脚背侧面料(E2)编织到编织终线(e9)。
[0152] 接下来编织梯形的脚背侧前端面料(D2),接下来编织上下相反的脚掌前端面料 (C2)后,编织倒梯形的脚掌面料(B2)。
[0153] 在该脚掌面料(B2)具有向与中心线(Y)相比向中心线(X)侧突出的脚背侧的绕 进部分(e)。
[0154] 在这样的编织中,分别连结周缘(sl7)和(sl9)、(s22)和(s24)、(s21)和(s23), 形成连结线(sl7-19)、(s22-24)、(S21-23),形成四趾袋(30),并且形成将(sl3)、(sl3a)、 (sl3b)、(sl3c)、(sl6)、(sl8)、(sl3d)和(s20)作为口部边缘的开口。
[0155] 该开口将(sl3)和(s20)、(sl3a)和(sl3b)、(sl6)和(sl8)、(sl3c)和(sl3d)分 别缝合,作为缝合线(sl3-20)、(sl3a-b)、(sl6-18)和(sl3c-d)闭合,使整体为袋状。
[0156] 通过这样得到的袜子中,(sl3a_b)、(S16-18)和(sl3c-d)出现在脚背侧,缝合线 (S13-20)出现在脚掌侧的根附近。
[0157] 该缝合线(S13-20)的存在位置是相当于脚趾根附近的第二脚心的位置,是几乎 不产生与脚趾的接触的位置。
[0158] 由于其他点与上述实施例4相同,因此标注同样的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0159] 实施例8 下面参照图21、图22和图23,说明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左右对称梯形的脚掌面料(B) (图中(B')+ (B''))中,在左右两侧具有用于绕进脚背侧的绕进部分(b)、(b')的例子。 在本实施例中,周缘(s2)、(s4)和(s6)相当于本发明申请的"端部边缘"。
[0160] 编织筒状面料(A)后,从其编织终线(el),利用往返编织,编织成左右对称梯形的 脚掌面料(B)。
[0161] 在所述脚掌面料(B)具有用于绕进脚背侧的绕进部分(b)、(b')。因此,所述脚掌 面料(B)超过中心线(X)和脚掌面料端线(Z),以绕进所需的量的较宽的宽度开始编织。
[0162] 而且,其左侧的周缘(s2)在与中心线(X)交叉的位置,脚掌面料(B)右侧的周缘 (S3)在与脚掌面料端线(Z)交叉的位置,编织脚掌面料(B),从其编织终线(e2)以同样的 倾斜角的梯形继续编织脚掌前端部面料(C),编织直至编织终线(e3)。
[0163] 接下来,从该编织终线(e3)将与所述脚掌前端面料(C)上下相反的倒梯形的脚背 前端面料(D)编织到编织终线(e4)。
[0164] 并且,从编织终线(e4)编织梯形面料的脚背面料(E')并结束。
[0165] 在以上的编织中,各面料的左右的周缘(s4)和(s6)、(s5)和(s7)相互连结,形成 连结线(s4-6)、(s5-7),生成袋状的脚尖部(2)。
[0166] 通过这样编织,将在脚尖部(2)与脚部(1)之间形成的周缘(si)、(s2)、(S3)、 (s8)、(s9)和(slO)作为口部边缘的开口部分,分别将(si)和(slO)、(s2)和(s8)、(s3) 和(s9)缝合,成为缝合线(sl-10),(s2-8)和(s3-9)并缝合,闭合以完成袜子。
[0167] 通过这样,如图21-图23所示,大拇趾的体中心侧侧面的根及其附近和小趾侧侧 面被绕进部分(b)、(b')和筒状面料(A)和脚掌面料(B)连续的行的针纺面料覆盖,能够 得到在该位置不存在面料的周缘的袜子。
[0168] 为了与其他面料一体化而形成的连结线、缝合线不存在于大拇趾的体中心侧侧面 和小趾侧侧面的根及其附近的袜子是能够具有针纺面料本来的柔软性来覆盖这些大拇趾 和小趾部分的袜子,是不会产生由于连结线、缝合线的柔软性下降而产生的擦伤等的袜子。
[0169] 实施例9 在本实施例中,下面参照图24、图25和图26,说明在上述实施例4所示的二趾袜中,在 四趾袋(30)的小趾侧也形成绕进部分的例子。在本实施例中,周缘(s3)和(s5)相当于本 发明申请的"端部边缘"。
[0170] 如图24所示,在四趾袋(30)用的脚掌面料(B2)具有用于绕进脚背侧的绕进部分 (b2),超过脚掌面料端线(Z),将绕进所需的量以较宽的宽度编织,与所述环状面料(F)的 编织终线(e6)相比右侧的周缘(sl7)编织到与脚掌面料端线(Z)交叉的位置、编织终线 (e9)。接下来,编织形成四趾袋(30)的前端部(33)的(C2)、(D2)。继续从(D2)的编织终 线(elO)编织向大拇趾侧倾斜的平行四边形(E' 2)。
[0171] 在该编织中,构成前端部(33)的面料(C2)、(D2)的大拇趾侧周缘(s21)和(s23) 以及(sl6)和(sl8)、位于四趾袋(30)的小趾侧的周缘(s22)和(s24)分别连结,形成连结 线(s21-23)、 (S17-19)和(S22-24)。
[0172] 另外,由于周缘(sl3)、(sl3a)、(sl3b)、(sl7)、(sl9)和(s20)构成在成为袋状 的四趾袋(30)与环状面料(F)之间搭载的开口的口部边缘,因此通过将(sl3)和(s20)、 (sl3a-b)、(sl7)和(sl9)分别互相缝合,形成缝合线(sl3-20)、(S17-19),并且将开口闭 合,能够使得从脚部(1)到脚尖部(20)、(30)为没有开口的袋状。
[0173] 关于其他构成,由于与上述实施例5相同,因此标注同样的标记,省略详细的说 明。
[0174] 绕进部分(b2)从脚背部绕进四趾袋(30)的脚掌侧,其缝合线(S17-19)朝向大拇 趾侧倾斜形成。由此,即使是四趾袋的小趾侧,也能实现上述实施例3记载的效果。
[0175]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利用编织面料形成脚部和脚尖部,所述脚尖部形成为编织面料的周缘 相互连结的所需形状的袋状的袜子。
[0176] 符号说明 (1) 脚部 (2) 脚尖部 (3) 脚尖部的前端部分 (20)大拇趾袋 (23)大拇趾袋的前端部 (30)四趾袋 (33)四趾袋的前端部 (A) 构成脚部的筒状针纺面料 (B) 、(B2)、(B')、(B' ')、(C)、(C2)、(D)、(D2)、(E)、(E')、(E' ')、(E2)、(E' 2)构成 脚尖部的针纺面料 (F)、(G)、⑶环状面料 (I)、(J)梯形接帮面料 (b)、(b')面料⑶的绕进部分 (b2)面料(B2)的绕进部分 (e)面料(E)的绕进部分 (eO)?(elO)连续编织的2个面料的边界线 (si)?(s22)在编织时连结的针纺面料的周缘;细实线是编织时连结并编织的周缘、 粗实线是编织后缝合的周缘 (P1)?(P4)、(Q1)?(Q4)端点 (sn-m)是连结线或者缝合线(n、m是相互连结的周缘的一部分)。
【权利要求】
1. 一种袜子,由针织面料形成脚部与脚尖部,所述脚尖部形成为针织面料的周缘相互 连结所需形状的袋状,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尖部具有利用往返编织编成的区域逐渐减少的眼数减少区域和逐渐增加的眼 数增加区域, 在所述脚尖部中,在与所述脚部邻近的位置配置眼数减少区域, 该眼数减少区域具有遍及脚掌侧与脚背侧延伸的脚掌面料、仅配置在脚掌侧的脚掌前 端面料, 在所述脚掌面料中,绕进脚背侧的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到达将所述针织面料的脚背侧 与脚掌侧分开的侧部划分线, 在所述脚掌前端面料中,与所述绕进部分的端部边缘相连的端部边缘与所述侧部划分 线相交并超过该位置而构成, 在所述脚尖部的覆盖脚趾根侧附近的侧面的位置存在编织面料的编织部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 脚尖部的覆盖脚掌部或者脚背部之一的面料的大拇趾侧端部边缘在脚趾根侧绕进另 一方,两部的大拇趾侧连结线位于另一方的平面、即背面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 脚尖部由收纳大拇趾的大拇趾袋以及收纳其他脚趾的四趾袋构成,所述大拇趾袋在覆 盖大拇趾的体中心侧侧面的根的位置存在针织面料的编织部分。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袜子,其特征在于, 覆盖该大拇趾袋的脚掌部或者脚背部之一的面料的体中心侧端部边缘在脚趾根侧进 入另一方,两部的大拇趾侧连结线位于另一方的平面、即背面内。
【文档编号】A41B11/00GK104219974SQ201380001510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9日
【发明者】吉村盛善 申请人:库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