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652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电气设备用的清洗装置包含:清洗盆,其用于承接电气设备的需要清洗部;容器,其用于储存向上述清洗盆内供给的清洗液;清洗液供给装置,其用于向清洗盆供给清洗液;溢流路径,其用于使清洗盆内的清洗液的溢流部分返回容器;排出路径,其用于排出清洗盆内的清洗液。清洗液供给装置构成为经由排出路径向清洗盆供给清洗液。
【专利说明】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像电动剃刀、脱毛器那样需要定期清洗的电气设备用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日本专利号3652393(美国专利号5,711,328)公开一种清洗装置。该清洗 装置包含:用于承接剃须刀装置的剃须刀头的支架结构、清洗液容器以及用于将来自该清 洗液容器的清洗液供给到支架结构的供给装置。支架结构包含将支架结构与清洗液容器相 连的出口端口。在向支架结构供给清洗液期间,支架结构配置于清洗液容器内的清洗液的 液面水平面上方。支架结构借助溢流装置以及/或者出口端口与清洗液容器连接起来。
[0003] 在该清洗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在清洗液中的污垢大量集中在支架结构的出口 端口的路径时,污垢堆积起来堵塞该路径,使得污浊的清洗液不能自支架结构排出而残留 在支架结构内,从而无法清洗剃须刀装置的剃须刀头。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其将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地改善由来自清洗盆的清洗 液的排出路径的堵塞带来的问题的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作为课题。
[0005] 本发明的电气设备用的清洗装置(1)具有:清洗盆(5),其用于承接电气设备的需 要清洗部;容器(7),其用于储存在进行需要清洗部的清洗时向上述清洗盆(5)内供给的清 洗液;清洗液供给装置(P),其构成为将该容器(7)内的清洗液向上述清洗盆(5)供给;溢 流路径(C2,C3),其用于使上述清洗盆(5)内的清洗液的溢流部分返回上述容器(7);排出 路径(C1),其用于排出清洗盆(5)内的清洗液。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P)构成为经由上述 排出路径(C1)向清洗盆(5)供给清洗液。
[0006] 在一实施方式中,清洗装置(1)还具有过滤元件(89),其用于分离清洗液中的污 垢,该过滤元件(89)拆卸自如地设置于上述溢流路径(C2)侧。
[0007]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P)中的向清洗盆(5)供给清洗液的供给 路径(C1)整体兼作为上述排出路径(C1)。
[0008]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向清洗盆(5)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 的清洗盆(5)侧的部分为兼用部分(126a),兼作为上述排出路径,上述兼用部分(126a)与 非兼用部分(126b)以构成钝角的角度相连。
[0009]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向清洗盆(5)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 的清洗盆(5)侧的部分为兼用部分(126a),兼作为上述排出路径,在非兼用部分(126b)的 与上述兼用部分(126a)的连接部配设有逆止阀(126c)。
[0010]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清洗盆(5)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的 清洗盆侧的端部(56)朝向放置于清洗盆(5)的电气设备(E)的需要清洗部(Ea)开口。在一 实施方式中,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向清洗盆(5)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的清洗盆(5) 侧的端部(56)朝向放置于清洗盆(5)的电气设备(E)的需要清洗部(Ea)和清洗盆(5)内 表面之间的间隙开口。
[0011]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向清洗盆(5)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 具有:设置于清洗盆(5)的给排水口(56)以及与给排水口(56)相连的连接管(126),给排 水口(5 6)的内径与连接管(126)的内径相同。在一实施方式中,给排水口(56)的内径比 连接管(126)的内径小。
[0012] 在一实施方式中,清洗装置(1)还具有控制部(21),其构成为:清洗需要清洗部 (Ea)时,使需要清洗部(Ea)在比清洗液供给装置(P)的工作时间短的动作时间期间动作。
[0013] 在本发明中,因为清洗液向清洗盆的供给路径兼作为排出路径,因此,即使在清洗 液的排出时产生污垢堆积并造成堵塞,利用下一次的清洗时的清洗液供给的喷出压力能够 将堆积的污垢除去。因此,能够防止无法由清洗动作解决污垢的堆积、堵塞的情况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进一步详细地描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结合以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从而 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的纵剖图(图10的L-L线剖 视图)。
[0016] 图2是承接电气设备上需要清洗部的清洗装置的立体图。
[0017] 图3是该清洗装置的纵剖图。
[0018] 图4是拉起了该清洗装置的主体侧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9] 图5是该清洗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20] 图6是该清洗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21] 图7是拆下了该清洗装置的侧盖的状态的横剖图。
[0022] 图8是该清洗装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0023] 图9是清洗装置的拆下了顶盖、支座、侧盖以及前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4] 图10是清洗装置的拆下了顶盖和支座的状态的俯视图。
[0025] 图11是图10中的N-N线的剖视图。
[0026]图12是该清洗装置的清洗盆的侧视图。
[0027]图13是该清洗盆的俯视图。
[0028]图14是该清洗盆的立体图。
[0029] 图15是该清洗装置的容器和过滤器框的分解立体图。
[0030]图16是该容器和过滤器框的立体图。
[0031] 图17A是该容器和过滤器框的纵剖图,图17B是该容器和过滤器框的横剖图。 [0032] 图18A?18D表示该过滤器框,图18A是俯视图,图1SB是后视图,图18C是侧视 图,图18D是仰视图。
[0033]图19A和19B分别表示供给路径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0034] 图20A和20B分别表示给排水口与连接管的连接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基于图示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如图2和图3所示,清洗装置1是用于清 洗电动剃刀(例如往复式电动剃刀)等的个人护理装置(小型)的电气设备E的需要清洗 部(例如刀头部Ea)的装置。清洗装置1在上表面具有在使电气设备E倒置的状态下供其 刀头部Ea插入的开口部20。开口部20配置于清洗装置1的第1方向的第1侧(图1中的 左右方向的左侧),例如,第1方向定义为清洗装置1的前后方向,第1方向的第1侧定义为 清洗装置1的正面侧。
[0036] 如图3所示,清洗装置1在其内部具有:清洗盆5(图6);容器7(图4、图15以及 图16),其用于储存清洗液;泵P,其用于使清洗液在容器7和清洗盆5之间循环;加热器单 元Η和马达风扇F (图1和图5),其用于使清洗后的刀头部Ea干燥;在上部后方侧还具有 支承部S,其具有与电气设备E之间进行电连接用的连接部。
[0037] 将装有清洗液的容器7设置于清洗装置1,在经由开口部20使电气设备E的刀头 部Ea位于清洗盆5内的同时,利用支承部S的连接部将电气设备E和清洗装置1电连接起 来,并且在该状态下使栗P工作,则泵P将容器7内的清洗液供给到清洗盆5内。详细而言, 如图5和图9所示,基台12配置于容器7的上部的开口。如图1和图3所示,泵P从基台 12向容器7内的下方突出,并且包含将清洗盆5的底侧和容器7的底侧连通的连接管126。 容器7内的清洗液经由栗P的连接管126供给到清洗盆5内。越过了设置于清洗盆5的溢 流堰54的清洗液返回到位于清洗盆5的下方的容器7内。如图5、图13以及图16所示, 连接管127、128从基台12向容器7内的下方突出,越过了溢流堰54的清洗液经由连接管 127、128返回到容器7内。清洗过程中利用经由上述连接部的供电和输送信号使得电气设 备E的刀头部Ea工作,从而能够更迅速且有效地实施刀头部Ea的清洗。
[0038] 接着,基于图5和图6详细描述清洗装置1的各部分。清洗装置1由底板11、相对 于该底板11能够上下运动的基板12、设置于基板12之上的支承框13、四周上缘被支承框 I3的上缘支承的清洗盆5、具有开口部20的顶盖2、安装有所述连接部的支座6、覆盖侧面 的侧盖15、配设在前表面的前盖16等构成。
[0039] 底板11从其左右两侧分别竖立设置有引导支柱110、110,基板12沿着该引导支柱 110上下运动自如。另外,利用顶推杆11U111对基板12朝向上方施力,该顶推杆111、111 具有分别配设于引导支柱11〇、11〇内的弹簧112、112。
[0040] 开关板31左右滑动自如地配设在基板12之上。开关板31被弹簧32向一个方向 施力,开关板31的一端从侧盖15暴露在外部。开关板31具有与形成于引导支柱110、110 上端的钩部115、II5卡合的卡合部。如果克服弹簧32的施力压入开关板31,则开关板31 与钩部115、115的卡合被解除,因此,基板12受到弹簧112、112的施力而向上运动。如果 向下方压入基板I 2,则钩部II5、115再一次与开关板31卡合,因此,基板12保持被压低的 状态。
[0041] 如图1、图3以及图5所示,基板I2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筒状的马达罩部120,马达Μ 隔着马达壳121收容在马达罩部120内。如图1所示,在自马达罩部120的底面隔着Μ字 型密封件122向下方突出的马达输出轴上安装有叶轮123,叶轮123的四周安装了在底部中 央部具有开口的泵罩1 24。另外,叶轮123旋转时,从泵罩124的开口抽吸来的清洗液经由 与马达罩部12〇 -体设置的连接管12e被向清洗盆5的后述的给排水口 56输送。在本实 施方式中,由马达Μ、马达罩部120、马达壳U1、密封件122、叶轮123、泵罩124以及连接管 126构成泵Ρ (清洗液供给装置)。
[0042]如图3和图5所示,在马达罩部120的外周侧(后侧)配设有3根水位检测针24、 25、26。浸溃于容器7内的清洗液中的这3根水位检测针24、2δ、26根据水位检测针间的电 阻值检测清洗液的水位。即,利用如下原理检测水位:因为清洗液具有导电性,因此,没有清 洗液时,在水位检测针24、 25之间以及水位检测针24、26之间的电阻值比规定的值大。 [0043]在这里,因为在水位检测针 24、25、26中,水位检测针24的下端位置最低、且使水 位检测针 25、26的下端位置高度不同,因此,能够检测出2个等级的清洗液水位,例如清洗 液的残余量变少时的清洗液水位和清洗液量变得比使清洗液循环来进行清洗动作所需的 清洗液量少时(变得不能清洗时)的清洗液水位。另外,由于使水位检测针24的下端配置 在比其他2根水位检测针 25、26更低的位置,因此,具有在将清洗装置i设置在倾斜面上时 的进行检测的余地。
[0044]如图5、图9以及图14所示,清洗盆5借助支承框13配置在基板12之上。清洗盆 5由软质材料、例如橡胶形成。如图12和图14所示,清洗盆5包含翻折部50,该翻折部50 从清洗盆5的上缘向外周侧突出,并且翻折部 50的顶端被向下方侧翻折。如图8所示,如 果将翻折部50戴在支承框13上缘,将顶盖2组装在清洗盆5上,那么设置在顶盖2的下缘 的肋22就嵌入设置于清洗盆5的上缘的顶面的槽51。清洗盆5的上缘在顶盖2和支承框 13之间被压缩,而能够确保该部分的防水。
[0045] 也如图12?图14所示,清洗盆5包含将清洗盆5的内部分为2个部分(例如前 凹部和后凹部)的溢流堰54。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洗盆5具有清洗部52,作为溢流堰54前 部侧的前凹部,并且清洗盆5具有溢流部53,作为溢流堰54后部侧的后凹部。如图1、图2 以及图13所示,清洗部52在收纳电气设备E的刀头部Ea的部分处,在与溢流堰54侧的壁 面一体设置的肋55和配置于清洗盆5的内表面的刀头引导件35的支承部36之间进行刀 头部Ea的前后方向的定位。如图14所示,在清洗盆5的底面设置有多条凸带59,利用该凸 带59支承刀头部Ea使刀头部Ea处于自底面稍微浮空的状态。
[0046]如图1、图12以及图13所示,清洗盆5在清洗部52的最低部具有给排水口 56,在 溢流部53具有2个排水口 57、58。如图1、图5以及图12所示,给排水口 56借助设置在基 台I2的连接管126与泵P相连。这样一来,给排水口 56以及栗P (详细而言,连接管126、 泵罩124以及泵罩124的开口)构成单独的路径C1。换言之,用于将容器7内的清洗液供 给到清洗盆 5的供给路径(从开口朝向给排水口 56的路径)和用于将清洗盆5内的清洗 液排放到容器7的排出路径(从给排水口 56朝向开口的路径)构成单独的路径^。控制 部由图5所示的控制电路基板21等构成,以在将容器7内的清洗液向清洗盆5供给时,使 容器 7内的清洗液从泵罩124的开口向给排水口 56的方向流动方式通过马达Μ驱动叶轮 123沿着第1旋转方向旋转。
[0047]如图5、图10以及图11所示,排水口 57与设置在基台12的连接管127相连,排水 口 58与设置在基台I2的连接管128相连。连接管127、128位于储存清洗液的容器7的正 上方位置,穿过排水口 57、58的排水经由连接管127、128返回容器7。如图10和图16所 示,穿过排水口 57的排水经由分流部82侧返回容器7 (空间b)。穿过排水口 58的排水直 接返回容器7(空间7b)。如图13和图14所示,2个排水口 57、58中,上表面开口部位于较 低位置的排水口 57担负用于使清洗液循环的排水工作。上表面开口部较高且位于与排水 口 57相比距溢流堰54较远的位置的排水口 58是在排水口 57因某种原因堵塞而无法发挥 其功能时应急用。因此,溢流部53的底面作为朝向位于单侧的排水口 57向下倾斜的倾斜 面。如图5和图I3所示,由溢流堰54、溢流部53、排水口 57以及连接管127构成第1溢流 路径C2。由溢流堰54、溢流部53、排水口 58以及连接管128构成第2溢流路径C3。
[0048]如图2和图6所示,被设置在清洗盆5前缘的一侧的袋形状的壁体500所包围的 部分用作配置动作指示用的选择按钮29。露出到顶盖2之上的选择按钮29的操作是借助 开关杆29〇来驱动开关基板 27(参照图5)的开关。因此,能够利用选择按钮29指示清洗 装置1的动作,此时,设置于开关基板27的动作显示用的显示灯借助导光板 28进行与顶盖 2上的指示相应的显示。另外,在显示灯上也设置有容器7内的水量显示用的物件。
[0049]如图6所示,支座6与顶盖2所具有的背部罩23构成支承部S。利用背部罩23覆 盖支座6的背面侧。支座6具有多个接点部39,该多个接点部39被弹簧37隔着接点部支 承部材38朝向前方单个施力。接点部39以不自支座6的前表面突出的状态在支座6前表 面露出。
[0050] 在接点部39的上方设置有作为电气设备E的吸附用的磁体43和轭44。如图3所 示,在刀头部Ea嵌入到清洗盆5时,电气设备E在磁体43产生的磁引力的作用下而被拉向 支承部S,从而使电气设备E所具有的端子部Eb与接点部39接触。而且,端子部Eb保持着 由于抵抗着弹簧3了地压入接点部39而确保接点压力的状态。另外,通过接点部 39和端子 部Eb的接触,达到能够向电气设备E供电、进行从清洗装置1向电气设备E的信号传递的 状态。
[0051]如图6所示,配置在支承部S内并且与多个接点部39相接的主体检测板42通过 在安装电气设备E而接点部39后退后自接点部39离开,从而检测出电气设备E安装在清 洗装置1。
[0052] 在支座6的下部设置有在背面侧安装了马达风扇F的吹出口 66。该吹出口 66部 分的下缘放置在所述清洗盆5的后部上缘之上。如图1所示,马达风扇F从位于清洗装置1 的背面的吸入口 150吸入空气,自吹出口 66朝向电气设备E的刀头部Ea送风。因此,马达 风扇F的吹出口 66以能够自上方朝向刀头部Ea送风来进行干燥的方式面向斜下方配置。 如图1和图7所示,还具有用于高效地改变风向的多个整流板67。
[0053] 如图1和图7所示,在清洗盆5的清洗部52的背面(下表面)侧设置有用于加热 的加热器单元H。加热器单元Η具有:加热线、加热板、加热基台、温度控制用的温度检测器 以及异常加热时的保护部件(未图示)。加热器单元Η从加热线经由加热板、清洗盆5、清 洗盆5的凸带59向刀头部Ea传递热量,促进清洗后的刀头部Ea的干燥。
[0054] 如图7和图9所示,清洗盆5和顶盖2借助支承框13组装在基台12之上。如图 2所示,以包围图9所示的主要部分的外周的方式安装侧盖15和前盖16。因此,在使基台 12相对于所述底板11上下运动时,底板11和除了装卸自如地设置于底板11之上的容器7 以外的其他部件全都与基台12 -体地上下运动。该上下运动是为了配置于底板11之上的 容器7的装卸操作。
[0055] 接着,基于图15?图18说明容器7和装卸自如地配设在该容器7内的过滤器框 8。设置在底板11之上的、上表面开口的容器7是后部侧的横向宽度比前部侧的横向宽度 窄的杯状。在容器7内壁上形成有供水线70。在容器7下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状隆起部76。 其结果,确保了在将容器7放置在清洗装置1外的情况下的容器7的稳定性,即使由于清洗 等造成水滴附着于容器7的下表面,也能够防止水滴不慎移动到放置容器7的位置。
[0056] 如图15和图16所示,过滤器框8具有大致覆盖容器7底面的底板部80和自底板 部80的后部立起且两侧缘与容器7的内壁面相接的分隔壁81,利用设置在容器7的内壁的 定位用的凸部 74、74在容器7内定位。如图16、图17A以及图17B所示,利用过滤器框8将 容器7的内部分为总计3个空间,这3个空间分别是由分隔壁81分成的2个空间7a、7b,还 有处于自容器7的底面稍微浮空的状态的底板部80和容器7的底面之间的空间7c。如图 18A?图18D所示,在底板部80的下表面侧具有格子状的肋85,在底板部80的后部上表面 面向空间7b的部分具有凹部88。如图16所示,在容器7内配设了过滤器框8时,其周缘中 的前缘部处于与容器7的内壁面之间隔开间隔的状态。
[0057] 如图15、图17A以及图17B所示,在分隔壁81的上部设置有分流部82。分流部82 在形成于分隔壁81的上部的倾斜面83上设置有透过口 84、84,并且具有在透过口 84、84的 正下方与倾斜面83反向倾斜的倾斜面86。如图15和图16所示,由比体毛等细小的网眼构 成的过滤器89能够装卸自如地配设在分流部82的倾斜面83之上。
[0058] 如图16和图17B所示,返回到分隔壁81内且未穿过过滤器89以及透过口 84、84 的清洗液进入被分隔出的空间7a,空间7a处在分隔壁81和容器7内壁之间。接着,该清洗 液从空间7a经过底板部80和容器7底面之间的空间7c、底板部80的前缘和容器7内壁面 之间的间隙(参照图17A),流入底板部80的上表面侧的空间7b。如图16和图17B所示, 穿过了过滤器89和透过口 84的清洗液沿着倾斜面86流入空间7b。另外,透过口 84的开 口面积以如下方式设置:使穿过过滤器89和透过口 84的清洗液比未穿过过滤器89和透过 口 84而是经由空间7a进入空间7c的清洗液多。
[0059]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清洗电气设备E的刀头部Ea,通过操作开关板31使清洗 装置1的主体侧相对于底板11上浮,向收纳有过滤器框8的容器7内加入清洗液,使容器 7设置在底板11上。此时,容器7受到设置在底板11的导板117、117引导,并进一步利用 定位突起116定位。因为该突起116嵌入到设置在容器7的外壁面的卡合凹处77(参照图 17B),也防止容器7上浮。
[0060] 而且,如果按下清洗装置1的主体侧,设置在基台12的泵P的下部将浸入容器7 内的清洗液中。如图1、图5以及图7所示,此时,因为借助安装框18安装在基台12的周部 下表面的密封件17被夹持在凸缘部72和基台12下表面之间,因而完成了该部分的防水, 其中,凸缘部72形成为在容器7的上缘向外周侧突出。
[0061] 如上所述,对于设置了有清洗液的容器7的清洗装置1而言,电气设备E的刀头部 Ea经由清洗装置1的上表面的开口部20收容在清洗盆5内,并使电气设备E的端子部Eb 与支承部S的接点部39接触。
[0062] 在该状态下,如果通过操作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的清洗装置1的选择按钮29,使清 洗开始,则泵P进行工作,从而将容器7内的清洗液经由连接管126和给排水口 56送入清 洗盆5的清洗部52内。而且,越过了清洗盆5的溢流堰54的清洗液经由排水口 57和连接 管127返回容器7内。因此,清洗液在容器7内和清洗盆5之间循环。
[0063] 给排水口 56可以在刀头部Ea的正下方开口并朝向刀头部Ea喷射清洗液,但在这 里,如图3示出的那样,使清洗液从给排水口 56朝向刀头部Ea和清洗盆5内表面之间的空 间喷出。通过能够在清洗盆5内形成清洗液的旋转流动,而有利于使清洗液的沉淀减少,降 低清洗盆5内残留的污物量。
[0064] 在进行上述清洗之际,优选的是,上述控制部经过支承部S (接点部39等)驱动电 气设备E的刀头部Ea的刀刃。能够更有效且迅速地进行刀头部Ea的清洗。另外,与刀头 部Ea的驱动时间(动作时间)相比,使用于清洗的泵P的工作时间较长。能够提高将漂浮 在清洗液中的污物回收到容器 7内的几率,还能够减少污物向容器7的空间7b的流入量。 这样一来,控制部构成为:在刀头部Ea的清洗时,使刀头部Ea在比泵P (马达M)的工作时 间短的动作时间期间动作。
[0065] 清洗盆5内的清洗液越过溢流堰54进入溢流部53,如上述那样从排水口 57和连 接管I27返回容器7内,该连接管127位于过滤器89的正上方,该过滤器89位于容器7的 空间 7a内。因此,混有体毛等的清洗液无法穿过过滤器89,而是与一部分清洗液一起流下 到空间7a而进入容器7的底部的空间7c。穿过了过滤器89和透过口 84的、未混有体毛等 的清洗液借助倾斜面86流向位于空间7b的凹部88侧。因为泵P的开口就位于该凹部88 的位置,因此,清洗液再一次被栗P送向清洗盆5。
[0066]另一方面,从位于容器7的后部单侧的空间7a进入到过滤器框8下表面与容器7 底面之间的空间7c的体毛、清洗液沿着容器7底面扩散开,从过滤器框8的底板部80前缘 和容器7的前部内壁的间隙流入空间外。此时,进入到空间 7c的清洗液在如上述那样扩散 开的基础上,利用泵P向清洗盆5送出的清洗液也以穿过了过滤器89和透过口 84的、未混 有体毛等的清洗液为主,通过空间7c的流量较少且流速相当慢,而且由于位于过滤器框8 的底板部80下表面的格子状的肋85而在多处位置发生滞留,因此清洗液中的体毛等在空 间7c沉淀堆积。
[0067]而且,通过了空间7c的清洗液经过容器7的前部侧,在过滤器框8的底板部80之 上穿过,之后,聚集在容器7后部而到达泵P的开口所开口处的凹部88,结果,因为沉淀堆积 起来的体毛等与泵P的开口之间具有底板部80,因此,几乎不存在泵P将体毛等再一次吸入 而使体毛等返回清洗盆5的情况。
[0068]另外,空间7c具有能够确保由通常数十次左右的清洗动作造成的体毛堆积量的 容积。而且,如果使用者从清洗装置1取下容器7并拆下过滤器框8,就能够洗掉堆积的体 毛,之后,通过加入新的清洗液,从而能够返回到初始的清洗能力。设置在容器 7的上缘的 凸缘部72形成为向外周侧伸出,因此,在为了丢弃容器7内的清洗液而使容器7的开口部 在下时,清洗液(以及体毛等)能够顺畅地排出。另外,虽然凸缘部72是为了确保用于防漏 水的刚性而设置的部件,在容器7的侧壁的壁厚能够确保刚性的情况下,则无需凸缘部 72。 [0069]清洗完成如果停止栗P工作,位于清洗盆5内的清洗部52的清洗液通过自然下落 从给排水口 56穿过连接管126和泵P(泵p的叶轮123和泵罩1?之间的空间)返回容器 7。叶$ 123部分处于浸在容器7内的清洗液的状态,并且,在清洗完成时位于清洗部52的 清洗液几乎未混有体毛等,因此,虽然经过泵P,但不存在产生堵塞这样的情况。另外,即使 在清洗动作中发生溢流部53的排水口 57堵塞这样的情况,因为存在其他的排水口 58,因 此,清洗液不会自清洗盆5溢出。
[0070]而且,即使兼做排出路径和(清洗液)供给路径的给排水口 56以及连接管126由 于^洗液的排出过程中带有的污物而发生堵塞,在下一次的清洗时,因为由泵p送出的清 洗液的喷出压力将堵塞的污物压回到清洗盆5侧,因此,不存在无法清洗污物的堵塞的情 况。
[0071] 在完成清洗且清洗液被回收到了容器7内的时刻,对马达风扇F和加热器单元Η 的加热器通电来促进刀头部Ea的干燥。
[0072] 在上述的例子中,排出路径的全长兼作为供给路径,因此,在削减部件个数、进行 小型化以及降低成本,并且提高清洗盆5下方的设计自由度等方面是有利的,但如图19A和 图19B所示,也可以是连接管126的清洗盆5侧的部分(126a)作为排出路径和供给路径。 在图19A的例子中,清洗液向容器7的清洗盆5内的排出路径的局部126a成为与供给路径 的兼用部分,作为供给路径剩余的部分的非兼用部分126b自兼用部分126a分岔开。但是, 优选兼用部分126a与非兼用部分126b以构成钝角的角度相连。供给清洗液时,清洗液能 够优先向清洗盆5的方向上流动。
[0073] 另外,如图19B所示,在非兼用部分126b的与供给路径(或者排出路径)的兼用 部分126a的连接部上配设有逆止阀126c,能够防止向连接部(即供给路径的剩余部分)的 污物堆积。在图19B的例子中,逆止阀126c构成为逆止阀126c的顶端在铅垂下方和铅垂 上方(侧)之间旋转的结构。
[0074] 总之,本发明的清洗液供给装置构成为使(容器内的)清洗液经过排出路径的至 少清洗盆侧的部分供给到清洗盆的结构,该排出路径用于将清洗盆内的清洗液(完全)向 容器排除。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部构成为执行供给控制的结构,在这里,供给控制是经由清 洗液供给装置将容器内的清洗液供给到清洗盆内的控制。尤其是,在图19A的例子中,清洗 盆5内的清洗液从清洗部 52的最低部的给排水口 56借助向铅垂下方延伸的(包含兼用部 分126a)排出路径,利用清洗液自身的重量返回到容器7内。
[0075] 如图20A所示,优选连接管126的内径和与连接管126相连的清洗盆5的给排水 口 56内径相同。在清洗液的循环中,能够防止漂浮在清洗液中的污物在连接部分堵塞而使 清洗液无法循环。
[0076] 在内径无法相同的情况下,如图20B所示,优选连接管126侧的内径比给排水口 56 的内径小。在该情况下,在进行排水时,虽然台阶部分容易堆积污物,但因为在清洗液的供 给时利用喷出压力将堆积物剥离下来,因此,其结果是不会造成堵塞。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其具有: 清洗盆,其用于承接电气设备的需要清洗部; 容器,其用于储存向上述清洗盆内供给的清洗液; 清洗液供给装置,其构成为将该容器内的清洗液向上述清洗盆供给; 溢流路径,其用于使上述清洗盆内的清洗液的溢流部分返回上述容器; 以及排出路径,其用于排出上述清洗盆内的清洗液,该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的特征在 于, 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构成为经由上述排出路径向上述清洗盆供给清洗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过滤元件,其用于分离清洗液中的污垢, 该过滤元件拆卸自如地设置于上述溢流路径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向上述清洗盆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整体兼作为上述排出 路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向上述清洗盆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的上述清洗盆侧的部 分为兼用部分,兼作为上述排出路径,上述兼用部分与非兼用部分以构成钝角的角度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向上述清洗盆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的上述清洗盆侧的部 分为兼用部分,兼作为上述排出路径,在非兼用部分的与上述兼用部分的连接部配设有逆 止阀。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向上述清洗盆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的上述清洗盆侧的端 部朝向放置于上述清洗盆的电气设备的需要清洗部开口。
7.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向上述清洗盆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的上述清洗盆侧的端 部朝向放置于上述清洗盆的电气设备的需要清洗部和上述清洗盆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开口。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向上述清洗盆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具有:设置于上述清洗 盆的给排水口以及与上述给排水口相连的连接管,上述给排水口的内径与上述连接管的内 径相同。
9.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中的向上述清洗盆供给清洗液的供给路径具有:设置于上述清洗 盆的给排水口以及与上述给排水口相连的连接管,上述给排水口的内径比上述连接管的内 径小。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控制部,其构成为:清洗需要清洗部时,使需要清洗部在比上述清洗液供给装置的工作 时间短的动作时间期间动作。
【文档编号】A45D27/46GK104203037SQ201380017436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曾根大助, 谷口文朗, 生田利夫, 上田泰教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