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穿戴装置及手套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7014发布日期:2019-10-12 23:5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手套穿戴装置及手套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穿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套穿戴装置及手套组件。



背景技术:

在一些手套更换频率比较高的行业,例如医疗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等对于卫生要求比较高的行业,通常建议穿戴一次性的手套,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

然而,传统的穿戴过程中,需要双手交替辅助进行,穿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套穿戴装置及手套组件,旨在解决传统手套佩戴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套穿戴装置,包括:

箱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所述箱体还包括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穿戴口,所述穿戴口用于供用户的手部穿过;以及

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安装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件及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与所述第三端至所述第四端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三端固定在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安装件沿背离所述第二安装件的方向弯曲;

所述手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件及所述第二安装件上,所述手套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件及所述第二安装件移动,且所述手套能够与所述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端分离,所述手套具有供用户的手部穿过的开口,所述开口在正对于所述穿戴口的位置张开,所述手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手套依次连接,相邻的所述手套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分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件沿背离所述第一安装件的方向弯曲。

可选地,所述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端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均设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三安装件,所述第三安装件固定在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三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三安装件上。

可选地,所述箱体还包括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容置腔及所述穿戴口均连通,所述出口用于供用户的手部在穿戴所述手套后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穿过。

可选地,所述手套穿戴装置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用于遮挡所述出口。

可选地,所述手套穿戴装置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辅助所述安装部固定所述手套,所述定位部为弹性件,所述定位部沿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弹性抵接在所述手套上。

可选地,所述手套穿戴装置还包括消毒组件,所述消毒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手套穿戴装置的手套组件,所述手套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手套,相邻的所述手套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分离,每一所述手套包括本体及连接件,所述本体用于供用户穿戴,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供所述第一安装件及所述第二安装件穿设,每一所述手套包括至少三个所述连接件,至少两个所述连接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件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连接孔连通。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手套穿戴装置,在使用前,先将多个手套套设在第一安装件及第二安装件上,并将靠近第二端的手套移动至正对穿戴口的位置。由于第一安装件沿背离第二安装件的方向弯曲,当手套移动至正对穿戴口的位置时,手套的开口张开。在用户需要穿戴手套时,只需要将手部从穿戴口处伸入,便可将手部伸入至手套的开口内。用户穿戴手套后,通过移动手部,可以将穿戴在手部的手套与第二端、第四端以及相邻的手套分离,从而完成穿戴。同时,由于相邻手套之间相互连接,用户移动手部时,还可以将与穿戴在手部的手套相邻的手套移动至正对穿戴口的位置,以便于下次穿戴。如此,用户在穿戴过程中不需要双手交替辅助进行,提高了穿戴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手套穿戴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手套穿戴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手套穿戴装置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与图1中手套穿戴装置相适配的手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手套穿戴装置的右视图;

图6为图5中手套穿戴装置的剖面图。

说明书中附图标记如下:

100、箱体;110、穿戴口;120、出口;

200、安装部;210、第一安装件;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20、第二安装件;221、第三端;222、第四端;230、第三安装件;

300、定位部;

400、消毒组件;

500、防尘罩;

600、手套;600a、第一个手套;600b、第二个手套;610、本体;620、连接件;

700、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套穿戴装置,与手套600配套使用。手套穿戴装置包括箱体100及安装部200。箱体100的内部形成有容置腔,箱体100还包括与容置腔连通的穿戴口110,穿戴口110用于供用户的手部穿过。

安装部200设置于容置腔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件210及第二安装件220。第一安装件2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第二安装件2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221及第四端222,第一端211至第二端212的方向与第三端221至第四端222的方向相同。第一端211及第三端221固定在容置腔的内壁上,第一安装件210沿背离第二安装件220的方向弯曲。

手套600套设在第一安装件210及第二安装件220上,手套600能够相对于第一安装件210及第二安装件220移动,且手套600能够与第二端212及第四端222分离。手套600具有供用户的手部穿过的开口,开口在正对于穿戴口110的位置张开。手套600设有多个,多个手套600依次连接,相邻的手套6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分离。

为便于描述,将正对穿戴口110的手套600命名为手套600a,将与手套600a相邻的手套命名为600b。

上述手套穿戴装置,在使用前,先将多个手套600套设在第一安装件210及第二安装件220上,并将靠近第二端212的手套600移动至其开口正对穿戴口110的位置。由于第一安装件210沿背离第二安装件220的方向弯曲,当手套600移动至正对穿戴口110的位置时,手套600a的开口张开。在用户需要穿戴手套600a时,只需要将手部从穿戴口110处伸入,便可将手部伸入至手套600a的开口内。用户穿戴手套600a后,通过移动手部,可以将穿戴在手部的手套600a与第二端212、第四端222以及相邻的手套600b分离,从而完成穿戴。同时,由于相邻手套600之间相互连接,用户移动手部时,还可以将与穿戴在手部的手套600a相邻的手套600b移动至正对穿戴口110的位置,以便于下次穿戴。如此,用户在穿戴过程中不需要双手交替辅助进行,提高了穿戴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4所示,第一端211及第三端221均固定在容置腔的内壁上,且第二端212及第四端222与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均设有间隙。

手套600包括本体610及连接件620,本体610用于供用户穿戴,连接件620上设有连接孔(图中未标出),连接孔用于供第一安装件210及第二安装件220穿设,每一手套600包括四个连接件620。多个手套600之间依次连接,以形成手套组件,且相邻的手套600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分离。通过设置连接件620,可以避免将连接孔设置在本体610上,从而防止连接孔的孔径在本体610受到拉扯时扩大而影响穿戴。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手套600也可以包括三个连接件620,其中两个连接件620穿设在第一安装件210上,剩余的一个连接件620穿设在第二安装件220上。当然,连接件620的数量也可以为五个以上。

使用前,先将手套组件的各手套600的连接件620套设在第一安装件210及第二安装件220上。为便于用户穿戴,使手套600以大拇指朝上的方向套设在第一安装件210及第二安装件220上。然后,将靠近第二端212的手套600移动至其开口正对穿戴口110的位置,使其开口张开。当用户需要佩戴手套600a时,将手部从穿戴口110处伸入至手套600a的开口内,并沿第一端211至第二端212的方向移动手部。此时,手套600b跟随手套600a移动,且当手套600b移动至其开口正对穿戴口110的位置时,手套600b的开口张开。继续移动手部,手套600a与手套600b分离。由于第二端212及第四端222与容置腔的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当穿戴手套600a的手部移动至该间隙内时,手套600a与第二端212及第四端222分离。最后,将手部从箱体100内移出,并将另一只手以同样方式穿戴手套60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箱体100还包括出口120,出口120与容置腔及穿戴口110均连通,出口120用于供用户的手部在穿戴手套600a后沿第一端211至第二端212的方向穿过。这样,用户将手部从箱体100内移出的方向与将手套600a与手套600b分离时移动的方向一致,简化了穿戴步骤。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穿戴手套600后也可以从穿戴口110移出。

在一未图示实施例中,第一端211、第二端212、第三端221及第四端222均固定在容置腔的内壁上。手套600的连接件620上还设有与连接孔连通的缺口。

当用户穿戴手套600a后,沿第一端211至第二端212的方向移动手部。当手套600b跟随手套600a移动至其开口正对穿戴口110的位置时,手套600b的开口张开。然后,手部沿垂直于第一端211至第二端212的方向移动。此时,连接件620的缺口被张开,连接件620与第二端212及第四端222分离。最后,将手部从穿戴口110处移出箱体100。当然,也可以将手部从出口120移出。

上述手套穿戴装置,通过使用上述手套组件,在用户需要穿戴手套600时,只需要将手部从穿戴口110处伸入,便可将手部伸入至手套600内。穿戴手套600后,通过移动手部,即可将穿戴在手部的手套600与其余手套600分离,并将下一个手套600移动至正对穿戴口110的位置,穿戴过程中不需要双手交替辅助进行,提高了穿戴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安装件220沿背离第一安装件210的方向弯曲。如此,可以增大第一安装件210与第二安装件220之间的间隙,使得正对穿戴口110的手套600a的开口张开的幅度更大,便于用户穿戴。而且,第一安装件210与第二安装件220的结构还可以相同,使第一安装件210与第二安装件220可以通用。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3所示,安装部200还包括第三安装件230,第三安装件230固定在容置腔的内壁上,第一端211及第三端221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三安装件230上。当需要更换手套组件时,可以将第一安装件210及第二安装件220拆卸,便于穿设手套组件,提高更换效率。同时,当第一安装件210及第二安装件220损坏时,还可以更换。

进一步地,如图5及图6所示,手套穿戴装置还包括定位部300,定位部300用于辅助安装部200固定手套600。定位部300为弹性件,定位部300沿第二端212至第一端211的方向弹性抵接在手套600上。如此,可以避免手套600的手指部分在重力作用下下垂,使用户穿戴手套600时更加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300为弹性绳,弹性绳的两端均固定在容置腔的内壁上,弹性绳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端211至第二端212的方向垂直。手套组件设置在弹性绳与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并将弹性绳撑开,使得弹性绳沿第二端212至第一端211的方向弹性抵接在手套组件上,以辅助安装部200固定手套600,防止手套600的手指部分下垂而影响用户穿戴手套600。而且,通过改变弹性绳的安装位置或者弹性绳的长度,可以改变弹性绳对手套组件的作用力的大小,使得弹性绳既可以辅助安装部200固定手套600,又不会影响用户穿戴手套600。

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部300也可以为弹簧等其他结构的弹性件。此时,定位部300的一端固定在容置腔的内壁上,另一端悬置在容置腔内。当手套组件套设在第一安装件210及第二安装件220上时,定位部300被压缩,以使定位部300沿第二端212至第一端211的方向弹性抵接在手套组件上。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放置在箱体100内的手套组件不被污染,手套穿戴装置还包括消毒组件400,消毒组件400设置于容置腔内,以对箱体100内的手套组件消毒。在本实施例中,消毒组件400为紫外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便于用户将手部伸入至箱体100之前观察紫外灯是否关闭,避免手部受到紫外线照射伤害,箱体100选用透明材质。而且,箱体100选用透明材质也可以方便用户观察手部在箱体100内的位置,使用户更加快速地穿戴手套600。同时,透明材质的箱体100还可以便于用户观察箱体100内的手套600的剩余数量,以及时更换手套组件。

进一步地,安装部200及箱体100为塑料材质,可以避免安装部200及箱体100生锈而污染手套组件,以延长手套穿戴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手套穿戴装置还包括防尘罩500,防尘罩500设置于箱体100上,用于遮挡出口120,以防止灰尘或杂物进入至箱体100内污染手套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罩500为幕帘式,这样,防尘罩500既可以遮挡出口120,又不会影响用户的手部穿过。应当注意的是,为便于示出箱体100的内部结构,图中防尘罩500为卷起时的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尘罩500还可以用来遮挡穿戴口110。

进一步地,如图5及图6所示,手套穿戴装置还包括固定部700,固定部700用于固定箱体100。固定部700可以为壁挂式,也可以为粘贴板,以将手套穿戴装置放置在便于用户操作的地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